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到什么时候,文字总会有一种力量,可以直达人的灵魂,触发我们对于生命最本真的思考。文字可以让我们学会敬畏生命、懂得感恩;也可以让我们志趣相投,走进彼此的心灵,沟通你我。
让阅读沟通亲情——(美)威尔·施瓦尔贝《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作者:(美)威尔·施瓦尔贝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副标题:一位母亲·一个儿子和书的世界
原作名:The End of Your Life Book club
译者:姜莹莹
出版年:2013年8月
页数:352
让阅读沟通亲情
作者简介
威尔·施瓦尔贝,世界知名出版公司Hyperion Books的高级副总裁和总编辑,也曾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出版过《长尾理论》《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等知名作品。在事业达到高峰而疲惫不堪时,却得知母亲癌症晚期。在陪伴母亲最后的时光中,通过和母亲阅读相同的书,彼此分享各自对人生的态度和观点,后来他辞职创办了自己喜欢的烹饪网站。
内容简介
最近阅读《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世界知名出版人、美国作家威尔·施瓦尔贝的作品《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让我深有感触。
得知母亲罹患癌症晚期,起初威尔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件事并自然地和母亲沟通,偶然间他们谈论起一本共同阅读的书籍,两个人的读书会就这样开始了。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光,一本本好书慰藉了威尔和母亲,让母子二人有了更深入的交流和理解。正如母亲在书中所说的:“书是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它对抗恶、死亡与恐惧。也正如该书封面上的那句话:“在生命和情感的尽头,阅读是最好的庇护和救赎,我们悲伤,却并不沮丧。”
在家庭关系中,经常有所谓“代沟”的存在,但在威尔和母亲的相处之中,我们只会看见心和心的靠近,什么东西都无法打破这种亲密,从威尔的幼年到成长直至母亲生命的尽头,即便死亡带走了母亲,母亲精神思想的一部分也会在儿子的血脉里延续流淌。毫无疑问,正是书籍的存在,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这种亲密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的儿子。在儿子的娃娃年代,我就开始给他讲述各种故事。很多故事,都是翻来覆去讲了一遍又一遍,对于幼儿而言,重复听自己喜欢的故事是一件莫大的乐趣。所以,我从来不会厌烦给他第20遍讲他喜欢的《小熊维尼》。
现在,阅读已经成为儿子最大的乐趣。每天从学校回来,他都会捧起一本书,看到要吃晚饭了还要催上几遍才肯坐到餐桌边上。他今年12岁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秘密,要求独立和自由,并且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父母和这个世界。正像威尔在他的书中所说的:“即使母亲和我行走在不同的人生旅途上,我们仍然可以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在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我们不必在意想法一致,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携手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书籍让我和儿子较为容易地抵达了彼此的心灵。
人生那么长,好书那么多。和孩子一起读书,用书本架构心灵的桥梁,在亲情读书会中阅读亲情,这是一种绵长深沉的幸福。
追风少年和他的梦想
追风少年和他的梦想——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作者:程浩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3年10月
页数:304
作者简介
程浩,网名伯爵在城堡,知乎网站著名ID,1993年生,2013年8月21日去世,年仅20岁。
二十年间,他没有下地走过路,疾病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真正向死而生的人。自称“职业病人”的他,坦然接受着命运的不公,微笑面对人生的愁苦,他说道:“人消除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救赎之路。”而他那些充当救赎之路的文字,有着踏过痛苦后贴近大地的力量。他对生的渴望和对命运的包容,震撼了无数网友。这本书即是他的生命之作。
内容简介
“肩上扛着风脚下踩着土,心中一句话不认输,我用火热一颗心写青春,不管这世界有多冷……”一曲《追风少年》,送给程浩。
程浩最喜欢的书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对于他,那是如同《圣经》的存在,是他的精神支柱。因为,程浩和史铁生一样,都是向死而生的人。1993年出生后便没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他活不过5岁。二十年间,不知道收到过多少张病危通知单。心脏衰竭、肾结石、胆囊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疾病日夜纠缠着他,而他淡然地说:“命运嘛,休论公道!”辛弃疾感叹“天凉好个秋”时,已经暮年,而这个少年,说这句话时只有18岁。
