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绍兴市建功中学于2013年11月份进行主题研究,本人有幸开了公开课。这次开课让我意识到,教师对文本的研究永远都是无止境的。一部作品之所以流传,在于它含咀英华,永远有让人咀嚼的欲望。而目前中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只停留在在浅层的基础上,可以说是蜻蜓点水,一飞即过,甚至都不能说是雁过留声。随着课改的深入,扩大课外阅读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者的共识。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各年级阅读的要求和数量。名著阅读是课外阅读中的一大重点,新的初中语文教材就增加了“名著的推荐与阅读”专项。与此同时,几乎各级考试也把名著作为一项考查内容,这都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初中教学时间紧,学科多,学生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少,而名著阅读又是阅读中的大工程,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艰巨任务。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名著的有效阅读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既是名著,又是小说题材。针对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浅尝辄止,本人认真研究了文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有突出的细节描写,小说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来了解整个作品的人物及主题,这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会大有好处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性格的裂变和自我的救赎,让我想到了尝试关键词教学法。这也是定下此案例的初衷。
一、教学过程
下面笔者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
引子:播放《水浒》之林冲的视频片段(30~60秒)
师:大家都知道这位使长枪的英雄是谁吧?
生:林冲。
师:是的。林冲是《水浒》梁山一百零八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排名第六,可以说是梁山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英雄。
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语言谈谈,在你的心目中,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外貌、性格、职业、家庭、武艺……)
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林冲原是80万禁军枪棒教头,武艺高强,春风得意;其父“林提辖”名满天下,“林家枪法”举世无双;妻子美貌贤惠,家庭过得很幸福,可以说是绝对的小康之家。可最终他走上了梁山,落草为“寇”。是什么让他的人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林教头风雪身神庙》可以为我们揭开许多谜底。在人的一生当中,总逃不了“命运”两字,林冲自然也不例外。是什么在无形中推动着林冲性格的发展?
1.风雪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
②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看那雪到晚更下得紧了。故事有个书生,做了一个词,单题那贫苦的恨雪:广莫严风刮地,这雪儿下得正好。
④(杀了人后)提着枪,只顾走。那雪越下得猛。但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
师: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描写风雪,主要想起到什么效果?(意蕴何在?)
生1:为了表现天气的寒冷,严寒,肃杀。(师:渲染环境、营造氛围?)
师:能做个简要分析吗?(从哪些地方句体会出来的?)
生1:我从“严冬”“彤云密布”“朔风渐渐起”“纷纷扬扬”这些词看出来的。
师:大家在“氛围”这个词上停留一下:还有别的词语吗?
生2:悲壮。
师:你想得比较深入,说说你的理解。
生2:因为在剧情的里,林冲是无奈而杀人,是因高俅的步步紧逼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显得特别的悲壮。
师:这个无奈显得特别悲壮。
生3:情节发展的需要。
师:是的。主要就是这两个目的。一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大家看过原著都知道,如果没有越下越大的风雪,草堂就不会倒塌,林冲就不会到破庙去,就可能会被压死,也不可能听到陆谦他们的对话,不可能了解到高俅对自己赶尽杀绝的阴谋,也就不能最终断了自己的幻想。二是渲染环境的需要。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风雪一般代表的含义是:悲凉、孤独、冷酷、绝情,影射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和人心的残酷,这是林冲最终走上反抗之路的最好的环境设置。试想:如果是个艳阳天,林冲心情很好,哼着小调在看守草料场,又怎么可能起杀心。如果是个大雨天,也不合适,大雨一般是烘托狼狈的状态比较好。而且大雨天也不利于陆谦他们放火。所以说,风雪夜是最好的环境,也是林冲情感的一个酝酿期,无形中随着风雪越下越紧,人心也随之越来越紧迫。
2.酒(酒葫芦)
酒也是本文的关键词之一。(酒葫芦里藏有怎样的玄机?)请同学们讲一讲,历史上与酒有关的正面或反面的故事。
师:酒是个神奇的东西。自古以来,在人类历史上,酒往往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如当年越王勾践挥师北伐前,倒酒投醪河,士兵饮河水后豪情万丈,三千越甲灭了吴国,成为千古绝唱,等等。
《水浒》梁山好汉中,几乎个个爱喝酒,连出家僧人鲁智深都是个酒鬼,更不要说武松、李逵这些人了。爱喝酒体现了梁山好汉的豪爽和血性。林冲也应该是个好酒之人。那么,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酒对于林冲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描写吧。
文本中提到“林冲与酒”的地方主要是5处:(放PPT)
第1处: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就又买了一葫芦酒…把花枪挑了酒葫芦…迎着朔风回来。
第2处:(在破庙里)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第3处:(杀了人后)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
第4处:林冲烘着身上湿衣服,略有些干,只见火炭边煨着一个瓮儿,里面透出酒香。林冲便说:“小人身边有些碎银子,望烦回些酒吃。”
第5处:林冲道:“都去了,老爷快活吃酒。”土炕上却有两个椰瓢,取一个下来,倾那瓮酒来吃了一会…凡醉人一倒,便起不得。醉倒在雪地上。
请大家细细体会一下,这几处提到的酒,分别对林冲意味着什么?
