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思想的辩证关系及当代价值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930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的思想理论。它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现状的理论依据,它既是我们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思想指引,同时又是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这一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思想标尺。只有深刻理解两者的科学内涵和其间蕴含的辩证关系,我们才能更加坚定的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53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思想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规律,是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当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日益彰显,“两个必然”所阐述的社会发展趋势逐渐显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更要明确“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科学内涵和辩证关系,为应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新高潮。
  1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提出及内涵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一系列论述,都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下提出的。因此要明确“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提出的背景,才能进一步了解其内涵外延及辩证关系。从“两个必然”到“两个绝不会”的认识,反映了马克思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条件下对于社会形态更替演进思想认识的深化和具体。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结合世界发展的实际,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相关论述,对于赋予“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新的时代意义以及探索其理论蕴含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1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提出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在原有的生产关系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时,必定要发展出新的社会生产关系,人类社会注定要走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还产生了与资产阶级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也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两大阶级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的结果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人类社会走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资本主义依旧呈迅猛之势发展,这种社会状况让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得不重新思考“两个必然”结论的现实性。马克思在1859年1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次提出“两个绝不会”的科学论断,这是马克思社会历史发展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成果。“两个绝不会”思想,不是对先前“两个必然”的否定,而是进一步的深化和补充。“两个绝不会”意在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极高的社会生产力之时,才可以实现。
  1.2 “两个必然”的内涵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首次阐明了“两个必然”思想:“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他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 “两个不可避免”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产生“两个必然”的根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生产中的社会分工也更加具体,因而社会化大生产不断扩大,但生产资料仍然在少部分人手中,这不仅造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资本的逐利性造成了社会市场无序竞争以及整个社会生产无组织无计划。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中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占比提升,流动资本减少,越来越多的工人面临着失业,因此社会购买力降低,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同时资本越来越集中到越来越少的人手中,越来越多的工人的失业,使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加剧。资本主义生产越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越突出,以至于频繁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然而即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政策方面做了部分调整以缓解危机,但资产阶级不可能放弃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因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根源仍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只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一定不会永恒存在,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从高级到低级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被比它更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种趋势的不可改变的、也不能否认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制度,它必然会在未来完全取代资本主义。
  1.3 “两个绝不会”的内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会形态更替提出了必要的历史因素和前提条件——“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断对社会制度进行变革和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得到缓解,资本主义可以继续发展其生产力,从而达到另一个繁荣阶段。这种暂时的稳定和发展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依然十分牢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所需要的物质准备还没有完全充分。在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时,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是没有实现条件的。我们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决不会灭亡;社会主义在它存在所需的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完全形成,進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分崩离析以前,是决不会实现的。资本主义为缓解矛盾,在自身内部实施着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制度变革,可见社会主义实现所需的条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逐渐成熟,社会主义的实现来日可期。   2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关系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重要研究结论,两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辩证统一的,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两个必然”解释了人类社会历史形态更替的必然规律,指明了人类从剥削与被剥削走向全人类解放的实现路径,描述了从社会主义走向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趋势。“两个绝不会”马克思、恩格斯在观察和总结了工人运动经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两个必然”实现条件的阐明论述。
  2.1 “两个必然”是必然结果,“两个绝不会”是内在条件,是质量互变关系
  “两个必然”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总体趋势作出的科学论断,主要阐述发展趋势和最终结果。“两个绝不会”是对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的详细展开。或者说两者是质变与量变的关系,“两个必然”是“两个绝不会”中生产力极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两个绝不会”意在阐释为“两个必然”发生提供的物质准备。“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之间也存在相互渗透的关系,例如,社会主义中国和苏联,从政治制度上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但仍然需要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生产力,为走向共产主义做物质准备。马克思晚年曾设想俄国能以公社为起点跨越“卡夫丁峡谷”,资本主义对于扩张生产力已经达到一定限度,而社会主义能够以此为基础更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是特殊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俄国和中国正是抓住特殊的历史机遇,结合本国的国情,使国家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观察总结和归纳研究工人阶级革命发生的条件,发现了生产方式对政治社会和精神生活的决定性影响。“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辩证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中,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2.2 “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指出人类社会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两个必然”指出,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相较于资本主義来说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是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向,是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两个绝不会”阐明了新的社会形态想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需要做足充分的准备,这一过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需要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社会主义不能简单理解为一蹴而就实现的社会形态,而是要把它理解为交织着高潮与低潮,顺利与挫折的革命运动。“两个必然”的实现过程,并非简单的新旧社会形态间的取代关系,而是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互相较量、彼此吸收优秀成果、不断改革自身弊端的过程,如今世界上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并存,历史上也曾有过两种意识形态相对立的状态。社会主义自出现以来,就表现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就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中国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的新路,优越性日益显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追求和向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难免遇到挫折,例如苏东剧变就是历史前进中的暂时挫折,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和特殊性都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特殊性与“两个必然”的结论并不矛盾,恰恰证明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充满荆棘曲折。
  2.3 “两个绝不会”是“两个必然”的深化补充,是“两个必然”的题中之意