“如果有一天,我出书了,我会取名叫《两个世界的边缘》。”这个梦想,在程浩死后实现了。程浩站在世界的边缘,他渴望能融入人群,而身体的特殊只能让他隔着玻璃遥望外部。他在世界的边缘处建立了另一个世界,“伯爵在城堡”,他是他的城堡的主宰。沟通两个世界的桥梁,是书本。
读书,写作,让程浩解放了肉身的桎梏,他骄傲地昂着头:“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这个从未背着书包上学校的少年,守着他的一方斗室,经年累月地刻苦阅读。纸质书对于他来说,太重了,他只能轻轻地滑动鼠标来阅读电子书,他所写的每一个字,也是通过敲击一个个键盘字母来完成的。“从小到大,我最讨厌别人给我贴什么‘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这样的狗屁标签。看似是表扬,实则是歧视。活着是每个人的希望;活得好,是每个人的欲望。”蒋方舟说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少年”。
程浩很少写鸡毛蒜皮、人生琐事,对于自己的苦痛更是轻描淡写,不煽情不自怜,他更多的是对生命、对人世的反刍与思考,记录自己在读书生活中遇到的内心激荡的瞬间,剖析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程浩有一种超乎年龄的沉稳和睿智,“读书更加暴露我们本身的无知”,他批评读书人的“伪孤独感”,他不满网友“没时间读书”的借口,他剖析“读书的危害性”……他对事物的看法,在宽容的同时,又透出严厉。因为程浩最大的恐惧是“上帝给了我太多理想,却忘了给我完成理想的时间。”被我们轻易丢弃的时间,是程浩极力挽留的一分一秒,“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程浩的文字经常是格言式的,这些程氏格言在他死后被网友广泛转载。品读这些文字,能够品读出“他那超越少年的,对命运的接受,对不幸的宽容,对造物的慈悲。”
来看看程浩的自我介绍:“93年人,白羊座。生在新疆,长在新疆,不出意外还会死在新疆。标准三无人员:无工作、无学历、无对象。宅界巨子,常年三四个月不出一回门。职业病人,经营此道二十余载。业余书虫,旁学杂收但都浅尝辄止。爱好姑娘,女生各种优先,男生各种靠边。特长吹牛,常常一不小心就蹦出几句真理。优点明显:温柔、善良、幽默、开朗、真诚、阳光,集各种正能量于一身的老男孩。缺点突出:把自尊看得比命都重。人送外号:死要面子活受罪斯基。”程浩在他短短的人生里,努力地生活;他还有那么多的梦想,关于爱情、友情、生活、工作,去远方……该书Part4“切梦刀”,程浩的小说大部分都在末尾标着三个黑体字——“未完成”——好遗憾,这些只能定格成永远的梦想。
在另一个世界,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祝愿程浩可以慢慢地实现他的梦想。奔跑吧,追风的少年。
(编辑 高龙辉)
让阅读沟通亲情——(美)威尔·施瓦尔贝《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作者:(美)威尔·施瓦尔贝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副标题:一位母亲·一个儿子和书的世界
原作名:The End of Your Life Book club
译者:姜莹莹
出版年:2013年8月
页数:352
让阅读沟通亲情
作者简介
威尔·施瓦尔贝,世界知名出版公司Hyperion Books的高级副总裁和总编辑,也曾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出版过《长尾理论》《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等知名作品。在事业达到高峰而疲惫不堪时,却得知母亲癌症晚期。在陪伴母亲最后的时光中,通过和母亲阅读相同的书,彼此分享各自对人生的态度和观点,后来他辞职创办了自己喜欢的烹饪网站。
内容简介
最近阅读《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世界知名出版人、美国作家威尔·施瓦尔贝的作品《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让我深有感触。
得知母亲罹患癌症晚期,起初威尔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件事并自然地和母亲沟通,偶然间他们谈论起一本共同阅读的书籍,两个人的读书会就这样开始了。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光,一本本好书慰藉了威尔和母亲,让母子二人有了更深入的交流和理解。正如母亲在书中所说的:“书是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它对抗恶、死亡与恐惧。也正如该书封面上的那句话:“在生命和情感的尽头,阅读是最好的庇护和救赎,我们悲伤,却并不沮丧。”
在家庭关系中,经常有所谓“代沟”的存在,但在威尔和母亲的相处之中,我们只会看见心和心的靠近,什么东西都无法打破这种亲密,从威尔的幼年到成长直至母亲生命的尽头,即便死亡带走了母亲,母亲精神思想的一部分也会在儿子的血脉里延续流淌。毫无疑问,正是书籍的存在,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这种亲密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的儿子。在儿子的娃娃年代,我就开始给他讲述各种故事。很多故事,都是翻来覆去讲了一遍又一遍,对于幼儿而言,重复听自己喜欢的故事是一件莫大的乐趣。所以,我从来不会厌烦给他第20遍讲他喜欢的《小熊维尼》。
