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专业教育与区域工业企业紧密结合,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真正需要的专业型人才。“精准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满足工业企业中需求的劳动力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不同专业面向的不同行业,确定不同阶段的训练方式。本文从“精准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出发,分析“精准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并给出了六条可供参考的具体实现方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精准育人;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1.1国内外关于同类项目的研究现状
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高职扩招作为国家层面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和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响应。但由于生源对象发生变化,这对职业院校的定位、招生、教育教学组织以及管理模式等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职院校要积极研究对策,才能确保这项利国惠民的政策落到实处。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拓宽人才升学渠道,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依据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吉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做好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以产业布局和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的職业道德和创新创业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能立足地方产业结构、具备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对于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项举措没有更多可借鉴的经验,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1.2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有退役军人5700多万人,并以每年几十万人的速度递增;我国现有下岗职工数千万人,他们急需转岗再就业;我国现有农民工2.8亿人,他们中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较低,大约只有33%接受过农业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上述人群的收入水平一直很低,新型和实用型专业吸引这些社会人员报考高职院校,对他们来讲非常重要。
招收退役军人、下岗工人或农民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机会在于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得到了解决,挑战在于高职院校要转变职能,从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向更多元的社会服务转型。此次高职扩招的新型招生对象,要求高职院校对原有的招生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甚至课程授课方式作出根本性改变。
1.3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退役军人、下岗工人以及农民工等新型群体与传统中学、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相比,共性不鲜明,群体之间差异较大,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符合新扩招形势下新型群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通过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或农民工3个群体的前期学情调查,原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适合此类人群,尤其是在就业专业的选择上没有充分考虑这三类新型扩招群体的实际情况。长春是汽车城,依托汽车产业特色,从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在岗位能力训练上要因材施教,从课程体系、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都要围绕当地经济发展服务,要让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或农民工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2“精准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根据资料显示,“精准对接”一词来自日本公司的管理模型——优化管理(也称为精确度管理)。优化管理源于丰田公司在日本的准时生产,广泛应用于生产企业。精准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精准”,主要体现在根据专业量身打造,由校内建立技能培训规范,对接市场需求。丰田成立了精准管理,主要是基于市场需求,整个生产过程中,根据需要启动公司的环节,为消费者提供市场需求的产品。区域工业企业的需要触发了学校技能发展的过程,并刺激了这一过程的各个阶段。
“精准对接”人才发展模式与传统一概而论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之处在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开展以高校教学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工作。也就是说,学校建立的教学体系和学科专业发展方案都是按照学校的教学任务,并没有考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用到的技能,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与当地各项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是不符合的。
3“精准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3.1精准对接的体制机制改革
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按照工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建立教育系统。建立教育系统的协同工作,一方面需要选择适当的工业企业,包括区域内相关行业协会、企业、政府机构及大学等;另一方面,协同企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协同各学习中心与企业等合作,建立真正的项目开发中心,为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工作。
当然,一切都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刻融合。建立混合所有制大学促进了利益共享,建立风险分担合作机制,设立一个能力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推动适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培训系统建立;设立职业培训中心,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明确的产学研融合关系;建立一个实际项目的考察制度,完成对学习内容的合理规划,考察方式的合理高效。
教学体制的确立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立分类招生和培养的机制。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都不相同,如果能够按照专业制定招生体制和培养方案,将能够有效减少学生选择职业时发生的误解,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目前,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体制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这种培养体制在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基础上,提供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够精准对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减少了区域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目前,许多有条件的高校开始提倡小班教学,小班学生的职业诉求更为接近,可以适用于更加详细的培养方式。
