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蓬勃发展,《经济法》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但由于学生自身学习基础差、抽象思维缺乏及对社会经济现象一知半解,按部就班的教学很容易导致厌学情绪。案例教学法是通过解剖案例,阐述理论, 引起思考和争论,并最终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适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从法律的角度处理经济问题的观念。
一、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案例
案例的选择原则如下:第一,真实性。在不妨碍名誉权、商业秘密和隐私情况下,案例要有其人其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让学生进入完整的情景世界去探寻求解。第二,典型性。教师要选择能集中反映同类法律问题的共同本质的案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三,针对性。案例教学有着其既定的教学目标, 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第四,新颖性。案例要做到时效新、内容新和适用新,易于学生阅读、理解,便于学生接受。第五,引导性。选择正义战胜非正义、好人战胜坏人的案例,给学生积极引导,不宜讲述社会的阴暗面。
二、案例运用于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个双向交流过程,学生是主角,需带着热情和任务参加学习,承担主宰课堂的责任;教师是配角,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理想和见解的宽松氛围。
1.案例的设计及准备
教师在课前应将收集到的有代表性的案例介绍给学生,提出问题及提供参考文献,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找分析方法和原因。
(1)播放视频案例。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播放一些权威媒体上(如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与法》、《经济半小时》等)的情境视频,让学生发表意见、讨论分析、总结等之后教师再进行指点性的点评。
(2)自制多媒体课件。从网上精心挑选具体、真实、富有时代感和幽默感的案例,让学生对本就有所耳闻的事件更加立体化、丰富多彩地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枯燥的经济法条款, 感受经济法的魅力和精髓。
2.组织引导进行案例分析
在案例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轻易对某一问题下结论, 而是通过巧妙提问, 引导学生讨论。形式如下:第一,教师先讲授基本知识点后加入案例,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自己动脑,互相辩论,得出结论后再深化理论内容。第二,先引入案例,学生们带着问题听理论知识的讲解,再讨论案例分析归纳,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第三,理论讲述完成后,给学生布置综合性强一些的案例,组织分组讨论,以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
3.进行案例教学课题评估和总结
作为一个互动过程,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的引导及对课堂过程的把握。教师要对小组讨论或交流后达成共识的结论进行点评。这种总结应重在讲清事实和理由,以案释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到了什么, 得到了哪些启示,掌握了哪些理论和规律等。在此基础上,要鼓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或体会,加深对相关经济法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熟练掌握好理论知识的传授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律基本知识比较薄弱,基本的理论讲授必不可少,教师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要设计出讨论的框架、提出适当的问题,使抽象知识点在教师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默契传递。
2.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自由讨论, 讨论过程若没有学生的参与或参与度不高, 只是教师一个人演“独角戏”,就失去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把兴趣集中到讨论上来。
3.要及时掌控案例讨论过程
教师要善于倾听、回应和沟通, 使学生在讨论中正确运用原理并进行深入分析,讨论过程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可以发散思维、自由展开,但当讨论偏离主题时, 要及时引导,使讨论不偏离初衷。
4.要充分利用好小案例的作用
一般来说,小案例知识点少、针对性强、可随时运用、教学时间容易把控,很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总之, 经济法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兴趣, 还能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但是,应当注意,案例教学法不是独立的教学形式,它是讲授教学的辅助与补充手段,案例教学只有与传统讲授法相结合,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技工学校)
一、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案例
案例的选择原则如下:第一,真实性。在不妨碍名誉权、商业秘密和隐私情况下,案例要有其人其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让学生进入完整的情景世界去探寻求解。第二,典型性。教师要选择能集中反映同类法律问题的共同本质的案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三,针对性。案例教学有着其既定的教学目标, 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第四,新颖性。案例要做到时效新、内容新和适用新,易于学生阅读、理解,便于学生接受。第五,引导性。选择正义战胜非正义、好人战胜坏人的案例,给学生积极引导,不宜讲述社会的阴暗面。
二、案例运用于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个双向交流过程,学生是主角,需带着热情和任务参加学习,承担主宰课堂的责任;教师是配角,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理想和见解的宽松氛围。
1.案例的设计及准备
教师在课前应将收集到的有代表性的案例介绍给学生,提出问题及提供参考文献,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找分析方法和原因。
(1)播放视频案例。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播放一些权威媒体上(如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与法》、《经济半小时》等)的情境视频,让学生发表意见、讨论分析、总结等之后教师再进行指点性的点评。
(2)自制多媒体课件。从网上精心挑选具体、真实、富有时代感和幽默感的案例,让学生对本就有所耳闻的事件更加立体化、丰富多彩地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枯燥的经济法条款, 感受经济法的魅力和精髓。
2.组织引导进行案例分析
在案例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轻易对某一问题下结论, 而是通过巧妙提问, 引导学生讨论。形式如下:第一,教师先讲授基本知识点后加入案例,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自己动脑,互相辩论,得出结论后再深化理论内容。第二,先引入案例,学生们带着问题听理论知识的讲解,再讨论案例分析归纳,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第三,理论讲述完成后,给学生布置综合性强一些的案例,组织分组讨论,以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
3.进行案例教学课题评估和总结
作为一个互动过程,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的引导及对课堂过程的把握。教师要对小组讨论或交流后达成共识的结论进行点评。这种总结应重在讲清事实和理由,以案释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到了什么, 得到了哪些启示,掌握了哪些理论和规律等。在此基础上,要鼓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或体会,加深对相关经济法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熟练掌握好理论知识的传授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律基本知识比较薄弱,基本的理论讲授必不可少,教师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要设计出讨论的框架、提出适当的问题,使抽象知识点在教师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默契传递。
2.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自由讨论, 讨论过程若没有学生的参与或参与度不高, 只是教师一个人演“独角戏”,就失去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把兴趣集中到讨论上来。
3.要及时掌控案例讨论过程
教师要善于倾听、回应和沟通, 使学生在讨论中正确运用原理并进行深入分析,讨论过程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可以发散思维、自由展开,但当讨论偏离主题时, 要及时引导,使讨论不偏离初衷。
4.要充分利用好小案例的作用
一般来说,小案例知识点少、针对性强、可随时运用、教学时间容易把控,很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总之, 经济法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兴趣, 还能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但是,应当注意,案例教学法不是独立的教学形式,它是讲授教学的辅助与补充手段,案例教学只有与传统讲授法相结合,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