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 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的又一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其核心是通过学习任务的设置,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英语的掌握和运用。本文旨在探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的设置不同的任务,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创新意识,切实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设置的任务 实践 设计 小组合作
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英语课程标准即将在我国全面实施,我们越来越感到原有的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需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这种教学的变革提供了机遇和可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任务型教学便成了当今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被推到了改革的最前沿。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的又一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它的重点是把以言做事作为教学的核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学会交际。在课程设计方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内容的安排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体现他们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方式上强调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最终使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拓展,通过大胆实践为自主学习铺平道路。
《英语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施行任务型教学。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途径既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又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教师作为任务的制定者,每一节英语课任务确定是能否完成最终教学目标的基础。在英语任务型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语言知识能力的增长点,设计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任务性强的多种语言活动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成功体验,来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语言的学习。
一、设置任务——情景化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人在各种环境中交流的工具。语言一旦离开了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脱离环境而孤立地教英语,必须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习得语言。《新标准英语》的课文内容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呈现了完整的语言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机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life-like)的真实情境,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和使用语言,增加英语实践的广度和密度,从而激发他们大胆表达英语的兴趣,帮助其加速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使他们在平日的生活中能积极地使用。我体会,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部电影,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就要把任务设置成一幕幕的场景,通过学生串联起来加以生动地呈现。
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第六模块《动物园》一课,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学生整个参观动物园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将学生引入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并可制作成小型DV,同时也可把一些动物世界的影像资料作为补充。通过采用此种形式整体呈现课文内容。使得学生置身于现时生活中和广阔的动物天地里,便于他们在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环境中接触理解并学习了完整的语言,并在更深层次的潜意识中逐步理解本课的句子结构和语法。
二、设置任务——生活化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通过完成生活中具体任务来练习目标语,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的效果就能提高。
例如一节课的任务话题是电,电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联系身边和电有关的事情学生就会有话说,就会乐于开口。同时联系到许多大城市所遭受到的停电之苦和发生的电荒危机,这时,学生再谈“The importance electricity”, “How to save electricity”的任务话题,自然就会畅所欲言,言而不尽,就会有另外一种更深的体会,认识到电作为能源的重要性。这种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的任务型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再如让学生对于三餐饮食进行调查,最终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合理健康的饮食方式。活动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家常菜名,这些中国菜名用英语翻译出来不同于西餐很有趣,同学们一定感兴趣。他们张口说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教师鼓励他们饭桌前说英语,给父母报菜名。鼓励他们查词典或上网搜出家里吃的饭菜名称,不拘泥于教材所学的词汇,扩大学生的单词量,培养了学生的调研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在活动中学生要陈述自己或家庭的饮食种类、方式和习惯,进一步总结出什么是健康的食品及饮食习惯和方式。
三、设置任务—生动化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可以成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是任何语言学习的桎梏。教师在授课中应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制造教学活动的小高潮并全力把重点的教学活动推向大高潮,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的积极状态。如在课前的几分钟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导课。学唱经典或是流行的英文歌曲、进行猜词游戏、和学生聊一个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话题等,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讲授人教版 Unit 15时教师可设置这样一个猜测游戏:在脑海中假定一种职业,让学生来猜测你的职业。例如,假定你是护士:
A:Do you work in a room? B:Yes.
A:Do you stand while working? B.Yes.
A:Do you work in a hospital? B.Yes
A:Are you a doctor?B:No
A:Are you a nurse? Yes
这个猜测职业的游戏对于活跃课堂气氛非常有效,趣味性强,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积极性,借助“职业卡片”设置情景,创设信息差有助于学生在交谈时关注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
五、设置任务——实际化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Learning by doing”。使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需要,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所以要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
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获取某些信息,常常要看一些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些情景,让他们说出有关使用,操作等方面的说明。例如:医生告诉病人如何按照说明服药,如:饭后半小时,一天三次,一次一片。让人照看宠物等。这一案例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语境下使用语言,符合任务型教学原则,即培养学生用语言做事情。这就是他们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解决了这个任务,也就是解决了生活中碰到的难题。这个讨论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
六、设置任务——合作化
实践证明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小组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成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收到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合作的形式,开发学生交往的潜能,形成师生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列出“The importance electricity”。 我把学生分为几个竞赛小组, “G1,G2,G3,G4”,小组竞赛贯穿全堂,或在运用在某个活动和任务中。我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What would our lives be like without electricity? ”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意见,并根据这些不同的意见,列出“The importance electricity”,在交流时学生各自把成果展示给其他组。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都是对小组的贡献,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组员的共同努力,这也成为学生自觉投入的动力.这种以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能发挥其优势,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开阔思路,有利地激起学生的创新动力,有利于创新思路的培养。
七、设置任务---全体化
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过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尖子生,而是要让大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又要考虑兼顾两头。因此,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可以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完成任务。
