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迟子建小说中的两性关系出发,深入挖掘作家对建构两性和谐所做出的努力及独特表现。迟子建以温和的情怀对诸多女作家笔下的男女二元对立模式进行了消解。同时,回归式结构与纯粹澄明的性爱书写进一步展现了两性的和睦共生。
关键词:迟子建 两性关系 和谐
自古以来,在父权、男权文化的遮蔽下,两性关系长久处在对立、冲突的阴影中。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的男女在现实中的不平等:“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人类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人不是从女人本身,而是从相对男人而言来界定女人的。”{1}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西方女性主义著作传入中国,女作家们以自觉或不自觉的形式彰显女性意识、解构男权文化秩序。迟子建却未加入到这股热潮中,而是以温和的态度不急不躁地继续自己的创作。她认为:“上帝造人只有两种:男人和女人。这决定了他们必须相依相偎才能维系这个世界。宇宙间的太阳与月亮的转换可以看作是人世间男女之间所应有的关系,它们紧相衔接,不可替代,谁也别指望打倒谁。只有获得和谐,这个世界才不至于倾斜,才能维系平衡状态。”{2}
一、对男女二元对立模式的消解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强调了男女应当沟通交流、摒弃仇恨,并提出了“双性同体”理论。迟子建对两性关系的和谐书写即是对此理论的进一步超越,她描写的大多是细水长流的平凡夫妻的温馨生活。即便是双方存在着矛盾,她也凭借着温情之笔破除男女对立的阴霾,发掘两性的闪光点。
(一)凡俗“土豆花”映照下的相依相携
《亲亲土豆》中的“土豆花”象征着世俗烟火中夫妻的同舟共济、相守相伴。当嗜烟的秦山被确诊为肺癌,李爱杰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照料丈夫,而秦山也并未因为病痛而将不适迁怒于妻子。为了让妻子喝上热粥,他把粥放在肚子上,半仰着身子用手捂着。他独自离开医院,甘愿攒下钱留给妻子孩子让他们更好地生活。土豆花的芬芳之气沁人心脾,为庸常的日子注入了神圣的多彩光晕。《日落碗窑》中的吴云华虽有些跛脚,但是格外俊秀贤惠,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而关全和也从不嫌弃妻子是跛脚女人:“你这一拐一拐走道的样子,看着特别顺眼。”当他们手拉手在一跛一跛的节奏中走着时,这奇妙的律动如同在奏响一首纯美天然的恋曲。
这种平凡生活中和谐的两性关系还体现在进城打工的夫妻身上。《踏着月光的行板》中林秀珊为了让丈夫准时赶上火车,即便有闹钟的提醒,也总索性不睡,和闹钟一起等到凌晨三点唤醒丈夫。王锐忍着内心的不安在电视上为工地说好话,用工头给的钱给妻子买了丝巾;林秀珊卖掉毛毯,给王锐买了口琴。正因为二人对彼此的珍惜与热烈的思念,他们才想要制造惊喜,不约而同地去看望对方。
(二)“泥巴”覆盖下对逝爱的深沉追怀
夫妻间的彼此扶持与关怀使两性关系和谐而稳固,而男女的惺惺相惜也体现在对逝去另一半的深情思念上。“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3}(《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丈夫的突然离世让“我”陷入了晦暗、低沉的状态。事实上唯有爱得深沉、相处得和谐愉悦,“我”才会在爱人逝去后如此挂念与难以忘怀。《黄鸡白酒》中,在丈夫去世后,每年的十月十九日,春婆婆都在精心打扮后前往中央大街,俯下身抚摸冰凉的面包石,直到把石头摸暖了,仿佛摸到了马奔的脚才感到安心。这份绵延了几十年的深情如同在烈火中被反复锤炼过的真金一般,纯粹而具有韧性。
二、“回归式”结构的温情呈现
迟子建的许多作品的结尾都呈现出一种温情的“回归式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皆大欢喜的简单堆砌,而是透过这一结构巧妙地传达出作者所认同的两性和谐,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更多思索空间。
(一)对无常人生境况的理性承载
