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山东服装职业学院的成功案例,探讨了提高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服装专业 就业能力 提高途径
课 题:2011年山东省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课题(课题编号:20115005)。
一、就业能力的概念
就业能力的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就业能力即“可雇用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获得工作的能力。
二、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泰安市纺织服装产业的突飞猛进,带动了服装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但服装企业反馈的信息表明服装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无法达到企业的实际要求,最突出的表现是实践能力较弱,无法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岗位适应能力较差。最终结果是服装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即使能够在服装企业就业,却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服装企业急需服装专业的技术型、复合型人才,但很难如愿。
三、提高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是山东省唯一的一所国办服装类高职院校。近几年,学院先后开办了“岱银班”和“南山班”,实行“订单式”培养,开始了针对职业技能的全方位培养,走出了“工学结合、学研合作、订单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
1.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院校以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以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为本位。在教学中,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深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调整课程设置,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为在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珍惜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使团结、奉献、向上、勤业、敬业的精神逐步成为学生思想的主流。
2.加强学生职业规划设计的管理
职业生涯是个动态的过程。越早进行职业规划,越有利于一个人的职业成功。大学生从大一入校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上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从而树立职业意识;在学习了服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之后,明确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了解职业的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大二第一学期开始做职业规划设计,并制定进一步详细的职业目标,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相关职业能力。大二第二学期了解就业前的政策,加强技巧训练,进行某职业某岗位的岗前培训。大三,进行顶岗实习。
3.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通过广泛的服装行业企业调研,学院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注重职业素养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并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核心,统筹配置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条件。
把岗位及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以掌握其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任务分析,完成从工作任务到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将职业能力细化分解为知识、技能、态度,再分别将其归纳转换为离散状态的教学内容,根据分类规律将这些离散式的教学内容整合统一到一个行动领域之中,同时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和序化,以行动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
4.创建服装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校企互利双赢的原则,有选择性地建立实习基地,创建服装专业学生学习的实践课堂。学校和服装企业是服装专业学生学习的两个主要场地,在不同的学习场地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内容,使实习基地成为服装专业学生学习的另一个重要课堂,而不是单一的工作岗位。
学院自建校以来,先后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上海、苏州、广州等地设立了60余家教学、实训、实习、就业基地,真正实现服装专业学生的双元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服装企业,能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承担工作任务,完成“做中学”,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未来就业能力。
服装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服装专业人才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为服装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学以致用,做到人才市场的需要求与高等院校的供给接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关键词:服装专业 就业能力 提高途径
课 题:2011年山东省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课题(课题编号:20115005)。
一、就业能力的概念
就业能力的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就业能力即“可雇用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获得工作的能力。
二、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泰安市纺织服装产业的突飞猛进,带动了服装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但服装企业反馈的信息表明服装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无法达到企业的实际要求,最突出的表现是实践能力较弱,无法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岗位适应能力较差。最终结果是服装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即使能够在服装企业就业,却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服装企业急需服装专业的技术型、复合型人才,但很难如愿。
三、提高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是山东省唯一的一所国办服装类高职院校。近几年,学院先后开办了“岱银班”和“南山班”,实行“订单式”培养,开始了针对职业技能的全方位培养,走出了“工学结合、学研合作、订单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
1.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院校以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以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为本位。在教学中,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深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调整课程设置,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为在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珍惜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使团结、奉献、向上、勤业、敬业的精神逐步成为学生思想的主流。
2.加强学生职业规划设计的管理
职业生涯是个动态的过程。越早进行职业规划,越有利于一个人的职业成功。大学生从大一入校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上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从而树立职业意识;在学习了服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之后,明确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了解职业的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大二第一学期开始做职业规划设计,并制定进一步详细的职业目标,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相关职业能力。大二第二学期了解就业前的政策,加强技巧训练,进行某职业某岗位的岗前培训。大三,进行顶岗实习。
3.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通过广泛的服装行业企业调研,学院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注重职业素养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并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核心,统筹配置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条件。
把岗位及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以掌握其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任务分析,完成从工作任务到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将职业能力细化分解为知识、技能、态度,再分别将其归纳转换为离散状态的教学内容,根据分类规律将这些离散式的教学内容整合统一到一个行动领域之中,同时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和序化,以行动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
4.创建服装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校企互利双赢的原则,有选择性地建立实习基地,创建服装专业学生学习的实践课堂。学校和服装企业是服装专业学生学习的两个主要场地,在不同的学习场地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内容,使实习基地成为服装专业学生学习的另一个重要课堂,而不是单一的工作岗位。
学院自建校以来,先后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上海、苏州、广州等地设立了60余家教学、实训、实习、就业基地,真正实现服装专业学生的双元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服装企业,能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承担工作任务,完成“做中学”,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未来就业能力。
服装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服装专业人才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为服装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学以致用,做到人才市场的需要求与高等院校的供给接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服装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