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广州CBD珠江新城出发,穿过珠江,沿华南快速干线一直往南,约半小时车程,即到番禺区大石镇会江村。
因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争议,2009年岁末,这个在珠江南岸不知沉睡了多少春秋的村庄一举成名,成为大陆各媒体关注的焦点。
“番禺”、“会江”频频出现在从广州到北京的各路媒体上,在“垃圾”、“焚烧”成为腾讯网非法关键词的同时,“二噁英”又让大陆民众的化学知识得到新的提升。
确切地说,会江村“暴得大名”,源于它与谢村交界处的一处小山坳。这个在过去数年被用来填埋垃圾的地方,在广州市政府于2009年2月4日发布的《关于番禺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工程建设的通告》中,即将建成日处理2000吨生活垃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因为传播消息的媒介影响有限,直到去年9月,另有媒体报道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最新进展,并晓以利害之后,小山坳四周的居民才开始注意这个他们未来的邻居。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个山坳,如同一个漩涡,与之有关的人们尽卷其中。
这里,我们的共同家园
2000年夏,苏樱大学毕业,从西南某省会城市来到陌生的广州,那年她23岁。
刚来到广州的苏樱并不知道,就在当年的5月21日,国务院正式同意撤销番禺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她来广州的第一站,具体说应该是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
那个时候的苏樱“一直在珠江边打转”,吸引她的是“珠江边华丽的夜景”和“高耸入云的公寓”,这里的绚烂景色和快速的节奏是广州给她的第一印象,并因此喜欢这里。
那些年,对于那些刚刚踏上广州这片土地的年轻人来说,番禺是一个很近又很远的地方,他们的世界大多在珠江北面,他们的脚步基本不会涉足沙湾河(番禺境内的珠江支流)以南的区域。
不过,在当时的广州市府乃至广东省府眼里,番禺是广州城区南拓战略的要地,近乎广州的未来。在《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里,官方声称:“南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大量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会议展览中心、生物岛、大学园区、广州新城等将布置在都会区南部地区。”
在这份文件中,官方的目标是将广州建成“‘江城一体’的适宜人居住的富有滨江城市特色的山水人情城市”。在官媒的报道里,这份文件“开国内大城市先河”。
房地产开发商闻到了钱的味道,短短几年,华南碧桂园、祈福新村、丽江花园、南国奥园……争先恐后地出现在番禺的地面上。北临珠江,背靠珠三角,再加上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华南板块瞬间崛起于南国房地产业。
2005年国庆节,苏樱和先生慕名前往丽江花园,“结果对它一见钟情”:江边结满芒果,耳边雀鸟啁啾,满目绿荫的小区让他们沉迷,于是当天就在丽江买下了一套房子,把家定在了番禺。
心仪华南板块的不仅苏樱夫妇。2003年,10岁的广州女孩Watari随父母从日本归来,他们舍广州老城区而取番禺;2005年,30岁的IT业经理人Denise卖掉厦门的房子,安家祈福新村;2006年,中山大学政务管理学院李业兴老师将家搬到丽江花园……
番禺的环境,是所有受访者选择它的第一理由,这里“空气清新,适合居住”。
2005年7月25日,时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的林树森率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番禺区调研时说:“番禺不但要建起全国最棒的大学城,本身也要成为最棒、最漂亮的地方。”
就如何推进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问题,林树森说:“以后真正能站得住脚的就是生态环境,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多保留原来的生态环境,并切实搞好绿化和污水处理。”
没有人怀疑政府建设生态广州的决心,因为这是我们的共同家园。
“我们只是想守住自己的家园”
转眼间,4年过去了,在苏樱的生活圈内,有人进来,有人离开。
2009年9月,一位朋友移居上海,苏樱替他出售房产。从房产中介那里,苏樱第一次知道了番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介劝她立即出售物业,因为焚烧发电厂开工之日,就是周边楼价狂跌之时。
