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字】课程实施过程简述 新课程与现行大纲的不同之处 教师的观念和教学现状分析 纠偏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29-01
一、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鲜活出炉的。2004年我区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实验省份,通过多年来的课改实践和研究,对《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发现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某些理解和教学误区,在此寻求了一些改进办法一并呈现给大家,以期和大家共同推进课改的顺利进行。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现行《体育教学大纲》的对比研究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在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学习领域、内容标准、教学时数规定、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体育由过去的“阶段性体育”、“竞技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确定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要求无论进行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教学,都要贯彻“健康第一”这一中心目标。本课程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以增进其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
2.学习目标的设置在过去的“全面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适应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3.课程内容设置发生了改变,力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课程内容的设置,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力求开发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学习内容。
4.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的控制方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5.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此理念要求学生在充分发展身体健康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一、两种运动技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6.课程评价体系由过去的终结性评价向评价内容多角度、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转变。要求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淡化甄别、选拔功能,从多角度、多渠道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小组评定和阶段性评定,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指导他们的学习。
三、体育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现状分析
通过近一年半的各种各样的通识、课程标准、教材、评价方法及教改探索,体育教师应该具有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教学方法应该赋予了崭新的生命力了,可是现实中的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培训力度不够,每个学校只有很少一部分体育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因此理论知识贯彻没有落到实处,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偏差。
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理解不透。有些教师认为既然要“改革发展”,就没有必要“继承”,或者认为,如果强调“继承” 就会拒纳“改革发展”新思路。
3.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学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扭转力度不够。新课程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由此不难看出,此次改革十分强调转变学生以往陈旧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转变无疑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形成终生学习能力奠定基础。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不是个别教师所认为的就是放弃或不重视教学方式的研究和改革,割裂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4.个别教师有急功近利思想。要防止课程改革走入急躁的、急于求成的误区,出现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空壳化”现象。
5.某些教师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多元化评价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彻底、顺利地进行并取得优异的成果,关键是评价方法和方式的全面性和完善性。故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师们应该探索一系列全面且科学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证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对今后工作的纠偏策略思考
根据以上对新课程指导思想和教师教学现状的分析,我认为课改实验推广工作应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仅有前期理论方面的培训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目前,教师最渴望的是如何将新的理念落实到课改教学实践之中。
2.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课改成败,系于教师。此次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由于应试教育对体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心理还未完全从过去的“以教带学”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因此,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3.积极开发与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改革初期重要的保障,也是改革得以推进的物质条件。因此,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规划,合理实施。(2)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一些经费有限的农村学校更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课堂教学利用率高的简易器材。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3)转变观念,合理利用。随着体育学科地位的提升,学校领导将以全新的观念来对待体育课程。在目前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应把体育课合理分布到一天的各个节次,尽可能避免多班同时上课,这样既可以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又可减少负面影响,有益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1)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
(2)由重“技能”教学转向重“兴趣”培养
(3)由“一刀切”转向“重差异” 教学
(4)由重“传授”转向重“发展”
(5)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师在实践中只有遵循客观规律,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思考,才能保证课程改革“健康、顺利”地进行。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29-01
一、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鲜活出炉的。2004年我区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实验省份,通过多年来的课改实践和研究,对《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发现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某些理解和教学误区,在此寻求了一些改进办法一并呈现给大家,以期和大家共同推进课改的顺利进行。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现行《体育教学大纲》的对比研究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在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学习领域、内容标准、教学时数规定、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体育由过去的“阶段性体育”、“竞技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确定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要求无论进行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教学,都要贯彻“健康第一”这一中心目标。本课程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以增进其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
2.学习目标的设置在过去的“全面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适应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3.课程内容设置发生了改变,力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课程内容的设置,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力求开发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学习内容。
4.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的控制方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5.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此理念要求学生在充分发展身体健康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一、两种运动技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6.课程评价体系由过去的终结性评价向评价内容多角度、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转变。要求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淡化甄别、选拔功能,从多角度、多渠道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小组评定和阶段性评定,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指导他们的学习。
三、体育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现状分析
通过近一年半的各种各样的通识、课程标准、教材、评价方法及教改探索,体育教师应该具有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教学方法应该赋予了崭新的生命力了,可是现实中的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培训力度不够,每个学校只有很少一部分体育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因此理论知识贯彻没有落到实处,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偏差。
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理解不透。有些教师认为既然要“改革发展”,就没有必要“继承”,或者认为,如果强调“继承” 就会拒纳“改革发展”新思路。
3.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学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扭转力度不够。新课程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由此不难看出,此次改革十分强调转变学生以往陈旧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转变无疑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形成终生学习能力奠定基础。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不是个别教师所认为的就是放弃或不重视教学方式的研究和改革,割裂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4.个别教师有急功近利思想。要防止课程改革走入急躁的、急于求成的误区,出现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空壳化”现象。
5.某些教师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多元化评价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彻底、顺利地进行并取得优异的成果,关键是评价方法和方式的全面性和完善性。故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师们应该探索一系列全面且科学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证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对今后工作的纠偏策略思考
根据以上对新课程指导思想和教师教学现状的分析,我认为课改实验推广工作应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仅有前期理论方面的培训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目前,教师最渴望的是如何将新的理念落实到课改教学实践之中。
2.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课改成败,系于教师。此次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由于应试教育对体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心理还未完全从过去的“以教带学”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因此,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3.积极开发与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改革初期重要的保障,也是改革得以推进的物质条件。因此,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规划,合理实施。(2)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一些经费有限的农村学校更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课堂教学利用率高的简易器材。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3)转变观念,合理利用。随着体育学科地位的提升,学校领导将以全新的观念来对待体育课程。在目前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应把体育课合理分布到一天的各个节次,尽可能避免多班同时上课,这样既可以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又可减少负面影响,有益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1)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
(2)由重“技能”教学转向重“兴趣”培养
(3)由“一刀切”转向“重差异” 教学
(4)由重“传授”转向重“发展”
(5)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师在实践中只有遵循客观规律,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思考,才能保证课程改革“健康、顺利”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