迟子建小说中的回归式结构并非乌托邦式的空洞幻想,而是经由冷静透彻的思考,理性地保留了生活中难以预料的变故。《银盘》中的虎生和吉爱原是非常亲密的一对恋人,吉爱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与幻想。而虎生在回乡时却残忍地告诉吉爱,他要和包工头的侄女结婚了,这让吉爱痛不欲生。吉爱在进城打工时因为擅自拿走了酒店里的银盘(尽管她只是想用银盘抵工钱)而被关进了劳教所。《盲人报摊》中的吴自民和王瑶琴是一对如胶似漆的盲人夫妻。然而王瑶琴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担心孩子会先天失明便想去做流产,可王自民不同意,认为孩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他们陷入了无尽的争执与痛苦的冷漠之中,家庭失去了往日平静祥和的气氛。
(二)共度“第三地”的暖爱复苏
在《第三地晚餐》中,“第三地”是情人们幽会的场所。但我认为“第三地”象征着男女相处中出现的种种波折、误会与冲突。这种冲突也恰巧成为两人感情的试金石,当他们陷入困境中才会突显出对方那份默默用心的弥足珍贵,得以承受试炼,回归和谐。
在《银盘》的结尾,虎生并没有和包工头侄女结婚,而始终心系吉爱。而吉爱也笑了:“笑你不早娶我,让我白白在这耽误半年,半年我能在家做多少活呢!”这种“回归”并不是作者为制造团圆的结局而去生硬地违背故事逻辑,而是把它建立在男女共存的感情基础之上,由根植于两人心中纯净的爱将他们拉回原本的轨道。《盲人报摊》中,邻居刘奶奶和孙子的冲突让吴自民和王瑶琴想到存在缺陷会使人更加努力,虽然他们看不见,但因祸得福,觉得彼此都是那么美好,成为全院中最幸福的夫妻。他们由此将痛苦抛到九霄云外,欢喜地期待新生命的到来。《第三地晚餐》中,在陈、马僵持不下的时候,陈青母亲的杀人案让马每文回到家,为了陈青而各处奔波帮忙,两人和好如初。
三、纯粹澄明的性爱书写
和谐理想的两性关系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融洽与调和。性是人性中最原始、最自然的部分,理应得到人们的承认与正视。迟子建作品中的性爱描写不同于那些为了身体而写身体、为了市场而写身体的写作,她笔下的性爱没有邪恶污浊之气,反而是纯净透明,令人神清气爽。 (一)融入“洗尘”的诗性表达
《清水洗尘》中父亲去帮蛇寡妇修澡盆,他的久久不归让母亲醋意大发,但还是嗔怪着去帮父亲搓背。“有一种温柔的呢喃声细雨一样隐约传来。父母一定是同在澡盆中,才会使水膨胀而外溢”,他们从屋子出来后“面色红润,眼神既幸福又羞怯,好像猫刚刚偷吃了美食,有些愧对主人一样。”{4}父亲母亲在“洗尘”中自然而然地融合,是一种美好人性的恰如其分地释放。
《花瓣饭》展示了在“文革”的那段特殊岁月里,父母从彼此的慰藉中舒缓身心、减轻了苦难。“一身夜露的气息,裤脚都被露水给打湿了。爸爸和颜悦色地提着手电筒,而妈妈则娇羞地抱着一束花。爸爸妈妈的头上都沾着碧绿的草叶,好像他们在草丛中打过滚。而妈妈那件洋红色的衣裳的后背,却整个地湿透了,洋红色因此成了深红色。”{5}在柔美的花与天然雨露的掩映下,迟子建用洋溢着诗意气息的笔触来描绘爸妈在草丛中的交合,用变成深红色的衣裳来表达两人的爱之深切,没有丝毫露骨轻佻之意。
(二)浸润着“风声”的野性呼唤
迟子建小说中还对生命本真进行肯定与张扬、充满了“野性”的性爱描写。《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受到广博辽阔的大自然的熏染的鄂温克族人具有原始粗犷的张力,其两性关系呈现出热烈豪爽而纯真朴素的样态。林克和达玛拉感情融洽,他们在希楞柱里制造的“风声”夹杂着父亲的喘息和母亲的呢喃。后来“我”与拉吉达也在希楞柱里制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强劲“风声”、在新碱场上拥有了最缠绵、长久的一次亲昵,身下温热的碱土让性爱更加和谐,也为春光注入一股清风。这样大胆而率性的融合是自然人性的需要,也是对他们旺盛蓬勃的生命力的热切礼赞。“我”与瓦罗加的完美结合为这“野性”的呼唤注入了一份温柔与缱绻:“就像鱼与水的融合,花朵与雨露的融合,清风与鸟语的融合,月亮与银河的融合。”{6}他们在隐秘的生命之河中畅游,享受独有的快乐与激情的美妙,在人性欲望实现的基础上达到了圣洁的升华,并让读者充分感知来自大自然的生命气息与浑厚深沉的人性呼喊。
{1}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2} 迟子建:《听时光飞舞——迟子建随笔自选》,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85页。
{3} 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15页。
{4}{5} 迟子建:《花瓣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0页,第181页。
{6}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2页。
参考文献:
[1] 方守金.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8.
