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477-01
国家宏观调控内容在高一经济生活(上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时对它的必要性和含义、目标都容易理解,但就是在如何区分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这个问题上,感到比较难。特别是在区分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上觉得更难。为此本文特做以下分析,以帮助学生区分三种手段。
三者有着严格意义的区别:
一 含义不同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二 内容不同
经济手段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经济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经济计划在我国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计划、五年规划、年度规划等。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一切准则和措施,它包括财政政策(如国债的发行,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方向的调整)、货币政策(如货币发行量的调整)、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利率的调整,存贷款政策的调整等)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如通过对某些商品价格的调整来调节市场供求)汇率政策、税收政策(如税目及税率的调整)等。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法律监督。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标、行政规章制度和条例。
三 任务不同
经济手段的任务在于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则主要是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
四 调控范围不同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上经济活动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行政手段的运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和限度内。比如,在生产领域,对一些不符合国家投资结构政策和技术政策要求的产品要用行政加以干预;在社会分配领域要侧重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在交换领域,政府要运用行政手段强制人们遵守市场规则,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在消费领域则着重调节社会消费基金总额,如工资总额,社会集团购买力等,防止消费基金增长过快。
五 特点不同
经济手段具有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和间接性、滞后性的特点。这表现在它确定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布局,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通过调整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来影响和调节各种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不同经济杠杆又具有不同的功能,可以灵活运用。经济手段一般不是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主体,而是通过物质利益诱导的方式间接地对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因此,其调节一般是间接调节。正是由于这样,经济调节效果不能很快体现出来,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例如,我国对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征收利息说,其主要目的之一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鼓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其结果不可能在这一政策公布之日起就显现出来。
法律手段对经济主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严格的强制性,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的规定性。
与经济手段相比,行政手段具有以下特点:A、 强制性。由于行政手段是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实现调节意图的,国家调节经济的指示、命令、规定一经发布,所有的经济活动主体就必须执行,不能自由选择。B 、直接性。运用行政手段可以直接作用于调节对象,这不象经济手段要通过一系列经济机制才能作用于调节对象。C、 快速性。由于行政手段直接作用于调节对象,因此,它可以比较快地达到预定的目标效果。在严重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失衡等非常时期,间接的经济手段难以产生快速强烈的效应,此时动用严厉的行政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第六,执行的主体不同。执行经济手段的主体有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手段的国家机关有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而行政机关则是执行行政手段的唯一机关。
六 地位不同
宏观调控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七 作用不同
经济手段最终通过市场机制来起作用。国家通过指定和实施经济计划,通过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制约和引导,可以对经济发展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行政手段的使用一般不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行政手段是由国家掌握和控制,体现着国家统一意志和行为。其次,当市场经济运行出现意外情况时,国家可以运用行政手段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经济问题,以减少经济动荡可能带来的损失,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八 发展趋势不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将不断得到强化,而行政手段则逐步趋向缩减(但不会最终消失)。
我们从上面的这些不同当中可以看出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显著差别于:经济手段一般是间接调节,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行政手段一般是直接调节,并具有强制性。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标、指示、规定、查封、扣押、检查、监督、审批、行政许可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而且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里都涉及到了价格问题,不太容易理解。如果价格的调整是为了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则是经济手段,如提高粮价、降低农药、化肥价格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水价以促使人们节约用水等;如材料侧指调整价格要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则是行政手段,如公共交通、通讯、电价、水价由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核准确定,则属于行政手段。
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习题中设定的情景,以电价为例,若材料中说电的价格调整必须要经国家在关部门核准确定体现的就是行政手段,若材料中说国家提高了用电高峰期的电价以应對电力紧张则体现的是经济手段。
总之,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调节手段的多样性,“各取所需、各尽其职、各扬所长,”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调控的作用。
国家宏观调控内容在高一经济生活(上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时对它的必要性和含义、目标都容易理解,但就是在如何区分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这个问题上,感到比较难。特别是在区分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上觉得更难。为此本文特做以下分析,以帮助学生区分三种手段。
三者有着严格意义的区别:
一 含义不同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二 内容不同
经济手段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经济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经济计划在我国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计划、五年规划、年度规划等。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一切准则和措施,它包括财政政策(如国债的发行,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方向的调整)、货币政策(如货币发行量的调整)、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利率的调整,存贷款政策的调整等)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如通过对某些商品价格的调整来调节市场供求)汇率政策、税收政策(如税目及税率的调整)等。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法律监督。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标、行政规章制度和条例。
三 任务不同
经济手段的任务在于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则主要是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
四 调控范围不同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上经济活动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行政手段的运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和限度内。比如,在生产领域,对一些不符合国家投资结构政策和技术政策要求的产品要用行政加以干预;在社会分配领域要侧重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在交换领域,政府要运用行政手段强制人们遵守市场规则,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在消费领域则着重调节社会消费基金总额,如工资总额,社会集团购买力等,防止消费基金增长过快。
五 特点不同
经济手段具有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和间接性、滞后性的特点。这表现在它确定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布局,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通过调整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来影响和调节各种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不同经济杠杆又具有不同的功能,可以灵活运用。经济手段一般不是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主体,而是通过物质利益诱导的方式间接地对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因此,其调节一般是间接调节。正是由于这样,经济调节效果不能很快体现出来,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例如,我国对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征收利息说,其主要目的之一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鼓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其结果不可能在这一政策公布之日起就显现出来。
法律手段对经济主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严格的强制性,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的规定性。
与经济手段相比,行政手段具有以下特点:A、 强制性。由于行政手段是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实现调节意图的,国家调节经济的指示、命令、规定一经发布,所有的经济活动主体就必须执行,不能自由选择。B 、直接性。运用行政手段可以直接作用于调节对象,这不象经济手段要通过一系列经济机制才能作用于调节对象。C、 快速性。由于行政手段直接作用于调节对象,因此,它可以比较快地达到预定的目标效果。在严重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失衡等非常时期,间接的经济手段难以产生快速强烈的效应,此时动用严厉的行政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第六,执行的主体不同。执行经济手段的主体有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手段的国家机关有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而行政机关则是执行行政手段的唯一机关。
六 地位不同
宏观调控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七 作用不同
经济手段最终通过市场机制来起作用。国家通过指定和实施经济计划,通过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制约和引导,可以对经济发展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行政手段的使用一般不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行政手段是由国家掌握和控制,体现着国家统一意志和行为。其次,当市场经济运行出现意外情况时,国家可以运用行政手段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经济问题,以减少经济动荡可能带来的损失,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八 发展趋势不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将不断得到强化,而行政手段则逐步趋向缩减(但不会最终消失)。
我们从上面的这些不同当中可以看出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显著差别于:经济手段一般是间接调节,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行政手段一般是直接调节,并具有强制性。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标、指示、规定、查封、扣押、检查、监督、审批、行政许可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而且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里都涉及到了价格问题,不太容易理解。如果价格的调整是为了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则是经济手段,如提高粮价、降低农药、化肥价格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水价以促使人们节约用水等;如材料侧指调整价格要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则是行政手段,如公共交通、通讯、电价、水价由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核准确定,则属于行政手段。
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习题中设定的情景,以电价为例,若材料中说电的价格调整必须要经国家在关部门核准确定体现的就是行政手段,若材料中说国家提高了用电高峰期的电价以应對电力紧张则体现的是经济手段。
总之,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调节手段的多样性,“各取所需、各尽其职、各扬所长,”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调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