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意切 音韵和谐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l_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笔
  ——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而作
  樊发稼
  我并无大刀,只有一枝笔……
  ——鲁迅
  啊,
  鲁迅的笔,
  如刀,如枪,
  如剑,如戟;
  鲁迅的笔,
  是鼓,是号,
  是炮,是旗!
  在那茫茫长夜里,
  这枝笔,
  撼天地,
  动鬼神,
  笔下惊雷起,
  字字千钧力!
  这枝笔,
  伸正义,
  剥画皮,
  揭阴谋,
  破诡计,
  横扫历史垃圾,
  荡涤浊水污泥,
  坚持韧性战斗,
  何惧“悬赏”通缉,
  只要尚存一息,
  横眉怒向众顽敌!
  
  啊!
  鲁迅的笔,
  有时也用来
  解剖自己,
  那是为了——
  将杀敌的箭头砥砺,
  使之更加锋利,
  矢矢中的。
  
  这枝笔啊,
  曾经挟雷携电,
  写出多少光辉的文章,
  战斗的书籍!
  页页篇篇,
  句句段段,
  灼烧着千度的热力,
  具有摧枯拉朽的
  巨大威力!
  因为它呀,
  集中着
  最深沉的爱;
  凝聚着
  最强烈的憎;
  代表着人民的希望,
  代表着进步的阶级!
  
  鲁迅的笔,
  使敌人落魄丧魂,
  胆战心悸,
  鬼哭狼泣。
  纵然反动派的爪牙们,
  动用“围攻”的十八般武艺,
  纵然反革命的恶浪,
  劈头冲袭;
  而真正的硬骨头,
  不屈的战士鲁迅啊,
  何曾停止过一天奋击!
  面对凶风恶雨,
  刀丛剑树,
  伟大的战士,
  高昂头颅,
  劈风斩浪,
  永不放下手中笔!
  啊,
  鲁迅的笔,
  给我们多少,
  教育和启迪;
  使我们懂得
  多少斗争的哲理!
  真正的不屈的战士,
  为了革命的彻底胜利,
  必须真正做到: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奋斗到底,
  矢志不移!
  
  今天啊,
  伟大的祖国,
  无比辉煌,无比壮丽!
  然而,
  我们正在创造
  完全崭新的业绩。
  在前进的道路上,
  必然还会遇到
  新的困难,
  新的崎岖。
  而要夺取现代化建设的
  每一个胜利,
  都要求我们具有
  披荆斩棘的
  大无畏魄力和勇气!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
  祖国未来的公民!
  在这新的历史时期,
  我相信你们
  不会忘记
  鲁迅那支
  如椽的笔;
  你们当然也会懂得:
  今天,该怎样
  将鲁迅精神学习!
  
