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海西职业技校办学质量的思考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you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科学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我州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势,加快我州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对原海西州民族师范、州卫校、德令哈市职业中学、海西州农广校、海西州就业培训中心、海西州财税干校六所学校(单位)进行了资源整合后,成立了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整合后的学校职能与业务是:努力构建与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初高中毕业生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中等职业教育。如何使海西职业技校为我州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应对新形势走出具有职教特色、高质量的办学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调优专业设置,合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一)紧贴就业市场,科学调整和设置专业
  职业学校设置招生专业时,应作充分、深入的市场需求调查研究,对就业渠道不畅、学生就业难度较大、就业率连续数年相对较低的专业,要及时调整,应考虑减少招生规模或停止招生,乃至撤销专业。要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办学,实施“订单式”培养,创造条件开设“企业冠名专业(班)”,为企业“度身定做”人才。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为学生铺就就业成才的直通车道,促进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二)立足就业岗位需求,在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拓宽专业培养口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质量要求不断上移,单一的技能型人才将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岗位(群)的要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拓宽专业培养口径。
  从有些资料中了解到,各中等职业学校争相举办的电子、机电、机械加工类等理工科专业,尽管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但也应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学生大多还只是单一型初级技能人才(部分学生甚至还未达到此水平),只能基本满足单一工种的顶岗实习(就业)需要,缺乏职业群内相关工种之间的转岗能力。因此,办学效益的提高不能以牺牲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以及职教形象为代价,职业学校不仅要看到短期内的办学效益,更应注重长远利益,做到远近兼顾。要通过与企业联姻,立足在就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最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近期就业目标),同时要积极研究和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及未来的用人需求,适当拓宽专业口径,让学生在求得职业生存的同时具备职业发展的基础。
  
  二、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积极实施中职教学改革
  
  (一)面向职业需求,改革课程结构,合理设置课程
  目前,不少中等职业学校提出的“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模式,值得研究推广。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与安排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体现培养目标大口径化,从面向单一工种转为面向岗位群,合理选择课程组合,做到宽而有度,宽专结合,体现一专多能;②要解决拓宽基础与不增加学制之间的矛盾,对文化课、专业基础课进行综合与压缩,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课程内容,删繁就简,削枝强干,避免交差,保证重点;③要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整合,使专业课程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④部分课程尤其是“活模块”中的工艺类、技能型课程,可以根据专业化培养目标,采取集中短训模式安排课程,以考证为主要方向进行教学。这一方面有利于学校和学生根据企业需要灵活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训练,并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即时需求,在学生取得相应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情况下,适当提前安排部分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或就业。
  (二)突出职业能力,改革学科教学,强化实践环节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为适应市场需求,对自身提出的必然要求。为此,首先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获得较强的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其次,要科学调整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模式。一要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加强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二要注重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尝试项目(案例)教学法,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努力改变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互脱节的现状。再次,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科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媒介,加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第四,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考核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适当改变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实践教学是学生形成职业技能、培劳动技能鉴定部门和相关企业的联系,通过社会参与评价和认定,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更好地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三、深入开展培训、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切实开展师资培训,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提高职教师资整体素质
  职业学校应从学校专业建设的需要出发,着眼于现有人才的培养、提升和结构调整,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要进一步重视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首先,要相应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实践环节应占整个专业课程教学时数的50%以上。其次,要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教学目标和训练内容应根据各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中的相应内容、紧贴生产(工作)实际而制定。再次,要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应根据教学目标,将训练内容按各项标准进行细化,尽可能创设或模拟实际生产(工作)环境,同时教师要加强各训练环节的指导。另外,在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上,要加强与训工作。海西职业技术学校现有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为了跟快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一要将教学上确有发展潜力、内在资质通过进修可以实现素质升华的教师送到有关院校、相关企业或派送出省进行培训锻炼;二要扎实抓好校本培训,注重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三要有效落实“四新”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促进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与拓展以及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逐步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二)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确保职教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学校内部要建立起一系列有效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要切实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可以借鉴有关高校和其他省市职校的好做法,实行“首席教师”、“名优教师”制,挂牌上岗,优绩优酬。积极拓宽职教师资来源渠道,面向社会招聘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担任职教专、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和“多能型”教师比例,努力营造一个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的职教办学氛围,确保职教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确保和谐校园的顺利实施。四、以办学特色为基础,努力锻造职教品牌专业。
  特色是学校生存的基础,品牌专业是学校发展的“招牌菜”。因此,学校要挖掘自身潜力,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高标准、严要求创建示范骨干专业,努力锻造职教品牌专业。这是学校得以兴旺和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开设的专业要贴近市场,要有发展的前景。其次,专业师资队伍要精良,组成由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领衔,以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的专业师资队伍。再次,科学的管理是打造品牌的核心,无论是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还是教学模式,都要加强研究,精心设计,同时要积极实施以课程改革和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最后,要进一步加强就业和生产实习指导,组织学生进入有规模、有名气的专业对口企业进行实习和就业,要安排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与学生一起到企业实习,强化管理与训练指导。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高质量的对口就业是品牌专业是否形成的重要检验标准。
  (作者单位: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从语法教学及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以培养学习者语法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为突破口,通过教学实践,使其有机结合,提出语法教学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两种教学方法长
我出生在日月山下湟源县一个叫纳隆的山沟里,按那时候的说法,一家三代全是“苦大仇深的贫农”。1970年时我17岁,那年7月,我从湟源中学(今湟源一中)初中毕业后,背铺盖卷儿回了村。离校前,老师要我们“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一是准备把青春献给“广阔的天地”,在“农业学大寨”的第一线“战天斗地”,二是“等待党和人民的召唤,去其他战线闹革命”。当时的我自然一心想着到“其他战线闹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