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强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学生、学院和企业多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也是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责任。
关键词:合作;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44-01
作为高职院校,其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充分实践能力的学生,为企业提供有素质、有能力、有纪律的员工。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存在着各种问题,而重点就是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校企合作的施行
实施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对人才的需要来设计获奖的要求,吸引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目的地干预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过程,使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逐渐向人才市场的需求靠拢,向企业的需要靠拢。为企业培养适合企业的毕业生,目前在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一种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在大学内短期设置相关专业及相关课程,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订单式培养”不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订单,而是涵盖整个教育人才培养的全程。订单式培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是由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单独的制定教育计划,而是由用人单位和学校共同制定,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是一种产学合作的高层次形式。
(二)工学交替培养
“工学交替培养”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学校会把每学年分为学习学期和工作学期,工作学期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半年后再回到学校上课,让学生较好地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同时企业可以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建档跟踪管理考察,等学生毕业后,学生和企业双方双向选择就业.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校企合作历史不长,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调查发现,校企双方都有很好的合作愿景,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效,双方在合作的实践中由于思想理念、目标利益、权属体制等方面的差异,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问题:
1、校企合作自由化,法律法规不完善。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减少部分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分解办学成本,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一些;企业为校企合作要分担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在当前人才相对过剩的情况下,缺乏主动性。同时,企业难以承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对于相关的责任认定问题,使企业对校企合作望而却步。另外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认清高,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都不满足企业要求,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企业却束手无策。
2、传统教育教学体制与企业需求不同步。学校的教学有严格的计划性,理论教学居多。而企业的生产则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往往企业有生产任务时,学生因理论课还未讲完而不能到企业去;而学生需要实习时,企业的生产任务可能不足而难以安排。
(二)解决措施
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效,还有赖于各级政府的指导、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和全社会的鼓励,宏观上讲,需要国家1.应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指导机构。在职业技术教育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协调校企合作,如美国设立了美国高校大学-企业关系委员会;韩国在文教部设产学合作科。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虽然也规定了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但比较笼统,给予怎样的优惠不具体,财政部虽然也拿出了资金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给予专项支持,但面较窄且力度尚小,国家应加大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除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外,具体讲包括:1. 挂职顶岗培养“双师型”教师。学院应当每年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顶岗、合作开发项目以及联合申报省、市科研课题,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2.协建实训室和教学工厂。实训建设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对学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训室和教学工厂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习机会,可以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为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目前流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必定能促进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教育向生产力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李芹,谭辉平.政府在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8-59.
[2]刘哓明.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4,(9):17-18.
[3]冯建华.坚持校企合作方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关键词:合作;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44-01
作为高职院校,其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充分实践能力的学生,为企业提供有素质、有能力、有纪律的员工。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存在着各种问题,而重点就是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校企合作的施行
实施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对人才的需要来设计获奖的要求,吸引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目的地干预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过程,使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逐渐向人才市场的需求靠拢,向企业的需要靠拢。为企业培养适合企业的毕业生,目前在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一种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在大学内短期设置相关专业及相关课程,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订单式培养”不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订单,而是涵盖整个教育人才培养的全程。订单式培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是由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单独的制定教育计划,而是由用人单位和学校共同制定,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是一种产学合作的高层次形式。
(二)工学交替培养
“工学交替培养”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学校会把每学年分为学习学期和工作学期,工作学期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半年后再回到学校上课,让学生较好地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同时企业可以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建档跟踪管理考察,等学生毕业后,学生和企业双方双向选择就业.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校企合作历史不长,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调查发现,校企双方都有很好的合作愿景,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效,双方在合作的实践中由于思想理念、目标利益、权属体制等方面的差异,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问题:
1、校企合作自由化,法律法规不完善。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减少部分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分解办学成本,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一些;企业为校企合作要分担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在当前人才相对过剩的情况下,缺乏主动性。同时,企业难以承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对于相关的责任认定问题,使企业对校企合作望而却步。另外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认清高,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都不满足企业要求,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企业却束手无策。
2、传统教育教学体制与企业需求不同步。学校的教学有严格的计划性,理论教学居多。而企业的生产则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往往企业有生产任务时,学生因理论课还未讲完而不能到企业去;而学生需要实习时,企业的生产任务可能不足而难以安排。
(二)解决措施
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效,还有赖于各级政府的指导、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和全社会的鼓励,宏观上讲,需要国家1.应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指导机构。在职业技术教育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协调校企合作,如美国设立了美国高校大学-企业关系委员会;韩国在文教部设产学合作科。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虽然也规定了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但比较笼统,给予怎样的优惠不具体,财政部虽然也拿出了资金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给予专项支持,但面较窄且力度尚小,国家应加大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除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外,具体讲包括:1. 挂职顶岗培养“双师型”教师。学院应当每年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顶岗、合作开发项目以及联合申报省、市科研课题,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2.协建实训室和教学工厂。实训建设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对学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训室和教学工厂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习机会,可以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为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目前流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必定能促进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教育向生产力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李芹,谭辉平.政府在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8-59.
[2]刘哓明.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4,(9):17-18.
[3]冯建华.坚持校企合作方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