  “两个绝不会”意在说明旧的社会形态尚且存在是因为,它可以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完全发挥,更高级的生产关系还没有在现有的物质条件内成熟起来;历史进入新的社会形态需要的条件是,旧的社会形态可以容纳的生产力完全发挥出来,更高级的生产关系已经孕育成熟。欧洲工人运动的热潮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都验证了“两个绝不会”思想的正确,革命运动想要取得胜利,不能仅凭主观因素即工人的革命意识,还需要有充足的客观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是革命成功的必要客观物质条件,这才称之为时机成熟。也就是说工人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要等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要超过资本主义的容纳范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发展成熟。“两个绝不会”让人们认识到“两个必然”实现的必要历史条件, 这也是我们认识如今资本主义依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的理论依据。我们既要坚信“两个必然”的现实性,又要把握“两个绝不会”,脚踏实地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创立170多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伟大胜利;也经历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低潮;资本主义也出现了多次经济危机,但也伴随着不断完善自身的资本主义新变化。这些波折不能否认“两个必然”正确性,而恰恰证明了历史的车轮在向前推进,是“两个绝不会”的充分体现和对“两个必然”的无限接近。“两个必然”仍然是世界发展大势。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思想,对于尝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3.1 为我们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必然性提供理论依据
  社会形态的演变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资本主义消亡和相伴而行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孕育过程漫长曲折的。首先,因为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尽管出现了种种社会矛盾的萌芽,但依旧可以通过调整社会制度的方式使矛盾得以缓解,资本主义制度仍旧能够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其次,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高级的社会形态,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思想水平的极大提高,当这一切的一切都准备充分之时,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在旧社会的胎胞里孕育成熟之时。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到比资本主义生产力更高级的程度,创造出极大的物质财富,从根本上消灭剥削、消除阶级分化和对立,人人共享物质财富,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民主富强。要实现如此深刻彻底的变革,我们除了要坚定信念之外,还要做好经历长期、艰苦、复杂的历史过程的思想准备。“两个必然”彰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今天的中国更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两个绝不会”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曲折性和长期性的概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要坚定道路自信,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民族社会团结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2 为我们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从历史发展来看,资本主义在科技革命之后出现了繁荣昌盛之势,相较二战之前的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不间断的调整着自身内在矛盾,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方面、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方面、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方面、政治制度上方面,都已经且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种变化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资本主义在经历多次经济危机后还能继续发展,这本就意味着资本主义本身有着自我调节能力,为跟上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的社会化发展不断调节自身旧有的生产关系,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这种不断改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定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对此,我们应实事求是的给予肯定。但我们还应该看到,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化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扬弃,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和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爆发依旧是埋在资本主义土壤中的定时炸弹。以上列举的资本主义新变化也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出现和成长,当这些因素增长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社会形态的更替。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创造着条件,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走向社会主义充足的物质积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规范市场竞争和规划生产的有力手段,资本日益走向社会化和国际化,缓和了国家内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离社会主义更近了。
  3.3 为我们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提供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本就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之分,更不用说在这个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困难曲折甚至发展倒退的运动。20世纪60年代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呈逐渐冷却的态势,尤其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巨大挫折,社会主义跌入了谷底。不能因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或跌入谷底,或者目前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就否定社会主义,不能把挫折看作结局,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全新的社会形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可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也有自我选择的余地,不同国家都会按照自身实际走不一样的道路,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有可能伴随着艰难曲折。在经历了社会主义的空前挫折之后,各国共产党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从时代需求出发,探索适合国情的具体道路,尽管这条路曲折漫长,我们必须认识到它的前途是光明的,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是朝着正确的方向。
  4 结论
  总之,当今时代尽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内涵和外延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所揭示的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不会发生改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深刻内涵及辩证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两制关系、全面认识资本主义新变化,在实践中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石镇平.“两个必然”的理论证明、历史证明和现实证明[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1):113-120.
  [4]李霞飞.资本逻辑历史发展诠释下的“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0):110-113.
  [5]張学森,李朝旭.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与实践进程——重温马克思的“两个绝不会”思想[J].科学社会主义,2018,(02):12-17.
  [6]贾淑品,沈文娟.晚年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新变化的认识及其对新时代中国的启示[J].党政研究,2018,(04):78-83.
  [7]邰丽华.“两个必然”的理论路径及实践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03):35-41.
  [8]朱炳元.“两个必然”仍然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J].红旗文稿,2019,(06):17-20.
  作者简介:杨睿(1996—),女,汉族,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止嗽散合二陈汤对支气管炎痰湿蕴肺证的症状改善作用,以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为止嗽散合二陈汤加减辅助治疗支气管炎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选取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中
《网络营销》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式.对《网络营销》课程的授课教师来说,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
摘 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分工理论阐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通过对分工的解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分工;生产力;生产关系;所有制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56  1 分工的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前人的思想,从现实的生产物质活动本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康复理念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以及对其预后和复发率的改善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0例展开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参与本次研究,
随着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城区内停车位供需失衡,停车位缺口短期难以补齐,停车困难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该现状,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不能只依靠扩大增量,也要提高已有停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病原检测结果及其临床微生物学诊断意义.方法:针对我院实习医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251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针对251例小儿腹泻患儿开展病原检测的观察,251
目的:明确耳鼻喉科诊疗期间应用电子喉镜的实际意义.方法:抽选1400例耳鼻喉不适病人,以地卡因溶液完成表面麻醉后,在病人病变区域放进电子喉镜予以检测,并视其病情差异展开针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结节囊肿型痤疮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划分为对照组(n=50例)和实
中小企业作为国内经济的重要主体,其发展现状间接反映出受疫情重创后国内经济恢复现状.本文以中国光大银行为例,了解疫情期间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方面采取的措施
目的:分析在基层报告质量提升中远程DR报告质控审核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19.01-2020.12期间6家基层医院的900份DR诊断报告,该期间实施远程DR报告质控审核,以上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