苏樱并不相信中介的说法,因为她坚信“这样的项目即便要建,也不可能建在居民住宅这么集中的地方”,但互联网上的信息,让苏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开始恶补垃圾知识,这段时间,‘垃圾’几乎侵占了我全部时间,连做梦都没有幸免。”面对记者,苏樱如是说。
就在苏樱恶补垃圾知识时,祈福新村的Denise正忙于京穗之间的业务。热心于各类公益活动的Denise直言自己并没有过多地参与这件事,但她还是为本刊记者联系了11月22日的业主专访。
在谈及过往参加特殊性公益活动所遇困境时,这位来自哈尔滨的女士一脸无奈。
“你知道,有些时候,想与官员进行有效对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也习惯了,几千年来都是这样。”
与官员比起来,房地产商在Denise眼里显然可归于邪恶了:“这帮家伙是这个世界最无耻的一群人,当其利益与政府发生冲突时,他们会煽动业主去对抗政府;当他们想侵犯业主权益时,又会不择手段地盗用政府公权。”
在Denise看来,这类公益,最大的困境是将分散的民间力量加以整合:“即便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未必有共同的行动。”
不过,针对这次垃圾焚烧事件,Denise还是对问题的妥善解决充满希望:“中国的老百姓只要身家性命不受威胁,是不会有多少人反抗的。面对二噁英这样的隐形杀手,我们没有退路,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广州碧桂园业主阿加西说:“我们只是想守住自己的家园,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没有人会退缩。”
“明天,我会去广州市城市建设管理监控指挥中心,希望相关管理者能听到我们的呼声。”阿加西所说的明天是指2009年11月23日。
他们没有停留在说“不”
11月23日,广州市人民公园东边的路上聚满了前来“散步”的人们。
记者在人群里看见了苏樱,记者举起镜头时,她正放下相机。“我们的愿望单纯又简单,希望能用一种让人感到安全和放心的方式来处理垃圾问题。”
在有些人看来,焚烧显然就是最放心的方式。当天上午,一位路过解放北路的老人对宣传环保的青年说:“垃圾不烧?你们吃啊?!”年轻人尚未来得及说出二噁英的危害,老人扬长而去。
一位来自安徽的受访者说:“即便不完全如人意,沿海地区的地方政府还是有可塑性的。咱老百姓在后面推一推,政府多少还能往前挪一挪,这是一种共赢的互动,最终会促进整个社会向前迈进。要在我老家,老百姓在后面推政府屁股?咬死你!”
傍晚时分,阳光从西面将人民公园的树影拉长,“散步”的人们开始将市府前的垃圾收拾干净。一个圆形垃圾桶张开大口,将纸屑与矿泉水瓶悉数吞下。
值得注意的是,这群被美联社称作中产阶级的人们并没有将自己的立场停留在对政府说“不”上,他们开始行动。
“看到垃圾危机、垃圾围城的有关信息后,更多的是反省自身平时的生活习惯。”苏樱说,“可随着我对垃圾的认识不断丰富,我发现垃圾处理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他们开始收集白云区李坑垃圾焚烧厂的信息,他们开始收集被中央媒体曝光的相关企业的资料,他们开始收集西方国家在垃圾焚烧上的教训,他们开始宣传台湾在垃圾焚烧议题上的曲折与成功……
所有行动的叠加,最终都只有一个指向,那就是垃圾分类。
对于华南板块的居民们来说,如果反对垃圾焚烧仅是破题的话,那么推广垃圾分类则是他们的立意。阿加西说:“如果能做到垃圾分类再处理,在运作透明的前提下,老百姓宁愿多出钱。”
在很多人看来,垃圾分类对于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国人来说,无异于乌托邦式的梦想。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电视节目嘉宾,都有人对能否真正做到这一点表示怀疑。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丽江花园业主、中山大学的李兴业老师说,鉴于华人社会以往在自觉性上的糟糕表现,垃圾分类受到怀疑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李老师认为,当下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民众的危机感,在华南板块率先推行垃圾分类,进而向全广州推广。“在源头、运输及最终处理等多个环节学习日本与台湾。”
李老师说:“在垃圾处理终端,政府可以委托专营公司,对那些民众混淆的垃圾进行分类,其费用应由相应区域的民众支付。”“这样做的结果,既解决了垃圾问题,也为底层民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离开丽江花园时,天已经黑了,路边的楼上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也许,他们会问自己的父母:二噁英是什么?