3.2建立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动态调研机制 通过协调平台,研究区域工业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通过深入研究企业、高校毕业生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可以了解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领域,掌握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变化、工作内容变化所需的技能以及就业标准的发展变化,总结出毕业生是否具备就业标准所要求的技能、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是否适合。如果人才需求动态调研机制合理,那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去逐步接近行业的最前端。
3.3毕业生能力确定
毕业生掌握了什么技能,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公司来说是必要的吗?这是“精准对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精确性”模型要求,毕业生所掌握的技能恰好就是工业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毕业生具有参与工业企业工作的能力。不同行业的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存在差异,甚至是大相径庭。例如,许多物流公司需要的员工是能够吃苦耐劳、对分管区域街道较为熟悉的人。而负责国际物流的员工则需要有較高的英语交流能力,从而为外语客户更好地解决问题、提供服务。
高等教育机构的毕业生可以被分配到较长期的基本管理职位,因为管理职位需要员工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调度能力。因此,工作标准、工作内容等是决定毕业生能力的重要参考。在物流管理领域,这些技能可以分为6个基本要素:整合沟通、创新创业、信息技术、专业技能、解决问题和职业培训等,这些也是毕业生的核心技能。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能力发展的目标和规范。
3.4培养过程的精准对接
(1)采取“学分制”管理,多元化教学;实行弹性学习时间,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使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读高职的社会人员很多是在岗的,有的虽然可以安排周末上课,但并非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能够保证2天的周末休息时间。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人单位给予配合。实施“学分银行”制度,就不需要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集中起来在固定时间来授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只要累计学完某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即可得到本门课程的学分。时间多就多学、时间少就少学。
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可以考取与该门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从事与该门课程有关的实践活动,均可折算相应的学分。通过“学分银行”,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很好地结合起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群体可按照“学分银行”的方式灵活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同时获取相应的课程学分。
(2)授课形式创新,通过智慧树、超星等网络课程学习平台进行学习。
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或农民工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停工来参加授课显然是不太符合实际。自主学习课程可以解决上述群体人员来学校参加面授课程困难的问题,学生通过智慧树或者超星等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注册账号即可进行学习。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势,就是不需要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时间来进行授课,甚至没有条件的学生在手机上也可以进行在线课程的学习,这样可以尽量减少集中授课的次数。教师将自己准备好的PPT、电子教案、习题、音频及视频资料等发送给学生,之后做好监控和答疑即可。
“精准对接”教育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将3种“精准教育”技能发展模式结合起来,以促进建立适应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培训体系。应尽量减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实践阶段就能尽快了解岗位需求和自身能力,为学生选择职业方向提供预判的条件。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精准育人;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1.1国内外关于同类项目的研究现状
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高职扩招作为国家层面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和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响应。但由于生源对象发生变化,这对职业院校的定位、招生、教育教学组织以及管理模式等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职院校要积极研究对策,才能确保这项利国惠民的政策落到实处。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拓宽人才升学渠道,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依据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吉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做好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以产业布局和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的職业道德和创新创业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能立足地方产业结构、具备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对于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项举措没有更多可借鉴的经验,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1.2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有退役军人5700多万人,并以每年几十万人的速度递增;我国现有下岗职工数千万人,他们急需转岗再就业;我国现有农民工2.8亿人,他们中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较低,大约只有33%接受过农业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上述人群的收入水平一直很低,新型和实用型专业吸引这些社会人员报考高职院校,对他们来讲非常重要。
招收退役军人、下岗工人或农民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机会在于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得到了解决,挑战在于高职院校要转变职能,从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向更多元的社会服务转型。此次高职扩招的新型招生对象,要求高职院校对原有的招生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甚至课程授课方式作出根本性改变。
1.3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退役军人、下岗工人以及农民工等新型群体与传统中学、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相比,共性不鲜明,群体之间差异较大,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符合新扩招形势下新型群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通过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或农民工3个群体的前期学情调查,原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适合此类人群,尤其是在就业专业的选择上没有充分考虑这三类新型扩招群体的实际情况。长春是汽车城,依托汽车产业特色,从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在岗位能力训练上要因材施教,从课程体系、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都要围绕当地经济发展服务,要让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或农民工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2“精准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根据资料显示,“精准对接”一词来自日本公司的管理模型——优化管理(也称为精确度管理)。优化管理源于丰田公司在日本的准时生产,广泛应用于生产企业。精准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精准”,主要体现在根据专业量身打造,由校内建立技能培训规范,对接市场需求。丰田成立了精准管理,主要是基于市场需求,整个生产过程中,根据需要启动公司的环节,为消费者提供市场需求的产品。区域工业企业的需要触发了学校技能发展的过程,并刺激了这一过程的各个阶段。
