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再强调,大凡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要按照我们的喜好与我们的经验去选择我们的职业,那样我们就会在职场里面有心甘情愿的投入、自我驱动的目标设计、积极主动的精神与乐于承担的风貌。
职场在本质上是一个交易场所,劳资双方各有期待,一方期待你有能力与时间投入而形成产品,一方期待你给付适当的待遇与现金以作为自己生活与其他需要的资源。当有爱好的时候,其中投入劳动的一方还可以获得自己珍视的成就感、空间需要。但是,不论怎么样,你如果不投入就不可能得到支付,职场交易是实际的,一个公司甚至会用不断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来把这样的交易机制设计得尽量合理。
但这还只是基本的职场交易规则,实际的职场交易规则要丰富与生动得多,因为我们不可能获得完全合乎预期的职业,因此我们需要实施某种交易。我把这些操作型职业交易规则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类型力度交易型,也就是说我们很可能选择到自己喜爱的工作类型,但是它要求的工作强度、投入度、延续长度都比较强,甚至有些是我们投入后还不知道实际收益有没有那么高的,或者相反有些岗位工作强度很轻省,但却不是自己喜爱的工作类型。
第二类是内容比重交易型,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工作不是每一部分都是我们喜欢做的,但是我们要得到自己喜欢的部分也需要承担不太喜欢的部分。
第三类是人事匹配交易型,也就是说我们可能遇到的选择是我们喜欢的工作类型,但是一起工作的人不很喜欢,或者相反,那样我们也需要做出不完美选择;
第四类是结果过程交易型,可能会遇到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的选择之间有冲突,比如有人喜爱做公益但是薪酬实在不能让人接受,或者有些工作薪资很好但是工作方式让自己很不能接受。
事实上,我们整体职业岗位的绝大多数都属于这四种类型之一的交易型职业,而属于完全厌弃与完全理想的职业总量并不多。我们在这四个类型中都涉及到权衡与选择的问题,我要建议的是,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可以听人意见,但是尽量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而不是让别人甚至是家长好友做替代决策。任何一种交易选择,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都有价值。只有一种例外的交易,就是获得特别期待的职业选择可能付出不能上桌面的额外交易,包括潜规则、贿赂、特殊的人脉关系,用那些另外的资源改变常规交易进行模式,这并不在我推崇的交易范围之内,尽管它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
不管何种职场交易类型,进入职场后都要尽快适应并立足,这就需要一定的职场自我营销。有人认为自我营销似乎是与自我的诚实对立,这样的说法尤其来自于恐惧社交、害怕陌生人、不愿意面对其他人的冲突性关系的朋友。事实上,即使在生物进化史上,我们也看到很多动物自然地进化出某些炫耀、表现、吸引、挑战其他动物的功能,而且人们始终在有效传播与有效沟通中,优化自己获得资源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自我营销是我们作为成熟个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社会性技能,职场中当然也需要自我营销。
在自我营销上,我们需要解决三件事情:一是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统一,也就是说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怎么样的人,还有现在计划面对的这群人对于我的期望是啥,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差距,如果有差距我是否有意愿弥合还是可以坚持这样的差距,在认同问题的省思之后,我就能对所面对的情形有比较明确的心理预期;二是营销策略,也就是说我是要去表现一种包装还是体现一种本色,是传递一件事情的信息还是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我的营销内容决定了我需要采取的策略——是娱乐性的还是严肃性的,是惹人注意的还是例行公事的;三是营销技巧,在这个领域有着庞杂的经验与知识可以与大家分享。我们看到的那些公众人物通常都有不少自我营销的巧妙方式,比如如何在调动人们渴望的基础上才让人们得到某些实质信息,用明确的否认遮盖信息但到关键时刻才披露,用具有反差的戏剧式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印象深刻,擅长借助于技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有很好的合作伙伴作为现场表现的配合者,诸如此类。尽管技巧在很多人中被看成小伎俩,但是技巧一旦成为我们真正的技能,而且融会贯通成为一种行为模式,那么就可能转变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风度与魅力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方丹敏
