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追求多元化的社交,视频博客(Vlog)逐渐成为媒体界的新宠,在短视频火爆的浪潮中突出重围。Vlog源于国外YouTube平台,被国内Vlogger本土化改造后,因其优质内容的输出和精耕细作的表达迅速占领短视频审美高地。本文以Vlog的国内发展为研究重点,全面梳理Vlog本土化特点和受欢迎的原因,并为其今后的传播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短视频;Vlog;Vlogger;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02
2018年被称为中国Vlog元年,从这一年开始,国内市场开始兴起一股Vlog热潮,以头部玩家为代表的各类Vlogger开始高频率地曝光在大众视野中。相较于短视频,Vlog依靠内容升级的故事、专业的拍摄设备、剪辑软件的润色加工生产出更具审美价值的视频作品;炫酷的优质画面和独特的个性表达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其以更具真实性、互动性和人格化的特点,迅速占据我国短视频品牌传播战略的高地。
1 Vlog的国内发展概况
Vlog,中文名叫视频博客,又被称为视频日志,起源于YouTube,是指“以个人为内容生产和呈现的主体,以其生活中的某一时间段或某一事件为拍摄单位的一种短视频形式。Vlog集文字、图片和音频于一体,剪辑美化后,能够展现创作者的日常生活或表达人格化”[1]。近两年,Vlog在国内迅速蹿红,这与短视频的发展密不可分。短视频在中国的萌芽要追溯到2011年3月,GIF快手成立,用于制作分享GIF图片。截至2021年,十年间,中国短视频行业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现在流量红利见顶,短视频行业竞争格局基本稳定。短视频是“以秒为单位,能在移动终端制作和分享并单独成片的视频形态”[2]。对比两者概念里的核心要素,个人创作、记录生活、剪辑美化、人格化被Vlog着重凸显出来,一方面,清晰地展现Vlog自身创作的特点;另一方面,明确解释了Vlog在短视频同质化和审美疲劳现象严重、急于寻找突破口的阶段,能够迅速占领短视频审美高地的原因——其内容更加真实深刻、形式更加立体生动、剪辑更加精炼有趣。
2 Vlog的本土化特点
2.1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国内Vlogger在创作作品时,必然要受到自身文化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尤其是儒家、道家文化的精髓,如孝亲、礼仪、诚信、明理、崇德、善德等都会在Vlogger的旁白或自述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Vlogger以主观视角对着镜头说话,用户在屏幕的另一端默默观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精神互动——“虽然隔着屏幕,但心理和思维已经发生多次碰撞”[3]。Vlogger之间存在文化共性的交流,Vlogger在与观众或粉丝互动时,其言行和举止也会直接受到监督和评论,在一来一往之间就在文化、观念、态度等方面完成了认知的冲突、碰撞、融合乃至同化。因此,国内Vlog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既滋养了Vlog的文化内涵,又传播了中国文化,提高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2.2 更注重情感表达
一方面,Vlogger进行场景体验并分享观点,与用户之间进行深层的精神互动,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必然要使用情感这张万能牌。另一方面,国内Vlog在专业拍摄工具、高级拍摄技能和炫酷剪辑制作上都有所欠缺,为了弥补形式上的不足,就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要求故事更有看点,情感更加真实。现阶段,国内Vlog虽然也非常关注有新意的内容和有创意的主题,然而都会把传达真实情感当成品质保证之一。对于Vlogger来说,让自己的作品充满人情味是消除与观众之间的陌生感的有效手段,更容易树立个人形象,博得观众的好感与认同。
2.3 多聚焦烟火气重的日常生活
Vlog以记录真实生活为主,刨去前期编排和表演化處理,Vlogger把日常琐碎中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健身、旅行、烹饪、宠物喂养、打扫卫生、整理衣橱,这些都是非常热门的内容,Vlogger与用户参与彼此的生活,乐此不疲地分享着一切,生活与真实在Vlog中达成最和谐的契约。Vlog看似生活本身,又远比生活本身有趣;Vlog看似平淡无奇,又总有亮点闪烁其中。Vlog更像是个人生活的连续剧,将没有粉饰的日常生活呈现给观众,更容易获得大众的信任,收获粉丝和关注。不同于国外的Vlogger经常把镜头聚焦在探险、猎奇、极限运动等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上,中国的Vlogger更愿意把日常生活作为拍摄和分享的重点。在家做美食、收拾家务、参加婚礼、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等等其乐融融的画面经常在Vlog中出现,引得无数人围观。
2.4 更注重个体在群体中的存在意义
