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地下市政管线,规划与管理,可行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P963]
如今的城市功能越来越丰富、智能,城市地下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由于市政管线多数未能和道路同步施工,使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不便于各管线的综合管理。同時,地下管线队伍的扩大,使原本有限的地下空间变得异常拥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地下所有管线,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这些市政管线一直是困扰规划、设计单位及业主的难题。现就以下四个方面,论证地下市政管线综合规划与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1. 市政管线与道路施工同步敷设
对于新建道路,应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将各地下管线铺设完后再修路,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除了排水管线基本上能保证与道路同步建设外,其他管线不是条件不成熟,就是道路施工工期不允许,不能提前铺设,这就给道路的二次开挖埋下了隐患。为了尽量减少道路的二次开挖采用了如下做法:
1.1在道路开工建设前做好管线综合,召开各地下管线单位协调会,通报道路建设计划安排,要求各管线单位根据道路建设情况提报管线建设计划,使有条件建设的管线在道路开工前完成,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建设的管线,要求其按规划在沿路主要部位(如道路交叉口、小区入口等处)预埋过路管,以减少日后反复开挖路面的现象。
1.2各管线要完成所有过路管道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还要相互之间不断协调、沟通,才能顺利完成,如果道路工期十分紧,而且该道路等级较高的话,就应该另外采取措施了。
国外及国内某些大城市利用综合管沟来解决这一难题。综合管沟的设置对城市各管线的长期建设、分步扩容以及日常维护非常有益。这种做法对交通特别繁忙、不允许随时开挖路面及地下空间特别狭小路段尤其有利,可使管道布置更加合理紧凑,节约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建设投资总额,避免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重复破坏。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弊端:一次性投资大,各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而很难协调,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且其断面尺寸也很难预测,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综合管沟的利用。
这里所用的方法是在道路交叉口及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建设一座“涵洞”,这个“涵洞”不是为排水用的,而只是为了防止各管线在铺设过路管道时二次开挖道路,穿越管线用的,如电信、电力、给水、煤气、有线电视等管线需要穿越道路的,就可以利用这些涵洞,而不用破路。现在某些城市在一些新建道路上已经采用了这种做法,效果不错。
2. 同沟敷设市政管线,合理地下空间
目前地下管线种类较多,许多管线性质相同而主管单位不同,这就给管线的综合规划、管理带来许多不便,如通讯电(光)缆、有线电视电(光)缆同属弱电管线,但主管单位不同,分别属于网通、电信、联通、铁通、移动通信、广播局等单位,还有部分军用光缆,倘若按照主管单位不同分别布置管线的话,将占用大量地下空间,而且也不便于规划管理,既然上述管线均为传输信号之用,埋深均较浅,而且所用管道材料基本相同(¢100pvc管或6孔混凝土块),因此可以通过弱电管沟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⑴ 各管线单位提报管线建设计划。各管线单位根据各自的需要,结合道路建设情况,提报管线建设计划,其中包括所需管孔数目、技术要求等。
⑵ 由规划部门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确定管孔总数,请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组织施工;根据预算及各单位申请的管孔数协调好各主管部门资金、管理等有关事项。 转贴于 关于弱电管沟的一些参数可以做以下控制:一般将管沟宽度控制在1.5m以内(含基础宽度)以便控制管位,管沟厚度控制在0.60m以内(含基础厚度),管沟覆土按规范取0.70m,这样弱电管沟埋深小于1.30m。考虑到弱电管沟的检查井一般较大及施工时与其他管线的相互影响,弱电管沟与其他管线水平净距离至少为2.0m。
3. 采取必要措施,严格控制管线间距
管线间的水平间距比较容易控制,一般情况下都能满足要求,垂直间距问题就比较多。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弱电管沟深为1.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6m左右,这样虽然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但对于那些管径较大的管线来说,还是有可能互相影响的。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规范要求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但这在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垂直净距大于0.1m时即可施工,但特殊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对于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0.1m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可采用管道加固措施。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除电力管线同热力及燃气管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争取控制在0.5m外,其他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大于0.1m即可。
在实际工程设计或施工时有些管线很难避开,如雨、污管线因受各种因素制约而无法相互错开时,则做成交叉井形式,将污水管线直接穿过交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交叉井的尺寸应尽量大些,且宜做成沉底井,以防止淤积,并利于日后疏通养护。 若压力管道与排水管道交叉无法避开时,可采用4个弯头绕开,从排水管道上方走,但当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交叉,给水管从重力管上方走而覆土不够时,可从排水管下方走,但应尽量避开在污水管道接口正下方穿,且给水管需做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少于3m,套管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以免水质污染。
4. 及时准确建立市政管线档案
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要做到3个同步:工程立项与工程建档同步;工程实施与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步;工程项目验收与工程竣工验收同步。促进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及时归档,并达到完整、齐全、安全、准确的要求。要根据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地方性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同时要运用先进科技技术,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对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管理系统应同时具有实用性、先进性、操作简单、数据生成更新快速方便、兼容性好等特点。要组织一批技术熟练和过硬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维护,加快人才培养,加强技术应用学习,积极实施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以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中图分类号:[P963]