职场在本质上是一个交易场所,劳资双方各有期待,一方期待你有能力与时间投入而形成产品,一方期待你给付适当的待遇与现金以作为自己生活与其他需要的资源。当有爱好的时候,其中投入劳动的一方还可以获得自己珍视的成就感、空间需要。但是,不论怎么样,你如果不投入就不可能得到支付,职场交易是实际的,一个公司甚至会用不断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来把这样的交易机制设计得尽量合理。
但这还只是基本的职场交易规则,实际的职场交易规则要丰富与生动得多,因为我们不可能获得完全合乎预期的职业,因此我们需要实施某种交易。我把这些操作型职业交易规则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类型力度交易型,也就是说我们很可能选择到自己喜爱的工作类型,但是它要求的工作强度、投入度、延续长度都比较强,甚至有些是我们投入后还不知道实际收益有没有那么高的,或者相反有些岗位工作强度很轻省,但却不是自己喜爱的工作类型。
第二类是内容比重交易型,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工作不是每一部分都是我们喜欢做的,但是我们要得到自己喜欢的部分也需要承担不太喜欢的部分。
第三类是人事匹配交易型,也就是说我们可能遇到的选择是我们喜欢的工作类型,但是一起工作的人不很喜欢,或者相反,那样我们也需要做出不完美选择;
第四类是结果过程交易型,可能会遇到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的选择之间有冲突,比如有人喜爱做公益但是薪酬实在不能让人接受,或者有些工作薪资很好但是工作方式让自己很不能接受。
事实上,我们整体职业岗位的绝大多数都属于这四种类型之一的交易型职业,而属于完全厌弃与完全理想的职业总量并不多。我们在这四个类型中都涉及到权衡与选择的问题,我要建议的是,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可以听人意见,但是尽量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而不是让别人甚至是家长好友做替代决策。任何一种交易选择,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都有价值。只有一种例外的交易,就是获得特别期待的职业选择可能付出不能上桌面的额外交易,包括潜规则、贿赂、特殊的人脉关系,用那些另外的资源改变常规交易进行模式,这并不在我推崇的交易范围之内,尽管它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
不管何种职场交易类型,进入职场后都要尽快适应并立足,这就需要一定的职场自我营销。有人认为自我营销似乎是与自我的诚实对立,这样的说法尤其来自于恐惧社交、害怕陌生人、不愿意面对其他人的冲突性关系的朋友。事实上,即使在生物进化史上,我们也看到很多动物自然地进化出某些炫耀、表现、吸引、挑战其他动物的功能,而且人们始终在有效传播与有效沟通中,优化自己获得资源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自我营销是我们作为成熟个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社会性技能,职场中当然也需要自我营销。
在自我营销上,我们需要解决三件事情:一是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统一,也就是说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怎么样的人,还有现在计划面对的这群人对于我的期望是啥,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差距,如果有差距我是否有意愿弥合还是可以坚持这样的差距,在认同问题的省思之后,我就能对所面对的情形有比较明确的心理预期;二是营销策略,也就是说我是要去表现一种包装还是体现一种本色,是传递一件事情的信息还是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我的营销内容决定了我需要采取的策略——是娱乐性的还是严肃性的,是惹人注意的还是例行公事的;三是营销技巧,在这个领域有着庞杂的经验与知识可以与大家分享。我们看到的那些公众人物通常都有不少自我营销的巧妙方式,比如如何在调动人们渴望的基础上才让人们得到某些实质信息,用明确的否认遮盖信息但到关键时刻才披露,用具有反差的戏剧式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印象深刻,擅长借助于技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有很好的合作伙伴作为现场表现的配合者,诸如此类。尽管技巧在很多人中被看成小伎俩,但是技巧一旦成为我们真正的技能,而且融会贯通成为一种行为模式,那么就可能转变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风度与魅力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