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學数学是学生在基础认知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多种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消化所学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189
一、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意义
独立思考主要是指对知识结论加以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来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进行自行推演,明晰概念后进行自主分析、逻辑化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解读。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帮助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1]。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不再只局限于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即: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独立的学习体系进行培养,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轻松理解数学内容。同时从教师的层面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既能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积极反馈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路径
第一,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者是以学生实际学情为依据来优化教学方案,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及针对性。以“分类与整理”为例,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颜色各异的气球、不同形状的积木等,让学生按照颜色或形状进行气球或积木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指导纠正学生分类的结果,让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第二,设计趣味问题。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环节要准确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巧妙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思考与解答问题[2]。以“口算除法”为例,教师在具体讲述环节可以设计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即:教师可以按照4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小组划分,并向4位同学平均分发事先准备好的40本练习册,每位同学拿到手的练习册是多少本呢?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计算问题,即为4个人平均分发4沓练习册就是40÷4=10,这就表示每人都能拿到1沓练习册,而4个十除以4就是1个十,即40÷4=10。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和计算中更好地思考问题,形成清晰明了的解题思路,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巧用多媒体。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通常小学数学知识涉及很多公式的运用与数形的变化,相对枯燥乏味,而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巧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图片、视音频、动画等形式,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具体、直观地呈现,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内化。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要想让学生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加以灵活运用,教师在具体讲授环节可以采取微课视频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回忆,并认真观察两者与多边形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从而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变换思维,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第四,善于联系实际。小学数学课程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其中涉及的很多图形、公式、符号都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深入研读教学内容,善于联系实际,巧妙融合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知识内容的传授[3]。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购买标有不同价格的各种商品,在购买和付款的过程中思考支付与找零等问题,从而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更好地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结束语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先决条件,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意识到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设计趣味问题,巧用多媒体,善于联系实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生祥.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探究[J].读与写,2020,17(24):151.
[2]曾长耀.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21):212-213.
[3]姜麟琳.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19,(31):22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189
一、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意义
独立思考主要是指对知识结论加以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来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进行自行推演,明晰概念后进行自主分析、逻辑化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解读。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帮助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1]。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不再只局限于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即: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独立的学习体系进行培养,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轻松理解数学内容。同时从教师的层面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既能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积极反馈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路径
第一,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者是以学生实际学情为依据来优化教学方案,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及针对性。以“分类与整理”为例,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颜色各异的气球、不同形状的积木等,让学生按照颜色或形状进行气球或积木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指导纠正学生分类的结果,让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第二,设计趣味问题。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环节要准确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巧妙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思考与解答问题[2]。以“口算除法”为例,教师在具体讲述环节可以设计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即:教师可以按照4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小组划分,并向4位同学平均分发事先准备好的40本练习册,每位同学拿到手的练习册是多少本呢?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计算问题,即为4个人平均分发4沓练习册就是40÷4=10,这就表示每人都能拿到1沓练习册,而4个十除以4就是1个十,即40÷4=10。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和计算中更好地思考问题,形成清晰明了的解题思路,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巧用多媒体。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通常小学数学知识涉及很多公式的运用与数形的变化,相对枯燥乏味,而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巧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图片、视音频、动画等形式,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具体、直观地呈现,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内化。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要想让学生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加以灵活运用,教师在具体讲授环节可以采取微课视频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回忆,并认真观察两者与多边形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从而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变换思维,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第四,善于联系实际。小学数学课程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其中涉及的很多图形、公式、符号都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深入研读教学内容,善于联系实际,巧妙融合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知识内容的传授[3]。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购买标有不同价格的各种商品,在购买和付款的过程中思考支付与找零等问题,从而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更好地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结束语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先决条件,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意识到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设计趣味问题,巧用多媒体,善于联系实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生祥.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探究[J].读与写,2020,17(24):151.
[2]曾长耀.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21):212-213.
[3]姜麟琳.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19,(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