比如,让学生制定一本小册子关于“Electricity”,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设计封面或装订;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写出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在此内容上进行补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这有利于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 “任务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之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设置的任务 实践 设计 小组合作
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英语课程标准即将在我国全面实施,我们越来越感到原有的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需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这种教学的变革提供了机遇和可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任务型教学便成了当今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被推到了改革的最前沿。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的又一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它的重点是把以言做事作为教学的核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学会交际。在课程设计方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内容的安排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体现他们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方式上强调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最终使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拓展,通过大胆实践为自主学习铺平道路。
《英语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施行任务型教学。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途径既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又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教师作为任务的制定者,每一节英语课任务确定是能否完成最终教学目标的基础。在英语任务型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语言知识能力的增长点,设计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任务性强的多种语言活动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成功体验,来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语言的学习。
一、设置任务——情景化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人在各种环境中交流的工具。语言一旦离开了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脱离环境而孤立地教英语,必须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习得语言。《新标准英语》的课文内容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呈现了完整的语言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机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life-like)的真实情境,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和使用语言,增加英语实践的广度和密度,从而激发他们大胆表达英语的兴趣,帮助其加速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使他们在平日的生活中能积极地使用。我体会,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部电影,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就要把任务设置成一幕幕的场景,通过学生串联起来加以生动地呈现。
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第六模块《动物园》一课,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学生整个参观动物园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将学生引入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并可制作成小型DV,同时也可把一些动物世界的影像资料作为补充。通过采用此种形式整体呈现课文内容。使得学生置身于现时生活中和广阔的动物天地里,便于他们在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环境中接触理解并学习了完整的语言,并在更深层次的潜意识中逐步理解本课的句子结构和语法。
二、设置任务——生活化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通过完成生活中具体任务来练习目标语,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的效果就能提高。
例如一节课的任务话题是电,电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联系身边和电有关的事情学生就会有话说,就会乐于开口。同时联系到许多大城市所遭受到的停电之苦和发生的电荒危机,这时,学生再谈“The importance electricity”, “How to save electricity”的任务话题,自然就会畅所欲言,言而不尽,就会有另外一种更深的体会,认识到电作为能源的重要性。这种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的任务型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再如让学生对于三餐饮食进行调查,最终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合理健康的饮食方式。活动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家常菜名,这些中国菜名用英语翻译出来不同于西餐很有趣,同学们一定感兴趣。他们张口说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教师鼓励他们饭桌前说英语,给父母报菜名。鼓励他们查词典或上网搜出家里吃的饭菜名称,不拘泥于教材所学的词汇,扩大学生的单词量,培养了学生的调研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在活动中学生要陈述自己或家庭的饮食种类、方式和习惯,进一步总结出什么是健康的食品及饮食习惯和方式。
三、设置任务—生动化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可以成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是任何语言学习的桎梏。教师在授课中应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制造教学活动的小高潮并全力把重点的教学活动推向大高潮,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的积极状态。如在课前的几分钟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导课。学唱经典或是流行的英文歌曲、进行猜词游戏、和学生聊一个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话题等,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讲授人教版 Unit 15时教师可设置这样一个猜测游戏:在脑海中假定一种职业,让学生来猜测你的职业。例如,假定你是护士:
A:Do you work in a room? B:Yes.
A:Do you stand while working? B.Yes.
A:Do you work in a hospital? B.Yes
A:Are you a doctor?B:No
A:Are you a nurse? Yes
这个猜测职业的游戏对于活跃课堂气氛非常有效,趣味性强,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积极性,借助“职业卡片”设置情景,创设信息差有助于学生在交谈时关注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
五、设置任务——实际化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Learning by doing”。使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需要,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所以要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
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获取某些信息,常常要看一些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些情景,让他们说出有关使用,操作等方面的说明。例如:医生告诉病人如何按照说明服药,如:饭后半小时,一天三次,一次一片。让人照看宠物等。这一案例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语境下使用语言,符合任务型教学原则,即培养学生用语言做事情。这就是他们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解决了这个任务,也就是解决了生活中碰到的难题。这个讨论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
六、设置任务——合作化
实践证明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小组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成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收到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合作的形式,开发学生交往的潜能,形成师生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列出“The importance electricity”。 我把学生分为几个竞赛小组, “G1,G2,G3,G4”,小组竞赛贯穿全堂,或在运用在某个活动和任务中。我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What would our lives be like without electricity? ”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意见,并根据这些不同的意见,列出“The importance electricity”,在交流时学生各自把成果展示给其他组。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都是对小组的贡献,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组员的共同努力,这也成为学生自觉投入的动力.这种以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能发挥其优势,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开阔思路,有利地激起学生的创新动力,有利于创新思路的培养。
七、设置任务---全体化
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过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尖子生,而是要让大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又要考虑兼顾两头。因此,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可以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完成任务。
比如,让学生制定一本小册子关于“Electricity”,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设计封面或装订;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写出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在此内容上进行补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这有利于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 “任务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之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