健全人格,温润心灵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hzjhzjh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独立的人,若要在社会上独立就要具有自己的特征、自己的社会价值,而一个民族要在世界上独立,就必然要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民族品格。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历经几千年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传承,有自己的民族品格,而书法更是我们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身为华夏儿女,传承书法,写好中国字更是我们的使命与职责。文章针对时下“国际崇拜”而忽视中华传统文化导致的人格不健全现象,提出以书法教育来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健全人格;书法教育;历史使命
  自清朝闭关锁国,我们落后于西方发展后,越来越多的人推崇西方文化,衣食住行都以欧美为标杆,随之而来又推崇国际化。人们追求国际化,带有国际化标签的一切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认可。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都有突破,在世界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时我们更应该发扬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这是一种民族品格不健全的表现。
  国家的发展壮大和民族的独立需要所有国民共同努力,一起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创新发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我们的民族要想健康长久地发展必然要求我们有健全的人格,只要所有中华儿女有了健全的人格,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健康发展。我们有自己的特性,我们的民族就有自己的品格,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审美,有自己的品格修养。
  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 美术的功用,在于把人从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令没趣变为有趣”,还有朱光潜所说的“人心太坏”。审美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为有趣,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也就解决了“推崇国际”这一不健全人格的现象。
  我们所说的德智体美劳中的美育即指审美,也就是情操陶冶和心靈美化教育,美育的教育目标就是要让一个人有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广阔的胸怀、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净化心灵。它与其他四种教育共同促进青少年发展,使其在这一时期在思想和身体上都能健康发展,逐渐培养健全的人格。但是,我国教育更多倾向于智育,美育有所欠缺。
  十九大提出四个自信强调了“文化自信”,我们要发扬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国民力量,挖掘中国民族特质,而书法是最具中国元素的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所有国人都可参与的艺术门类。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学习书法能释古通今,陶冶情操。它既是一项独特的艺术,又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苏士澍先生说:“书法——中国人的必修课”。书法不仅是写几个简简单单的汉字,在华夏文明中她被誉为“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汉字五千年》),可见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因此书法教育是民族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最好的形式。在诸多品行教育中,书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这是历史赋予书法的职责。
  简言之,书法是强调精神、神韵的表达,书法强调内在的修养。
  一、书法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有人说:写字好的无“差生”。这话听起来有些离谱,然而的确如此 ,“差生”关键差在哪里?差生差的不是成绩,而是良好的习惯。我们这样假设,如果一个孩子做事专注、细心、守时、有序、高效,孩子的成绩又会差到哪里去呢?那么究竟如何形成良好的习惯呢?
  练习书法不仅能让我们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还会让人在此过程中形成规范的习惯,长此以往,通过书法练习我们就能够培养自己的自制力。人这一生中都在接受教育,而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一个人的习惯和其行为、性格、命运息息相关。如美国心理学家威詹姆士的研究结果,他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由此可见,习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良好规范的习惯能让我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对生活有更高的品质要求,学习有更好的方法也更为轻松,让我们能够形成良好的品格,成就更好的自己,活出自己更精彩的人生。
  二、书法有利于文化精神的传承
  党的十八大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等四个方面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部署。这四个方面,既是对文化建设的总要求、总部署,也是对书法事业发展的总要求、总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也是对中国书法事业提出的责任命题。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与汉字密不可分,同中国文化一脉相承。也就是说,书法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志,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对文化的传承,首先应该是对精神的传承。请看,余秋雨这样描绘书法之美:
  那些黑森森的文字,正是中国文化的生命基元……千百年来,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什么都可以分裂、诀别、遗失、湮没,唯一断不了、挣不脱的,就是这些黑黝黝的流动线条……因刻刻画画而刻画出了一个民族永久的生命线。人类的诸多奇迹中,中国文字,独占鳌头。[1]
  三、书法有利于处世道理的借鉴
  无论什么阶层的人,无论何种身份,都需要与人沟通,因此要学会良好地与人交往,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这需要我们融洽地与人相处。而学习书法无处不体现中和的、辩证的、朴素的中国哲学思想。
  比如,姜夔在《续书谱》中,谈到真书的用笔:
  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2]
  这虽然讲的是在用笔时,不需太肥太瘦,太露太藏,就和人际交往一样要把握一个中和之度,不能过于张扬也不可怯懦。
  再比如方圆问题时:
  ……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3]
  就是说我们要有大局观。
  诸如此类的辩证、中和的哲学思想,在书法艺术中都有体现。
  四、书法有利于性格意志的磨炼
  学习书法能够磨练意志品质,书法不似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那样有趣,相比较而言较为枯燥,能够坚持练习书法的人,必然有毅力与恒心。书圣王羲之经过长期练习琢磨能够入木三分,有了《兰亭集序》。书法史就是书法家意志磨炼的写照史。   五、书法有利于人格修养的提升
  悠久的、深厚的、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国书法,尤其是儒家文化,它特别强调君子形象。可以说,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则都是徒劳。“君子”,即有理想、独立、尤其人格魅力和价值的中国人。通常书法与人的品格相比较,人们除了用松、竹、梅等这些具有美好品质的自然物来象征,还会用书法来比拟。
  据项穆《书法雅言》所载:
  况学术经纶,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则曰:人正则书正……[4]
  类似的还有《艺概》中:
  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江湖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5]
  还有更为直白的: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6]
  诸如此类,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所以,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仿佛时时与古圣先贤沟通交流,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就有了君子味兒了。
  六、书法有利于内心的静养
  书法能够让我们平心静气,修身养性。清末民国时期,梁启超先生说过:
  每天有许多工作,或劳心,或劳力,做完以后,心力交瘁,精神游移,身体亦异常疲倦,惟有写字,在注意不注意之间,略为写几页,收摄精神,到一个静穆的境界……[7]
  实际上,书法和其他艺术门类不一样,需要一个人独自完成,又称“寂寞之道”,这更有利于静心、专注。我们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古人的智慧与哲学,能够静下心来品味每一个字,感受书法的独特魅力。
  七、书法有利于审美情趣的增益
  书法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进行书法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美,探寻美。沈尹默先生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书法艺术让人们的审美境界有了更高一个层次的提升。
  综上所述,当今人类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多元文化激荡交融的背景下,一个国家要强大,一个民族要独立,一种文化要振兴,首要的是品格的独立,要有自己的符号、自己的特质。换句话说: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为此,2017年教育部规定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点指出传统文化国画、书法、戏曲要进入校园,将更多中国元素融入教材体系。
  最后,以王岳川先生在《文化转型中的书法审美价值》一文中的一段话作结:
  中国美学、中国艺术重视性灵、气韵……注重凝神寂照,澄怀味道……创造出的意境泊然无染,空灵幽渺,这是以艺术之清泉洗涤世俗之尘埃,在宁静的蕴涵中包孕着对人生和世界的一往情深,既超出现实,又诗意地返回人生。[8]
  我们以书法之境提升艺术意境,以艺术之意境提升人生之境界。
  参考文献:
  [1]余秋雨.慢读秋雨[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87-88.
