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业可以有效巩固所学新课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很多年来的传统作业模式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要改革传统的作业布置策略,正确认识数学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创造才能的意义。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与时俱进地设计数学作业,作业要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好作业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数学 作业 布置
一、布置作业要科学统筹、因人而异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因此要科学统筹作业布置,作业内容要兼顾新旧知识点,注意知识的迁移,作业的目的应结合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设计要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作业设计要兼顾学生的学情实际,因为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的知识基础、兴趣投入、学习策略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在学习速度、理解知识所需时间和需要巩固的作业量也不相同。作业要着眼于多数学生的平均水平,同时要兼顾到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作业时针对性强,有梯度、有区分度,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给出符合他们实际的作业内容。
二、布置作业要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数学作业不能枯燥乏味,要有趣味性,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激情处理数学作业。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表现在题型丰富、图文并茂,作业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并且具有创造性。一个题目可以用多种题型变换展示,一题多变,用形式多样的作业内容刺激学生的练习意愿,使学生做题的时候情绪高昂、积极思考、乐于探究,从而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趣味性作业除了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学习的工具来做作业,增强作业过程中的趣味性。学生运用学具来做作業,比传统的口算和列竖式、画图更有可视性和动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学习密度,提高作业的质量。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出的抛物线和数轴的FLASH画面,根据a>0、a<0的情况变换画面显示效果,闪烁的抛物线可以给学生直观、动感的感受,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让学生在作业中娱乐、在游戏中做作业。
三、布置作业要联系生活、确保质量
数学作业布置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要把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用文字表述或图形演示情景模拟,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特点。把单调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意识带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情景,在模拟社会场景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体验中逐步内化数学知识。例如,学完了“方程”之后,可设置出这样的作业情景:“某书店正按照8折和7.5折出售标价12元语文同步练习和标价16元数学综合试卷,你带了100元钱帮几个好学生买这两种书籍,各能够买来几本?”像这样模拟采购等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运用数学知识,学生就会饶有兴致的参与进来,并且还可以在不觉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作业要做到精致筛选、保证质量。设计作业时,教师要从手头大量的数学题目中仔细筛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作业内容形式和难易程度;找到既能迁移旧知识、巩固新知识的练习题、考虑到作业要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进而设计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品质的附加作业等。作业的设计要有的放矢、系统连贯,体现出新课改理念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作业要体现出可操作性和探究性
要设计出书面作业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可操作性作业,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数学”。例如,学了“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用长方形的纸片围成一个圆柱的侧面,给出长和宽,求该圆柱的底面圆半径。”这样,学生就有了动手的空间,因为可以有不同的围法,学生在动手的实践中可以得出不同的围法求出不同的半径。也可以找学生上台测量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测量出底面周长和高,然后计算出侧面积或表面积。通过这些操作性的作业,可以增强学生动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设计一些探讨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把学生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在合作小组内进行讨论,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找到不同的解题办法,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最主要的是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得以提高。例如,在学习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圆与圆存在的几种位置关系,进而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因为有些学生会忽略掉圆的相切和同心圆等形式,学生之间就有了讨论的热点。
总之,我们要更新观念,求实创新,注重数学作业布置的层次和成效。作业设计要科学统筹、因地制宜;作业内容形式要新颖有趣;注重数学作业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作业中体现可操作性和探究性。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现实问题,促使每一个学生喜欢做数学作业,进而喜欢上数学课,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数学 作业 布置
一、布置作业要科学统筹、因人而异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因此要科学统筹作业布置,作业内容要兼顾新旧知识点,注意知识的迁移,作业的目的应结合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设计要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作业设计要兼顾学生的学情实际,因为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的知识基础、兴趣投入、学习策略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在学习速度、理解知识所需时间和需要巩固的作业量也不相同。作业要着眼于多数学生的平均水平,同时要兼顾到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作业时针对性强,有梯度、有区分度,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给出符合他们实际的作业内容。
二、布置作业要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数学作业不能枯燥乏味,要有趣味性,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激情处理数学作业。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表现在题型丰富、图文并茂,作业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并且具有创造性。一个题目可以用多种题型变换展示,一题多变,用形式多样的作业内容刺激学生的练习意愿,使学生做题的时候情绪高昂、积极思考、乐于探究,从而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趣味性作业除了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学习的工具来做作业,增强作业过程中的趣味性。学生运用学具来做作業,比传统的口算和列竖式、画图更有可视性和动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学习密度,提高作业的质量。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出的抛物线和数轴的FLASH画面,根据a>0、a<0的情况变换画面显示效果,闪烁的抛物线可以给学生直观、动感的感受,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让学生在作业中娱乐、在游戏中做作业。
三、布置作业要联系生活、确保质量
数学作业布置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要把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用文字表述或图形演示情景模拟,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特点。把单调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意识带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情景,在模拟社会场景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体验中逐步内化数学知识。例如,学完了“方程”之后,可设置出这样的作业情景:“某书店正按照8折和7.5折出售标价12元语文同步练习和标价16元数学综合试卷,你带了100元钱帮几个好学生买这两种书籍,各能够买来几本?”像这样模拟采购等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运用数学知识,学生就会饶有兴致的参与进来,并且还可以在不觉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作业要做到精致筛选、保证质量。设计作业时,教师要从手头大量的数学题目中仔细筛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作业内容形式和难易程度;找到既能迁移旧知识、巩固新知识的练习题、考虑到作业要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进而设计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品质的附加作业等。作业的设计要有的放矢、系统连贯,体现出新课改理念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作业要体现出可操作性和探究性
要设计出书面作业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可操作性作业,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数学”。例如,学了“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用长方形的纸片围成一个圆柱的侧面,给出长和宽,求该圆柱的底面圆半径。”这样,学生就有了动手的空间,因为可以有不同的围法,学生在动手的实践中可以得出不同的围法求出不同的半径。也可以找学生上台测量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测量出底面周长和高,然后计算出侧面积或表面积。通过这些操作性的作业,可以增强学生动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设计一些探讨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把学生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在合作小组内进行讨论,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找到不同的解题办法,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最主要的是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得以提高。例如,在学习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圆与圆存在的几种位置关系,进而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因为有些学生会忽略掉圆的相切和同心圆等形式,学生之间就有了讨论的热点。
总之,我们要更新观念,求实创新,注重数学作业布置的层次和成效。作业设计要科学统筹、因地制宜;作业内容形式要新颖有趣;注重数学作业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作业中体现可操作性和探究性。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现实问题,促使每一个学生喜欢做数学作业,进而喜欢上数学课,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