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其创新的过程,并从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的缺陷、创新教育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对策三方面出发,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与其对策,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创新教学方法的优势与趋势。但是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创新任重道远,希望本论文能够为教育创新和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中物理 创新 对策
素质教育的浪潮不断推进,新课标的提出也为高中课程带来了更大的调整。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师必须要积极创新,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促进其全面发展。高中物理教学若想实现创新教育,则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索能力、自主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物理学科充满兴趣,有效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一、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的缺陷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教师会尽量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之下,升学压力极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确实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一点不能否认。但是,如今还被广泛应用的填鸭式教学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是答题机器,而不能学到真正的物理知识①。可见,传统的物理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忽视学生的积极创造能力、压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而且单调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学以致用。另外,由于高中物理知识抽象、枯燥,这样的教学方法更是使很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进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如此的灌输知识点对于学生综合物理能力的培养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高中教师应该针对存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深入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教育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谨遵《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其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在创新性教育的背景下,《大纲》的要求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因此,应该辩证地对待《大纲》。《物理课程标准》是在创新性教育提出的背景下出台的课程标准,它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②。因此,《标准》关注的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重视发展高中学生综合能力,使物理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更积极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所以,创新高中物理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对高中物理学科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也给高中物理教学提出较高要求。
三、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对策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教育界普遍认为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创新物理教学就要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信息类型,让学生能够激起学习兴趣,而这些要求是传统的填鸭式式教學无法做到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时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结合起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仅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更能通过感官的刺激加深记忆,使抽象、枯燥的物理学科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进而转变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消极的看法,提高兴趣、降低难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在教学内容的掌握上,要注意多媒体资料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教材内容,并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创新考核机制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要求高中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那么就足以说明一个学生优秀与否。但是创新性教育是要坚决杜绝这种考核方式的,对于如此不注意人文性的考核机制应该彻底摒弃。因此,创新性物理教育要从创新考核机制开始。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应该在考核中实现笔试、作业、实验三者相结合,通过综合的考核内容,来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种创新的考核机制也更能指引学生的努力方向,并能给教师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反馈,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3.重视实验课程
物理教学的创新性同时还体现在实验课程上,因为实验过程不能忽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关键点,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环节,必须重视、创新。实验教学属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作为基本依据,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自主实验,从而探究深奥的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加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下,传统的高中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必须要彻底变革,从而实现创新性教育。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离不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新考核机制、重视实验课程这三个关键点,要求教育者能够给予高度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物理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注释】
① 芮文光.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与实践[J]. 科技创新导报,2013(30):92-93.
② 杨国安.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J]. 赤子(上中旬),2015(18):300.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昌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 创新 对策
素质教育的浪潮不断推进,新课标的提出也为高中课程带来了更大的调整。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师必须要积极创新,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促进其全面发展。高中物理教学若想实现创新教育,则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索能力、自主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物理学科充满兴趣,有效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一、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的缺陷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教师会尽量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之下,升学压力极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确实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一点不能否认。但是,如今还被广泛应用的填鸭式教学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是答题机器,而不能学到真正的物理知识①。可见,传统的物理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忽视学生的积极创造能力、压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而且单调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学以致用。另外,由于高中物理知识抽象、枯燥,这样的教学方法更是使很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进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如此的灌输知识点对于学生综合物理能力的培养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高中教师应该针对存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深入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教育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谨遵《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其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在创新性教育的背景下,《大纲》的要求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因此,应该辩证地对待《大纲》。《物理课程标准》是在创新性教育提出的背景下出台的课程标准,它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②。因此,《标准》关注的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重视发展高中学生综合能力,使物理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更积极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所以,创新高中物理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对高中物理学科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也给高中物理教学提出较高要求。
三、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对策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教育界普遍认为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创新物理教学就要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信息类型,让学生能够激起学习兴趣,而这些要求是传统的填鸭式式教學无法做到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时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结合起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仅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更能通过感官的刺激加深记忆,使抽象、枯燥的物理学科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进而转变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消极的看法,提高兴趣、降低难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在教学内容的掌握上,要注意多媒体资料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教材内容,并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创新考核机制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要求高中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那么就足以说明一个学生优秀与否。但是创新性教育是要坚决杜绝这种考核方式的,对于如此不注意人文性的考核机制应该彻底摒弃。因此,创新性物理教育要从创新考核机制开始。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应该在考核中实现笔试、作业、实验三者相结合,通过综合的考核内容,来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种创新的考核机制也更能指引学生的努力方向,并能给教师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反馈,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3.重视实验课程
物理教学的创新性同时还体现在实验课程上,因为实验过程不能忽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关键点,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环节,必须重视、创新。实验教学属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作为基本依据,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自主实验,从而探究深奥的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加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下,传统的高中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必须要彻底变革,从而实现创新性教育。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离不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新考核机制、重视实验课程这三个关键点,要求教育者能够给予高度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物理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注释】
① 芮文光.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与实践[J]. 科技创新导报,2013(30):92-93.
② 杨国安.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J]. 赤子(上中旬),2015(18):300.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昌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