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作文对生活进行了语言表达,除了对外部的引导因素,还要对学生内部的刺激,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关键词】作文教学 阅读训练 写作能力 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做法:
1.注重实践,激发习作欲望
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习作也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创设宽松的习作环境,就要打破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界限,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创设思维火花碰撞的机遇,增加习作的趣味。围绕习作主题自由讨论,交流选材,力求同中求异;鼓励小组探讨,解决平时作文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过的文章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增强自信,获得习作成就感
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要让学生由为教师写转变为自己想写、自己要写,必须要打破这一陈旧的习作思维模式,尤其是习作后的品评模式。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应该是一个探讨式的平等交流,这里没有权威和不屑,没有畏缩和无奈,有的只是勇于展示自己个性的自信,与不断听取、不断推敲、不断完善的谦逊。大家都在交流展示中获得有益的启迪,都能真切地获得习作进步的成就感。
而传统的作文批改,主要侧重于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点拨,力求查漏补缺,更上一层楼。而事实证明,如此作文的点评方式收效甚微。一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除非文章的确有明显的缺陷,而这样点评的语言无疑会削减学生创作自信与热情,與其用不带感情的书面语言去评论倒不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拿到批改好的作文本,所热衷的并非是教师给出了怎样正确的建议,而是渴望看到老师对自己作品的肯定。所以,在作文的批改、评价中,教师需不断发掘其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还可以鼓励同学之间的相互切磋、相互评点、相互激励,最终实现书面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书面表达并非完全缘于天分,我们只要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多一些方法、多一些自信,学生在书面表达上的进步与突破,就让我们惊喜!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作文对生活进行了语言表达,除了对外部的引导因素,还要对学生内部的刺激,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关键词】作文教学 阅读训练 写作能力 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做法:
1.注重实践,激发习作欲望
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习作也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创设宽松的习作环境,就要打破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界限,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创设思维火花碰撞的机遇,增加习作的趣味。围绕习作主题自由讨论,交流选材,力求同中求异;鼓励小组探讨,解决平时作文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过的文章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增强自信,获得习作成就感
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要让学生由为教师写转变为自己想写、自己要写,必须要打破这一陈旧的习作思维模式,尤其是习作后的品评模式。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应该是一个探讨式的平等交流,这里没有权威和不屑,没有畏缩和无奈,有的只是勇于展示自己个性的自信,与不断听取、不断推敲、不断完善的谦逊。大家都在交流展示中获得有益的启迪,都能真切地获得习作进步的成就感。
而传统的作文批改,主要侧重于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点拨,力求查漏补缺,更上一层楼。而事实证明,如此作文的点评方式收效甚微。一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除非文章的确有明显的缺陷,而这样点评的语言无疑会削减学生创作自信与热情,與其用不带感情的书面语言去评论倒不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拿到批改好的作文本,所热衷的并非是教师给出了怎样正确的建议,而是渴望看到老师对自己作品的肯定。所以,在作文的批改、评价中,教师需不断发掘其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还可以鼓励同学之间的相互切磋、相互评点、相互激励,最终实现书面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书面表达并非完全缘于天分,我们只要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多一些方法、多一些自信,学生在书面表达上的进步与突破,就让我们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