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本的现代重构r——观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呐喊》感思

来源 :名家名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hizunb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作品《呐喊》以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先生艰辛的文学创作过程为主线,通过他笔下的四部小说中的代表人物祥林嫂、孔乙己、华老栓、狂人同当时社会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在无形镣铐的压迫下彷徨、游离、寻找.曾经鲁迅以笔为矛,现在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以舞为言,再现以鲁迅为代表的浙江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挺直的精神脊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舞蹈作品《呐喊》献礼百年,联系起两个时代共同的信仰与理想.
其他文献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自古就有着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我们泱泱大国之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成文先生这幅《厚德载物》中的牡丹:华美的宫苑里,唯有红、粉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下显得格外艳丽,有的仪态万千,竞相绽放;有的端庄秀雅,含苞待放;有的花叶微垂,暗香袭人.即使不能尽情地去户外闻那久违的花香,也可以在张成文先生的画里,近距离地欣赏牡丹那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美观动人的花姿,同时也感受到画家不慕虚华,对美丽景物的精神追求,以及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愿景.
期刊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精神追求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不断挖掘中国的传统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其中二胡以含蓄为美,在音乐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够营造优美的意境并且极具特色.主要针对二胡这种乐器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二胡在演奏时所表现出的演奏特色,以及呈现出的聆听意境,详尽分析意境之美,对其具有特色的展现形式进行深入研究.
冯继农先生,初闻其名,不免认为是须眉,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她是巾帼之躯.幡然脸红,为我之妄测汗颜.rn冯继农先生以花鸟写意而示人,人之柔情尽观,体现了中华女性传统的人文追求.爱美,喜花,体现了中华女性的传统审美认识.女性爱美,爱花,所谓天性.
期刊
曹德飞先生的绘画作品具有令人百看不厌的艺术特色.他的画作笔法细腻、题材广泛、功力深厚、内蕴丰富、朴实形象、生动传神,许多作品中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与气息.rn曹德飞先生的画颇有中国传统画的风韵,在构图形式上,运用黑、红、白对比,反映了当代的风土人情与时代精神,捕捉了不易被留意的物象特质与情趣,并把这一切富有诗意地绘画出来,情与景洽,妙趣横生,给人以亲近祥和、化古为新之感.
期刊
春风里的竹、夏雨中的竹、秋霜边的竹、冬雪下的竹,四季之竹修长挺拔,或迎风肃立,或在雨中静默,凌霜傲雪,均彰显气节;阳光里的竹、明月下的竹、山石旁的竹、溪流边的竹,或与清风日月为伴,或与山石泉溪为邻,尽显别样韵致;成片的竹、独树的竹,细叶竹、长叶竹,老竹、新竹……在杜振迎先生的笔下,所有的竹如信手拈来,可以凭借自己的心境,随心所欲地画出自己内心想要的竹,所画之竹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均彻熟于胸,下笔如有神随,而应物象形、气韵生动.
期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杨卫红先生,有三千笔墨,赋你我诗怀,笔墨着处,别有意蕴情思.rn清代董棨说:“画固所以象形,然不求之于形象之中,而空求之于形象之外.”杨卫红先生纵笔挥洒,墨彩飞扬,用浓墨与淡彩,以“一变勾斫之法”,勾勒了无边的境与景,谱写了无声无言又万语千言的诗与曲.
期刊
长笛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西方木管乐器,其形制的变化也带动着音乐文化的发展.长笛形制发展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通过对各时期的长笛乐器形制变化、演奏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感受长笛演奏的艺术魅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越来越追求精神世界的充盈.在音乐演奏中,小提琴演奏是颇受欢迎的一种表演方式.小提琴的旋律优美并且音色多样,得到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小提琴是一种具有灵活操作性的乐器,适用于演奏各类曲目.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力,能够营造出多元化的音乐意境.
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李斯特不但重视钢琴演奏的技术方法,同时也重视音乐创作的浪漫风格.李斯特发展了一种崭新的钢琴演奏技巧和创作技法,并且逐渐取代了自车尔尼以来传统的钢琴演奏技术套路,提高了钢琴乐器的艺术表现力.在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指引下,19首不朽的爱国诗歌——《匈牙利狂想曲》被他创作而成.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将民间音乐的传统与世界音乐文化的果实结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示出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特点.其中的第十五首,主题取自弘扬民族英雄拉科齐勇于领导人民反抗外族压迫而起义的匈
中国古代戏曲存在一个普遍的艺术形态,那便是悲喜交融之后的“大团圆”结局.这种“大团圆”结局不同于西方戏剧的反击抗争,而是含蓄圆融地呐喊、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