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网络语言诞生开始,专家学者对这一新的语言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本文对十五年来网络语言的研究作了分析和总结,对研究的主要内容、阶段研究成果、研究现状等作了说明,以期推动网络语言的研究。
关键词:网络语言 分布 主题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得到了全面普及,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网民在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里,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被称之为网络语言。研究者也逐渐关注到了这一语言变体,对它的研究探讨也随之展开。自1994年中国正式加入互联网国际大家庭、网络语言出现开始,十五年间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日趋升温。笔者力图对这十五年中前人的研究作一些总结和评价,发现其成就和不足,以推动对网络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文献成果的数量和分布
笔者在CNKI网站进行了查询,在题目项中查询了“网络语言”这一关键词,在搜索结果中经过筛选,共获得与网络语言相关的研究文献681篇,这些文献的分布年限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论文自2000年后,每年都在快速递增。图1是网络语言研究文献的走势图,可以看到递增的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2006年至今,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文献都高达100篇以上。
对网络语言的搜集、整理也是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面,这方面的成绩近年来成果颇丰。研究结果被相继出版成书,如于根元的《网络语言概说》和《中国网络语言辞典》,刘海燕的《网络语言》,周宛润的《网络时代的48个关键词》,易文安的《网络时尚词典》和《实用网络用语》,成蕾的《网络流行语》,吕明臣等的《网络语言研究》,刘能镛等的《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等。作品数量虽多,但内容大多停留在对网络语言比较全面的整理归类和比较简单的定性研究的层面上。此外,还有网友编辑的网络通用词典《金山鸟语通》,也可算作此类研究的典型代表作品。在网络空间上,网友根据每年的时事热点搜集、整理的最新网络词语集更是随处可见,从中也可以看到网民对于网络语言的热衷和关注程度。
二、网络语言研究的主题
从网络在中国出现起,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便由点到面地逐步展开了。研究者从网络语言的性质、特征等人手,继而扩展到网络语言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因素,从单纯的语言研究扩展到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融的研究,形成了广泛而较为全面的网络语言研究领域。现将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l.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指基于网络技术而产生的,在网络上使用的所有的语言符号,包括为了陈述互联网这一新事物出现的一系列现象而制造的新词和网民在网络空间所使用的语言符号等,如“主页、下载、服务器、浏览器、客户端、版主”等。在CNKI网站的搜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2000年之前所发表的有关网络语言的文章,主要指的就是廣义的含义。
狭义的网络语言指网民们在互联网上常用的网上聊天语言和在BBS发布信息的语言,范围局限在网民在网络空间所使用的变异的现代汉语,如“白骨精、蛋白质、恐龙、青蛙、童鞋、偶像、天才”等,这也是目前网络语言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在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方面,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把网络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方言。如张薇、王红旗等学者认为网络语言不仅具有独特的使用者和交际场合,而且具有独特的表达功能,是一种社会方言。社会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是语言的一种自然形态,既不可能,又不需要规范。这种观点是主流的认识,多数人赞同。也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郑远汉在《关于“网络语言”》一文中初步表达了这种认识。
3.网络语言的特征和原因。
学者们分别论述了网络语言的特点,认为网络语言具有简约性、创新性、形象性、诙谐性、不规范性等特点。对于为何会形成这些特点,他们从网络语言的语境、使用者、社会心理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4.网络语言的类型。
在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中,其构造类型是一个重要内容,学者的分类呈现出日益细化的特点。如邹敏(2001)将网络新词语分为旧词新义类、创新类、缩略语类和符号词语4类;盂伟(2002)则将网络传播中的语言符号运用归纳为7种,即谐音、拼音及拼音的简写、使用数字、图形、同音异义字、象声词表示感情和特有的借称;柳丽慧(2006)更将网络语言的造字、造词和表达方式分为11类。可以说,对网络语言类型的探讨是开放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分类,这些都有助于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化。
上述关于网络语言主题的4个方面的研究不是分开进行的,而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可以说是网络语言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在681篇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论文中,有261篇是综述网络语言的性质、特征、类型、流行原因等方面,占到研究文献总数的38.3%。
5.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对网络语言规范的态度是网络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所调查的论文中,43篇论文是有关网络语言的规范的,占论文总数的6.3%。研究者对网络语言规范的态度各不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不同的态度。
(1)完全肯定。
钱乃荣先生认为“网络语言代表21世纪语言发展方向”,“网络语言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新世纪的最先锋的生活和语育活力”,“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已经来到了我们面前,它是当代面向世界的汉语语言文字迅速发展的推动力”。“网络语言的使用和流行加上改革开放后语言环境的巨大变化,外来词的大量引进,使当代汉语面临着自五四运动以来最大最深刻的一次变革,我们应该积极欢呼迎接它的到来”。申小龙先生也持相同的看法,他在接受《E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网络语言的出现是一种进步,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发展趋势,是汉语有生命力的表现。”目前,学术界对网络语言持完全肯定的比较少,以上两位是代表。
(2)完全否定。
多数学者对网络语言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网络语言污染了汉语,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朱竞在其主编的《汉语的危机》一书中指出,网络语言的失控等已经对汉语的纯洁性造成了严峻的挑战,许多学者都对网络语言的影响持否定的意见。
鉴于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生效,《办法》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将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
(3)部分学者认为对网络语言应该承认其合理性,提倡包容对待。