  长期以来,歌颂鲁迅的诗文佳作叠出,现在,一般文人已是望而却步。然而,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近期创作的《鲁迅的笔——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而作》,堪称是近年来歌颂鲁迅诗文的又一杰作。
  鲁迅是一代文化巨擘,令人高山仰止,一般的歌赞只能流于肤浅和平庸。诗人樊发稼匠心独运,以鲁迅的笔为切入点和聚焦点,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和侧面切入,彰显了形象的高度概括和内容的凝练集中。在诗人笔下,鲁迅的笔是刀剑般的笔。纵观现、当代文学,当此殊荣者,仅鲁迅一人。是的,鲁迅常说自己的笔和文章是“匕首和投枪”,要在生存中杀出一条血路。鲁迅的笔是自我解剖的笔。鲁迅被称为20世纪上半叶旧中国良知和道德的先觉,他的精神反省、灵魂剖白,乃至自嘲似的自我剖析,都足以让我们每一个后继者望尘莫及。鲁迅的笔是代表历史潮流、进步阶级和广大民众愿望的笔。鲁迅具有强烈的爱,那就是对人民群众的爱;鲁迅具有强烈的憎,那就是对一切反动派的憎。令我们耳熟能详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就是鲁迅人格的最好写照吗?鲁迅的笔是战斗的笔。鲁迅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和文化斗士,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正是鲁迅战斗精神的最好证明。鲁迅的笔是充满哲理的笔。鲁迅是旧中国智慧的先觉、理论的先导和精神的先师。他的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久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鲁迅作品给我们的教育和启迪是难以估量的。鲁迅的笔是代表鲁迅精神的笔,鲁迅被誉为“民族魂”,鲁迅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鲁迅精神即是:追求真理,崇尚正義,弘扬先进,爱憎分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畏艰险,矢志不移,威武不屈,奋战到底。鲁迅精神将鼓舞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这首诗是典型的朗诵诗,十分明显地体现了朗诵诗的特点,那就是思想深厚,主旨鲜明,感情浓炽,节奏铿锵,韵律优美,琅琅上口。真正做到了抒情性和哲理性的统一,形象美和音乐美的统一。
  [作者单位:河北青龙八道河总校]
其他文献
释怀  C509周 亮    我用白色的裹尸布缠绕着自己颓废的过去,然后将它下葬。支架端绑着的鲜花以及芳香的湿气随着它从河面一直飘到南方或是北方。我站在河岸边看着它流过,我以为这会是最后的送别。但我却在不经意间听到从棺材里发出的呻吟声,棺材板吱呀作响,然后,整个像木乃伊似的尸体突然暴露在太阳下。那些掩盖着的白色绸带终于在时间的消磨中慢慢褪去,剩下血淋淋的记忆。那些片断一闪一闪地从眼前走过,而我就伫
期刊
这是一篇讴歌父爱的小小说。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叙写了“我”教父亲学电脑的一件小事,凸现了父女间那血浓于水、感人肺腑的伟大亲情。  一直以来,母爱为人们所赞颂。父爱,又何尝不值得赞颂呢?在我们的印象中,父亲总是深沉的,而父爱更是厚重而无言的。本文中,父亲让女儿给自己买台电脑,他向女儿学电脑的目的,并不是想自己在电脑方面有多大的发展,而是为了和女儿聊聊天,听女儿说说话,从而了解女儿的近况。这是多么伟大而
期刊
火星上缘何会出现“人脸”?    1976年,美国宇航局发射了海盗1号火星探测器,随后,他们公布了一张照片,并附加了说明文字:照片显示的是火星上一块受侵蚀的岩石台地地形,图片中央的巨大岩石看起来就像是一张人脸,这是由于光影给人们造成了它具有眼睛、鼻子和嘴的错觉……谁料当照片公布之后,情况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人们只看到这张脸长得像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而完全无视照片的说明!有人干脆宣称这张图片表明了
期刊
历年的诗歌鉴赏题都是一道好题,准确的炼字、妙用的技巧、经典的意象、丰富的情感既展示了我国古典文化的风采,又考察了考生美学层面上的鉴赏能力。古诗鉴赏,动乎心,发于情,培养诗的感觉与悟性是根本,当然熟悉高考命题者设题的角度,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肯定可以为考生的答题提供帮助。下面笔者就结合2008年高考试题来谈谈命题者的主要出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  【解题指导】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
期刊
刘立云是著名军旅诗人。他的诗来自生活最深处的挖掘,将与时代共振的军人的内心世界艺术地表现出来。他的诗经过细心打磨,呈现出优美的晶面。他的诗赋予语言的力度不在文字表面,而在质地本身。他的诗虽然写的是士兵,反映出的却是中华民族积淀已久、一旦显现便令人赞叹的精神。他的诗歌中深沉的思考总是和感情的火焰融为一炉,那灼热的内核,使人的灵魂感到欢悦和狂喜。他的智慧体现在吸取中外语言的精华时,很自然地就会引起读者
期刊
举手投足之间  一考生  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  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  有时外婆买菜
期刊
唐 苏/评    终于看见珠穆朗玛。那里居住着最高的山神。山峰以无与伦比的体量与高度,拒绝着一切事物的遮挡。即使在数千里外,我也能感觉到它巨大的投影。人们很难从视线中将它删除。现在它已不是试卷上的一道填空题,不是埋在地图册里的蓝色三角,它不可能受控于我们的手掌。它是一条向上的通路,循着它的坡度攀援,人们就能逐渐摆脱地心的缚力,抵达天空的彼岸。  珠穆朗玛在我们转过一个山角时突然出现。那几乎是一个平
期刊
【真题回放】  (2007年湖南卷)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点试成“金”】  题目中的“生活”无须多说,对于“诗意”该如何理解呢?一般可围绕“什么是诗意”、“诗意的来源”、“怎样酿造与撒播诗意”、“诗意的价值”等发散思维(比如认为“因幸福和欢乐忘情歌哭,是诗意;面对残忍、凶暴发出愤
期刊
吴文锋/评    绝交是个耐人寻味的举动,它必得满足的一个条件恰恰跟它的结果构成反对。千金易得,知音难期。朋友该是人世间最能给人安慰和温暖的东西之一吧,何以先“交”而后“绝”之?不用说,那原因一定很复杂,其情感也势必很激烈,而绝交的诗意也正在于此。  古人耿直,乃好绝交。《论语》里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易》也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
期刊
综观今年18套高考题,感觉让眼睛“为之一亮”的题目似乎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往年的一些具有新意的题型,主要安排在被称之为试验田的语言运用板块中,今年则打破了这一“框框”,除了语言运用题,其他考点也出现了不少“新面孔”。  一、词语题  1.宁夏、海南卷第22题: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注重学英语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