2009年11月27日,本文定稿,窗外阴霾,气象部门说,这样的天气,广东多年不遇。黑云压城之际,同一条河流边,同一片天空下,我们无处可逃。
(感谢Denise女士、苏樱女士、李业兴老师、阿加西先生和其他受访者对本文的帮助)
因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争议,2009年岁末,这个在珠江南岸不知沉睡了多少春秋的村庄一举成名,成为大陆各媒体关注的焦点。
“番禺”、“会江”频频出现在从广州到北京的各路媒体上,在“垃圾”、“焚烧”成为腾讯网非法关键词的同时,“二噁英”又让大陆民众的化学知识得到新的提升。
确切地说,会江村“暴得大名”,源于它与谢村交界处的一处小山坳。这个在过去数年被用来填埋垃圾的地方,在广州市政府于2009年2月4日发布的《关于番禺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工程建设的通告》中,即将建成日处理2000吨生活垃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因为传播消息的媒介影响有限,直到去年9月,另有媒体报道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最新进展,并晓以利害之后,小山坳四周的居民才开始注意这个他们未来的邻居。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个山坳,如同一个漩涡,与之有关的人们尽卷其中。
这里,我们的共同家园
2000年夏,苏樱大学毕业,从西南某省会城市来到陌生的广州,那年她23岁。
刚来到广州的苏樱并不知道,就在当年的5月21日,国务院正式同意撤销番禺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她来广州的第一站,具体说应该是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
那个时候的苏樱“一直在珠江边打转”,吸引她的是“珠江边华丽的夜景”和“高耸入云的公寓”,这里的绚烂景色和快速的节奏是广州给她的第一印象,并因此喜欢这里。
那些年,对于那些刚刚踏上广州这片土地的年轻人来说,番禺是一个很近又很远的地方,他们的世界大多在珠江北面,他们的脚步基本不会涉足沙湾河(番禺境内的珠江支流)以南的区域。
不过,在当时的广州市府乃至广东省府眼里,番禺是广州城区南拓战略的要地,近乎广州的未来。在《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里,官方声称:“南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大量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会议展览中心、生物岛、大学园区、广州新城等将布置在都会区南部地区。”
在这份文件中,官方的目标是将广州建成“‘江城一体’的适宜人居住的富有滨江城市特色的山水人情城市”。在官媒的报道里,这份文件“开国内大城市先河”。
房地产开发商闻到了钱的味道,短短几年,华南碧桂园、祈福新村、丽江花园、南国奥园……争先恐后地出现在番禺的地面上。北临珠江,背靠珠三角,再加上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华南板块瞬间崛起于南国房地产业。
2005年国庆节,苏樱和先生慕名前往丽江花园,“结果对它一见钟情”:江边结满芒果,耳边雀鸟啁啾,满目绿荫的小区让他们沉迷,于是当天就在丽江买下了一套房子,把家定在了番禺。
心仪华南板块的不仅苏樱夫妇。2003年,10岁的广州女孩Watari随父母从日本归来,他们舍广州老城区而取番禺;2005年,30岁的IT业经理人Denise卖掉厦门的房子,安家祈福新村;2006年,中山大学政务管理学院李业兴老师将家搬到丽江花园……
番禺的环境,是所有受访者选择它的第一理由,这里“空气清新,适合居住”。
2005年7月25日,时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的林树森率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番禺区调研时说:“番禺不但要建起全国最棒的大学城,本身也要成为最棒、最漂亮的地方。”
就如何推进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问题,林树森说:“以后真正能站得住脚的就是生态环境,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多保留原来的生态环境,并切实搞好绿化和污水处理。”
没有人怀疑政府建设生态广州的决心,因为这是我们的共同家园。
“我们只是想守住自己的家园”
转眼间,4年过去了,在苏樱的生活圈内,有人进来,有人离开。
2009年9月,一位朋友移居上海,苏樱替他出售房产。从房产中介那里,苏樱第一次知道了番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介劝她立即出售物业,因为焚烧发电厂开工之日,就是周边楼价狂跌之时。
