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平时唱得不错的同学,一到考试或比赛等场合时,就会紧张、失常,可能还会忘词使成绩大打折扣。相反,也有平时不很突出的学生,上台时却可以发挥出应有水平。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是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发生不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一、教学中歌唱心理的作用
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活动过程。它以不同形式能动地反映着客观存在世界的事物及其联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及其关系,还产生了对事物的态度,引起各种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和情感。它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大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怀疑和情感对于人的教与学的智力活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动力功能。指怀疑和情感对个体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
2.调节功能。指情绪和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唤起者与组织者,情绪的适应能调节和组织其他心理活动,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情绪和情感不适应则会干扰与破坏其他心理活动,产生心理异常。
3.信号功能。指情绪和情感通过表情将个体对客观事物或人的认识、评价、态度传递给他人。
4.感染功能。指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对他人的情绪感施加影响的效能。对每一个学习音乐的学生或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丰富的感情是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贯穿始终,只有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情绪情感具有的动力、调节、信号、感染功能,才能唤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
二、影响声乐教学的心理因素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在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方面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影响声乐教学的心理因素一般有三个主要因素。
1.个性对歌唱的影响。所谓个性就是每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性格特征。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各种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演唱时会被自己独特的性格所支配。
2.情绪对歌唱的影响。情绪或情感是建立于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歌唱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发声、演唱。其发声器官完全正常,但当心理产生情绪异常时,也很难成功地演唱一首歌曲。因此,我们可以说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情绪”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或支配,而前者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反作用于后者。
3.意识对歌唱的影响。在心理学中,把人格结构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和意识层三种。我们在正常的歌唱表演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动作“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想着什么地方该处理成怎样的速度、力度、音量等,但由于要通过思维再作用于身体器官和肌肉,所以反应比较缓慢;后者是由于习惯而成自然,我们平时在声乐训练时,不断使声乐的有关肌肉活动按一定运动轨迹行动,久而久之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是第二性的,由潜意识控制。
三、良好心理素质和调控能力的培养
在艺术实践中,盲目冲动、过度激动或胆怯等均属紧张心理的反应。如何处理学生演唱时的紧张情绪,是声乐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要培养正确演唱态度,排除自卑心理。在学生中通常分为两类:一类人具备强烈的自信心,且对自己能够作出正确的评价,对成功充满自信,乐于接受挑战,善于与教师配合等,这类学生往往成功率较高;另一类人在心理上常常人为地将身躯能力降低至可以达到的程度以下,对高难度的技能学习望而生畏,不敢尝试,却又想追求完美,故导致学习和演出效果不尽如人意,由此而严重挫伤自身的心理。
2.要加强基本功练习。一切心理素质的训练,均需要建立在发声器官受过良好的训练及演唱技巧较完善的基础上。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与心理素质的锻炼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3.要注重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要有沉着、自制和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去克服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培养从事艺术事业的情操及学习声乐的兴趣和爱好,增加声乐学习的动力,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感情、艺术处理和美好的发声上。
4.教师的态度和方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心理活动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为学生的层次是不同的,性格也存在差异,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失败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多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唤起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他们自信心,树立正确歌唱观念。
5.注重于感觉上、心理上的指导。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声乐技巧的非直观性,也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声乐技巧教学的知识不能用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来表达,故有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述和要求感到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于感觉上、心理上的指导。
总而言之,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与心理素质的锻炼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要相信自己,永远不要胆怯,不要畏惧和软弱无力。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掌握真正的歌唱艺术,这样就能在精神上、生理上获得真正的协调、统一。
一、教学中歌唱心理的作用
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活动过程。它以不同形式能动地反映着客观存在世界的事物及其联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及其关系,还产生了对事物的态度,引起各种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和情感。它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大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怀疑和情感对于人的教与学的智力活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动力功能。指怀疑和情感对个体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
2.调节功能。指情绪和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唤起者与组织者,情绪的适应能调节和组织其他心理活动,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情绪和情感不适应则会干扰与破坏其他心理活动,产生心理异常。
3.信号功能。指情绪和情感通过表情将个体对客观事物或人的认识、评价、态度传递给他人。
4.感染功能。指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对他人的情绪感施加影响的效能。对每一个学习音乐的学生或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丰富的感情是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贯穿始终,只有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情绪情感具有的动力、调节、信号、感染功能,才能唤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
二、影响声乐教学的心理因素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在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方面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影响声乐教学的心理因素一般有三个主要因素。
1.个性对歌唱的影响。所谓个性就是每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性格特征。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各种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演唱时会被自己独特的性格所支配。
2.情绪对歌唱的影响。情绪或情感是建立于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歌唱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发声、演唱。其发声器官完全正常,但当心理产生情绪异常时,也很难成功地演唱一首歌曲。因此,我们可以说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情绪”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或支配,而前者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反作用于后者。
3.意识对歌唱的影响。在心理学中,把人格结构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和意识层三种。我们在正常的歌唱表演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动作“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想着什么地方该处理成怎样的速度、力度、音量等,但由于要通过思维再作用于身体器官和肌肉,所以反应比较缓慢;后者是由于习惯而成自然,我们平时在声乐训练时,不断使声乐的有关肌肉活动按一定运动轨迹行动,久而久之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是第二性的,由潜意识控制。
三、良好心理素质和调控能力的培养
在艺术实践中,盲目冲动、过度激动或胆怯等均属紧张心理的反应。如何处理学生演唱时的紧张情绪,是声乐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要培养正确演唱态度,排除自卑心理。在学生中通常分为两类:一类人具备强烈的自信心,且对自己能够作出正确的评价,对成功充满自信,乐于接受挑战,善于与教师配合等,这类学生往往成功率较高;另一类人在心理上常常人为地将身躯能力降低至可以达到的程度以下,对高难度的技能学习望而生畏,不敢尝试,却又想追求完美,故导致学习和演出效果不尽如人意,由此而严重挫伤自身的心理。
2.要加强基本功练习。一切心理素质的训练,均需要建立在发声器官受过良好的训练及演唱技巧较完善的基础上。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与心理素质的锻炼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3.要注重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要有沉着、自制和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去克服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培养从事艺术事业的情操及学习声乐的兴趣和爱好,增加声乐学习的动力,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感情、艺术处理和美好的发声上。
4.教师的态度和方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心理活动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为学生的层次是不同的,性格也存在差异,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失败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多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唤起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他们自信心,树立正确歌唱观念。
5.注重于感觉上、心理上的指导。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声乐技巧的非直观性,也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声乐技巧教学的知识不能用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来表达,故有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述和要求感到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于感觉上、心理上的指导。
总而言之,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与心理素质的锻炼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要相信自己,永远不要胆怯,不要畏惧和软弱无力。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掌握真正的歌唱艺术,这样就能在精神上、生理上获得真正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