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前言
随着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很多物种的濒临灭绝,以及各种能源的几近枯竭,大自然正在向我们发出警告:人类的活动已经造成了地球的“不堪重负”。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以及如何更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是各行各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筑行业更是如此。
1.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我们祖先的居住的山洞到简单的茅草房屋、从木结构的传统房屋再到由钢筋混凝土组成的高楼大厦,建筑经历了由原始简陋到复杂美观、由结构低矮到造型各异的过程。现代建筑造型多样、材料新颖、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建筑的如此发展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如果人类能在建筑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尽量做到少消耗,少污染,那么应该能在保护环境方面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情况下“绿色建筑”的理念应运而生。
2.什么是“绿色建筑”
现在绿色建筑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认知还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也存在着很多误区。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有怎样的标准、怎样做到“绿色建筑”呢?
从概念上讲,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绿化而是一种理念,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其基本内涵可归纳为:节约能源及资源,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同时,还要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3.“绿色建筑”首先应做到节约资源
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主要体现在建设阶段、和使用阶段。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但是现在人们对“节”这个问题却存在着很多片面的理解。比如,很多楼盘销售都标榜“绿色建筑”,以此作为卖点,提高价格,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还有的建筑一味追求“节水、节电”,甚至不惜花大成本安装种种设备,从而造成造价的增加,这些做法恰恰有悖于“绿色建筑”的宗旨,更不利于推广绿色建筑的理念。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把“绿色建筑”定位在高端化、贵族化是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做法。
在建筑的使用阶段,节约集中体现在节水、节电这两个突出方面。在达到建筑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少的依赖设备,通过建筑形式的改变达到保温,采光等种种要求。现在很多建筑都设置了中水系统,这样在水源的处理上就能为社会节约不小的能源。太阳能是很好的清洁能源,应该大力发展。通过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普通住宅通过屋顶、外墙采集太阳能来提供给人们热能和电能将不是梦想。
4.“绿色建筑”还要做到保护环境
事实上,保护环境和前面提到的节约资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在建筑的建设阶段多选用可再生的原材料,尽量少的消耗能源,那么势必会减少对自然界的破坏。同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印度国家馆为人们形象地诠释了“绿色建筑”这个理念。该馆的主题是“和谐城市”这个主题。场馆采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屋顶覆盖绿草和鲜花,起到天然空调作用;屋顶安装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与太阳能板,组成风光互补系统;采用雨水回收系统,从而实现“零排放”的绿色建筑。建筑设计中大力推行低能耗的手工材料,鼓励重复利用。采用最先进的制冷与照明系统,实现低能耗高效率。小型风车与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充分利用永久性的可再生能源。零化學物质的场馆设计,安全排放无污染。经过工厂处理的再循环水将用于绿化灌溉,并将展示一个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电池板、风车以及穹顶上草本与竹木等建筑元素的运用,充分体现节能高效的理念。
当然与我们现在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相比,使用天然材料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比如从生产周期上讲,天然材料(主要指来源于植物的材料)生产周期较长;从适用性上讲,有些天然材料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如果要发展天然材料,首先要加强对天然材料的研究,从技术上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比如,可以将人工材料与天然材料相结合,产生优势互补的效果。
5.“绿色建筑”的发展
当今“绿色建筑”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也成为当今建筑界的时尚名词,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绿色建筑”的理念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才能显现其意义。
如何才能发展“绿色建筑”呢?我想,首先是“绿色建筑”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让各个阶层都容易接受,并逐渐成为建筑市场的主流,这主要体现在“投入”和“回报”两个方面。例如从住宅来说,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价格能够被普通人所接受,并且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技术和设备后,投资回报率要高,能够因此为住户大限度地减少了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而且在短期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这样才能被人们所接受。
应加强绿色建筑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尽管多年来,我国绿色建筑的科研和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绿色建筑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国家应加大对绿色建筑科研开发的投入,在各类科研基金中设绿色建筑专项奖,并选择代表性绿色建筑科研成果进行示范,包括建筑技术、设计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合成技术等,尽快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战略。
建立符合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估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为建筑行业在设计、施工、管理、建材性能及维护过程提供明确的规范要求,引导建筑向着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推进。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已有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可供借鉴。可以结合我国实际,建立起符合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和技术规范。
发展“绿色建筑”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应树立和培养全民族的绿色建筑意识。要培养人们绿色建筑意识,从政府到建筑的设计者再到建筑的使用者,人人都应具备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才能使人类社会走得更长远。
总之,发展“绿色建筑”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如技术、经济、人文、教育等等,这将是一个长期的道路。随着人们逐渐对环境的重视,和“绿色”理念的传播,相信不久的将来“绿色建筑”将会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
随着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很多物种的濒临灭绝,以及各种能源的几近枯竭,大自然正在向我们发出警告:人类的活动已经造成了地球的“不堪重负”。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以及如何更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是各行各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筑行业更是如此。
1.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我们祖先的居住的山洞到简单的茅草房屋、从木结构的传统房屋再到由钢筋混凝土组成的高楼大厦,建筑经历了由原始简陋到复杂美观、由结构低矮到造型各异的过程。现代建筑造型多样、材料新颖、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建筑的如此发展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如果人类能在建筑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尽量做到少消耗,少污染,那么应该能在保护环境方面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情况下“绿色建筑”的理念应运而生。
2.什么是“绿色建筑”
现在绿色建筑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认知还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也存在着很多误区。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有怎样的标准、怎样做到“绿色建筑”呢?
