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伟光着膀子,闷声不响坐在房间一角,他随手操起桌上的二锅头,一口接一口地喝。忽然豪气地说道:“上千万,我那时候至少有上千万,五万算什么?”说完,点燃剩下半截的烟,都宝,软盒,两块五一包,默默地抽完,把烟头弹到不远处的地上,就再也不说话了。
在多数宋庄人眼里,宋伟只是个普通的疯老头。敞胸露怀,只穿一件脏兮兮的大裤衩。光着双脚,在文化广场周围没日没夜地溜达,由于连日暴晒,肩上的皮裂开了一大片,红红的。有钱的时候,他就抱个酒瓶,时不时喝上几口,嘴里念叨宇宙之类没头没脑的话。但是那些住在宋庄、如今身价早已以亿计数的艺术家在发现他的真实身份后,都大为震惊。
1989年,那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因枪击事件引发世界震惊的“现代艺术大展”是由个体户宋伟出资五万元赞助而举办的。日后,他又出资购买了张晓刚、王广义等众多艺术家的作品。彼时,那些艺术家穷困潦倒,被政府视为盲流。20余年之后,他们早已成为社会名流,而宋伟变成了一个疯子。艺术史上甚至不会有他的名字,他只会成为那些成功艺术家们忆苦思甜时一段模糊的记忆。
“王广义,九千九百九十九;张晓刚,六千;潘德海一万;肖鲁的电话亭子也是一万。”再次见面时,宋伟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他光脚踩在地上,低着头,自言自语地回忆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宋伟半眯起眼睛,脸上的皱纹像用刀刻的一样,说着含混不清的北京腔,脸上难得泛着些许亮光。
他念叨的是自己当年收购画作的价格。1989年2月举办的“现代艺术大展”上,宋伟成批地买进参展作品,放进他位于新街口的“长城艺术博物馆”。此后不久,中国美术馆举办新文人画展,宋伟刚走进展厅,一挥手,“全部买下来”。
1980年代末,中国没有艺术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没有人相信手里稀奇古怪的作品可以变现。只偶尔有驻华的外国使馆人员零零星星地买几幅画,能让艺术家们激动不已。宋伟是最早收藏当代艺术的中国人。他用开快餐店挣来的钱,以不低的价格买进王广义、张晓刚、丁乙等人的作品。
1989年“现代艺术大展”的举办经历了重重阻碍。这是被视为“怪异”“地下”的现代艺术第一次在主流美术馆亮相,但比起“松了口的政治”,展览经费是另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展览的挂名主办单位有六个,但提供的只是“道义上的支持”,并没有单位出资。作为筹委会总策划人,如今已是著名学者的高名潞曾到处拉赞助,但收效甚微。“筹集资金的难度,远甚于学术的准备。”他这样回忆。
最后千辛万苦说服了一些人,一家是哈尔滨的《中国市容报》,一家是天津文联主办的《文学自由谈》,分别愿意出资5万和1万。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这时的一个消息让高名潞喜出望外,经朋友介绍,一个个体户老板,“听说是卖羊肉串的”,也喜欢艺术,答应赞助5万块举办展览。高名潞把消息告诉了展览筹委会,大家都欢呼雀跃,呼喊“个体户万岁!”
