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代秦藩辅国将军朱秉橘家族墓

来源 :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ff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3月至2005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基本建设,在西安市南郊(市广电中心工地)发掘清理了42座汉墓和4座明墓,出土各类器物400余件。其中4座明墓的墓葬形制完整,砖券墓室和砖砌门楼保存较好,尤其是出土的木棺,描金彩绘,颜色艳丽,绘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现将4座明墓单独列出,简报如下。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长兴县位于浙江省的西北角,东临太湖,处在浙北平原与浙西丘陵区的交接地带(图一)。鼻子山位于长兴县雉城镇五丰村的村北,山势低矮,地面相对高度10米左右。2003年12月4日,建设单位在鼻子山的北坡施工,挖出数十件原始青瓷和硬陶编钟、编磬,县博物馆闻讯后立即赶往现场处理。通过调查、清理,发现这是一个设在墓外的陪葬器物坑,在其南侧山顶还有一座墓葬。2003年12月29日至2004年4月14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长兴县博物馆联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编号为M1。发掘表明,这是一座未遭盗掘的战国大墓。现将发掘
1998年6月17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新校区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发现6座六朝时期的砖室墓,南京市博物馆于6.8月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随后还对墓地周围进行了详细勘探,又在附近尚未施工的区域发现多座砖室墓。经过整理研究,已发掘的6座墓葬分属孙吴和东晋两个时期,其中东晋时期的3座墓葬(M2、M3、M6)据出土墓志等分析,为东晋名臣建昌伯高崧家族墓,资料已经发表。1999年5月,该校基建施工再次触及前已勘探确认的M7,南京市博物馆组织力量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将这一墓地的3座孙吴墓(M1、M4、MS)及
1993年10月、1994年8~9月,南京市南郊江宁区江宁镇上湖村砖瓦厂在一土岗上取土时,发现3座六朝时期砖室墓(分别编号为M1~m3),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会同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图一)。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2001至2003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受重庆市文化局三峡办的委托,对重庆忠县邓家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取了一批颇具研究价值的考古资料。其中的邓家沱墓阙尤为重要,它是继丁房、无铭、乌杨三阙之后在忠县发现的第四处石阙,因其被深埋于地下,虽然在废弃前也曾遭到严重损毁,但其残存部分的石阙画像却保存较好。现将我们的初步认识披露于后,以供研究。
2000年秋冬季,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晋侯墓地进行了第六次发掘,清理了M114和M113这组晋侯夫妻异穴合葬墓,其中M113晋侯夫人墓保存完整,而M114晋侯墓则遭盗扰。
最近一个时期,在山东省嘉祥县又发现了一批汉代画像石,现择选其中三块重要的画像石介绍如下。
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北县县城西北15公里处,位于今馒头营乡白城子、淖沿子和积善村之间(图一)。1998年~2003年,我们在当地进行了连续发掘,基本廓清了元中都外城、皇城和宫城的位置和范围。在距宫城南门中门道中心线将军石以南207.3米处的浅沟内钻探有砖石遗迹,其两侧有土垅微高于地表,并向东西延伸,探出夯土遗迹。结合调查与钻探,推测砖石遗迹应为皇城南门所在,夯土遗迹应为皇城城墙。因当地土质干硬、土层颜色相近,钻探难以区别城墙的实际宽度与两侧脱落夯土的范围。城门处因后期扰乱、土层中含有较多的小块碎砖断瓦,
浙江是我国古代铜镜的主要产地之一,其会稽镜及湖州镜更是闻名遐迩,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镜类之一。该书精心收录了浙江地区所出铜镜260余件,较全面地反映了浙江铜镜的面貌。此书文图并茂,资料翔实,图片清晰,是研究浙江铜镜乃至中国铜镜发展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是铜镜爱好者必备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