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进行影像专业课交叉教学,相互渗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效。方法: 通过对我院影像专业课进行交叉教学,相关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大力提高我院影像专业学生教学质量。结果: 我院医学影像专业在目前的教改过程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逐年增加。结论: 高等医学院校必须顺应医学科学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效率。
关键词: 医学影像; 交叉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82-02
医学影像学专业是伴随现代电子计算机、物理学和医学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专业,主要涉及领域有X光、MR、US、ECT等四大医学成像设备,随着四现代化成像设备在医疗、教学机构中的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科室在临床诊断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要求有清晰的图像质量,较高的成像技术,和较好的诊断水平,对影像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资料报道国家九五攻关重大决策将影像学一个分支学科介入放射学单独立项为一级学科,与内科、外科并列为现代医学三大技术[1],而目前从事影像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医生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及专业水平等方面都十分薄弱[2], 如何培养高素质,较强动手能力的影像工作人员势在必行,对我院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我院医学影像专业教学现状
我院针对医学影像专业,主要开设《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医学电子学基础》、《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影像诊断》、《超声诊断》、《核医学》、《肿瘤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同时开设选修课《常用医疗设备原理与维修》、《医学图像处理学》等课程,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专业各知识点比较孤立,学生学习过一门课程以后,和下一门课程联系不紧密,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只能获得表层知识,缺少理性认识,感悟少,难以内化,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在我院院长领导下,在教学各环节中进行改革,取得了诸多成效,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建立课程间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理解各课程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脉相承的。
2 医学影像课程设置应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医学影像领域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教学诸课程的设置应遵循连续性和系统性。例如,在技术线路,可以先让学生掌握电子信号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元器件的工作原理,运用所学知识将知识点运用到到影像设备学当中,掌握医学成像设备的特点,学以致用,然后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在图像处理环节,完成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学习之后,学习成像设备的成像原理,与图像后处理方式;结合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学习医学图像分析的技能。因此,要合理安排相关课程的顺序,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3]。目前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在各课程中增加各学科的交叉融合,重点突出前一门课程为后一门课程服务的知识点,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做到前后连续、衔接,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思维,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3研究课程间交叉渗透的意义和具体工作
3.1 影像专业课交叉教学,相互渗透的意义
影像专业课交叉教学,相互渗透,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医学影像设备学》CT部分教学时,由于目前CT临床进展的速度很快,我省哈医大四院就已应用320排螺旋CT从事增强扫描、CTA及三维重建[4],与此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就很多,在理论课当中,教师充分更新教材的理论内容,联系多学科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涉及到电子学的元器件,影像物理学的成像原理,诊断学的心脏三维图像等等,充分对相关理论内容进行融合讲解,同时在实验课当中, 让学生去建立感性认识,增加设备各部分的连续性,这样既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又能使全体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2 影像专业课交叉教学的具体做法
针对医学影像专业,在医学物理学课程中,重点介绍X线基本原理及辐射衰减特征,人体医学物理特性;电子学中重点介绍基本元器件的结构及原理,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原理及特点;影像物理学中,重点介绍四大影像成像原理及基本物理算法等;影像设备学教学中根据成像原理重点介绍各设备结构,构造,新设备;检查技术学中利用影像设备讲解具体临床操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医学图像处理重点介绍所得图像的基本后处理方法以及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方法所得图像的特点;常用医疗设备原理与维修学介绍临床新技术及设备故障分析及排除;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主要根据各自的成像特点,介绍疾病的图像诊断依据。核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及介入放射学主要讲解影像的治疗方法。在各课程中,注重系统化教学,知识点脉络清晰,易于理解,同时又能避免知识的重复性讲解。
我院医学影像专业在目前的教改过程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逐年增加,总之,高等医学院校必须顺应医学科学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期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与效率[5],实现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科学运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小庆.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J].东南大学学报,2006,25(5):382~385.
[2] 张淑丽,王哓东,钱丽丽. 医学影像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448~3449.
[3] 杨春兰,吴水才,白燕萍. 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09,5(132):105~106.