生1:第1处表现的是天气寒冷和林冲喜欢喝酒。师:此时,林冲的心理是怎样的?
生1:想安心过着小日子,有朝一日刑满,好和美貌娇气相聚。
师:这酒喝得心安理得,却又小心翼翼。
生2:第2处表现的主要是林冲的孤独与寂寞。
师:你对人物心理把握得很不错,说说你的理解。
生2:此时,湿了的白布衫、冷酒,这些表现了当时林冲孤寂无人相伴的悲楚。
师:文中出现了判官、小鬼、一堆纸这些意味着什么?(生:世态炎凉)
生3:第3处表现的是林冲报仇雪恨后,为自己壮胆的心理和个性得到张扬后那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生4:第4处和第5处体现的是林冲内心的恐惧。
师:他杀了人后,为什么不是马上逃走,而是到处找酒狂饮呢?因为他做了自认为大逆不道的事,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所以拼命要用酒来麻醉自己。所以说,酒是林冲走上反叛之路的“催化剂”。
3.山神庙
山神庙是本故事最重要的场景,是林冲最终向恶势力宣战的舞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让我们看看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庙?文章中是怎样描写这座庙的?
生: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坐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推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无邻舍,又无庙主。
师:说明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庙。风雪夜,人迹罕至,是一个报仇雪恨的“好地方”。同学们不要忘记,林冲去草料场时候,已经来过这个地方了。咱们可以来做个比较:之前和之后林冲的心理?(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生1:当时林冲求山神庇佑。把希望寄托在山神上,足见他的心里充满了幻想。(可否从文本中找到这样的印证,印证他内心的渴望和念想?)
师:他离开草料场做了什么事情?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生1:小心翼翼的心理。恐怕惹恼高太尉,断了自己的希望。在他心里,他希望高俅放他一马。
师:林冲自己的娘子被人调戏,白虎堂又是明显的栽赃陷害,这一切林冲心知肚明的,可是他却说,“我因恶了高太尉…”承认自己是个戴罪之身。而且一直称自己是小人,足见他性格的软弱的一面,他不是个血气方刚的男子。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在山神庙中,林冲杀陆谦三人的具体细节。
(教师读文本片段)
①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②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戳倒管营。
③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
④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⑤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⑥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头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师:请注意,这些语段中所用的动词:戳、搠、踏、阁、骂、扯、剜、按、挑、割,等等。这些动词表现了林冲内心怎样的情绪?
生1:愤怒到极点。
师:同学们联系前面的情节,看看,林冲对于陆谦这个人情感复杂,那是爱恨交加。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生1:首先他和陆谦是小时候的朋友,感情深厚;其次他们经常切磋武艺。之后是怀疑陆谦,李小二出场,就暗藏伏笔,到了此时,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愤怒之情倾泻而下。
师:这里林冲杀了三个人,用的手法、刀具分别是什么?
生:杀陆谦用的是尖刀,杀富安用的是长矛。足见林冲对陆谦恨之深。
师:是的,如果林冲一开始看清陆谦的真面目,他也不至于如此痛恨。对于陆谦,他本来抱着希望的。然而就在这个山神庙让他看清了世态多么炎凉,人情多么淡漠,人性多么险恶。
师:大量血腥和暴力动词的使用,充分表现了林冲内心的愤怒和绝望之情。长期以来在黑暗权贵势力面前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压抑性情终于到了火山爆发的时刻,林冲崩溃了,他再也不想和他们 “玩”下去了。林冲向恶势力宣战的幕布拉开了。山神庙彻底判了他的死刑,也是性格决裂。在这里,他没有了渴望,没有了侥幸,没有了上帝的保佑。他只有靠自己为自己赢得生存的机会。
从此,林冲走上了梁山道路,开启了自己别样的人生。这种人生虽然不富贵、不安逸,而且时时刻刻充满着危险,面临着死亡,但是,重义、随性、痛快,为世界打抱不平,为弱者伸张正义,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林冲因《水浒》而扬名,《水浒》因林冲而精彩!