与国外Vlogger愿意高调表现个性生活不同,国内Vlog里体现的社会和家庭观念是非常明显的,这与中国几千年的传承密不可分。当今社会,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上,个体与群体、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被持续重构着,个人在展现自我、表达意见的同时,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不但没有疏离,反而日益紧密。一个Vlogger在展现个人生活,寻求点赞关注的时候也是在寻求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一个Vlogger对着镜头哭诉自己生活不幸,卖惨往往不会获得点赞或关注,展现遭遇生活不幸后的蜕变,强调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和共鸣。
3 Vlog在国内受欢迎的原因
3.1 “意见领袖”的崛起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架构,Vlog的兴起更是促成了一种体验型“意见领袖”的崛起。有学者认为“Vlog的内容开放性和主题多样性使得受众很容易找到与自己社会身份、生活经历相似的内容生产者,从而寻找身份认同和群体归宿,增强了粉丝社群由下至上的凝聚感和Vlogger在垂直群体领域中的权威性。由此,在这种特别的场域中,‘体验型’意见领袖自然产生”[4]。Vlogger在自己营造的特殊场域中,或自说自话,或与受众聊天,分享个人经验,话语权明显提升,当Vlogger根据用户的反馈调整内容生产时,用户也间接获得话语权。由此可见,在以Vlogger为主导的场域中,话语权可以在两者之间流动,这种相互作用的机制正是基于Vlog这种新的意见表达方式。“意见领袖”的崛起需要有一个前提,即粉丝数量从量变飞跃到质变。一旦粉丝规模达到质的变化,“意见领袖”就会在网络场域中发挥其特有的角色作用。 3.2 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形成
Vlog的特点之一就是叙事碎片化。早在2012年美妆博主詹姆在YouTube平台上发布了一支“碎碎念”的问答视频,结果收获了极高的点击率,这也成为YouTube上第一支Vlog。由于要记录真实的生活情景,Vlog不能有过分夸张的情节和预先的排演,而生活中朴实直白的内容多是碎片化的叙事逻辑,这恰好构成了其区别于表演型短视频的独特之处。网速的提升和快节奏的生活让大众慢慢培养出了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大众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充分使用碎片时间,在电梯里、地铁里,甚至等人的时候都可以获取信息、参与讨论。因此,Vlog的蹿红除了与自身属性和特点有关之外,也与信息消费环境的发展和改变密切相关——信息碎片化时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阅读的碎片化。
3.3 心理的缺失与满足
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中提到,“社交机器人的发明说明人类兜了一个大圈子,还是无法摆脱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人们永远不用独处’则是互联网社交带给人们的三大幻觉之一”[5]。社会的高速发展无形中增加了人的压力,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无归属感、焦虑感、孤独感、迷失感……似乎成了他们身上常见的标签。虚拟空间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网络社交让人们可以大大缓解孤独感带来的负面效应,热衷于向公众展示自己是这个时代年轻人青睐的表达方式。从文字、图片到视频博客,形式在不断进步,但背后的心理机制却表明了这个时代空巢青年心理缺失的加剧,“云陪伴”从而显得格外重要。此外,对他人隐私生活的窥视以及替代性满足,都使Vlogger与受众原本陌生的关系在虚拟空间发生着微妙的变化。Vlog中有很多普通人无法体验的生活,对这种欲望的满足会驱使受众沉浸在对作品持续分享的期待中。
3.4 社交属性和个性表达
现阶段,Vlogger和受众以“95后”“00后”的年轻人为主,他们行动力强,敏感且内心丰富;他们渴望获得对自己价值的认同,试图找到与自己“三观”相契合的圈子;他们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到互联网中。Vlog这种完全由个人掌控的视频形式使他们掌握了话语权,既满足了他们的圈层需求,也给他们提供了充分表达个性的平台,使他们的Vlog呈现出独特的人格化属性。年轻网民的思想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自我表达欲和分享欲都比较强,热衷于参与网络社交。但同时,他们对于精神层面的交流也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喜欢“通过消费符号、内容区隔来标记自己的品位和阶级”[6]。通过互联网,年轻一代人寻找与自己同圈层的个体或群体,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圈层文化,在这种文化形态的影响下,年轻人既可以展示和表达自我,又可以获得他人的呼应和支持,实现自我价值认同。
4 Vlog国内传播发展趋势
4.1 加强政府监管,坚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互联网时代,大众越来越敢于表达个性,从最初的个人形象展示或才艺表演,变为人生观价值观的输出。很多国内Vlog在画面质量和剪辑技巧上不占优势,就更加注重独特观念的表达,正因如此,政府更应加强对内容生产者的监管,引导Vlogger始终保持积极心态,用真实的自我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去感染大众、正确引导大众。除了政府监管,平台也应负起艰巨的责任,既要维护好公民个人自媒体账号的合法权益,也要为自媒体伦理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
4.2 加强优质内容输出,坚持打造原创本土特色