  [2][3]姜夔.续书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386,391.
  [4]项穆.书法雅言[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513.
  [5][6]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713,715
  [7]梁启超.书法指导[M].北京:中华书局,1989:2.
  [8]王岳川.文化转型中的书法审美价值[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273.
  作者单位: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类型一词是由文学研究引入电影理论的一个名词,主要含义之一是分类。类,是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类型指的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对电影进行分类为赏析好莱坞电影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电影类型多种多样,励志类电影是其中主要一种。用类型学的方法去探究此类电影的特征,归纳出其特有的模式和要素对于创作剧本或者拍摄此类电影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励志类电影;类型电影;《阿甘正传》;《美丽心
期刊
摘 要:优秀的动画短片离不开各个方面的紧密联系和完美的配合,而剧本结构是动画短片成功的关键,也是动画短片的核心。优秀的剧本结构应该包括美术脚本、场景设计、特效、角色设定等,每一部成功的动画短片都有一个优秀的结构。动画剧本是决定动画创作的类型,剧本体裁是决定动画的复杂程度的指向标,决定了作品的故事内容、人物性格、情节以及主题。剧本内容的多少,决定故事结构和剧情的复杂程度,反之则就简单。文章以短片《面
期刊
摘 要:金华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地方学校具有传承本土非遗文化的明显优势,因此探索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当地学校,在当地学校非遗教学场所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探讨在地方学校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活态传承与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正当时。  关键词:金华;地方学校;活态传承;工匠精神  基金项目:本文系金华市社科联2018年度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活态传承与工匠精神培育——以浙江
期刊
摘 要:清末的美术教育改革与政治纠合在一起,改革的核心是从过去绘画修身养性的“无用”转向“有用”,带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形态。王国维受康德哲学思想影响,提出艺术审美“无用之用”说和美育实施的“古雅”说,是对近代美术教育改革中全盘以西方科学理性为准绳的反叛。进入大数据时代后,美术教育与实用、效率结合起来,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个性化的发展平台,但其背后的隐患也值得反省。  关键词:有用;无用之用;美术教育  
期刊
摘 要:“丧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是“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文化形式。“丧文化”近年来开始在国内外的影视剧中频频被描绘,日本影片《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就是其中一部。在日本电影中“丧”总是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被表现,但这其中,创作者又不乏对社会现实予以思考。  关键词:丧文化;日本电影;《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丧文化”一词最早在国内出现是夏之焱发表在《光明日报》2016年
期刊
摘 要: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21世纪以来国际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促进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能力。在美术学科中,单元化教学是将美术知识、技能转化为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将结合八年级课例《个性鲜明的木刻人像》论证初中美术单元化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美术;单元化教学  一、美术学科中的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动画专业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学科,基础实践课程中的速写风景写生,应不断革新教学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发展,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并努力实现时代化、多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建设,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个性意识;创新思维;多学科交互  基金项目:本文系衡水学院特色课程“速写风景写生”(2017tsk02)研究成果。
期刊
摘 要:设计类专业“三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创意、创新、创业“三创一体”模式贯穿于设计思维与创意课程教学体系中,以创新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使其以更高的热情创业就业。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注重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努力向高等
期刊
摘 要: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定位转型,对艺术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外服装史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范式探索改革的路径从以学生为中心做好课程设计,突出学生主体改革课堂形式、考核形式多样化促进自觉学习、课程设置系统化强调应用性四个方面展开,为本科应用技术教学摸索改革经验。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中外服装史;教学改革  普通高校办学定位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时,正确处理艺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技术的关系,
期刊
摘 要: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融客观真实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反映社会生活状态的多姿多彩,充满趣味性,特别吸引读者。《阅微草堂笔记》能使读者学到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表达人们的酸甜苦辣,具有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新闻特点。并且认为情理上的真实比事件真实更重要。《阅微草堂笔记》有劝诫主旨,以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关键词:受众心理;《阅微草堂笔记》;社会新闻性;劝诫主旨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政治家、文学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