苏樱并不相信中介的说法,因为她坚信“这样的项目即便要建,也不可能建在居民住宅这么集中的地方”,但互联网上的信息,让苏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开始恶补垃圾知识,这段时间,‘垃圾’几乎侵占了我全部时间,连做梦都没有幸免。”面对记者,苏樱如是说。
就在苏樱恶补垃圾知识时,祈福新村的Denise正忙于京穗之间的业务。热心于各类公益活动的Denise直言自己并没有过多地参与这件事,但她还是为本刊记者联系了11月22日的业主专访。
在谈及过往参加特殊性公益活动所遇困境时,这位来自哈尔滨的女士一脸无奈。
“你知道,有些时候,想与官员进行有效对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也习惯了,几千年来都是这样。”
与官员比起来,房地产商在Denise眼里显然可归于邪恶了:“这帮家伙是这个世界最无耻的一群人,当其利益与政府发生冲突时,他们会煽动业主去对抗政府;当他们想侵犯业主权益时,又会不择手段地盗用政府公权。”
在Denise看来,这类公益,最大的困境是将分散的民间力量加以整合:“即便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未必有共同的行动。”
不过,针对这次垃圾焚烧事件,Denise还是对问题的妥善解决充满希望:“中国的老百姓只要身家性命不受威胁,是不会有多少人反抗的。面对二噁英这样的隐形杀手,我们没有退路,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广州碧桂园业主阿加西说:“我们只是想守住自己的家园,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没有人会退缩。”
“明天,我会去广州市城市建设管理监控指挥中心,希望相关管理者能听到我们的呼声。”阿加西所说的明天是指2009年11月23日。
他们没有停留在说“不”
11月23日,广州市人民公园东边的路上聚满了前来“散步”的人们。
记者在人群里看见了苏樱,记者举起镜头时,她正放下相机。“我们的愿望单纯又简单,希望能用一种让人感到安全和放心的方式来处理垃圾问题。”
在有些人看来,焚烧显然就是最放心的方式。当天上午,一位路过解放北路的老人对宣传环保的青年说:“垃圾不烧?你们吃啊?!”年轻人尚未来得及说出二噁英的危害,老人扬长而去。
一位来自安徽的受访者说:“即便不完全如人意,沿海地区的地方政府还是有可塑性的。咱老百姓在后面推一推,政府多少还能往前挪一挪,这是一种共赢的互动,最终会促进整个社会向前迈进。要在我老家,老百姓在后面推政府屁股?咬死你!”
傍晚时分,阳光从西面将人民公园的树影拉长,“散步”的人们开始将市府前的垃圾收拾干净。一个圆形垃圾桶张开大口,将纸屑与矿泉水瓶悉数吞下。
值得注意的是,这群被美联社称作中产阶级的人们并没有将自己的立场停留在对政府说“不”上,他们开始行动。
“看到垃圾危机、垃圾围城的有关信息后,更多的是反省自身平时的生活习惯。”苏樱说,“可随着我对垃圾的认识不断丰富,我发现垃圾处理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他们开始收集白云区李坑垃圾焚烧厂的信息,他们开始收集被中央媒体曝光的相关企业的资料,他们开始收集西方国家在垃圾焚烧上的教训,他们开始宣传台湾在垃圾焚烧议题上的曲折与成功……
所有行动的叠加,最终都只有一个指向,那就是垃圾分类。
对于华南板块的居民们来说,如果反对垃圾焚烧仅是破题的话,那么推广垃圾分类则是他们的立意。阿加西说:“如果能做到垃圾分类再处理,在运作透明的前提下,老百姓宁愿多出钱。”
在很多人看来,垃圾分类对于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国人来说,无异于乌托邦式的梦想。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电视节目嘉宾,都有人对能否真正做到这一点表示怀疑。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丽江花园业主、中山大学的李兴业老师说,鉴于华人社会以往在自觉性上的糟糕表现,垃圾分类受到怀疑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李老师认为,当下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民众的危机感,在华南板块率先推行垃圾分类,进而向全广州推广。“在源头、运输及最终处理等多个环节学习日本与台湾。”
李老师说:“在垃圾处理终端,政府可以委托专营公司,对那些民众混淆的垃圾进行分类,其费用应由相应区域的民众支付。”“这样做的结果,既解决了垃圾问题,也为底层民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离开丽江花园时,天已经黑了,路边的楼上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也许,他们会问自己的父母:二噁英是什么?
2009年11月27日,本文定稿,窗外阴霾,气象部门说,这样的天气,广东多年不遇。黑云压城之际,同一条河流边,同一片天空下,我们无处可逃。
(感谢Denise女士、苏樱女士、李业兴老师、阿加西先生和其他受访者对本文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