“精准对接”人才发展模式与传统一概而论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之处在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开展以高校教学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工作。也就是说,学校建立的教学体系和学科专业发展方案都是按照学校的教学任务,并没有考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用到的技能,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与当地各项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是不符合的。
3“精准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3.1精准对接的体制机制改革
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按照工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建立教育系统。建立教育系统的协同工作,一方面需要选择适当的工业企业,包括区域内相关行业协会、企业、政府机构及大学等;另一方面,协同企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协同各学习中心与企业等合作,建立真正的项目开发中心,为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工作。
当然,一切都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刻融合。建立混合所有制大学促进了利益共享,建立风险分担合作机制,设立一个能力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推动适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培训系统建立;设立职业培训中心,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明确的产学研融合关系;建立一个实际项目的考察制度,完成对学习内容的合理规划,考察方式的合理高效。
教学体制的确立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立分类招生和培养的机制。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都不相同,如果能够按照专业制定招生体制和培养方案,将能够有效减少学生选择职业时发生的误解,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目前,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体制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这种培养体制在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基础上,提供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够精准对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减少了区域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目前,许多有条件的高校开始提倡小班教学,小班学生的职业诉求更为接近,可以适用于更加详细的培养方式。
3.2建立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动态调研机制 通过协调平台,研究区域工业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通过深入研究企业、高校毕业生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可以了解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领域,掌握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变化、工作内容变化所需的技能以及就业标准的发展变化,总结出毕业生是否具备就业标准所要求的技能、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是否适合。如果人才需求动态调研机制合理,那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去逐步接近行业的最前端。
3.3毕业生能力确定
毕业生掌握了什么技能,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公司来说是必要的吗?这是“精准对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精确性”模型要求,毕业生所掌握的技能恰好就是工业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毕业生具有参与工业企业工作的能力。不同行业的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存在差异,甚至是大相径庭。例如,许多物流公司需要的员工是能够吃苦耐劳、对分管区域街道较为熟悉的人。而负责国际物流的员工则需要有較高的英语交流能力,从而为外语客户更好地解决问题、提供服务。
高等教育机构的毕业生可以被分配到较长期的基本管理职位,因为管理职位需要员工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调度能力。因此,工作标准、工作内容等是决定毕业生能力的重要参考。在物流管理领域,这些技能可以分为6个基本要素:整合沟通、创新创业、信息技术、专业技能、解决问题和职业培训等,这些也是毕业生的核心技能。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能力发展的目标和规范。
3.4培养过程的精准对接
(1)采取“学分制”管理,多元化教学;实行弹性学习时间,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使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读高职的社会人员很多是在岗的,有的虽然可以安排周末上课,但并非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能够保证2天的周末休息时间。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人单位给予配合。实施“学分银行”制度,就不需要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集中起来在固定时间来授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只要累计学完某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即可得到本门课程的学分。时间多就多学、时间少就少学。
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可以考取与该门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从事与该门课程有关的实践活动,均可折算相应的学分。通过“学分银行”,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很好地结合起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群体可按照“学分银行”的方式灵活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同时获取相应的课程学分。
(2)授课形式创新,通过智慧树、超星等网络课程学习平台进行学习。
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或农民工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停工来参加授课显然是不太符合实际。自主学习课程可以解决上述群体人员来学校参加面授课程困难的问题,学生通过智慧树或者超星等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注册账号即可进行学习。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势,就是不需要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时间来进行授课,甚至没有条件的学生在手机上也可以进行在线课程的学习,这样可以尽量减少集中授课的次数。教师将自己准备好的PPT、电子教案、习题、音频及视频资料等发送给学生,之后做好监控和答疑即可。
“精准对接”教育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将3种“精准教育”技能发展模式结合起来,以促进建立适应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培训体系。应尽量减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实践阶段就能尽快了解岗位需求和自身能力,为学生选择职业方向提供预判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