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在巴洛克晚期的巴赫,不仅是巴洛克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思维方式,开拓了近代西方艺术音乐的创作道路,把自由复调技法的运用发挥到极致。他的音乐思维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结构也很严密。本文主要以《巴赫创意曲集》三部创意曲中的D大调创意曲为例,来分析其所运用的复调作曲技法,从而更深入的感受巴赫作品的音乐魅力。
【关键词】巴赫;创意曲;复调;主题;固定对题
巴赫作为巴洛克时期伟大的复调音乐代表人物,其创作的复调作品都展现了丰富的主题展开手法与精确的对位手法,把自由复调技法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他用复调音乐手法创作了大量的复调音乐,包括弥撒、圣咏、神曲等宗教体裁的复调作品,以及大量的创意曲、赋格曲、复调前奏曲等世俗性的、自由体裁的复调作品。创意曲是类似即兴曲的一种器乐小曲,是以模仿为主的复调音乐体裁。巴赫的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和十五首三部创意曲虽是小规模作品,但每首都是无数精致的作品与精华。
D大调三部创意曲是一首愉快、活泼,带有固定对题的动力性的二重小赋格曲。整首乐曲严密紧凑,主题、答题、对题相互交织,轻松优美的表现出来。这首创意曲具有三部性结构,呈示部、中间部、再现部的结构清晰。结构图示:
(注:T为主题,AT 为答题,CT为固定对题,EP为间插段)
通过观察上图可以看出,A、B、A’三个部分基本平衡。A部分是主题在主属调以及各声部的呈示;B部分主要以主题原型、模仿、卡农式摸进的方式在各调中进行展开,并在首尾将主题各陈述一次,做到首尾呼应;A’部分为再现部分,不仅主题材料重新重复出现,而且调性得到回归。例1:
主题(例1)上扬的短句与下行二度的叹息形成一问一答,在三次问答后连续16分音符的上扬旋律包含着两次七度大跳,极具性格,与三次问答式的主题节奏形成对照,同时发展为对位。句末两拍16分音符级进的小连接十分自然地融化在主题之内,不可分割。主题在简单的低音伴随下在上声部呈示,真正地对题即第一固定对题从第3小节起在低声部伴随着中声部的第二次主题同时出现,这时中声部的主题完全低了四度,而上声部则出现第二固定对题,此时旋律由D大调转向A大调。低声部的对题使主题中16分音符节奏得到发展,中声部的答题结束后,在第6小节下声部再次出现,此时调性又回到主调D大调。这时上声部出现第一固定对题,中声部为第二固定对题。下声部主题结束后,从第8小节开始到第9小節可以看成是第一间插段,这两个小节中主题句的后两拍在这里得到展开,在高声部和低声部连续三次出现的号角声极具个性,在全曲中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随后进入乐曲第二部分。
乐曲的第二部分B展开部,从第10小节起主题建立在上声部b小调上,中声部出现第一固定对题。第二间插段从12小节第三拍开始和第13小节下方两个声部和上声部形成正、倒卡农模进相互呼应,此时调性由b小调转向#f小调,模进的材料为主题中两次大跳所构成的连续16分音符的上扬旋律,这是全曲中比较抒情的片段。第14-16小节利用主题首部在三个声部运用八度卡农模仿手法连续8次紧接出现,使乐曲增添了生动、活泼的音乐效果。从第19小节进入G大调,主题建立在下声部进行陈述,与第二部分开头形成呼应。随后在21小节第三拍出现真正地再现。
第三部分A’再现部分不仅主题材料在中声部重新重复出现,而且调性回归。第一固定对题和第二固定对题分别在上声部和下声部出现。因为本首创意曲有固定对题,所以很像两条旋律不停地在作复对位,近似一首小型的二重赋格曲。
巴赫是一位复调大师,他将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欧洲复调音乐艺术做了最后的概括与升华。通过本文对巴赫D大调三部创意曲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乐曲以赋格的写作形式为模板,稍作自由变化。在调性上,创意曲更加自由;在结构上,以三部性为主,不同的是,再现部分并没有如赋格曲一般有密接应和,只是单纯的主题材料与调性回归,篇幅也较短小。通过分析这首作品所运用的复调作曲技法,使笔者更深入地感受到巴赫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铭志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
[2]林华,叶思敏编著.《复调音乐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
[3]于苏贤著.《复调音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8月.