如今的城市功能越来越丰富、智能,城市地下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由于市政管线多数未能和道路同步施工,使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不便于各管线的综合管理。同時,地下管线队伍的扩大,使原本有限的地下空间变得异常拥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地下所有管线,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这些市政管线一直是困扰规划、设计单位及业主的难题。现就以下四个方面,论证地下市政管线综合规划与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1. 市政管线与道路施工同步敷设
对于新建道路,应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将各地下管线铺设完后再修路,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除了排水管线基本上能保证与道路同步建设外,其他管线不是条件不成熟,就是道路施工工期不允许,不能提前铺设,这就给道路的二次开挖埋下了隐患。为了尽量减少道路的二次开挖采用了如下做法:
1.1在道路开工建设前做好管线综合,召开各地下管线单位协调会,通报道路建设计划安排,要求各管线单位根据道路建设情况提报管线建设计划,使有条件建设的管线在道路开工前完成,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建设的管线,要求其按规划在沿路主要部位(如道路交叉口、小区入口等处)预埋过路管,以减少日后反复开挖路面的现象。
1.2各管线要完成所有过路管道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还要相互之间不断协调、沟通,才能顺利完成,如果道路工期十分紧,而且该道路等级较高的话,就应该另外采取措施了。
国外及国内某些大城市利用综合管沟来解决这一难题。综合管沟的设置对城市各管线的长期建设、分步扩容以及日常维护非常有益。这种做法对交通特别繁忙、不允许随时开挖路面及地下空间特别狭小路段尤其有利,可使管道布置更加合理紧凑,节约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建设投资总额,避免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重复破坏。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弊端:一次性投资大,各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而很难协调,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且其断面尺寸也很难预测,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综合管沟的利用。
这里所用的方法是在道路交叉口及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建设一座“涵洞”,这个“涵洞”不是为排水用的,而只是为了防止各管线在铺设过路管道时二次开挖道路,穿越管线用的,如电信、电力、给水、煤气、有线电视等管线需要穿越道路的,就可以利用这些涵洞,而不用破路。现在某些城市在一些新建道路上已经采用了这种做法,效果不错。
2. 同沟敷设市政管线,合理地下空间
目前地下管线种类较多,许多管线性质相同而主管单位不同,这就给管线的综合规划、管理带来许多不便,如通讯电(光)缆、有线电视电(光)缆同属弱电管线,但主管单位不同,分别属于网通、电信、联通、铁通、移动通信、广播局等单位,还有部分军用光缆,倘若按照主管单位不同分别布置管线的话,将占用大量地下空间,而且也不便于规划管理,既然上述管线均为传输信号之用,埋深均较浅,而且所用管道材料基本相同(¢100pvc管或6孔混凝土块),因此可以通过弱电管沟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⑴ 各管线单位提报管线建设计划。各管线单位根据各自的需要,结合道路建设情况,提报管线建设计划,其中包括所需管孔数目、技术要求等。
⑵ 由规划部门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确定管孔总数,请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组织施工;根据预算及各单位申请的管孔数协调好各主管部门资金、管理等有关事项。 转贴于 关于弱电管沟的一些参数可以做以下控制:一般将管沟宽度控制在1.5m以内(含基础宽度)以便控制管位,管沟厚度控制在0.60m以内(含基础厚度),管沟覆土按规范取0.70m,这样弱电管沟埋深小于1.30m。考虑到弱电管沟的检查井一般较大及施工时与其他管线的相互影响,弱电管沟与其他管线水平净距离至少为2.0m。
3. 采取必要措施,严格控制管线间距
管线间的水平间距比较容易控制,一般情况下都能满足要求,垂直间距问题就比较多。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弱电管沟深为1.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6m左右,这样虽然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但对于那些管径较大的管线来说,还是有可能互相影响的。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规范要求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但这在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垂直净距大于0.1m时即可施工,但特殊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对于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0.1m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可采用管道加固措施。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除电力管线同热力及燃气管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争取控制在0.5m外,其他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大于0.1m即可。
在实际工程设计或施工时有些管线很难避开,如雨、污管线因受各种因素制约而无法相互错开时,则做成交叉井形式,将污水管线直接穿过交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交叉井的尺寸应尽量大些,且宜做成沉底井,以防止淤积,并利于日后疏通养护。 若压力管道与排水管道交叉无法避开时,可采用4个弯头绕开,从排水管道上方走,但当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交叉,给水管从重力管上方走而覆土不够时,可从排水管下方走,但应尽量避开在污水管道接口正下方穿,且给水管需做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少于3m,套管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以免水质污染。
4. 及时准确建立市政管线档案
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要做到3个同步:工程立项与工程建档同步;工程实施与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步;工程项目验收与工程竣工验收同步。促进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及时归档,并达到完整、齐全、安全、准确的要求。要根据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地方性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同时要运用先进科技技术,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对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管理系统应同时具有实用性、先进性、操作简单、数据生成更新快速方便、兼容性好等特点。要组织一批技术熟练和过硬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维护,加快人才培养,加强技术应用学习,积极实施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以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