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耳道发炎 家长担心
啓惠生下宝贝儿子斌斌后,夫妻俩忙得不亦乐乎。为了抚育好斌斌,啓惠专门从外地把婆婆接来帮忙。
一家人将这心肝宝贝视为掌上明珠,给予了倍加呵护,时时哄着斌斌不哭不闹,也不让斌斌多下地自个儿活动。他们担心斌斌手被弄脏后,吮吸手指或自己用手把食物放进嘴里吃,由此而引起拉肚子。
渐渐地,斌斌已长到两岁多。好动、调皮,已会自己跑跑跳跳的斌斌,终于挣脱了大人的束缚。他和其他孩子一道,常常玩得高兴不已,手被弄得脏乎乎的,也时不时地揉眼睛啊,掏耳朵啊,拿着食物就往嘴里塞啊什么的,以致先后两次引起腹泻,还导致了耳道感染发炎。
斌斌耳道发生炎症后,啓惠焦急不安,她惧怕因此影响到斌斌的听力。此后,她特别在意斌斌的举动。每每看到斌斌用手抠耳朵、刺激耳道时,她都要用手电简,照着耳道仔细检查一番,还常常用掏耳勺为斌斌掏耳,每次都掏出了耳屎。
邻居得知情况后,好言对啓惠说;过多地为孩子掏耳屎,或者把耳屎掏得干干净净的,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如果方法不当,还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埋下隐患,甚或导致外耳道炎、中耳炎等。
啓惠听后,疑惑不解。于是,她特意到医院五官科,向刘主任医师作了咨询。
耳屎增多 形成有因
在人的外耳道内的软骨部皮肤中,分布着一种特殊的腺体叫耵聍腺,分泌淡黄色黏稠液体。这种黏稠液体干燥后,形成薄片或黏稠的油脂,薄薄地附着在外耳道内的皮肤表面,这就是人们俗称的“耳屎”,医学上称之为“耵聍”。
有的孩子耵聍腺分泌旺盛,其外耳道相对狭长,肌肉较松弛,咀嚼东西时颌关节的力量不够,平时耳屎不易被排除,会越积越多;若再常用带有细菌的手指去挖耳道,损伤耳道皮肤造成炎症时,耳屎会随之增多。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导致皮肤淤血,也可引起耳屎增多。
患有湿疹的孩子,不仅皮脂腺分泌增多,同时伴有耵聍腺分泌增多,外耳道内常油糊糊的,称为“油耳”。一些有外耳道干性湿疹的孩子,虽然油性的耵聍液分泌不多,但可导致外耳道内发痒,孩子总是用手指搔痒刺激外耳道,使耵聍液分泌加快,耳屎增多。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等炎症刺激,也可增加耵聍液的分泌,并与外耳道内较多的皮屑、炎性分泌物混合,造成耳屎逐渐增多。
耳屎过多,若与外界尘土相互聚集,结为较大的团块,甚至变硬,则可形成棕褐色的耵聍栓塞,紧紧堵塞在耳道内。此外,孩子玩耍时把异物塞入外耳,不但可刺激耵聍液分泌,也阻塞了耳屎的排除,甚至造成耵聍栓塞。耵聍栓塞会压迫耳鼓膜,引起耳痛、耳鸣、甚至眩晕。一旦耳内进水,耵聍栓塞就会被泡软变大,加重堵塞,引起外耳道、耳鼓膜炎症,并伴有耳聋,严重者还可出现发热等全身感染的表现。
保护作用 不可低估
一般人都认为,耳屎是有害无益的废物,其实不然。耳屎对保护耳朵起着重要作用,它像哨兵一样守护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异物侵入耳朵,保护耳道和鼓膜。当空气中的尘埃侵入耳道时,耳屎就能把它们粘住,以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如果有小飞虫飞进耳道,一旦尝到苦苦的耳屎,也马上就会“逃之夭夭”。
耳屎还能起到“消声器”的作用。人之所以能够听到各种声音,是靠外界各种不同的声波传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所致。但如果声波过强,如打雷声、爆炸声等,可使鼓膜受到剧烈震动,容易招致损伤,时间一长,可致听力下降。而耳屎则可以像消声器那样减低声波的冲击,以保护鼓膜,进而保护听力。孩子幼小,其听力还处于发育阶段。对孩子来讲,耳屎的这种保护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不可随意为孩子掏出耳屎。
此外,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如孩子在洗澡时,耳中不小心流进了水,耳屎就可以发挥“水来土掩”的作用,避免脏水的侵袭,进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发炎,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掏耳不当 埋下隐患