[4]冷佳.《浅谈巴赫三部创意曲》,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12月第4期.
作者简介:席熙,福建师范大学2013级学术硕士,音乐与舞蹈学专业。
【关键词】巴赫;创意曲;复调;主题;固定对题
巴赫作为巴洛克时期伟大的复调音乐代表人物,其创作的复调作品都展现了丰富的主题展开手法与精确的对位手法,把自由复调技法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他用复调音乐手法创作了大量的复调音乐,包括弥撒、圣咏、神曲等宗教体裁的复调作品,以及大量的创意曲、赋格曲、复调前奏曲等世俗性的、自由体裁的复调作品。创意曲是类似即兴曲的一种器乐小曲,是以模仿为主的复调音乐体裁。巴赫的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和十五首三部创意曲虽是小规模作品,但每首都是无数精致的作品与精华。
D大调三部创意曲是一首愉快、活泼,带有固定对题的动力性的二重小赋格曲。整首乐曲严密紧凑,主题、答题、对题相互交织,轻松优美的表现出来。这首创意曲具有三部性结构,呈示部、中间部、再现部的结构清晰。结构图示:
(注:T为主题,AT 为答题,CT为固定对题,EP为间插段)
通过观察上图可以看出,A、B、A’三个部分基本平衡。A部分是主题在主属调以及各声部的呈示;B部分主要以主题原型、模仿、卡农式摸进的方式在各调中进行展开,并在首尾将主题各陈述一次,做到首尾呼应;A’部分为再现部分,不仅主题材料重新重复出现,而且调性得到回归。例1:
主题(例1)上扬的短句与下行二度的叹息形成一问一答,在三次问答后连续16分音符的上扬旋律包含着两次七度大跳,极具性格,与三次问答式的主题节奏形成对照,同时发展为对位。句末两拍16分音符级进的小连接十分自然地融化在主题之内,不可分割。主题在简单的低音伴随下在上声部呈示,真正地对题即第一固定对题从第3小节起在低声部伴随着中声部的第二次主题同时出现,这时中声部的主题完全低了四度,而上声部则出现第二固定对题,此时旋律由D大调转向A大调。低声部的对题使主题中16分音符节奏得到发展,中声部的答题结束后,在第6小节下声部再次出现,此时调性又回到主调D大调。这时上声部出现第一固定对题,中声部为第二固定对题。下声部主题结束后,从第8小节开始到第9小節可以看成是第一间插段,这两个小节中主题句的后两拍在这里得到展开,在高声部和低声部连续三次出现的号角声极具个性,在全曲中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随后进入乐曲第二部分。
乐曲的第二部分B展开部,从第10小节起主题建立在上声部b小调上,中声部出现第一固定对题。第二间插段从12小节第三拍开始和第13小节下方两个声部和上声部形成正、倒卡农模进相互呼应,此时调性由b小调转向#f小调,模进的材料为主题中两次大跳所构成的连续16分音符的上扬旋律,这是全曲中比较抒情的片段。第14-16小节利用主题首部在三个声部运用八度卡农模仿手法连续8次紧接出现,使乐曲增添了生动、活泼的音乐效果。从第19小节进入G大调,主题建立在下声部进行陈述,与第二部分开头形成呼应。随后在21小节第三拍出现真正地再现。
第三部分A’再现部分不仅主题材料在中声部重新重复出现,而且调性回归。第一固定对题和第二固定对题分别在上声部和下声部出现。因为本首创意曲有固定对题,所以很像两条旋律不停地在作复对位,近似一首小型的二重赋格曲。
巴赫是一位复调大师,他将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欧洲复调音乐艺术做了最后的概括与升华。通过本文对巴赫D大调三部创意曲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乐曲以赋格的写作形式为模板,稍作自由变化。在调性上,创意曲更加自由;在结构上,以三部性为主,不同的是,再现部分并没有如赋格曲一般有密接应和,只是单纯的主题材料与调性回归,篇幅也较短小。通过分析这首作品所运用的复调作曲技法,使笔者更深入地感受到巴赫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铭志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
[2]林华,叶思敏编著.《复调音乐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
[3]于苏贤著.《复调音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8月.
[4]冷佳.《浅谈巴赫三部创意曲》,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12月第4期.
作者简介:席熙,福建师范大学2013级学术硕士,音乐与舞蹈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