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返乡农民工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带来诸多社会问题,需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动态监测,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的帮扶力度,创造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客观环境,以实现农民增收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就业;调查;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040-02
为准确把握河北省返乡农民工在新时期的思想状况,我们于2009年5月深入到返乡农民工较为集中的蔚县、赤城、沽源等地进行调研。调研采取与相关部门人员及返乡农民工座谈,问卷抽样调查,深入农户家中访谈等形式,重点就农民工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依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返乡农民工概况
此次调查的蔚县、赤诚、沽源三县均以农业为本地支柱性产业,外出务工人员占总劳动力人口45%左右。但三县情况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如蔚县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煤矿企业众多,所以该县农民多在本地务工,外出者较少。赤城县虽也有铁、铅、锌矿产资源,并设有部分企业,但受近期矿产品市场萧条影响,大多企业处于停产观望态势,导致相当数量务工人员下岗待业。另一方面,该县社会劳动保障局积极采取培训、联系用人单位、提供招工信息等方式帮助输出大批农民工前往北京从事锅炉、服装、餐饮、保安等行业相关工作。沽源依托本地资源发展旅游、特色养殖、经济作物、错季蔬菜种植,使部分返乡农民工回乡就业。总体而言,三地农民工外出地点集中于北京、内蒙古、山西等内陆地区,且主要在建筑、餐饮、服务等内向性行业务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较少,大部分凭体力谋生,因此受国际性金融危机影响较小,部分农民工返乡,但并未成潮。然而就这一部分返乡农民工的状况而言,已体现出一定规律性及特点,需要认真调研总结,以为今后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启示与借鉴。
这次调查的三县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年龄比例为:20~55岁的人占47%,他们是家庭的中流砥柱,以在外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多数人打工为季节性,并采取离乡不离土的方式,仍然经营家中的土地。
学历层次显示外出务工人员90%为高中以下水平,大专以上学历低于10%,因此在外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技术含量极低。这一群体普遍整体素质不高,职业技能水平偏低,尤其缺乏创业知识和经验,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感到无所适从。
返乡农民工以服装、外贸加工及配套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为主,主要因工作量减少,收入下降,分别于每年九十月份返乡。而在外从事建筑,经营餐饮、商业服务的人员返乡较少。
返乡农民工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由于农民工外出打工,多以亲带亲、邻攀邻、村带村的形式进行,且从事的工种也相近,所以这次返乡人数村与村之间差别较大,行业性突出,返乡人数、专业等带有明显的地域性、行业性特点。
返乡农民工情绪稳定,有的已再务工。从调查情况看,返乡农民工总体上心态较好,情绪稳定。主要原因:一是他们对务工抱有知足的态度,有工打能增收当然好,现在失业返乡利益受损也无怨气;二是他们通过打工,有了一些积蓄,家中还有承包地,不用担心温饱,更有一部分人还能自主创业;三是回来休整,筹备农耕,整理家舍,不利面想得少;四是县域经济发展,家乡领导关注,增加了他们的信心;五是有部分企业经营情况好转时,还要返乡的农民工再回厂务工。
返乡农民工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对再务工和工资待遇比较关心,希望参加技能培训,签订正规劳动合同,帮助联系就业,提供就业信息,优化工作环境,提供创业支持等。
调查各地服务、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情况显示,县(区)、乡(镇)政府、村两委都在关注农民工返乡情况,有的还做出了很好的引导服务工作, 如赤城县领导重视,努力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要求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农民工返乡情况,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诉求,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服务。县党委、劳动就业保障局还组织部分县外企业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并联合社区鼓励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县阳光工程培训学校,也优先开展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
同时,返乡农民工也在积极努力,就业创业。大多数返乡农民工,不消沉不埋怨,积极寻找新的务工、创业门路,并取得成效。如沽源县返乡农民工准备兴办肉羊场、养鸡场,变就业为创业。
二、返乡农民工存在的问题
一是直接影响农民增收,降低农民生活质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和就业不稳定,直接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明显下降,影响了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二是增加了就业压力。失业返乡人员增多,而本县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却非常有限,这将使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返乡农民工中年龄偏大、无技术特长的人员再就业难度更大。三是社会稳定存在隐患。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后,农村联产承包的土地已转包、出租,自己不可预期地提前返乡已无地可种,无田可耕,造成生活、生产困难,特别是有些家庭,其收入几乎全部来源于外出务工,失业后返乡待业将使家庭收入锐减,生活陷入困境,人多地少、收入微薄、心态失衡、就业无门等系列问题将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隐患。四是权益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问题愈显突出。外出务工人员失业返乡后,有土地、山林承包流转权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房建设等诸多权益诉求,给本地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五是返乡农民工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85%的返乡农民工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且大多数从事的是体力活,技术熟练程度低,又没有什么特殊技能,就业机会就很少。与此同时,就业信息不灵,多数依靠亲朋好友,导致渠道狭窄,就业不畅。六是就业资金缺乏。有的返乡农民工积累了一点资金,想自己创业,可是一个农民工一般每月工资在1 000元左右,一年12 000元,除去开支外,节余甚微,还要负担父母和子女,所积累的资金与创办一个企业所需资金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创业比较艰难。
三、思考与建议