许多家长看到孩子耳朵里长了耳屎,就习惯用手指、棉签、火柴梗、掏耳勺、发夹等器具给孩子掏耳屎。殊不知,这很容易埋下隐患。
孩子幼小,外耳道尚未发育成熟,皮肤比较娇嫩,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而且外耳道由于大多呈扁平缝隙状,不易操作。经常掏耳屎,孩子因怕痛,不愿合作、哭喊不止,如果操作和用力不当,就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轻者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如外耳道疖肿或者外耳道炎,引起耳朵疼痛,影响张口和咀嚼;重者可伤及耳鼓膜,甚或刺破耳鼓膜引发中耳炎,损伤听力。
频繁掏耳屎,会使外耳道皮肤常受刺激,长此以往可造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它是良性的,可用手术方法切除,但切除后易复发。
清除得法 小心为先
一般而言,小而薄的耳屎会在吃饭咀嚼、张口说话、打哈欠、打喷嚏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外耳道内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便会慢慢松动脱落而被排出耳道,家长无须为此多担心。因此,只要孩子耳屎不多,耳朵不痛,不痒,听力好,其耳屎不必人工清除。
为了防范耳屎增多增大,平时可用棉签,在外耳道入口处轻轻清理一下。也可每半月左右,用涂有金霉素眼药膏的小棉签,小心在外耳道卷一下,既帮助杀菌,又能湿润外耳道皮肤,从而使耳屎自然脱落,不会形成大块。
如果耳屎较多较大,可用3%的小苏打水滴入耳内,每次1~2滴,每天3~4次,待2~3天耳屎泡软后,再用小镊子轻轻将其取出。在取出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固定好孩子的头部,勿使其乱动。
孩子的耳屎如果特别多,常伴有外耳道炎症,或耳屎结成硬块,难以取出,则需上医院,由五官科医生在额镜、耳镜配合下直视取出。
啓惠生下宝贝儿子斌斌后,夫妻俩忙得不亦乐乎。为了抚育好斌斌,啓惠专门从外地把婆婆接来帮忙。
一家人将这心肝宝贝视为掌上明珠,给予了倍加呵护,时时哄着斌斌不哭不闹,也不让斌斌多下地自个儿活动。他们担心斌斌手被弄脏后,吮吸手指或自己用手把食物放进嘴里吃,由此而引起拉肚子。
渐渐地,斌斌已长到两岁多。好动、调皮,已会自己跑跑跳跳的斌斌,终于挣脱了大人的束缚。他和其他孩子一道,常常玩得高兴不已,手被弄得脏乎乎的,也时不时地揉眼睛啊,掏耳朵啊,拿着食物就往嘴里塞啊什么的,以致先后两次引起腹泻,还导致了耳道感染发炎。
斌斌耳道发生炎症后,啓惠焦急不安,她惧怕因此影响到斌斌的听力。此后,她特别在意斌斌的举动。每每看到斌斌用手抠耳朵、刺激耳道时,她都要用手电简,照着耳道仔细检查一番,还常常用掏耳勺为斌斌掏耳,每次都掏出了耳屎。
邻居得知情况后,好言对啓惠说;过多地为孩子掏耳屎,或者把耳屎掏得干干净净的,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如果方法不当,还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埋下隐患,甚或导致外耳道炎、中耳炎等。
啓惠听后,疑惑不解。于是,她特意到医院五官科,向刘主任医师作了咨询。
耳屎增多 形成有因
在人的外耳道内的软骨部皮肤中,分布着一种特殊的腺体叫耵聍腺,分泌淡黄色黏稠液体。这种黏稠液体干燥后,形成薄片或黏稠的油脂,薄薄地附着在外耳道内的皮肤表面,这就是人们俗称的“耳屎”,医学上称之为“耵聍”。
有的孩子耵聍腺分泌旺盛,其外耳道相对狭长,肌肉较松弛,咀嚼东西时颌关节的力量不够,平时耳屎不易被排除,会越积越多;若再常用带有细菌的手指去挖耳道,损伤耳道皮肤造成炎症时,耳屎会随之增多。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导致皮肤淤血,也可引起耳屎增多。
患有湿疹的孩子,不仅皮脂腺分泌增多,同时伴有耵聍腺分泌增多,外耳道内常油糊糊的,称为“油耳”。一些有外耳道干性湿疹的孩子,虽然油性的耵聍液分泌不多,但可导致外耳道内发痒,孩子总是用手指搔痒刺激外耳道,使耵聍液分泌加快,耳屎增多。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等炎症刺激,也可增加耵聍液的分泌,并与外耳道内较多的皮屑、炎性分泌物混合,造成耳屎逐渐增多。
