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与人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口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交流的效果。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学生获得语感,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思维的良好时期。尤其是在民族地区,汉语语言环境较弱,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尤为重要,可以说,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新时期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就什么是口语表达能力,民族地区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口语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沟通、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使用最多的是口头语言,因此,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发挥着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作为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方式,口头表达具有应用方便、应变快捷、使用频度高等优势。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大协作的社会,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日益频繁,加之信息传递手段的多样化,口语交际能力显得更加重要。电话沟通、商务谈判、产品推介、自我介绍与推荐等,随时都要用到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人们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一种语文能力。加强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使自己拥有一副好口才,是语文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
二、民族地区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营造说话环境,激发说话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习热情,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家没有语言环境,只有在学校才说汉语。因此,在口语训练中,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我是故事王”、“我是小小演说家”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说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但煅炼了勇气,提高了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说话能力。
2、制定由易到难的训练方法。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给他一个简单的题目,先要求学生用四川话说出来,再训练使用普通话。在训练中,可以将一个完整的话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由教师提供线索,学生顺势跟上。如:“我”一题,看似简单,学生说起来并不容易,多半不流畅,也不完整。我提出要求,让学生说说:(1)你叫什么名字?(2)年龄多大?住在哪儿?(3)家里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工作?(4)你的爱好有什么?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有话可说,然后,再让学生将上面的话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一段完整的话,从而达到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的目的。
3、加强课文朗读,培养语感。
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纠正读音,掌握语速的快慢、音调的高低、语气的舒缓,丰富学生的词语,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朗读多了,学生的字、词、句积累多了,学生的语感慢慢地增强了,说话水平自然就提高了。教师朗读水平的高低对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我就注意说话语音准确,吐字清淅,声情并茂,层次清楚,有条有理,这样的表达不但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而且也能激发起学生心灵中的美好感受,自然而然就会激发起学生说话的兴趣。
4、在评议中、小组合作中训练口语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老师、同学的读书、问答常常发表见解,被评议的同学有的虚心接受,有的针锋相对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的评议是训练口语交际的良好机会。在评议中,学生互相交流,敢于争论,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成功的满足感,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水平,还培养了口语交际的信心。小组合作学习也能为每个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提供了机会,在教学中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或者有不同的意见,在全班反馈时,既可以以小组单位一起发表看法,互相补充,也可以推荐代表本小組观点,从而使口语表达得到充分的训练。
5、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同在一个班级里学习,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时间,可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大相径庭,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一直说的是本民族的语言,突然接触汉语,还有些不适应,我采取分层训练法,简单地说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的教学。主要做法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在口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练习与作业、测试等方面分别进行处理,即要进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法分层、练习分层、测试分层等,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多渠道灵活地针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我相信只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实时地加以引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可以为今后的学习、交流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什么是口语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沟通、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使用最多的是口头语言,因此,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发挥着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作为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方式,口头表达具有应用方便、应变快捷、使用频度高等优势。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大协作的社会,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日益频繁,加之信息传递手段的多样化,口语交际能力显得更加重要。电话沟通、商务谈判、产品推介、自我介绍与推荐等,随时都要用到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人们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一种语文能力。加强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使自己拥有一副好口才,是语文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
二、民族地区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营造说话环境,激发说话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习热情,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家没有语言环境,只有在学校才说汉语。因此,在口语训练中,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我是故事王”、“我是小小演说家”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说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但煅炼了勇气,提高了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说话能力。
2、制定由易到难的训练方法。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给他一个简单的题目,先要求学生用四川话说出来,再训练使用普通话。在训练中,可以将一个完整的话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由教师提供线索,学生顺势跟上。如:“我”一题,看似简单,学生说起来并不容易,多半不流畅,也不完整。我提出要求,让学生说说:(1)你叫什么名字?(2)年龄多大?住在哪儿?(3)家里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工作?(4)你的爱好有什么?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有话可说,然后,再让学生将上面的话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一段完整的话,从而达到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的目的。
3、加强课文朗读,培养语感。
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纠正读音,掌握语速的快慢、音调的高低、语气的舒缓,丰富学生的词语,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朗读多了,学生的字、词、句积累多了,学生的语感慢慢地增强了,说话水平自然就提高了。教师朗读水平的高低对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我就注意说话语音准确,吐字清淅,声情并茂,层次清楚,有条有理,这样的表达不但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而且也能激发起学生心灵中的美好感受,自然而然就会激发起学生说话的兴趣。
4、在评议中、小组合作中训练口语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老师、同学的读书、问答常常发表见解,被评议的同学有的虚心接受,有的针锋相对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的评议是训练口语交际的良好机会。在评议中,学生互相交流,敢于争论,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成功的满足感,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水平,还培养了口语交际的信心。小组合作学习也能为每个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提供了机会,在教学中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或者有不同的意见,在全班反馈时,既可以以小组单位一起发表看法,互相补充,也可以推荐代表本小組观点,从而使口语表达得到充分的训练。
5、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同在一个班级里学习,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时间,可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大相径庭,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一直说的是本民族的语言,突然接触汉语,还有些不适应,我采取分层训练法,简单地说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的教学。主要做法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在口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练习与作业、测试等方面分别进行处理,即要进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法分层、练习分层、测试分层等,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多渠道灵活地针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我相信只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实时地加以引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可以为今后的学习、交流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