1.加强动态监控,设立农民工返乡监测点。一是继续做好返乡农民工调查工作。准确掌握、全面统计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务工区域、务工行业、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参训需求、心态变化、利益诉求以及生产生活困难等方面的情况,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隐患,重大情况及时向上报告;二是建立劳务输入地与输出地联动机制。及时掌握农民工歇岗、待业、失业及返乡等情况,准确了解用工地劳动力供求信息,准确把握农民工群体动向,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等工作;三是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相关部门制定预案,及早部署,相互配合,上下联动,确保不发生群体事件,确保社会稳定。
2.加大对中央新土地政策的研究,抓住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机遇,加快新农村建设。目前,农村耕地“抛荒”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关键在于粮食价格不高、农业效益较低、产业结构不优等诸多问题所致,今年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对此,应积极鼓励返回农民工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从事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及流通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村活力,强化农业基础。
3.实施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行动。一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组织各单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三是创建创业信息发布平台,向返乡创业者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宜及办事指南,及时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四是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布用工信息,引导返乡农民积极就业;五是定期或不定期在县城、工业园、乡镇等地举办招聘大会。
4.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政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鼓励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加强宣传引导,宣传成功创业人士,营造回乡创业的社会气氛。与返乡农民工交流沟通,宣传有关政策。
5.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培训条件。能否对外出返乡务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将是解决他们当前乃至今后就业的重要基础。按照市场缺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要求,遵循就近、有针对性、分层次、与企业联动等原则,把失业返乡农民工全部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畴。
6.要及时掌握农民工思想动态。各级组织要关心他们生活,尊重他们人格,鼓励他们就业、创业,并在政治上、经济上、家庭生活及孩子上学等问题上给予解决,使之感到党组织温暖,家乡的温暖,促使他们精神振奋,干劲十足,决不灰心丧气,以使再创新业绩。要帮助他们维护好合法权益,鼓励他们增强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身利益。
由上可见,农民工返乡的情况在我省农村的确存在,但数量有限,原因复杂,金融危机的影响只是其中的部分因素,就其根本而言农民工返乡的浪潮迟早会到来,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使部分农民工返乡也是趋势。然而,对于农村来说,经受考验与洗礼,变不利为动力,积极谋划探索、因势利导,就会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落在实处。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就业;调查;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040-02
为准确把握河北省返乡农民工在新时期的思想状况,我们于2009年5月深入到返乡农民工较为集中的蔚县、赤城、沽源等地进行调研。调研采取与相关部门人员及返乡农民工座谈,问卷抽样调查,深入农户家中访谈等形式,重点就农民工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依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返乡农民工概况
此次调查的蔚县、赤诚、沽源三县均以农业为本地支柱性产业,外出务工人员占总劳动力人口45%左右。但三县情况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如蔚县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煤矿企业众多,所以该县农民多在本地务工,外出者较少。赤城县虽也有铁、铅、锌矿产资源,并设有部分企业,但受近期矿产品市场萧条影响,大多企业处于停产观望态势,导致相当数量务工人员下岗待业。另一方面,该县社会劳动保障局积极采取培训、联系用人单位、提供招工信息等方式帮助输出大批农民工前往北京从事锅炉、服装、餐饮、保安等行业相关工作。沽源依托本地资源发展旅游、特色养殖、经济作物、错季蔬菜种植,使部分返乡农民工回乡就业。总体而言,三地农民工外出地点集中于北京、内蒙古、山西等内陆地区,且主要在建筑、餐饮、服务等内向性行业务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较少,大部分凭体力谋生,因此受国际性金融危机影响较小,部分农民工返乡,但并未成潮。然而就这一部分返乡农民工的状况而言,已体现出一定规律性及特点,需要认真调研总结,以为今后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启示与借鉴。
这次调查的三县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年龄比例为:20~55岁的人占47%,他们是家庭的中流砥柱,以在外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多数人打工为季节性,并采取离乡不离土的方式,仍然经营家中的土地。
学历层次显示外出务工人员90%为高中以下水平,大专以上学历低于10%,因此在外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技术含量极低。这一群体普遍整体素质不高,职业技能水平偏低,尤其缺乏创业知识和经验,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感到无所适从。
返乡农民工以服装、外贸加工及配套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为主,主要因工作量减少,收入下降,分别于每年九十月份返乡。而在外从事建筑,经营餐饮、商业服务的人员返乡较少。
返乡农民工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由于农民工外出打工,多以亲带亲、邻攀邻、村带村的形式进行,且从事的工种也相近,所以这次返乡人数村与村之间差别较大,行业性突出,返乡人数、专业等带有明显的地域性、行业性特点。
返乡农民工情绪稳定,有的已再务工。从调查情况看,返乡农民工总体上心态较好,情绪稳定。主要原因:一是他们对务工抱有知足的态度,有工打能增收当然好,现在失业返乡利益受损也无怨气;二是他们通过打工,有了一些积蓄,家中还有承包地,不用担心温饱,更有一部分人还能自主创业;三是回来休整,筹备农耕,整理家舍,不利面想得少;四是县域经济发展,家乡领导关注,增加了他们的信心;五是有部分企业经营情况好转时,还要返乡的农民工再回厂务工。
返乡农民工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对再务工和工资待遇比较关心,希望参加技能培训,签订正规劳动合同,帮助联系就业,提供就业信息,优化工作环境,提供创业支持等。
