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和机动车的猛增使城市道路交通越来越拥堵,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它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土地的大量消耗,则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
交通,无疑是困扰各国城市管理者的痼疾。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治理时往往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限制和困扰,但同时产生了许多应对的高招。
一些国家在缓解交通拥堵上,更注意高效灵活的交通管理。其中有些做法的确不错,若能“为我所用”,无疑是对咱们交通治理的“补短板”添砖加瓦。
新加坡:让驾车不便宜、不方便
新加坡是世界上汽车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公里道路平均拥有81辆汽车,而日本和英国则分别为43辆和27辆。但到过新加坡的人,都对这里有序的交通印象深刻——由于有效地解决了拥堵问题,汽车畅通无阻,空气污染很轻。即使在最高峰时段,车辆的运行速度也在每小时30公里以上。
据了解,目前新加坡优化城市交通体系的三大主要手段是:科学计算和控制机动车总量、更好更多地使用单行道和多层停车场、充分使用经济杠杆调节等。就充分使用经济杠杆调节手段而言,新加坡的基本做法有三条:一是拥车证制度;二是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三是重罚措施。
所谓拥车证制度就是总量控制下的车牌竞标制度。新加坡从1990年开始实行车辆配额系统,政府在综合考虑上一年车辆的总数、每年允许增加额度,以及报废车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计算本年度车辆增长率,即车辆配额。拥车证一般是由汽车销售商竞购后随车辆本身一起出售,有效期为10年。它到期后如果希望继续拥有和使用原来的汽车,可以按照最近3个月的拥车证平均成交价格续期;如果到期后不再续期,则按照规定强制予以报废。
有限的拥车证数量和上升的购买需求让价格水涨船高,根据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发布的《2013统计概要》,2012年,A类拥车证(排量小于1600CC的车辆及出租车使用)的均价达到63898新加坡元,换算成人民币30多万元;而B类拥车证的平均价格更是高达84431新加坡元。
不过,拥车证的拍卖并不是基于“最高出价”原则。新加坡竞投车牌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的:假设有5个人竞投3张拥车证,他们各自的出价为20元、15元、10元、5元和1元,那么出价高的前三位即出20元、15元、10元价格的三人可以投得,但这三个人最后实际需要支付的钱是最低竞投成功价格,即都只需支付10元。根据竞卖理论和实际操作效果来看,这样的方法一般会促使人们尽量出低价格。拥车证的价格是完全市场化的,政府不会去“管理”价格,政府会做的和需要做的只有治理交通,尤其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虽然实行拥车证制度并不能使新加坡城市汽车总量的增长为零,但是却保证了城市汽车总量的增长与城市发展规划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除了拥车证的价格,新加坡居民在购车时还得考虑另外一项成本——拥堵费。在新加坡,你经常会看到马路上方树着大大的“ERP”字样的闸门,这就是公路电子收费系统的收费装置,如果处于收费时段,车子驶过该位置,就会被收取拥堵费,具体的收费时间、价格则是随着交通状况调整变动的。当然,收费还和你驾驶的车型有关。虽然每次的收费一般在0.5 -3新元,但对驾车者来说,一天出行经过多个ERP,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使新加坡城市交通高峰时段的车流量在减少了13%的同时,车流速度提高了20%,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高峰时的拥堵问题。
油价的高低、停车的便利与否,也会影响人们的出行选择,在这方面,新加坡政府的引导方向就是“没那么便宜、没那么方便”。新加坡路边大多不能停车,很多地方的停车位也相当有限,近来在新建商场或写字楼时,控制停车位数量也是一个主导的思路。但对乱停乱放等交通违规现象,新加坡政府采取重罚的手段,使得人们时时注意并且自觉养成遵守城市交通规则的良好风气。
在新加坡道路上,有时还会看到一些红牌车,这也是新加坡特别的分流交通举措。和普通车辆相比,挂这种牌的车不受高昂的拥车证限制,但只能在周末、节假日、早7点以前和晚7点以后行驶。假如车主在非允许时段有急事需要用车,那就需要提前购买一张特别行驶证,一天的费用是20元新币。
目前,新加坡的整体交通状况:路面极少堵塞,地铁四通八达,坐公交也很方便,总之是管理有序,细节人性化。非要挑毛病的话,就得说一说公交车不报站了,这让非本地人稍感不便。
法国:先管住人再管住车
说完了亚洲的新加坡,我们再将目光转向欧洲。
即使在当代,巴黎仍是欧洲大陆上最大、且最具动感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交通、能源和通讯设施的现代化以及良好的城市绿化是今日巴黎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主要特征。
就交通而言,为应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城市流动人口和人口流量的迅速增加,提高城市生活品位,缓解堵车问题,巴黎采取了多层次多方位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有效地调节和利用了有限空间,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交通管理。
美国因瑞克斯交通信息公司和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曾经对法国的13座大城市作了一番涉及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些大城市中,几乎天天驾车出行的家庭每年因道路拥堵要白白耗费掉677欧元,把这些家庭浪费的所有钱加起来每年就是59亿欧元。平均来说,一个驾车者因堵车而白白耗费在路上的时间为每年47小时。在首都巴黎,这种情况还要更严重:这类家庭因拥堵造成的损失每年达997欧元,驾车者因拥堵浪费的时间为每年60小时。