“我就是喜欢艺术品它们都流通起来,”曾经被艺术家们高呼万岁的宋伟,光着膀子一挥大手,意犹未尽地这样说,有些君临天下的味道。
大展因为艺术家肖鲁的枪击事件戛然而止。管理部门发出通告,美术馆的人“只许出,不许进”。一些艺术家固执地留在美术馆里,又饿又渴,后来有人隔着铁门来送饭,著名摄影师肖全拍下了一个人高举着一个装满食物的大盆。照片中的人被认为是宋伟。他包下了美术馆旁边一个餐厅,指挥工作人员往美术馆送饭。
提到1989年那场载入当代艺术史册的大展,宋伟已经无法说出什么细节,只反反复复地重复这几句话,“五万块,卖羊肉串的给的,”这是高名潞的原话,宋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他记得很清楚。“我就是那个卖羊肉串的。”如今,他这样说道。
多数人眼中,现在的宋伟就是个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衣着邋遢、面容憔悴,跟艺术、资本这种字眼毫无关系。如今偶尔有人请他吃饭喝酒,都是为数不多的了解宋伟过去的艺术家们,他们同情他的遭遇。那些他曾资助过的“盲流艺术家”,如今很多都已身价过亿,某些人在宋庄的工作室都以亩计算面积。
到现在,有相识的艺术家一起聊天,说到要做展览缺经费,宋伟听到后,还会急急忙忙找来纸笔,大笔一挥“请给×××展览经费一个亿!宋伟”。阿拉伯数字的后面,是一连串的零。“艺术家必须得有钱,没钱怎么做艺术?”宋伟把条子递给对方,很严肃地说。
1989年,宋伟经营着北京第一家连锁快餐店,月收入据说达到百万。彼时,北京市平均月工资170块。如今已定居美国的宋伟的朋友薛明德还清晰地记得,宋伟“很有经济头脑,很会搞”,他配备了几辆“长城快餐车”,用的是白色的进口雪佛莱,高大、封闭,很稀奇的洋车,车上卖现炸的羊肉串。宋伟在西单小学租了个教室,招来三十个安徽农村姑娘,帮他串羊肉串。每个餐车上配三四个工作人员,“忙得满头大汗。”宋伟的快餐车很快成为北京街头一景。“华都快餐”连锁店和“长城”快餐车,让宋伟成为北京最富有的个体户之一。
“现代艺术大展”的时候,宋伟找到批评家栗宪庭开名单,想花十万块买十件参加展览的作品。其中有张晓刚、王广义,也有耿建翌等人。这些作品,后来都堆在宋伟的“长城艺术博物馆”里,宋伟雄心勃勃,他说,要找机会让它们“流通”起来。
1991年秋天,宋伟离开北京去美国,从艺术圈消失。没有人知道他离开的原因,1997年回国时,他说是因为某个事件引发的恐惧感,也还因为那年,著名的个体户“傻子瓜子”老板年广久被抓,他觉得风向不对,很害怕,所以出去躲避。多年之后,说到出去的原因,宋伟又激动起来,“不安全,不安全你知道吧?”他对着《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道。
1997年,消失很久的宋伟,突然出现在栗宪庭位于后海的家里。曾经意气风发的宋伟穿得“脏兮兮的”,很憔悴,开口就给老栗打一亿元人民币的条子,要资助他办展览。老栗和朋友们才发现,宋伟的精神出了问题。 2003年,宋伟被诊断为狂躁症住院治疗。此时他已经离婚,没有孩子,父亲年近九十。后来,他来到宋庄,因为“老栗在这儿”。到宋庄后,宋伟在朋友们的接济下辗转流浪,后来因为喝酒闹事,先后住进了回龙观精神病院和宋庄敬老院。宋伟的前妻每个月给他五百块左右的生活费,但从今年起也终于停止了资助。几位知情的朋友想办法,免费提供一间空房子给宋伟暂时居住。兴起时,宋伟也开始画画。画架摆放在地上,宋伟站着,右手拿起颜料罐,以一名音乐指挥家激情执棒的手势,用尽全力,将颜料泼洒在画布上。宋伟声称自己学过三年多的音乐指挥,“喜欢那种美妙的感觉”。有时候他走在宋庄的街上,听到音乐声,也会一时兴起两手在空中挥舞。
“画画就是要激情,”他一边选颜料一边自言自语,“就是要金色的,金色的有吗?”有时候,他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处境,偶尔会蔫下来,老老实实地说,“现在不行了,我画画也就是混口饭吃,没办法。”朋友们希望帮他卖画维持基本生活。头一天问他,他低头,闷声闷气地说,“不卖!多少钱也不卖!”第二天再问,他说,“买了就拿走,快拿走,艺术一定要流通起来。”
