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学生观的提出与重视,势必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与传统的评价体系相比,评价的内容和方法都应有适当的调整,来迎合新时期高校学生观转变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本文以广州市10所普通高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知网查阅与本研究相关论文30余篇,并从研究需要出发,编制发放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同时走访部分高校,与一线教师和学生交谈,了解各校体育课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现代学生 影响 高校 体育课 学习 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188-02
1 学生观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进程
1.1 学生观的发展进程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教师一直都是教学工作的唯一组织者,认为教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随着对教学活动的深入研究,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1.2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发展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隶属于教学评价对象中“教学参与者”一类,教学评价的对象至少有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教师教授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学系统和教学评价五类,期中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活动。据相关资料记载,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已经产生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雏形,当时已规定了1~9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顺序,并提出了不同阶段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内容的标准。汉代以后采用察举制度的选士方法,有地方长官在各自管辖区域内考察评论,有时也采取文字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只要考察实际工作的才能和表现,基本上属于主观判断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南北朝时期施行“九品中正”制度,也是一种不需要主观评定的制度。到了唐朝,学习质量评价有了改观,有了明确的考核科目,创造了“糊名考试”的方法。明、清两代以八股文作为考试内容,也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标准。但总的来说,学习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式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现代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随着现在教育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主要有测量阶段、目标牧师阶段、目标参照测验阶段和人本化阶段。也就是说随着学生观的转变,学习质量评价一直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2 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表1)
通过对广州市10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问卷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目前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比较单一,主要以技能考核与平时表现为主要内容。技能考核并且多采用简单易行的量化考核形式,平时表现则主要依据学生的到课率情况。忽视了学生先天存在的运动素质的差异性和遗传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主观努力。这样就会造成在体育成绩方面,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积极认真、训练刻苦,但难以取得较高成绩,甚至有的项目由于先天原因出现不及格的现象;而部分先天运动素质较好的学生,虽然学习不太认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反而得到较高成绩,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校体育课课时相对较少,先天运动素质的高低就成为决定体育成绩的主要因素,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不够成熟完善,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如表2。
从评价方法上来看,大部分院校只采用終结性评价,少数院校实行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含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间的考核成绩。没有院校能采用诊断性评价,可见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这两种方法还没有被普遍采用。
此外,目前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也存在忽视学生在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只注重体育教学的成果,忽视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性目标的培养,如终身体育的能力、自主学习运动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批判与创新的能力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感等,而这些又都是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的深邃内涵,其内容和标准的科学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3 构建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新体系
3.1 以主题为依据构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新体系
以评价主体为依据,可将学习质量评价分为他评价和自评价。他评价是一种外部的显性评价,在他评价中,既包括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中渗透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的评价内容,但教师需考虑给与适当的权重。自评价是学生本人对自我学习质量的评价。自评价有时具有内隐性,通过反省、自查、总结、自判等方式进行;但有时也具有外显性,写自评报告、自我鉴定等。自评价和他评价之间可以互相弥补不足,完善评价体系。
3.2 以评价标准为依据构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新体系
3.2.1 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指依据所有学生的水平来确定评定标准,然后利用标准来评定集合中每名学生的相对水平。如篮球项目中的定点投篮测试,需要根据所有学生的平均水平10投5中来确定每名学生的成绩高低。相对评价是以某一类评价对象群体的整体状况为参照系,无论群体的状况如何,都可以在群体内部进行比较,因而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相对评价的缺点是评价的结果并不必然表示评价对象的实际水平,体现的只是他在该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因此,在应用是还应注意群体外围的平均水平。
3.2.2 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如国家推行的四六级考试和高中施行的会考都属于绝对评价。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成就的目标参考测验,评价的是学生对预订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在乒乓球测验中经常要求学生达到每分钟推挡60次为优秀的考核方式。绝对评价具有客观性强的特点,在工作中,确保评价标准的稳定、客观和准确是提高绝对评价科学化水平的关键。
3.2.3 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每名学生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得出评价结论的评价类型。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是毋庸置疑的,能够看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进步或者计算出进步的幅度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是非常有意义的。
3.3 以评价作用为依据构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新体系
3.3.1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对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水平给予科学的评价。这种评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基础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诊断性评价可以为科学地看待终结性评价提供基础保障。
3.3.2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也可称为过程评价,目的是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便于后继的学习过程。利用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可以了解学生阶段性的进步幅度,从而将每一次的进步幅度作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有机成分之一。
3.3.3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就是完成一项教学活动后,对学生掌握情况的总结性评价。在进行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评价预测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所能到达的水平,也能将终结性评价作为学生继续下一个学习过程的起点。终结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的核心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
4 结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观的认识也在不断地转变,评价其学习质量的体系也应随之变化。在制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时,应该细化评价指标,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日常观察与系统测试相结合,不断地完善体育课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如图1。
参考文献
[1] 许成安,王家新.大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依据的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6(3):40~42.