二、教学反思
此案例建立在学生粗浅阅读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名著的一定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阅读教学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学生接受文本绝不是一次粗浅的体会,更有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那么,在名著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生态语文”理念和策略,让我们的初中语文名著教学锦上添花呢?
1.语文味——弹起来
学生阅读课文,既有“从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释的过程”,也有“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学生总是利用个体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化的情感去推断、感受课文的新意义,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应有较大的“弹性”,不可能绝对精确和清晰。但是无论怎样,语言文字是学习语文的抓手,用语文的方式思考问题这样的语文才不会“串味”。对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的解读,很多人停留在对人物和环境的解剖上,但是我认真研究后,发现影响林冲的性格发展其实有多重解读,如何找到文本的出口,关键是在林冲的性格上寻找,经过反复咀嚼。本人觉得抓住风雪、酒、山神庙这些在文本中出现的字眼,才是人物性格解读的关键。风雪是林冲情感的酝酿期,酒是他性格的催化剂,而山神庙却是林冲彻底与他的阶层的决裂。至此,林冲的性格水到渠成,“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烈焰腾空的草料场边,林冲用一把尖刀,挑出了世态炎凉。
2.拒绝预设——关键词教学法
克里斯蒂娃在《符义解析,符义解析探索集》中指出:“文本是一种生产力”,“文本是意义生产的某种类型”,这说明一个文本是在持续不断的阅读中生产出来的。所以,文本解读的“出”要以“入”为基础,只能“入”而不能“出”,就很难说是真正的“入”。我们只有在文本解读的持续不断的“入”与“出”中不断衍生出新的意义,这样,阅读教学才可能常教常新,渐入佳境(洪景春语)。这就注定了阅读教学是“出”和“入”后的一种内心的表达,每个人阅读的体验才是最真实的,而关键词教学法正是建立在对文本处“出”和“入”后的二次体验。
“深入藕花深处,探得馨香一柱”, 每个人的阅读体验都是独到的体会,没有人有权力认为自己给出的“关键词”是对林冲性格的最终的命名。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语文也是多样化的,只有永恒的阅读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而一次阅读便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只有这样,才会有圆融的、完整的语文意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既是名著,又是小说题材。针对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浅尝辄止,本人认真研究了文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有突出的细节描写,小说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来了解整个作品的人物及主题,这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会大有好处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性格的裂变和自我的救赎,让我想到了尝试关键词教学法。这也是定下此案例的初衷。
一、教学过程
下面笔者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
引子:播放《水浒》之林冲的视频片段(30~60秒)
师:大家都知道这位使长枪的英雄是谁吧?
生:林冲。
师:是的。林冲是《水浒》梁山一百零八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排名第六,可以说是梁山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英雄。
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语言谈谈,在你的心目中,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外貌、性格、职业、家庭、武艺……)
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林冲原是80万禁军枪棒教头,武艺高强,春风得意;其父“林提辖”名满天下,“林家枪法”举世无双;妻子美貌贤惠,家庭过得很幸福,可以说是绝对的小康之家。可最终他走上了梁山,落草为“寇”。是什么让他的人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林教头风雪身神庙》可以为我们揭开许多谜底。在人的一生当中,总逃不了“命运”两字,林冲自然也不例外。是什么在无形中推动着林冲性格的发展?
1.风雪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
②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看那雪到晚更下得紧了。故事有个书生,做了一个词,单题那贫苦的恨雪:广莫严风刮地,这雪儿下得正好。
④(杀了人后)提着枪,只顾走。那雪越下得猛。但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
师: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描写风雪,主要想起到什么效果?(意蕴何在?)
生1:为了表现天气的寒冷,严寒,肃杀。(师:渲染环境、营造氛围?)
师:能做个简要分析吗?(从哪些地方句体会出来的?)
生1:我从“严冬”“彤云密布”“朔风渐渐起”“纷纷扬扬”这些词看出来的。
师:大家在“氛围”这个词上停留一下:还有别的词语吗?