现在,宋伟依然在做他的连锁梦。“超市,等我有钱了,要开连锁的大超市,把它开到全宇宙,酒店也要开连锁的。”宋伟走到桌前,翻开一本笔记本,上面龙飞凤舞抄了几十种菜名和酒名。他右手食指蘸蘸口水,一页一页地翻,从头往下认真念起来,“火锅,南方的,这个好;酱豆腐,我是北京人,这个我也爱吃,还有伏特加、鱼子、咖啡,这些我都喜欢。”
说话的间歇,宋伟频繁地喝酒,像在喝饮料。他还沉浸在自己最辉煌的1980年代的疯狂幻想里。他不知道的是,那些他20多年前的超前想法,如今都已经一一实现,但他被生生地抛在了时代的后面。
在朋友薛明德的记忆里,长城艺术博物馆是个不小的院子,位于新街口的一条胡同里。宋伟搭了个顶棚作大厅,五六间房子呈U型,没有正式挂牌,老板宋伟在这里深居简出。这里也是落魄的艺术家们往来借宿的地方。王广义、丁方都在这住过。
当年,薛明德是宋伟雇来的艺术总监。在现代艺术大展上,薛明德为他物色和挑选作品。然而说起宋伟宏大的艺术商业帝国理想,薛明德至今仍然觉得那都是遥不可及的幻想,“他根本就不像搞生意的。”
宋伟的性格偏执、狂躁,这有点像天才艺术家而非商人。即便经营着快餐店和羊肉串餐车,他也深居简出,很少见人。作为老板的宋伟,当年的穿着极其不讲究,抽几毛钱一包的香山烟。助理买回来进口西装帮他穿上,“怎么看怎么觉得滑稽。”
艺术博物馆一年的租金是三万,薛明德还记得大厅里堆满了油画,“都是从现代艺术大展上买来的”。宋伟把自己闷在屋子里,几乎足不出户,房间里一张方桌,桌下放满一箱一箱的啤酒,他经常对着酒瓶咕嘟咕嘟喝酒,“从来没见他正常吃过饭”,薛明德回忆,当年的宋伟总是一根接一根地点烟,刚吸两口就掐灭,弹到前面的地上。
当时,有外国记者来采访,说到激动处,宋伟会狂妄地说,“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将来要由我来定。”对方愕然,问他凭什么。他一声不吭地走了。过了一支烟的工夫又回来,怀里抱着满满的钞票,因为太沉,走路有点摇晃,“数数,就凭这个。”他把钱扔到对方面前。
在那间屋子里,宋伟偶尔接待客人,大多数的时间用来思考他的种种构想和计划,一有人来就滔滔不绝,讲得天花乱坠。他不愿意打理生意,手下有人说,“遇到公家来找麻烦了”,他就闷头从保险柜里取出一沓钱,不数,眼皮也懒得抬,“去解决一下”。
现在,早已散尽家财的宋伟在宋庄画的画,全部命名为“宇宙”系列。有人请他吃饭喝酒,他就画一幅画送给对方。觉得有人看着顺眼,也画一幅塞给对方。当年收藏在长城博物馆中的那些画作去向成谜。
几年前,宋伟在自己的脑子里创立了“中华联盟”,碰到人就念叨说,栗宪庭是副总统,“总统嘛,当然必须是我了。”而现在,他开始妥协,“我不行了,我连饭都没的吃,老栗是总统,老栗很厉害,我是副的。”
属于宋伟的时间好像从来没有流逝过。在宋庄这间暂时栖身的房间里,陈设如当年的新街口大院里一般简陋。几乎没有家具,只有一张大方桌,他多数时候在桌边正襟危坐,喝酒,抽烟,一如二十多年前。唯一不同的是,薛明德记忆中宋伟将刚抽了几口的烟就弹掉的傲慢姿势再也没有了。现在,落魄的宋伟会把那些剩了一半的烟卷都一支一支沉默地抽掉。
在多数宋庄人眼里,宋伟只是个普通的疯老头。敞胸露怀,只穿一件脏兮兮的大裤衩。光着双脚,在文化广场周围没日没夜地溜达,由于连日暴晒,肩上的皮裂开了一大片,红红的。有钱的时候,他就抱个酒瓶,时不时喝上几口,嘴里念叨宇宙之类没头没脑的话。但是那些住在宋庄、如今身价早已以亿计数的艺术家在发现他的真实身份后,都大为震惊。
1989年,那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因枪击事件引发世界震惊的“现代艺术大展”是由个体户宋伟出资五万元赞助而举办的。日后,他又出资购买了张晓刚、王广义等众多艺术家的作品。彼时,那些艺术家穷困潦倒,被政府视为盲流。20余年之后,他们早已成为社会名流,而宋伟变成了一个疯子。艺术史上甚至不会有他的名字,他只会成为那些成功艺术家们忆苦思甜时一段模糊的记忆。
“个体户万岁!”