无论什么时代,“内容为王”始终是不变的定律。对于Vlog来说,坚持“内容为王”主要指坚持原创,跟风、模仿只能成为创作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绝对不能成为创作的目的和终点,因为只有原创才能真正保持个性。原创,并不等于随意创作,而是要有优质内容。一方面,加强优质内容输出可以鼓励类型化创作,尤其是对优质博主和高品质视频作品而言,平台应给予一定奖励的和宣传,引导Vlogger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另一方面,还应该坚持原创,创新融合中国本土特色,提高Vlogger专业水平,避免同质化现象的进一步加剧。
4.3 加强商业化运营,实现优质内容的营销
现阶段,国内大多数账号的运营都依靠平台补贴,如果后期想要获得稳定的发展,则需要具有长期稳定输出优质内容的能力,加强商业化运营,逐渐摸索出成熟可靠的盈利模式。为此,Vlogger可以借鉴影视创作,将广告植入日常生活的记录中,未来甚至可以考虑付费频道,真正打开自媒体商业化运营的“大门”。除了平台的运作之外,Vlogger也要学会推销,做好优质内容的营销,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拍摄和编辑技能,用高超的摄像和专业的剪辑吸引大众;另一方面,要注重融入中国本土化元素,讲好中国故事,拍摄具有中国属性和特色的Vlog。
5 结语
有学者认为,Vlog是一种新型语言形式,是用视频、图片和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个性。中国视频博客的发展需要国家、平台和创作者的共同努力,要共同利用好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推动这种新型语言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洪莉,刘梦娇. VLOG:短视频下一个爆发点——基于B站的热门Vlog视频内容生产策略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06):58-61.
[2] 张燕.短视频背景下视频博客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9.
[3] 范思齐.基于Vlog的品牌传播策略探讨[J].科技传播,2019(10):38-39.
[4] 张宇昭,唐颖.“体验性”意见领袖的崛起——基于视频博客Vlog的实证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0(04):22-25.
[5] [美]雪莉·特克尔.群体性孤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58-265.
[6] [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8-130.
作者简介:王玥琦(1999—),女,遼宁沈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孙玲(1978—),女,辽宁铁岭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文学、新媒体。
关键词:互联网;短视频;Vlog;Vlogger;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02
2018年被称为中国Vlog元年,从这一年开始,国内市场开始兴起一股Vlog热潮,以头部玩家为代表的各类Vlogger开始高频率地曝光在大众视野中。相较于短视频,Vlog依靠内容升级的故事、专业的拍摄设备、剪辑软件的润色加工生产出更具审美价值的视频作品;炫酷的优质画面和独特的个性表达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其以更具真实性、互动性和人格化的特点,迅速占据我国短视频品牌传播战略的高地。
1 Vlog的国内发展概况
Vlog,中文名叫视频博客,又被称为视频日志,起源于YouTube,是指“以个人为内容生产和呈现的主体,以其生活中的某一时间段或某一事件为拍摄单位的一种短视频形式。Vlog集文字、图片和音频于一体,剪辑美化后,能够展现创作者的日常生活或表达人格化”[1]。近两年,Vlog在国内迅速蹿红,这与短视频的发展密不可分。短视频在中国的萌芽要追溯到2011年3月,GIF快手成立,用于制作分享GIF图片。截至2021年,十年间,中国短视频行业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现在流量红利见顶,短视频行业竞争格局基本稳定。短视频是“以秒为单位,能在移动终端制作和分享并单独成片的视频形态”[2]。对比两者概念里的核心要素,个人创作、记录生活、剪辑美化、人格化被Vlog着重凸显出来,一方面,清晰地展现Vlog自身创作的特点;另一方面,明确解释了Vlog在短视频同质化和审美疲劳现象严重、急于寻找突破口的阶段,能够迅速占领短视频审美高地的原因——其内容更加真实深刻、形式更加立体生动、剪辑更加精炼有趣。
2 Vlog的本土化特点
2.1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国内Vlogger在创作作品时,必然要受到自身文化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尤其是儒家、道家文化的精髓,如孝亲、礼仪、诚信、明理、崇德、善德等都会在Vlogger的旁白或自述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Vlogger以主观视角对着镜头说话,用户在屏幕的另一端默默观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精神互动——“虽然隔着屏幕,但心理和思维已经发生多次碰撞”[3]。Vlogger之间存在文化共性的交流,Vlogger在与观众或粉丝互动时,其言行和举止也会直接受到监督和评论,在一来一往之间就在文化、观念、态度等方面完成了认知的冲突、碰撞、融合乃至同化。因此,国内Vlog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既滋养了Vlog的文化内涵,又传播了中国文化,提高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2.2 更注重情感表达