从概念上讲,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绿化而是一种理念,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其基本内涵可归纳为:节约能源及资源,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同时,还要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3.“绿色建筑”首先应做到节约资源
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主要体现在建设阶段、和使用阶段。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但是现在人们对“节”这个问题却存在着很多片面的理解。比如,很多楼盘销售都标榜“绿色建筑”,以此作为卖点,提高价格,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还有的建筑一味追求“节水、节电”,甚至不惜花大成本安装种种设备,从而造成造价的增加,这些做法恰恰有悖于“绿色建筑”的宗旨,更不利于推广绿色建筑的理念。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把“绿色建筑”定位在高端化、贵族化是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做法。
在建筑的使用阶段,节约集中体现在节水、节电这两个突出方面。在达到建筑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少的依赖设备,通过建筑形式的改变达到保温,采光等种种要求。现在很多建筑都设置了中水系统,这样在水源的处理上就能为社会节约不小的能源。太阳能是很好的清洁能源,应该大力发展。通过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普通住宅通过屋顶、外墙采集太阳能来提供给人们热能和电能将不是梦想。
4.“绿色建筑”还要做到保护环境
事实上,保护环境和前面提到的节约资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在建筑的建设阶段多选用可再生的原材料,尽量少的消耗能源,那么势必会减少对自然界的破坏。同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印度国家馆为人们形象地诠释了“绿色建筑”这个理念。该馆的主题是“和谐城市”这个主题。场馆采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屋顶覆盖绿草和鲜花,起到天然空调作用;屋顶安装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与太阳能板,组成风光互补系统;采用雨水回收系统,从而实现“零排放”的绿色建筑。建筑设计中大力推行低能耗的手工材料,鼓励重复利用。采用最先进的制冷与照明系统,实现低能耗高效率。小型风车与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充分利用永久性的可再生能源。零化學物质的场馆设计,安全排放无污染。经过工厂处理的再循环水将用于绿化灌溉,并将展示一个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电池板、风车以及穹顶上草本与竹木等建筑元素的运用,充分体现节能高效的理念。
当然与我们现在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相比,使用天然材料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比如从生产周期上讲,天然材料(主要指来源于植物的材料)生产周期较长;从适用性上讲,有些天然材料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如果要发展天然材料,首先要加强对天然材料的研究,从技术上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比如,可以将人工材料与天然材料相结合,产生优势互补的效果。
5.“绿色建筑”的发展
当今“绿色建筑”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也成为当今建筑界的时尚名词,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绿色建筑”的理念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才能显现其意义。
如何才能发展“绿色建筑”呢?我想,首先是“绿色建筑”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让各个阶层都容易接受,并逐渐成为建筑市场的主流,这主要体现在“投入”和“回报”两个方面。例如从住宅来说,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价格能够被普通人所接受,并且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技术和设备后,投资回报率要高,能够因此为住户大限度地减少了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而且在短期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这样才能被人们所接受。
应加强绿色建筑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尽管多年来,我国绿色建筑的科研和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绿色建筑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国家应加大对绿色建筑科研开发的投入,在各类科研基金中设绿色建筑专项奖,并选择代表性绿色建筑科研成果进行示范,包括建筑技术、设计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合成技术等,尽快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战略。
建立符合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估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为建筑行业在设计、施工、管理、建材性能及维护过程提供明确的规范要求,引导建筑向着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推进。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已有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可供借鉴。可以结合我国实际,建立起符合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和技术规范。
发展“绿色建筑”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应树立和培养全民族的绿色建筑意识。要培养人们绿色建筑意识,从政府到建筑的设计者再到建筑的使用者,人人都应具备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才能使人类社会走得更长远。
总之,发展“绿色建筑”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如技术、经济、人文、教育等等,这将是一个长期的道路。随着人们逐渐对环境的重视,和“绿色”理念的传播,相信不久的将来“绿色建筑”将会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