[2] 谢有顺.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我读迟子建的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1996(1):66.
[3] 管怀国.迟子建艺术世界中的关键词[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08.
关键词:迟子建 两性关系 和谐
自古以来,在父权、男权文化的遮蔽下,两性关系长久处在对立、冲突的阴影中。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的男女在现实中的不平等:“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人类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人不是从女人本身,而是从相对男人而言来界定女人的。”{1}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西方女性主义著作传入中国,女作家们以自觉或不自觉的形式彰显女性意识、解构男权文化秩序。迟子建却未加入到这股热潮中,而是以温和的态度不急不躁地继续自己的创作。她认为:“上帝造人只有两种:男人和女人。这决定了他们必须相依相偎才能维系这个世界。宇宙间的太阳与月亮的转换可以看作是人世间男女之间所应有的关系,它们紧相衔接,不可替代,谁也别指望打倒谁。只有获得和谐,这个世界才不至于倾斜,才能维系平衡状态。”{2}
一、对男女二元对立模式的消解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强调了男女应当沟通交流、摒弃仇恨,并提出了“双性同体”理论。迟子建对两性关系的和谐书写即是对此理论的进一步超越,她描写的大多是细水长流的平凡夫妻的温馨生活。即便是双方存在着矛盾,她也凭借着温情之笔破除男女对立的阴霾,发掘两性的闪光点。
(一)凡俗“土豆花”映照下的相依相携
《亲亲土豆》中的“土豆花”象征着世俗烟火中夫妻的同舟共济、相守相伴。当嗜烟的秦山被确诊为肺癌,李爱杰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照料丈夫,而秦山也并未因为病痛而将不适迁怒于妻子。为了让妻子喝上热粥,他把粥放在肚子上,半仰着身子用手捂着。他独自离开医院,甘愿攒下钱留给妻子孩子让他们更好地生活。土豆花的芬芳之气沁人心脾,为庸常的日子注入了神圣的多彩光晕。《日落碗窑》中的吴云华虽有些跛脚,但是格外俊秀贤惠,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而关全和也从不嫌弃妻子是跛脚女人:“你这一拐一拐走道的样子,看着特别顺眼。”当他们手拉手在一跛一跛的节奏中走着时,这奇妙的律动如同在奏响一首纯美天然的恋曲。
这种平凡生活中和谐的两性关系还体现在进城打工的夫妻身上。《踏着月光的行板》中林秀珊为了让丈夫准时赶上火车,即便有闹钟的提醒,也总索性不睡,和闹钟一起等到凌晨三点唤醒丈夫。王锐忍着内心的不安在电视上为工地说好话,用工头给的钱给妻子买了丝巾;林秀珊卖掉毛毯,给王锐买了口琴。正因为二人对彼此的珍惜与热烈的思念,他们才想要制造惊喜,不约而同地去看望对方。
(二)“泥巴”覆盖下对逝爱的深沉追怀
夫妻间的彼此扶持与关怀使两性关系和谐而稳固,而男女的惺惺相惜也体现在对逝去另一半的深情思念上。“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3}(《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丈夫的突然离世让“我”陷入了晦暗、低沉的状态。事实上唯有爱得深沉、相处得和谐愉悦,“我”才会在爱人逝去后如此挂念与难以忘怀。《黄鸡白酒》中,在丈夫去世后,每年的十月十九日,春婆婆都在精心打扮后前往中央大街,俯下身抚摸冰凉的面包石,直到把石头摸暖了,仿佛摸到了马奔的脚才感到安心。这份绵延了几十年的深情如同在烈火中被反复锤炼过的真金一般,纯粹而具有韧性。
二、“回归式”结构的温情呈现
迟子建的许多作品的结尾都呈现出一种温情的“回归式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皆大欢喜的简单堆砌,而是透过这一结构巧妙地传达出作者所认同的两性和谐,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更多思索空间。
(一)对无常人生境况的理性承载
迟子建小说中的回归式结构并非乌托邦式的空洞幻想,而是经由冷静透彻的思考,理性地保留了生活中难以预料的变故。《银盘》中的虎生和吉爱原是非常亲密的一对恋人,吉爱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与幻想。而虎生在回乡时却残忍地告诉吉爱,他要和包工头的侄女结婚了,这让吉爱痛不欲生。吉爱在进城打工时因为擅自拿走了酒店里的银盘(尽管她只是想用银盘抵工钱)而被关进了劳教所。《盲人报摊》中的吴自民和王瑶琴是一对如胶似漆的盲人夫妻。然而王瑶琴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担心孩子会先天失明便想去做流产,可王自民不同意,认为孩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他们陷入了无尽的争执与痛苦的冷漠之中,家庭失去了往日平静祥和的气氛。