一方面,Vlogger进行场景体验并分享观点,与用户之间进行深层的精神互动,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必然要使用情感这张万能牌。另一方面,国内Vlog在专业拍摄工具、高级拍摄技能和炫酷剪辑制作上都有所欠缺,为了弥补形式上的不足,就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要求故事更有看点,情感更加真实。现阶段,国内Vlog虽然也非常关注有新意的内容和有创意的主题,然而都会把传达真实情感当成品质保证之一。对于Vlogger来说,让自己的作品充满人情味是消除与观众之间的陌生感的有效手段,更容易树立个人形象,博得观众的好感与认同。
2.3 多聚焦烟火气重的日常生活
Vlog以记录真实生活为主,刨去前期编排和表演化處理,Vlogger把日常琐碎中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健身、旅行、烹饪、宠物喂养、打扫卫生、整理衣橱,这些都是非常热门的内容,Vlogger与用户参与彼此的生活,乐此不疲地分享着一切,生活与真实在Vlog中达成最和谐的契约。Vlog看似生活本身,又远比生活本身有趣;Vlog看似平淡无奇,又总有亮点闪烁其中。Vlog更像是个人生活的连续剧,将没有粉饰的日常生活呈现给观众,更容易获得大众的信任,收获粉丝和关注。不同于国外的Vlogger经常把镜头聚焦在探险、猎奇、极限运动等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上,中国的Vlogger更愿意把日常生活作为拍摄和分享的重点。在家做美食、收拾家务、参加婚礼、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等等其乐融融的画面经常在Vlog中出现,引得无数人围观。
2.4 更注重个体在群体中的存在意义
与国外Vlogger愿意高调表现个性生活不同,国内Vlog里体现的社会和家庭观念是非常明显的,这与中国几千年的传承密不可分。当今社会,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上,个体与群体、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被持续重构着,个人在展现自我、表达意见的同时,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不但没有疏离,反而日益紧密。一个Vlogger在展现个人生活,寻求点赞关注的时候也是在寻求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一个Vlogger对着镜头哭诉自己生活不幸,卖惨往往不会获得点赞或关注,展现遭遇生活不幸后的蜕变,强调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和共鸣。
3 Vlog在国内受欢迎的原因
3.1 “意见领袖”的崛起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架构,Vlog的兴起更是促成了一种体验型“意见领袖”的崛起。有学者认为“Vlog的内容开放性和主题多样性使得受众很容易找到与自己社会身份、生活经历相似的内容生产者,从而寻找身份认同和群体归宿,增强了粉丝社群由下至上的凝聚感和Vlogger在垂直群体领域中的权威性。由此,在这种特别的场域中,‘体验型’意见领袖自然产生”[4]。Vlogger在自己营造的特殊场域中,或自说自话,或与受众聊天,分享个人经验,话语权明显提升,当Vlogger根据用户的反馈调整内容生产时,用户也间接获得话语权。由此可见,在以Vlogger为主导的场域中,话语权可以在两者之间流动,这种相互作用的机制正是基于Vlog这种新的意见表达方式。“意见领袖”的崛起需要有一个前提,即粉丝数量从量变飞跃到质变。一旦粉丝规模达到质的变化,“意见领袖”就会在网络场域中发挥其特有的角色作用。 3.2 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形成
Vlog的特点之一就是叙事碎片化。早在2012年美妆博主詹姆在YouTube平台上发布了一支“碎碎念”的问答视频,结果收获了极高的点击率,这也成为YouTube上第一支Vlog。由于要记录真实的生活情景,Vlog不能有过分夸张的情节和预先的排演,而生活中朴实直白的内容多是碎片化的叙事逻辑,这恰好构成了其区别于表演型短视频的独特之处。网速的提升和快节奏的生活让大众慢慢培养出了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大众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充分使用碎片时间,在电梯里、地铁里,甚至等人的时候都可以获取信息、参与讨论。因此,Vlog的蹿红除了与自身属性和特点有关之外,也与信息消费环境的发展和改变密切相关——信息碎片化时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阅读的碎片化。
3.3 心理的缺失与满足
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中提到,“社交机器人的发明说明人类兜了一个大圈子,还是无法摆脱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人们永远不用独处’则是互联网社交带给人们的三大幻觉之一”[5]。社会的高速发展无形中增加了人的压力,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无归属感、焦虑感、孤独感、迷失感……似乎成了他们身上常见的标签。虚拟空间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网络社交让人们可以大大缓解孤独感带来的负面效应,热衷于向公众展示自己是这个时代年轻人青睐的表达方式。从文字、图片到视频博客,形式在不断进步,但背后的心理机制却表明了这个时代空巢青年心理缺失的加剧,“云陪伴”从而显得格外重要。此外,对他人隐私生活的窥视以及替代性满足,都使Vlogger与受众原本陌生的关系在虚拟空间发生着微妙的变化。Vlog中有很多普通人无法体验的生活,对这种欲望的满足会驱使受众沉浸在对作品持续分享的期待中。