现在,阅读已经成为儿子最大的乐趣。每天从学校回来,他都会捧起一本书,看到要吃晚饭了还要催上几遍才肯坐到餐桌边上。他今年12岁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秘密,要求独立和自由,并且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父母和这个世界。正像威尔在他的书中所说的:“即使母亲和我行走在不同的人生旅途上,我们仍然可以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在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我们不必在意想法一致,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携手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书籍让我和儿子较为容易地抵达了彼此的心灵。
人生那么长,好书那么多。和孩子一起读书,用书本架构心灵的桥梁,在亲情读书会中阅读亲情,这是一种绵长深沉的幸福。
追风少年和他的梦想
追风少年和他的梦想——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作者:程浩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3年10月
页数:304
作者简介
程浩,网名伯爵在城堡,知乎网站著名ID,1993年生,2013年8月21日去世,年仅20岁。
二十年间,他没有下地走过路,疾病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真正向死而生的人。自称“职业病人”的他,坦然接受着命运的不公,微笑面对人生的愁苦,他说道:“人消除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救赎之路。”而他那些充当救赎之路的文字,有着踏过痛苦后贴近大地的力量。他对生的渴望和对命运的包容,震撼了无数网友。这本书即是他的生命之作。
内容简介
“肩上扛着风脚下踩着土,心中一句话不认输,我用火热一颗心写青春,不管这世界有多冷……”一曲《追风少年》,送给程浩。
程浩最喜欢的书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对于他,那是如同《圣经》的存在,是他的精神支柱。因为,程浩和史铁生一样,都是向死而生的人。1993年出生后便没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他活不过5岁。二十年间,不知道收到过多少张病危通知单。心脏衰竭、肾结石、胆囊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疾病日夜纠缠着他,而他淡然地说:“命运嘛,休论公道!”辛弃疾感叹“天凉好个秋”时,已经暮年,而这个少年,说这句话时只有18岁。
“如果有一天,我出书了,我会取名叫《两个世界的边缘》。”这个梦想,在程浩死后实现了。程浩站在世界的边缘,他渴望能融入人群,而身体的特殊只能让他隔着玻璃遥望外部。他在世界的边缘处建立了另一个世界,“伯爵在城堡”,他是他的城堡的主宰。沟通两个世界的桥梁,是书本。
读书,写作,让程浩解放了肉身的桎梏,他骄傲地昂着头:“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这个从未背着书包上学校的少年,守着他的一方斗室,经年累月地刻苦阅读。纸质书对于他来说,太重了,他只能轻轻地滑动鼠标来阅读电子书,他所写的每一个字,也是通过敲击一个个键盘字母来完成的。“从小到大,我最讨厌别人给我贴什么‘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这样的狗屁标签。看似是表扬,实则是歧视。活着是每个人的希望;活得好,是每个人的欲望。”蒋方舟说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少年”。
程浩很少写鸡毛蒜皮、人生琐事,对于自己的苦痛更是轻描淡写,不煽情不自怜,他更多的是对生命、对人世的反刍与思考,记录自己在读书生活中遇到的内心激荡的瞬间,剖析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程浩有一种超乎年龄的沉稳和睿智,“读书更加暴露我们本身的无知”,他批评读书人的“伪孤独感”,他不满网友“没时间读书”的借口,他剖析“读书的危害性”……他对事物的看法,在宽容的同时,又透出严厉。因为程浩最大的恐惧是“上帝给了我太多理想,却忘了给我完成理想的时间。”被我们轻易丢弃的时间,是程浩极力挽留的一分一秒,“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程浩的文字经常是格言式的,这些程氏格言在他死后被网友广泛转载。品读这些文字,能够品读出“他那超越少年的,对命运的接受,对不幸的宽容,对造物的慈悲。”
来看看程浩的自我介绍:“93年人,白羊座。生在新疆,长在新疆,不出意外还会死在新疆。标准三无人员:无工作、无学历、无对象。宅界巨子,常年三四个月不出一回门。职业病人,经营此道二十余载。业余书虫,旁学杂收但都浅尝辄止。爱好姑娘,女生各种优先,男生各种靠边。特长吹牛,常常一不小心就蹦出几句真理。优点明显:温柔、善良、幽默、开朗、真诚、阳光,集各种正能量于一身的老男孩。缺点突出:把自尊看得比命都重。人送外号:死要面子活受罪斯基。”程浩在他短短的人生里,努力地生活;他还有那么多的梦想,关于爱情、友情、生活、工作,去远方……该书Part4“切梦刀”,程浩的小说大部分都在末尾标着三个黑体字——“未完成”——好遗憾,这些只能定格成永远的梦想。
在另一个世界,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祝愿程浩可以慢慢地实现他的梦想。奔跑吧,追风的少年。
(编辑 高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