生2:悲壮。
师:你想得比较深入,说说你的理解。
生2:因为在剧情的里,林冲是无奈而杀人,是因高俅的步步紧逼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显得特别的悲壮。
师:这个无奈显得特别悲壮。
生3:情节发展的需要。
师:是的。主要就是这两个目的。一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大家看过原著都知道,如果没有越下越大的风雪,草堂就不会倒塌,林冲就不会到破庙去,就可能会被压死,也不可能听到陆谦他们的对话,不可能了解到高俅对自己赶尽杀绝的阴谋,也就不能最终断了自己的幻想。二是渲染环境的需要。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风雪一般代表的含义是:悲凉、孤独、冷酷、绝情,影射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和人心的残酷,这是林冲最终走上反抗之路的最好的环境设置。试想:如果是个艳阳天,林冲心情很好,哼着小调在看守草料场,又怎么可能起杀心。如果是个大雨天,也不合适,大雨一般是烘托狼狈的状态比较好。而且大雨天也不利于陆谦他们放火。所以说,风雪夜是最好的环境,也是林冲情感的一个酝酿期,无形中随着风雪越下越紧,人心也随之越来越紧迫。
2.酒(酒葫芦)
酒也是本文的关键词之一。(酒葫芦里藏有怎样的玄机?)请同学们讲一讲,历史上与酒有关的正面或反面的故事。
师:酒是个神奇的东西。自古以来,在人类历史上,酒往往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如当年越王勾践挥师北伐前,倒酒投醪河,士兵饮河水后豪情万丈,三千越甲灭了吴国,成为千古绝唱,等等。
《水浒》梁山好汉中,几乎个个爱喝酒,连出家僧人鲁智深都是个酒鬼,更不要说武松、李逵这些人了。爱喝酒体现了梁山好汉的豪爽和血性。林冲也应该是个好酒之人。那么,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酒对于林冲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描写吧。
文本中提到“林冲与酒”的地方主要是5处:(放PPT)
第1处: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就又买了一葫芦酒…把花枪挑了酒葫芦…迎着朔风回来。
第2处:(在破庙里)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第3处:(杀了人后)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
第4处:林冲烘着身上湿衣服,略有些干,只见火炭边煨着一个瓮儿,里面透出酒香。林冲便说:“小人身边有些碎银子,望烦回些酒吃。”
第5处:林冲道:“都去了,老爷快活吃酒。”土炕上却有两个椰瓢,取一个下来,倾那瓮酒来吃了一会…凡醉人一倒,便起不得。醉倒在雪地上。
请大家细细体会一下,这几处提到的酒,分别对林冲意味着什么?
生1:第1处表现的是天气寒冷和林冲喜欢喝酒。师:此时,林冲的心理是怎样的?
生1:想安心过着小日子,有朝一日刑满,好和美貌娇气相聚。
师:这酒喝得心安理得,却又小心翼翼。
生2:第2处表现的主要是林冲的孤独与寂寞。
师:你对人物心理把握得很不错,说说你的理解。
生2:此时,湿了的白布衫、冷酒,这些表现了当时林冲孤寂无人相伴的悲楚。
师:文中出现了判官、小鬼、一堆纸这些意味着什么?(生:世态炎凉)
生3:第3处表现的是林冲报仇雪恨后,为自己壮胆的心理和个性得到张扬后那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生4:第4处和第5处体现的是林冲内心的恐惧。
师:他杀了人后,为什么不是马上逃走,而是到处找酒狂饮呢?因为他做了自认为大逆不道的事,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所以拼命要用酒来麻醉自己。所以说,酒是林冲走上反叛之路的“催化剂”。
3.山神庙
山神庙是本故事最重要的场景,是林冲最终向恶势力宣战的舞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让我们看看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庙?文章中是怎样描写这座庙的?
生: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坐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推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无邻舍,又无庙主。
师:说明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庙。风雪夜,人迹罕至,是一个报仇雪恨的“好地方”。同学们不要忘记,林冲去草料场时候,已经来过这个地方了。咱们可以来做个比较:之前和之后林冲的心理?(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生1:当时林冲求山神庇佑。把希望寄托在山神上,足见他的心里充满了幻想。(可否从文本中找到这样的印证,印证他内心的渴望和念想?)
