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课堂教学观念的变革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ali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既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还能调节课堂氛围和节奏,将课堂学习中的平淡、枯燥变为热烈、有趣,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利用与课题有关的谜语创设情境
  
  谜语,常用来表现事物和生活。在课堂上教师恰当运用谜语,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智力,提高思维和能力。如学习生物圈时,可给学生这样两个谜语:A.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嘴尝无味道,离它活不了(空气)。B.双手抓不起,用力劈不开,植物和动物,生活离不开(水)。当然,选择谜语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和过程,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千万不能牵强附会,以免画蛇添足。
  
  二、用新颖明了的实验来创设情境
  
  俗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生物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生物学的优势,巧妙地通过设计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探究“事物中的营养”时,把种子放入试管内在酒精灯上加热,管壁上出现水珠;或者把白菜叶放在手上用力搓揉会流出汁液;把干燥的种子放在火上燃烧,最后剩下白色的灰(含无机盐)等。在探究血液时,将加了抗凝剂的血液置于试管内,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大部分呈暗红色,不透明,这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的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与血小板。可见,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这样学生会轻而易举的理解血液的成分。
  
  三、利用角色表演创设情境
  
  角色表演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通过学生出神入化的表演,即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教学“多细胞植物的组成”时,选6名同学分角色扮演绿色开花植物的6种器官,并表演说出他们各自的功能。同学A:我是根,我能在土壤中不停地吸收水和无机盐供给他们(指向学生B、C、D、E、F)。同学B:我是叶,伸展在空中,能接受阳光照射,制造出有机物。同学C:我是茎,能把根和叶(指向A、B)连接起来,并输送他们体内的物质。同学D:我是花,有了我才能形成果实。同学E:我是果实,在我体内产生种子。同学F:(向着D、E)我是你们产生的,把我种在土壤中我又长出新的植物体来。
  
  四、用景物描述创设情境
  
  景物描述能把我们带进一个具体的意境中,不仅能变枯燥为有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如教学“生态系统”时,给学生描述这样的情境:我们走进一片森林,眼前是一棵高大的树木,顺着树干仰望,蜜蜂在空中飞舞,层层叠叠的枝叶遮挡阳光,树枝上一只松鼠摆动着大尾巴,睁着大眼睛看着你,你一抬腿就把它吓跑了。光线落在草地上形成斑驳的树影,蟋蟀在草丛中鸣叫……你正全神贯注继续前行,突然有丝状的物体粘在你的脸上,仔细一看,原来是张巨大的蜘蛛网,一只拳头大小浑身长满绒毛的蜘蛛向你爬来……这样,学生就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其他文献
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信息和目标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数量关系,寻找和探索用多种解法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还要注意总结各种解题方法的特点,从中选择最优的解法。  我们试图通过下面一道应用题的解答,既说明分数应用题的解答策略,又理解应用题的“一题多解”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问题:货车从甲城开到乙城要用8小时,客车从乙城开到甲城要用
期刊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呢?当我又迎来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学子们时,这个问题时常萦绕在脑际。  现在,通行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在让学生做题之前,先讲,讲深讲透;讲知识点的范围,列举历年高考中的题目;讲理解知识点的方法,列举出一二三;讲掌握知识点的方法,再列一二三;讲掌握知识点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常见错误等等。一讲就是一节课,甚至几节课。然后让学生做跟踪练习、知识点过关练习,做完以后批改。最后教
期刊
语文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本身需要一个有利于审美的和谐环境。这种课堂教学的和谐美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互尊、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合作享受、教学过程的和谐美——流畅和学习内容的和谐美——丰富有效。要实现这种综合的审美过程就必须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通过重演生活故事、创设生活情境、展示生活亮点和体验生活实践来努力追求“乐知”的教学最高境界,充分体现和感受这种教与学的和谐之美。
期刊
一德育体验教育思想探索    青少年德育体验教育基地建设,旨在通过组织广大中小学生走进乡村走进田野亲近自然体验生活,在群体交流合作和实践体验中感受自然感受亲情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加深青少年对多元文化的了解,提高对自然生活社会的感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体验教育尊重个性扩展能力创造快乐注重群体实践和互动发展的宗旨,配合学校教育少先队共青团活动和家庭社会教育通过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体验中快乐成长健康
期刊
中华诗词是建设精神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提高人文素质的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对学生进行诗词教学,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发展个性,增强创造力,是新课标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诵诗词,创设情境    诗词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吟诵创设情境(以下简称诗教)。诗词的特点在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神思飘逸,引人入胜;情寓于衷,寄意深远。这些特点只有经过反复吟诵才能解悟的深刻,达到诗读百遍,其意
期刊
众所周知,近几年,甘肃省内各中小学都普遍采用了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与前面所采用的苏教版和人教版的语文教材相比,这个版本有着独特的立意和卓越的见识,不能不令人鼓掌叫好。该版本教材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以人文精神为本,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人执教北师大版教材以来,的确切实感受到了该版教材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自然到自身及
期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将错误隐藏,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而应切实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彻底根治错误当错误首次出现后,要肯花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找错议错辨错改错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从而将错误消灭在萌芽阶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错误”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自
期刊
始于2002年,高考语文从试卷结构到考查内容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向“综合”与“创新”态势发展,主要表现为“复合型”“应用型”和“创作型”试题的设计上因此,文言翻译题也由原来的理解型客观单选题(对四个句子在文中意思的理解,选择正确与错误的一项)变为“应用型”主观表述题,而且增加了古文翻译的文字量和分值(2002年和2003年是5分,2004年之后是8分,2005年是10分)一句话,古文翻译是高考的重点
期刊
一物理学与美    经过漫长历史的社会实践,自然为人类所控制改造征服和利用,成为顺从人的自然,成为人的“非有机躯体”,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自然与人真与善感性与理性规律与目的必然与自由,在这里才具有真正的渗透,交融与一致,理性才能积淀在感性中,内容才能积淀在形式中,自然的形式才能成为自由的形式,这也就是美从李泽厚先生的认识来看,美与自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物理学正是以自然为研
期刊
一卫星电视远程教育模式    卫星电视远程教育平台的建立,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利用原有的卫星电视广播资源,采用VBI数据和IP课件形式传输教学资源,并利用“电大在线”平台实现与学生的交互这一传播模式的优势是覆盖面广,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空间它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卫星宽带广播功能,以一点对多点的传播形式,开展以图像和声音为主的单向教学活动二是利用卫星传播实现数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