交通,无疑是困扰各国城市管理者的痼疾。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治理时往往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限制和困扰,但同时产生了许多应对的高招。
一些国家在缓解交通拥堵上,更注意高效灵活的交通管理。其中有些做法的确不错,若能“为我所用”,无疑是对咱们交通治理的“补短板”添砖加瓦。
新加坡:让驾车不便宜、不方便
新加坡是世界上汽车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公里道路平均拥有81辆汽车,而日本和英国则分别为43辆和27辆。但到过新加坡的人,都对这里有序的交通印象深刻——由于有效地解决了拥堵问题,汽车畅通无阻,空气污染很轻。即使在最高峰时段,车辆的运行速度也在每小时30公里以上。
据了解,目前新加坡优化城市交通体系的三大主要手段是:科学计算和控制机动车总量、更好更多地使用单行道和多层停车场、充分使用经济杠杆调节等。就充分使用经济杠杆调节手段而言,新加坡的基本做法有三条:一是拥车证制度;二是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三是重罚措施。
所谓拥车证制度就是总量控制下的车牌竞标制度。新加坡从1990年开始实行车辆配额系统,政府在综合考虑上一年车辆的总数、每年允许增加额度,以及报废车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计算本年度车辆增长率,即车辆配额。拥车证一般是由汽车销售商竞购后随车辆本身一起出售,有效期为10年。它到期后如果希望继续拥有和使用原来的汽车,可以按照最近3个月的拥车证平均成交价格续期;如果到期后不再续期,则按照规定强制予以报废。
有限的拥车证数量和上升的购买需求让价格水涨船高,根据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发布的《2013统计概要》,2012年,A类拥车证(排量小于1600CC的车辆及出租车使用)的均价达到63898新加坡元,换算成人民币30多万元;而B类拥车证的平均价格更是高达84431新加坡元。
不过,拥车证的拍卖并不是基于“最高出价”原则。新加坡竞投车牌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的:假设有5个人竞投3张拥车证,他们各自的出价为20元、15元、10元、5元和1元,那么出价高的前三位即出20元、15元、10元价格的三人可以投得,但这三个人最后实际需要支付的钱是最低竞投成功价格,即都只需支付10元。根据竞卖理论和实际操作效果来看,这样的方法一般会促使人们尽量出低价格。拥车证的价格是完全市场化的,政府不会去“管理”价格,政府会做的和需要做的只有治理交通,尤其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虽然实行拥车证制度并不能使新加坡城市汽车总量的增长为零,但是却保证了城市汽车总量的增长与城市发展规划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除了拥车证的价格,新加坡居民在购车时还得考虑另外一项成本——拥堵费。在新加坡,你经常会看到马路上方树着大大的“ERP”字样的闸门,这就是公路电子收费系统的收费装置,如果处于收费时段,车子驶过该位置,就会被收取拥堵费,具体的收费时间、价格则是随着交通状况调整变动的。当然,收费还和你驾驶的车型有关。虽然每次的收费一般在0.5 -3新元,但对驾车者来说,一天出行经过多个ERP,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使新加坡城市交通高峰时段的车流量在减少了13%的同时,车流速度提高了20%,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高峰时的拥堵问题。
油价的高低、停车的便利与否,也会影响人们的出行选择,在这方面,新加坡政府的引导方向就是“没那么便宜、没那么方便”。新加坡路边大多不能停车,很多地方的停车位也相当有限,近来在新建商场或写字楼时,控制停车位数量也是一个主导的思路。但对乱停乱放等交通违规现象,新加坡政府采取重罚的手段,使得人们时时注意并且自觉养成遵守城市交通规则的良好风气。
在新加坡道路上,有时还会看到一些红牌车,这也是新加坡特别的分流交通举措。和普通车辆相比,挂这种牌的车不受高昂的拥车证限制,但只能在周末、节假日、早7点以前和晚7点以后行驶。假如车主在非允许时段有急事需要用车,那就需要提前购买一张特别行驶证,一天的费用是20元新币。
目前,新加坡的整体交通状况:路面极少堵塞,地铁四通八达,坐公交也很方便,总之是管理有序,细节人性化。非要挑毛病的话,就得说一说公交车不报站了,这让非本地人稍感不便。
法国:先管住人再管住车
说完了亚洲的新加坡,我们再将目光转向欧洲。
即使在当代,巴黎仍是欧洲大陆上最大、且最具动感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交通、能源和通讯设施的现代化以及良好的城市绿化是今日巴黎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主要特征。
就交通而言,为应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城市流动人口和人口流量的迅速增加,提高城市生活品位,缓解堵车问题,巴黎采取了多层次多方位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有效地调节和利用了有限空间,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交通管理。
美国因瑞克斯交通信息公司和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曾经对法国的13座大城市作了一番涉及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些大城市中,几乎天天驾车出行的家庭每年因道路拥堵要白白耗费掉677欧元,把这些家庭浪费的所有钱加起来每年就是59亿欧元。平均来说,一个驾车者因堵车而白白耗费在路上的时间为每年47小时。在首都巴黎,这种情况还要更严重:这类家庭因拥堵造成的损失每年达997欧元,驾车者因拥堵浪费的时间为每年6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