“王广义,九千九百九十九;张晓刚,六千;潘德海一万;肖鲁的电话亭子也是一万。”再次见面时,宋伟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他光脚踩在地上,低着头,自言自语地回忆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宋伟半眯起眼睛,脸上的皱纹像用刀刻的一样,说着含混不清的北京腔,脸上难得泛着些许亮光。
他念叨的是自己当年收购画作的价格。1989年2月举办的“现代艺术大展”上,宋伟成批地买进参展作品,放进他位于新街口的“长城艺术博物馆”。此后不久,中国美术馆举办新文人画展,宋伟刚走进展厅,一挥手,“全部买下来”。
1980年代末,中国没有艺术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没有人相信手里稀奇古怪的作品可以变现。只偶尔有驻华的外国使馆人员零零星星地买几幅画,能让艺术家们激动不已。宋伟是最早收藏当代艺术的中国人。他用开快餐店挣来的钱,以不低的价格买进王广义、张晓刚、丁乙等人的作品。
1989年“现代艺术大展”的举办经历了重重阻碍。这是被视为“怪异”“地下”的现代艺术第一次在主流美术馆亮相,但比起“松了口的政治”,展览经费是另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展览的挂名主办单位有六个,但提供的只是“道义上的支持”,并没有单位出资。作为筹委会总策划人,如今已是著名学者的高名潞曾到处拉赞助,但收效甚微。“筹集资金的难度,远甚于学术的准备。”他这样回忆。
最后千辛万苦说服了一些人,一家是哈尔滨的《中国市容报》,一家是天津文联主办的《文学自由谈》,分别愿意出资5万和1万。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这时的一个消息让高名潞喜出望外,经朋友介绍,一个个体户老板,“听说是卖羊肉串的”,也喜欢艺术,答应赞助5万块举办展览。高名潞把消息告诉了展览筹委会,大家都欢呼雀跃,呼喊“个体户万岁!”