师:他离开草料场做了什么事情?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生1:小心翼翼的心理。恐怕惹恼高太尉,断了自己的希望。在他心里,他希望高俅放他一马。
师:林冲自己的娘子被人调戏,白虎堂又是明显的栽赃陷害,这一切林冲心知肚明的,可是他却说,“我因恶了高太尉…”承认自己是个戴罪之身。而且一直称自己是小人,足见他性格的软弱的一面,他不是个血气方刚的男子。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在山神庙中,林冲杀陆谦三人的具体细节。
(教师读文本片段)
①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②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戳倒管营。
③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
④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⑤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⑥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头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师:请注意,这些语段中所用的动词:戳、搠、踏、阁、骂、扯、剜、按、挑、割,等等。这些动词表现了林冲内心怎样的情绪?
生1:愤怒到极点。
师:同学们联系前面的情节,看看,林冲对于陆谦这个人情感复杂,那是爱恨交加。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生1:首先他和陆谦是小时候的朋友,感情深厚;其次他们经常切磋武艺。之后是怀疑陆谦,李小二出场,就暗藏伏笔,到了此时,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愤怒之情倾泻而下。
师:这里林冲杀了三个人,用的手法、刀具分别是什么?
生:杀陆谦用的是尖刀,杀富安用的是长矛。足见林冲对陆谦恨之深。
师:是的,如果林冲一开始看清陆谦的真面目,他也不至于如此痛恨。对于陆谦,他本来抱着希望的。然而就在这个山神庙让他看清了世态多么炎凉,人情多么淡漠,人性多么险恶。
师:大量血腥和暴力动词的使用,充分表现了林冲内心的愤怒和绝望之情。长期以来在黑暗权贵势力面前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压抑性情终于到了火山爆发的时刻,林冲崩溃了,他再也不想和他们 “玩”下去了。林冲向恶势力宣战的幕布拉开了。山神庙彻底判了他的死刑,也是性格决裂。在这里,他没有了渴望,没有了侥幸,没有了上帝的保佑。他只有靠自己为自己赢得生存的机会。
从此,林冲走上了梁山道路,开启了自己别样的人生。这种人生虽然不富贵、不安逸,而且时时刻刻充满着危险,面临着死亡,但是,重义、随性、痛快,为世界打抱不平,为弱者伸张正义,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林冲因《水浒》而扬名,《水浒》因林冲而精彩!
二、教学反思
此案例建立在学生粗浅阅读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名著的一定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阅读教学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学生接受文本绝不是一次粗浅的体会,更有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那么,在名著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生态语文”理念和策略,让我们的初中语文名著教学锦上添花呢?
1.语文味——弹起来
学生阅读课文,既有“从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释的过程”,也有“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学生总是利用个体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化的情感去推断、感受课文的新意义,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应有较大的“弹性”,不可能绝对精确和清晰。但是无论怎样,语言文字是学习语文的抓手,用语文的方式思考问题这样的语文才不会“串味”。对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的解读,很多人停留在对人物和环境的解剖上,但是我认真研究后,发现影响林冲的性格发展其实有多重解读,如何找到文本的出口,关键是在林冲的性格上寻找,经过反复咀嚼。本人觉得抓住风雪、酒、山神庙这些在文本中出现的字眼,才是人物性格解读的关键。风雪是林冲情感的酝酿期,酒是他性格的催化剂,而山神庙却是林冲彻底与他的阶层的决裂。至此,林冲的性格水到渠成,“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烈焰腾空的草料场边,林冲用一把尖刀,挑出了世态炎凉。
2.拒绝预设——关键词教学法
克里斯蒂娃在《符义解析,符义解析探索集》中指出:“文本是一种生产力”,“文本是意义生产的某种类型”,这说明一个文本是在持续不断的阅读中生产出来的。所以,文本解读的“出”要以“入”为基础,只能“入”而不能“出”,就很难说是真正的“入”。我们只有在文本解读的持续不断的“入”与“出”中不断衍生出新的意义,这样,阅读教学才可能常教常新,渐入佳境(洪景春语)。这就注定了阅读教学是“出”和“入”后的一种内心的表达,每个人阅读的体验才是最真实的,而关键词教学法正是建立在对文本处“出”和“入”后的二次体验。
“深入藕花深处,探得馨香一柱”, 每个人的阅读体验都是独到的体会,没有人有权力认为自己给出的“关键词”是对林冲性格的最终的命名。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语文也是多样化的,只有永恒的阅读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而一次阅读便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只有这样,才会有圆融的、完整的语文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