[4]郝利国,李淑艳,王宏兰.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2011,6(166):46,61.
[5]郝利国,郭红艳,王淑英,等.创新与探索-高校课堂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7(11):177.
关键词: 医学影像; 交叉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82-02
医学影像学专业是伴随现代电子计算机、物理学和医学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专业,主要涉及领域有X光、MR、US、ECT等四大医学成像设备,随着四现代化成像设备在医疗、教学机构中的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科室在临床诊断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要求有清晰的图像质量,较高的成像技术,和较好的诊断水平,对影像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资料报道国家九五攻关重大决策将影像学一个分支学科介入放射学单独立项为一级学科,与内科、外科并列为现代医学三大技术[1],而目前从事影像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医生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及专业水平等方面都十分薄弱[2], 如何培养高素质,较强动手能力的影像工作人员势在必行,对我院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我院医学影像专业教学现状
我院针对医学影像专业,主要开设《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医学电子学基础》、《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影像诊断》、《超声诊断》、《核医学》、《肿瘤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同时开设选修课《常用医疗设备原理与维修》、《医学图像处理学》等课程,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专业各知识点比较孤立,学生学习过一门课程以后,和下一门课程联系不紧密,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只能获得表层知识,缺少理性认识,感悟少,难以内化,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在我院院长领导下,在教学各环节中进行改革,取得了诸多成效,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建立课程间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理解各课程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脉相承的。
2 医学影像课程设置应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医学影像领域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教学诸课程的设置应遵循连续性和系统性。例如,在技术线路,可以先让学生掌握电子信号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元器件的工作原理,运用所学知识将知识点运用到到影像设备学当中,掌握医学成像设备的特点,学以致用,然后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在图像处理环节,完成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学习之后,学习成像设备的成像原理,与图像后处理方式;结合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学习医学图像分析的技能。因此,要合理安排相关课程的顺序,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3]。目前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在各课程中增加各学科的交叉融合,重点突出前一门课程为后一门课程服务的知识点,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做到前后连续、衔接,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思维,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3研究课程间交叉渗透的意义和具体工作
3.1 影像专业课交叉教学,相互渗透的意义
影像专业课交叉教学,相互渗透,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医学影像设备学》CT部分教学时,由于目前CT临床进展的速度很快,我省哈医大四院就已应用320排螺旋CT从事增强扫描、CTA及三维重建[4],与此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就很多,在理论课当中,教师充分更新教材的理论内容,联系多学科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涉及到电子学的元器件,影像物理学的成像原理,诊断学的心脏三维图像等等,充分对相关理论内容进行融合讲解,同时在实验课当中, 让学生去建立感性认识,增加设备各部分的连续性,这样既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又能使全体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2 影像专业课交叉教学的具体做法
针对医学影像专业,在医学物理学课程中,重点介绍X线基本原理及辐射衰减特征,人体医学物理特性;电子学中重点介绍基本元器件的结构及原理,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原理及特点;影像物理学中,重点介绍四大影像成像原理及基本物理算法等;影像设备学教学中根据成像原理重点介绍各设备结构,构造,新设备;检查技术学中利用影像设备讲解具体临床操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医学图像处理重点介绍所得图像的基本后处理方法以及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方法所得图像的特点;常用医疗设备原理与维修学介绍临床新技术及设备故障分析及排除;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主要根据各自的成像特点,介绍疾病的图像诊断依据。核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及介入放射学主要讲解影像的治疗方法。在各课程中,注重系统化教学,知识点脉络清晰,易于理解,同时又能避免知识的重复性讲解。
我院医学影像专业在目前的教改过程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逐年增加,总之,高等医学院校必须顺应医学科学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期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与效率[5],实现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科学运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小庆.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J].东南大学学报,2006,25(5):382~385.
[2] 张淑丽,王哓东,钱丽丽. 医学影像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448~3449.
[3] 杨春兰,吴水才,白燕萍. 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09,5(132):105~106.
[4]郝利国,李淑艳,王宏兰.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2011,6(166):46,61.
[5]郝利国,郭红艳,王淑英,等.创新与探索-高校课堂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7(1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