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马甲”显卡再度来袭

来源 :电脑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3538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甲显卡”并非什么新概念。对厂商而言,将上代显卡重新包装,冠以下一代显卡的称号重新投入市场,既解决了消费者猎奇、追新的心理,又减免了研发优化的精力和开销,这笔买卖稳赚不赔。但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以新品的价格买来的却是改名换姓的“旧货”,中间的差价却是真金白银。很遗憾,马甲显卡并没有因消费者的不满而“消停”,在2014年伊始再度来袭。
  新马甲参上
  在NVIDIA方面:首先是NVIDIA阵营的GeForce 800M系列,目前已量产并被笔记本武装的型号为GeForce 820M。通过GPU-Z软件检测,820M的核心代号为“GF117”,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费米(Fermi,NVIDIA在2012年之前主打的核心)架构。这意味着,820M是“马甲的马甲”,是比开普勒(Kepler,NVIDIA在2012年中旬后主打的核心)还要古老的架构。
  如果要追本溯源,GeForce 820M的前身应该是NVIDIA上代GT720M和上上代GT620M,三款显卡的核心架构、流处理器数量、显存位宽完全一致,差别仅仅体现在核心/显存频率上。唯一值得欣慰的是,GeForce 820M在频率上略高于前辈们。但是无论如何,其性能也达不到GT640M或者GT730M以上级别显卡的水平,依旧是最入门级的独立显卡。
  在AMD方面:从2014年开始,AMD将改变移动显卡的命名规则,以“R M200”作为新一代独立显卡的名称,目前已量产并被笔记本武装的型号为“R5 M230”和“R7 M265”。很遗憾,这两款显卡依旧是AMD上代显卡的马甲,基于“GCN”架构设计,分别对应HD8500M和HD8700M。笔者在AMD官网对比了两代显卡的参数,结果不言而喻,它们的差别就好似NVIDIA方面的820M和GT720M,仅仅是频率的高低不同而已。
  值得留意的是,与上代产品相比,R5 M230和R7 M265加入对DirectX 11.2技术的支持,但由于在架构方面没有任何改观,我们也不要指望它们的性能会有多大改善。
  不靠谱的宣传
  在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潜意识中,新品必然代表着更强悍的性能,很容易陷入“GeForce 820M至少也要相当于GT740M的水准”的误区。当然,显卡厂商肯定不会公然展示新旧显卡的性能对比,而是从更为含蓄的角度去彰显新品的实力。比如NVIDIA官网就称GeForce 820M拥有2.5倍于Haswell集成HD4400核芯显卡的性能。但在实际测试中,GeForce 820M的性能最多比HD4400核芯显卡领先20%~30%。
  以3DMark11为例,GeForce 820M独立显卡和HD4400核芯显卡在P档测试的GPU成绩分别为1274和926。820M能玩的游戏HD4400也没问题,HD4400玩起来卡的游戏820M也好不到哪去。NVIDIA提到的2.5倍性能领先,应该只是将某款游戏的测试结果无限放大而已,并非二者真实性能的差异对比。
  悲剧的是,很多用户只知道GT620M/GT720M的性能和HD4400接近,一看到820M的性能2.5倍于HD4400的宣传,自然会以为新显卡也会成倍领先于GT620M,哪里会想到它们原本就是“同根生”的孪生兄弟呢?
  扬长避短的新品
  作为消费者来说,在没有阻止马甲显卡的能力之余,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理性对待那些搭载了马甲显卡的所谓“新品”了。比如,一款武装GeForce 820M的新品和配备了GT720M的老将,在其他配置接近的情况下,如果二者的价差超过了200元,那么无疑是老将更具有性价比,200元已经快够添置一条4GB的内存了。
  有意思的是,很多笔记本厂商也不好意思直接依靠马甲显卡“提价”,而是采用“扬长避短”的策略,在其他硬件上帮配备马甲显卡的新品增添卖点。以联想G510A系列为例,感性的用户自然容易选择看似更给力的新品,但对理性用户而言,二者800元的价差,反而不如选择旧款型号,然后自行添加4GB内存和64GB SSD硬盘来得实在呢,何况这个价格已经快可以买到Y系列了。
  期待半年之后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2014年伊始的马甲显卡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希望大家不要因“新显卡”而盲目加价,不要浪费每一分银子。根据惯例,NVIDIA和AMD真正意义的“新显卡”往往是伴随英特尔的脚步而诞生的。据悉,英特尔将在第二季度推出Haswell的接班人:Broadwell。在此之前,所谓的新显卡都是马甲,免费提供还能接受,但决不能作为加价的理由!
其他文献
在解答行程问题时,根据题意用线段图把应用题画出来,往往可以更清楚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便于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与看图,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例 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每人都在A、B两地间不停地来回运动。第一次在距离A地3千米的C处相遇,第二次在距离B地2千米的D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分析和解 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间,甲、乙共行了两个全程。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