“我就是喜欢艺术品它们都流通起来,”曾经被艺术家们高呼万岁的宋伟,光着膀子一挥大手,意犹未尽地这样说,有些君临天下的味道。
大展因为艺术家肖鲁的枪击事件戛然而止。管理部门发出通告,美术馆的人“只许出,不许进”。一些艺术家固执地留在美术馆里,又饿又渴,后来有人隔着铁门来送饭,著名摄影师肖全拍下了一个人高举着一个装满食物的大盆。照片中的人被认为是宋伟。他包下了美术馆旁边一个餐厅,指挥工作人员往美术馆送饭。
提到1989年那场载入当代艺术史册的大展,宋伟已经无法说出什么细节,只反反复复地重复这几句话,“五万块,卖羊肉串的给的,”这是高名潞的原话,宋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他记得很清楚。“我就是那个卖羊肉串的。”如今,他这样说道。
巅峰与跌落
多数人眼中,现在的宋伟就是个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衣着邋遢、面容憔悴,跟艺术、资本这种字眼毫无关系。如今偶尔有人请他吃饭喝酒,都是为数不多的了解宋伟过去的艺术家们,他们同情他的遭遇。那些他曾资助过的“盲流艺术家”,如今很多都已身价过亿,某些人在宋庄的工作室都以亩计算面积。
到现在,有相识的艺术家一起聊天,说到要做展览缺经费,宋伟听到后,还会急急忙忙找来纸笔,大笔一挥“请给×××展览经费一个亿!宋伟”。阿拉伯数字的后面,是一连串的零。“艺术家必须得有钱,没钱怎么做艺术?”宋伟把条子递给对方,很严肃地说。
1989年,宋伟经营着北京第一家连锁快餐店,月收入据说达到百万。彼时,北京市平均月工资170块。如今已定居美国的宋伟的朋友薛明德还清晰地记得,宋伟“很有经济头脑,很会搞”,他配备了几辆“长城快餐车”,用的是白色的进口雪佛莱,高大、封闭,很稀奇的洋车,车上卖现炸的羊肉串。宋伟在西单小学租了个教室,招来三十个安徽农村姑娘,帮他串羊肉串。每个餐车上配三四个工作人员,“忙得满头大汗。”宋伟的快餐车很快成为北京街头一景。“华都快餐”连锁店和“长城”快餐车,让宋伟成为北京最富有的个体户之一。
“现代艺术大展”的时候,宋伟找到批评家栗宪庭开名单,想花十万块买十件参加展览的作品。其中有张晓刚、王广义,也有耿建翌等人。这些作品,后来都堆在宋伟的“长城艺术博物馆”里,宋伟雄心勃勃,他说,要找机会让它们“流通”起来。
1991年秋天,宋伟离开北京去美国,从艺术圈消失。没有人知道他离开的原因,1997年回国时,他说是因为某个事件引发的恐惧感,也还因为那年,著名的个体户“傻子瓜子”老板年广久被抓,他觉得风向不对,很害怕,所以出去躲避。多年之后,说到出去的原因,宋伟又激动起来,“不安全,不安全你知道吧?”他对着《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道。
1997年,消失很久的宋伟,突然出现在栗宪庭位于后海的家里。曾经意气风发的宋伟穿得“脏兮兮的”,很憔悴,开口就给老栗打一亿元人民币的条子,要资助他办展览。老栗和朋友们才发现,宋伟的精神出了问题。 2003年,宋伟被诊断为狂躁症住院治疗。此时他已经离婚,没有孩子,父亲年近九十。后来,他来到宋庄,因为“老栗在这儿”。到宋庄后,宋伟在朋友们的接济下辗转流浪,后来因为喝酒闹事,先后住进了回龙观精神病院和宋庄敬老院。宋伟的前妻每个月给他五百块左右的生活费,但从今年起也终于停止了资助。几位知情的朋友想办法,免费提供一间空房子给宋伟暂时居住。兴起时,宋伟也开始画画。画架摆放在地上,宋伟站着,右手拿起颜料罐,以一名音乐指挥家激情执棒的手势,用尽全力,将颜料泼洒在画布上。宋伟声称自己学过三年多的音乐指挥,“喜欢那种美妙的感觉”。有时候他走在宋庄的街上,听到音乐声,也会一时兴起两手在空中挥舞。
