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术后拔管时机探讨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体外循环(CPB)术后的拔管时机.方法 对行CPB手术的40例CHD伴重度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是否>24h,分为早期拔管组(19例)和延迟拔管组(21例),比较两组影响拔管的围手术期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延迟拔管(机械通气时间≥72 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撤机后肺循环与体循环收缩压比值(Pp/Ps)、CPB时间、CPB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早期缺氧发作(OR=0.022,95%CI0.001~0.580)和严重低氧血症(OR=0.031,95%CI0.002~0.568)是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D伴重度PH患者若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撤机后Pp/Ps>0.5、CPB时间>90 min或CPB温度<32℃,可考虑延迟拔管.对术后早期有缺氧发作或严重低氧血症者,宜延迟拔管并加强心功能和肺动脉压监测;对无上述情况且术后心肺功能稳定者可考虑早期拔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