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视角的民国以来北京老城街道网络演变

来源 :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899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结合不同时期的数字化历史地图,从街道网络显型、"局部—整体"层级关系及运转效率等三方面探讨民国以来北京老城的街道网络演变进程。结果表明:(1)政权更替是其演变的分水岭。民国时期,老城街道网络由封建隔离结构向现代通达结构转型,环环相扣、中轴对称式的整合、穿行核心格局同时被打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街道网络的几何格网特征越发明显,"环形+大格网"式的核心运动骨架凸显,不同街道段的可达性与穿行频率则逐渐趋同。(2)老城各子区域的可达性层级关系在百余年来持续变化,穿行频率层级关系则保持稳定,与其他区域相比,东城的可达性与穿行频率优势明显。(3)政权更替之际新结构的集中嵌入与随后规划建设的路径依赖使得老城全域的运转效率历经"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起伏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同样出现在东城、西城与外城,但更强的几何格网特征促使前者的两次上升幅度较大,运转效率也相对较高,而皇城的运转效率则随小规模封闭系统的日益开放呈阶梯式下降。概括来讲,研究不仅运用数字化手段系统梳理了北京老城的街道发展史,为如何更好地保护古都风貌,传承历史文脉提供了街道网络视角的逻辑支撑,对于空间句法的理论算法体系也进行了一定拓展。
其他文献
如果我们盘点2010年IT业发生的重大事件,将会发现Android的崛起和云计算的出现有着划时代的意义。Android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突出表现以及已成为IT厂商新宠的云计算,都不言而喻
对土壤中元素的检测是土壤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土壤之中的元素,决定着土壤带给人们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土壤息息相关,农业生产、生物的生存、人体的健康都离不开土壤。而明
介绍三塔精馏装置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和系统存在的问题。对产品质量不易控制以及蒸汽、粗甲醇以及辅助材料等消耗偏高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工艺及系统设备的设计思路,
教育与IT,无论跨越多少时空,总有着说不尽的情缘。2011年8月15日,以"创新点亮未来"为主题的"2011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Intel China Academic Forum)在大连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