3.4 社交属性和个性表达
现阶段,Vlogger和受众以“95后”“00后”的年轻人为主,他们行动力强,敏感且内心丰富;他们渴望获得对自己价值的认同,试图找到与自己“三观”相契合的圈子;他们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到互联网中。Vlog这种完全由个人掌控的视频形式使他们掌握了话语权,既满足了他们的圈层需求,也给他们提供了充分表达个性的平台,使他们的Vlog呈现出独特的人格化属性。年轻网民的思想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自我表达欲和分享欲都比较强,热衷于参与网络社交。但同时,他们对于精神层面的交流也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喜欢“通过消费符号、内容区隔来标记自己的品位和阶级”[6]。通过互联网,年轻一代人寻找与自己同圈层的个体或群体,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圈层文化,在这种文化形态的影响下,年轻人既可以展示和表达自我,又可以获得他人的呼应和支持,实现自我价值认同。
4 Vlog国内传播发展趋势
4.1 加强政府监管,坚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互联网时代,大众越来越敢于表达个性,从最初的个人形象展示或才艺表演,变为人生观价值观的输出。很多国内Vlog在画面质量和剪辑技巧上不占优势,就更加注重独特观念的表达,正因如此,政府更应加强对内容生产者的监管,引导Vlogger始终保持积极心态,用真实的自我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去感染大众、正确引导大众。除了政府监管,平台也应负起艰巨的责任,既要维护好公民个人自媒体账号的合法权益,也要为自媒体伦理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
4.2 加强优质内容输出,坚持打造原创本土特色
无论什么时代,“内容为王”始终是不变的定律。对于Vlog来说,坚持“内容为王”主要指坚持原创,跟风、模仿只能成为创作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绝对不能成为创作的目的和终点,因为只有原创才能真正保持个性。原创,并不等于随意创作,而是要有优质内容。一方面,加强优质内容输出可以鼓励类型化创作,尤其是对优质博主和高品质视频作品而言,平台应给予一定奖励的和宣传,引导Vlogger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另一方面,还应该坚持原创,创新融合中国本土特色,提高Vlogger专业水平,避免同质化现象的进一步加剧。
4.3 加强商业化运营,实现优质内容的营销
现阶段,国内大多数账号的运营都依靠平台补贴,如果后期想要获得稳定的发展,则需要具有长期稳定输出优质内容的能力,加强商业化运营,逐渐摸索出成熟可靠的盈利模式。为此,Vlogger可以借鉴影视创作,将广告植入日常生活的记录中,未来甚至可以考虑付费频道,真正打开自媒体商业化运营的“大门”。除了平台的运作之外,Vlogger也要学会推销,做好优质内容的营销,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拍摄和编辑技能,用高超的摄像和专业的剪辑吸引大众;另一方面,要注重融入中国本土化元素,讲好中国故事,拍摄具有中国属性和特色的Vlog。
5 结语
有学者认为,Vlog是一种新型语言形式,是用视频、图片和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个性。中国视频博客的发展需要国家、平台和创作者的共同努力,要共同利用好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推动这种新型语言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洪莉,刘梦娇. VLOG:短视频下一个爆发点——基于B站的热门Vlog视频内容生产策略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06):58-61.
[2] 张燕.短视频背景下视频博客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9.
[3] 范思齐.基于Vlog的品牌传播策略探讨[J].科技传播,2019(10):38-39.
[4] 张宇昭,唐颖.“体验性”意见领袖的崛起——基于视频博客Vlog的实证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0(04):22-25.
[5] [美]雪莉·特克尔.群体性孤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58-265.
[6] [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8-130.
作者简介:王玥琦(1999—),女,遼宁沈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孙玲(1978—),女,辽宁铁岭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文学、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