(二)共度“第三地”的暖爱复苏
在《第三地晚餐》中,“第三地”是情人们幽会的场所。但我认为“第三地”象征着男女相处中出现的种种波折、误会与冲突。这种冲突也恰巧成为两人感情的试金石,当他们陷入困境中才会突显出对方那份默默用心的弥足珍贵,得以承受试炼,回归和谐。
在《银盘》的结尾,虎生并没有和包工头侄女结婚,而始终心系吉爱。而吉爱也笑了:“笑你不早娶我,让我白白在这耽误半年,半年我能在家做多少活呢!”这种“回归”并不是作者为制造团圆的结局而去生硬地违背故事逻辑,而是把它建立在男女共存的感情基础之上,由根植于两人心中纯净的爱将他们拉回原本的轨道。《盲人报摊》中,邻居刘奶奶和孙子的冲突让吴自民和王瑶琴想到存在缺陷会使人更加努力,虽然他们看不见,但因祸得福,觉得彼此都是那么美好,成为全院中最幸福的夫妻。他们由此将痛苦抛到九霄云外,欢喜地期待新生命的到来。《第三地晚餐》中,在陈、马僵持不下的时候,陈青母亲的杀人案让马每文回到家,为了陈青而各处奔波帮忙,两人和好如初。
三、纯粹澄明的性爱书写
和谐理想的两性关系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融洽与调和。性是人性中最原始、最自然的部分,理应得到人们的承认与正视。迟子建作品中的性爱描写不同于那些为了身体而写身体、为了市场而写身体的写作,她笔下的性爱没有邪恶污浊之气,反而是纯净透明,令人神清气爽。 (一)融入“洗尘”的诗性表达
《清水洗尘》中父亲去帮蛇寡妇修澡盆,他的久久不归让母亲醋意大发,但还是嗔怪着去帮父亲搓背。“有一种温柔的呢喃声细雨一样隐约传来。父母一定是同在澡盆中,才会使水膨胀而外溢”,他们从屋子出来后“面色红润,眼神既幸福又羞怯,好像猫刚刚偷吃了美食,有些愧对主人一样。”{4}父亲母亲在“洗尘”中自然而然地融合,是一种美好人性的恰如其分地释放。
《花瓣饭》展示了在“文革”的那段特殊岁月里,父母从彼此的慰藉中舒缓身心、减轻了苦难。“一身夜露的气息,裤脚都被露水给打湿了。爸爸和颜悦色地提着手电筒,而妈妈则娇羞地抱着一束花。爸爸妈妈的头上都沾着碧绿的草叶,好像他们在草丛中打过滚。而妈妈那件洋红色的衣裳的后背,却整个地湿透了,洋红色因此成了深红色。”{5}在柔美的花与天然雨露的掩映下,迟子建用洋溢着诗意气息的笔触来描绘爸妈在草丛中的交合,用变成深红色的衣裳来表达两人的爱之深切,没有丝毫露骨轻佻之意。
(二)浸润着“风声”的野性呼唤
迟子建小说中还对生命本真进行肯定与张扬、充满了“野性”的性爱描写。《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受到广博辽阔的大自然的熏染的鄂温克族人具有原始粗犷的张力,其两性关系呈现出热烈豪爽而纯真朴素的样态。林克和达玛拉感情融洽,他们在希楞柱里制造的“风声”夹杂着父亲的喘息和母亲的呢喃。后来“我”与拉吉达也在希楞柱里制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强劲“风声”、在新碱场上拥有了最缠绵、长久的一次亲昵,身下温热的碱土让性爱更加和谐,也为春光注入一股清风。这样大胆而率性的融合是自然人性的需要,也是对他们旺盛蓬勃的生命力的热切礼赞。“我”与瓦罗加的完美结合为这“野性”的呼唤注入了一份温柔与缱绻:“就像鱼与水的融合,花朵与雨露的融合,清风与鸟语的融合,月亮与银河的融合。”{6}他们在隐秘的生命之河中畅游,享受独有的快乐与激情的美妙,在人性欲望实现的基础上达到了圣洁的升华,并让读者充分感知来自大自然的生命气息与浑厚深沉的人性呼喊。
{1}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2} 迟子建:《听时光飞舞——迟子建随笔自选》,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85页。
{3} 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15页。
{4}{5} 迟子建:《花瓣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0页,第181页。
{6}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2页。
参考文献:
[1] 方守金.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8.
[2] 谢有顺.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我读迟子建的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1996(1):66.
[3] 管怀国.迟子建艺术世界中的关键词[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