网络语言的幽默诙谐,在虚拟的空间中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压力和情感,很快成为许多网民的“新宠”。并迅速传播流行起来。所以,网络语言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对
关键词:网络语言 分布 主题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得到了全面普及,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网民在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里,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被称之为网络语言。研究者也逐渐关注到了这一语言变体,对它的研究探讨也随之展开。自1994年中国正式加入互联网国际大家庭、网络语言出现开始,十五年间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日趋升温。笔者力图对这十五年中前人的研究作一些总结和评价,发现其成就和不足,以推动对网络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文献成果的数量和分布
笔者在CNKI网站进行了查询,在题目项中查询了“网络语言”这一关键词,在搜索结果中经过筛选,共获得与网络语言相关的研究文献681篇,这些文献的分布年限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论文自2000年后,每年都在快速递增。图1是网络语言研究文献的走势图,可以看到递增的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2006年至今,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文献都高达100篇以上。
对网络语言的搜集、整理也是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面,这方面的成绩近年来成果颇丰。研究结果被相继出版成书,如于根元的《网络语言概说》和《中国网络语言辞典》,刘海燕的《网络语言》,周宛润的《网络时代的48个关键词》,易文安的《网络时尚词典》和《实用网络用语》,成蕾的《网络流行语》,吕明臣等的《网络语言研究》,刘能镛等的《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等。作品数量虽多,但内容大多停留在对网络语言比较全面的整理归类和比较简单的定性研究的层面上。此外,还有网友编辑的网络通用词典《金山鸟语通》,也可算作此类研究的典型代表作品。在网络空间上,网友根据每年的时事热点搜集、整理的最新网络词语集更是随处可见,从中也可以看到网民对于网络语言的热衷和关注程度。
二、网络语言研究的主题
从网络在中国出现起,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便由点到面地逐步展开了。研究者从网络语言的性质、特征等人手,继而扩展到网络语言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因素,从单纯的语言研究扩展到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融的研究,形成了广泛而较为全面的网络语言研究领域。现将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l.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指基于网络技术而产生的,在网络上使用的所有的语言符号,包括为了陈述互联网这一新事物出现的一系列现象而制造的新词和网民在网络空间所使用的语言符号等,如“主页、下载、服务器、浏览器、客户端、版主”等。在CNKI网站的搜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2000年之前所发表的有关网络语言的文章,主要指的就是廣义的含义。
狭义的网络语言指网民们在互联网上常用的网上聊天语言和在BBS发布信息的语言,范围局限在网民在网络空间所使用的变异的现代汉语,如“白骨精、蛋白质、恐龙、青蛙、童鞋、偶像、天才”等,这也是目前网络语言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在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方面,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把网络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方言。如张薇、王红旗等学者认为网络语言不仅具有独特的使用者和交际场合,而且具有独特的表达功能,是一种社会方言。社会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是语言的一种自然形态,既不可能,又不需要规范。这种观点是主流的认识,多数人赞同。也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郑远汉在《关于“网络语言”》一文中初步表达了这种认识。
3.网络语言的特征和原因。
学者们分别论述了网络语言的特点,认为网络语言具有简约性、创新性、形象性、诙谐性、不规范性等特点。对于为何会形成这些特点,他们从网络语言的语境、使用者、社会心理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4.网络语言的类型。
在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中,其构造类型是一个重要内容,学者的分类呈现出日益细化的特点。如邹敏(2001)将网络新词语分为旧词新义类、创新类、缩略语类和符号词语4类;盂伟(2002)则将网络传播中的语言符号运用归纳为7种,即谐音、拼音及拼音的简写、使用数字、图形、同音异义字、象声词表示感情和特有的借称;柳丽慧(2006)更将网络语言的造字、造词和表达方式分为11类。可以说,对网络语言类型的探讨是开放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分类,这些都有助于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化。
上述关于网络语言主题的4个方面的研究不是分开进行的,而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可以说是网络语言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在681篇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论文中,有261篇是综述网络语言的性质、特征、类型、流行原因等方面,占到研究文献总数的38.3%。
5.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对网络语言规范的态度是网络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所调查的论文中,43篇论文是有关网络语言的规范的,占论文总数的6.3%。研究者对网络语言规范的态度各不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不同的态度。
(1)完全肯定。
钱乃荣先生认为“网络语言代表21世纪语言发展方向”,“网络语言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新世纪的最先锋的生活和语育活力”,“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已经来到了我们面前,它是当代面向世界的汉语语言文字迅速发展的推动力”。“网络语言的使用和流行加上改革开放后语言环境的巨大变化,外来词的大量引进,使当代汉语面临着自五四运动以来最大最深刻的一次变革,我们应该积极欢呼迎接它的到来”。申小龙先生也持相同的看法,他在接受《E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网络语言的出现是一种进步,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发展趋势,是汉语有生命力的表现。”目前,学术界对网络语言持完全肯定的比较少,以上两位是代表。
(2)完全否定。
多数学者对网络语言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网络语言污染了汉语,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朱竞在其主编的《汉语的危机》一书中指出,网络语言的失控等已经对汉语的纯洁性造成了严峻的挑战,许多学者都对网络语言的影响持否定的意见。
鉴于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生效,《办法》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将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
(3)部分学者认为对网络语言应该承认其合理性,提倡包容对待。
网络语言的幽默诙谐,在虚拟的空间中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压力和情感,很快成为许多网民的“新宠”。并迅速传播流行起来。所以,网络语言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