调查各地服务、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情况显示,县(区)、乡(镇)政府、村两委都在关注农民工返乡情况,有的还做出了很好的引导服务工作, 如赤城县领导重视,努力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要求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农民工返乡情况,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诉求,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服务。县党委、劳动就业保障局还组织部分县外企业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并联合社区鼓励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县阳光工程培训学校,也优先开展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
同时,返乡农民工也在积极努力,就业创业。大多数返乡农民工,不消沉不埋怨,积极寻找新的务工、创业门路,并取得成效。如沽源县返乡农民工准备兴办肉羊场、养鸡场,变就业为创业。
二、返乡农民工存在的问题
一是直接影响农民增收,降低农民生活质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和就业不稳定,直接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明显下降,影响了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二是增加了就业压力。失业返乡人员增多,而本县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却非常有限,这将使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返乡农民工中年龄偏大、无技术特长的人员再就业难度更大。三是社会稳定存在隐患。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后,农村联产承包的土地已转包、出租,自己不可预期地提前返乡已无地可种,无田可耕,造成生活、生产困难,特别是有些家庭,其收入几乎全部来源于外出务工,失业后返乡待业将使家庭收入锐减,生活陷入困境,人多地少、收入微薄、心态失衡、就业无门等系列问题将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隐患。四是权益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问题愈显突出。外出务工人员失业返乡后,有土地、山林承包流转权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房建设等诸多权益诉求,给本地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五是返乡农民工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85%的返乡农民工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且大多数从事的是体力活,技术熟练程度低,又没有什么特殊技能,就业机会就很少。与此同时,就业信息不灵,多数依靠亲朋好友,导致渠道狭窄,就业不畅。六是就业资金缺乏。有的返乡农民工积累了一点资金,想自己创业,可是一个农民工一般每月工资在1 000元左右,一年12 000元,除去开支外,节余甚微,还要负担父母和子女,所积累的资金与创办一个企业所需资金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创业比较艰难。
三、思考与建议
1.加强动态监控,设立农民工返乡监测点。一是继续做好返乡农民工调查工作。准确掌握、全面统计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务工区域、务工行业、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参训需求、心态变化、利益诉求以及生产生活困难等方面的情况,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隐患,重大情况及时向上报告;二是建立劳务输入地与输出地联动机制。及时掌握农民工歇岗、待业、失业及返乡等情况,准确了解用工地劳动力供求信息,准确把握农民工群体动向,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等工作;三是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相关部门制定预案,及早部署,相互配合,上下联动,确保不发生群体事件,确保社会稳定。
2.加大对中央新土地政策的研究,抓住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机遇,加快新农村建设。目前,农村耕地“抛荒”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关键在于粮食价格不高、农业效益较低、产业结构不优等诸多问题所致,今年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对此,应积极鼓励返回农民工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从事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及流通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村活力,强化农业基础。
3.实施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行动。一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组织各单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三是创建创业信息发布平台,向返乡创业者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宜及办事指南,及时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四是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布用工信息,引导返乡农民积极就业;五是定期或不定期在县城、工业园、乡镇等地举办招聘大会。
4.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政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鼓励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加强宣传引导,宣传成功创业人士,营造回乡创业的社会气氛。与返乡农民工交流沟通,宣传有关政策。
5.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培训条件。能否对外出返乡务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将是解决他们当前乃至今后就业的重要基础。按照市场缺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要求,遵循就近、有针对性、分层次、与企业联动等原则,把失业返乡农民工全部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畴。
6.要及时掌握农民工思想动态。各级组织要关心他们生活,尊重他们人格,鼓励他们就业、创业,并在政治上、经济上、家庭生活及孩子上学等问题上给予解决,使之感到党组织温暖,家乡的温暖,促使他们精神振奋,干劲十足,决不灰心丧气,以使再创新业绩。要帮助他们维护好合法权益,鼓励他们增强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身利益。
由上可见,农民工返乡的情况在我省农村的确存在,但数量有限,原因复杂,金融危机的影响只是其中的部分因素,就其根本而言农民工返乡的浪潮迟早会到来,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使部分农民工返乡也是趋势。然而,对于农村来说,经受考验与洗礼,变不利为动力,积极谋划探索、因势利导,就会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