耳屎过多,若与外界尘土相互聚集,结为较大的团块,甚至变硬,则可形成棕褐色的耵聍栓塞,紧紧堵塞在耳道内。此外,孩子玩耍时把异物塞入外耳,不但可刺激耵聍液分泌,也阻塞了耳屎的排除,甚至造成耵聍栓塞。耵聍栓塞会压迫耳鼓膜,引起耳痛、耳鸣、甚至眩晕。一旦耳内进水,耵聍栓塞就会被泡软变大,加重堵塞,引起外耳道、耳鼓膜炎症,并伴有耳聋,严重者还可出现发热等全身感染的表现。
保护作用 不可低估
一般人都认为,耳屎是有害无益的废物,其实不然。耳屎对保护耳朵起着重要作用,它像哨兵一样守护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异物侵入耳朵,保护耳道和鼓膜。当空气中的尘埃侵入耳道时,耳屎就能把它们粘住,以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如果有小飞虫飞进耳道,一旦尝到苦苦的耳屎,也马上就会“逃之夭夭”。
耳屎还能起到“消声器”的作用。人之所以能够听到各种声音,是靠外界各种不同的声波传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所致。但如果声波过强,如打雷声、爆炸声等,可使鼓膜受到剧烈震动,容易招致损伤,时间一长,可致听力下降。而耳屎则可以像消声器那样减低声波的冲击,以保护鼓膜,进而保护听力。孩子幼小,其听力还处于发育阶段。对孩子来讲,耳屎的这种保护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不可随意为孩子掏出耳屎。
此外,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如孩子在洗澡时,耳中不小心流进了水,耳屎就可以发挥“水来土掩”的作用,避免脏水的侵袭,进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发炎,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掏耳不当 埋下隐患
许多家长看到孩子耳朵里长了耳屎,就习惯用手指、棉签、火柴梗、掏耳勺、发夹等器具给孩子掏耳屎。殊不知,这很容易埋下隐患。
孩子幼小,外耳道尚未发育成熟,皮肤比较娇嫩,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而且外耳道由于大多呈扁平缝隙状,不易操作。经常掏耳屎,孩子因怕痛,不愿合作、哭喊不止,如果操作和用力不当,就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轻者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如外耳道疖肿或者外耳道炎,引起耳朵疼痛,影响张口和咀嚼;重者可伤及耳鼓膜,甚或刺破耳鼓膜引发中耳炎,损伤听力。
频繁掏耳屎,会使外耳道皮肤常受刺激,长此以往可造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它是良性的,可用手术方法切除,但切除后易复发。
清除得法 小心为先
一般而言,小而薄的耳屎会在吃饭咀嚼、张口说话、打哈欠、打喷嚏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外耳道内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便会慢慢松动脱落而被排出耳道,家长无须为此多担心。因此,只要孩子耳屎不多,耳朵不痛,不痒,听力好,其耳屎不必人工清除。
为了防范耳屎增多增大,平时可用棉签,在外耳道入口处轻轻清理一下。也可每半月左右,用涂有金霉素眼药膏的小棉签,小心在外耳道卷一下,既帮助杀菌,又能湿润外耳道皮肤,从而使耳屎自然脱落,不会形成大块。
如果耳屎较多较大,可用3%的小苏打水滴入耳内,每次1~2滴,每天3~4次,待2~3天耳屎泡软后,再用小镊子轻轻将其取出。在取出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固定好孩子的头部,勿使其乱动。
孩子的耳屎如果特别多,常伴有外耳道炎症,或耳屎结成硬块,难以取出,则需上医院,由五官科医生在额镜、耳镜配合下直视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