[2] 王志东.对于电大普专学生体育能力的探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4~97.
[3]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现代学生 影响 高校 体育课 学习 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188-02
1 学生观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进程
1.1 学生观的发展进程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教师一直都是教学工作的唯一组织者,认为教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随着对教学活动的深入研究,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1.2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发展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隶属于教学评价对象中“教学参与者”一类,教学评价的对象至少有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教师教授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学系统和教学评价五类,期中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活动。据相关资料记载,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已经产生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雏形,当时已规定了1~9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顺序,并提出了不同阶段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内容的标准。汉代以后采用察举制度的选士方法,有地方长官在各自管辖区域内考察评论,有时也采取文字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只要考察实际工作的才能和表现,基本上属于主观判断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南北朝时期施行“九品中正”制度,也是一种不需要主观评定的制度。到了唐朝,学习质量评价有了改观,有了明确的考核科目,创造了“糊名考试”的方法。明、清两代以八股文作为考试内容,也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标准。但总的来说,学习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式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现代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随着现在教育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主要有测量阶段、目标牧师阶段、目标参照测验阶段和人本化阶段。也就是说随着学生观的转变,学习质量评价一直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2 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表1)
通过对广州市10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问卷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目前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比较单一,主要以技能考核与平时表现为主要内容。技能考核并且多采用简单易行的量化考核形式,平时表现则主要依据学生的到课率情况。忽视了学生先天存在的运动素质的差异性和遗传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主观努力。这样就会造成在体育成绩方面,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积极认真、训练刻苦,但难以取得较高成绩,甚至有的项目由于先天原因出现不及格的现象;而部分先天运动素质较好的学生,虽然学习不太认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反而得到较高成绩,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校体育课课时相对较少,先天运动素质的高低就成为决定体育成绩的主要因素,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不够成熟完善,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如表2。
从评价方法上来看,大部分院校只采用終结性评价,少数院校实行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含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间的考核成绩。没有院校能采用诊断性评价,可见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这两种方法还没有被普遍采用。
此外,目前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也存在忽视学生在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只注重体育教学的成果,忽视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性目标的培养,如终身体育的能力、自主学习运动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批判与创新的能力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感等,而这些又都是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的深邃内涵,其内容和标准的科学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3 构建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新体系
3.1 以主题为依据构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新体系
以评价主体为依据,可将学习质量评价分为他评价和自评价。他评价是一种外部的显性评价,在他评价中,既包括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中渗透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的评价内容,但教师需考虑给与适当的权重。自评价是学生本人对自我学习质量的评价。自评价有时具有内隐性,通过反省、自查、总结、自判等方式进行;但有时也具有外显性,写自评报告、自我鉴定等。自评价和他评价之间可以互相弥补不足,完善评价体系。
3.2 以评价标准为依据构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新体系
3.2.1 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指依据所有学生的水平来确定评定标准,然后利用标准来评定集合中每名学生的相对水平。如篮球项目中的定点投篮测试,需要根据所有学生的平均水平10投5中来确定每名学生的成绩高低。相对评价是以某一类评价对象群体的整体状况为参照系,无论群体的状况如何,都可以在群体内部进行比较,因而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相对评价的缺点是评价的结果并不必然表示评价对象的实际水平,体现的只是他在该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因此,在应用是还应注意群体外围的平均水平。
3.2.2 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如国家推行的四六级考试和高中施行的会考都属于绝对评价。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成就的目标参考测验,评价的是学生对预订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在乒乓球测验中经常要求学生达到每分钟推挡60次为优秀的考核方式。绝对评价具有客观性强的特点,在工作中,确保评价标准的稳定、客观和准确是提高绝对评价科学化水平的关键。
3.2.3 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每名学生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得出评价结论的评价类型。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是毋庸置疑的,能够看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进步或者计算出进步的幅度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是非常有意义的。
3.3 以评价作用为依据构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新体系
3.3.1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对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水平给予科学的评价。这种评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基础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诊断性评价可以为科学地看待终结性评价提供基础保障。
3.3.2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也可称为过程评价,目的是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便于后继的学习过程。利用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可以了解学生阶段性的进步幅度,从而将每一次的进步幅度作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有机成分之一。
3.3.3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就是完成一项教学活动后,对学生掌握情况的总结性评价。在进行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评价预测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所能到达的水平,也能将终结性评价作为学生继续下一个学习过程的起点。终结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的核心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
4 结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观的认识也在不断地转变,评价其学习质量的体系也应随之变化。在制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时,应该细化评价指标,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日常观察与系统测试相结合,不断地完善体育课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如图1。
参考文献
[1] 许成安,王家新.大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依据的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6(3):40~42.
[2] 王志东.对于电大普专学生体育能力的探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4~97.
[3]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