“画画就是要激情,”他一边选颜料一边自言自语,“就是要金色的,金色的有吗?”有时候,他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处境,偶尔会蔫下来,老老实实地说,“现在不行了,我画画也就是混口饭吃,没办法。”朋友们希望帮他卖画维持基本生活。头一天问他,他低头,闷声闷气地说,“不卖!多少钱也不卖!”第二天再问,他说,“买了就拿走,快拿走,艺术一定要流通起来。”
现在,宋伟依然在做他的连锁梦。“超市,等我有钱了,要开连锁的大超市,把它开到全宇宙,酒店也要开连锁的。”宋伟走到桌前,翻开一本笔记本,上面龙飞凤舞抄了几十种菜名和酒名。他右手食指蘸蘸口水,一页一页地翻,从头往下认真念起来,“火锅,南方的,这个好;酱豆腐,我是北京人,这个我也爱吃,还有伏特加、鱼子、咖啡,这些我都喜欢。”
说话的间歇,宋伟频繁地喝酒,像在喝饮料。他还沉浸在自己最辉煌的1980年代的疯狂幻想里。他不知道的是,那些他20多年前的超前想法,如今都已经一一实现,但他被生生地抛在了时代的后面。
现实
在朋友薛明德的记忆里,长城艺术博物馆是个不小的院子,位于新街口的一条胡同里。宋伟搭了个顶棚作大厅,五六间房子呈U型,没有正式挂牌,老板宋伟在这里深居简出。这里也是落魄的艺术家们往来借宿的地方。王广义、丁方都在这住过。
当年,薛明德是宋伟雇来的艺术总监。在现代艺术大展上,薛明德为他物色和挑选作品。然而说起宋伟宏大的艺术商业帝国理想,薛明德至今仍然觉得那都是遥不可及的幻想,“他根本就不像搞生意的。”
宋伟的性格偏执、狂躁,这有点像天才艺术家而非商人。即便经营着快餐店和羊肉串餐车,他也深居简出,很少见人。作为老板的宋伟,当年的穿着极其不讲究,抽几毛钱一包的香山烟。助理买回来进口西装帮他穿上,“怎么看怎么觉得滑稽。”
艺术博物馆一年的租金是三万,薛明德还记得大厅里堆满了油画,“都是从现代艺术大展上买来的”。宋伟把自己闷在屋子里,几乎足不出户,房间里一张方桌,桌下放满一箱一箱的啤酒,他经常对着酒瓶咕嘟咕嘟喝酒,“从来没见他正常吃过饭”,薛明德回忆,当年的宋伟总是一根接一根地点烟,刚吸两口就掐灭,弹到前面的地上。
当时,有外国记者来采访,说到激动处,宋伟会狂妄地说,“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将来要由我来定。”对方愕然,问他凭什么。他一声不吭地走了。过了一支烟的工夫又回来,怀里抱着满满的钞票,因为太沉,走路有点摇晃,“数数,就凭这个。”他把钱扔到对方面前。
在那间屋子里,宋伟偶尔接待客人,大多数的时间用来思考他的种种构想和计划,一有人来就滔滔不绝,讲得天花乱坠。他不愿意打理生意,手下有人说,“遇到公家来找麻烦了”,他就闷头从保险柜里取出一沓钱,不数,眼皮也懒得抬,“去解决一下”。
现在,早已散尽家财的宋伟在宋庄画的画,全部命名为“宇宙”系列。有人请他吃饭喝酒,他就画一幅画送给对方。觉得有人看着顺眼,也画一幅塞给对方。当年收藏在长城博物馆中的那些画作去向成谜。
几年前,宋伟在自己的脑子里创立了“中华联盟”,碰到人就念叨说,栗宪庭是副总统,“总统嘛,当然必须是我了。”而现在,他开始妥协,“我不行了,我连饭都没的吃,老栗是总统,老栗很厉害,我是副的。”
属于宋伟的时间好像从来没有流逝过。在宋庄这间暂时栖身的房间里,陈设如当年的新街口大院里一般简陋。几乎没有家具,只有一张大方桌,他多数时候在桌边正襟危坐,喝酒,抽烟,一如二十多年前。唯一不同的是,薛明德记忆中宋伟将刚抽了几口的烟就弹掉的傲慢姿势再也没有了。现在,落魄的宋伟会把那些剩了一半的烟卷都一支一支沉默地抽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