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排球教学的过程之中,运动表象训练尤为关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老师在教学实践之前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类影响要素,了解运动表象训练的实质内容,分析运动表象训练的作用及优势,关注这一板块训练对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作用及价值,以此来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保障排球教学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让学生在排球训练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掌握排球学习的技巧和精髓,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并推动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运动表象训练;排球教学;作用研究
一、引言
作为体育教学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球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落实素质教育意义重大,老师在开展排球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更好地体现排球教学的实践作用及优势。运动表象训练在排球教学的过程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老师需要了解运动表象训练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的新内容、新标准和新要求,调整后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营造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習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不同的排球训练实践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该教学活动的推动作用。
二、运动表象训练
运动表象训练主要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在头脑中所呈现出来的动作形象,通过对运动表象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某一个空间、时间以及力量的具体特征和属性。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许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结合个人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按照头脑之中所呈现的动作形象完成相关的训练活动。如果学生头脑之中的认知不够清晰和明确,那么实质的运动表现则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同时学生也无法掌握正确的动作和行为,因此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运动表上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强调,运动表象对提高整个运动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促进运动技术的形成以及掌握意义重大。老师必须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现实条件,深入分析和解读和运动表象训练的应用要求及策略,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挖掘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在排球训练的过程之中运动表象训练尤为关键,老师除了需要注重简单理论知识的传授之外,还需要保证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排球知识的过程之中积极的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不同的排球训练活动,提高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水平。学术性和理论现在对运动表象训练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站在不同的角度以时间调查为主体,大部分的学者采取面对面的访谈来了解排球训练活动开展的实质条件,其中分组调查的研究方法最为普遍,学者之间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分别传授排球相关的动作技术。
在完成前期的基础研究环节之后,老师会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了解最终的实验结论,其中两个小组分别被称之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织中所涉及的教学安排,教学时长、教学项目、教学评价标准以及成立器材是相同的。实验组采取交替练习的形式完成不同的排球训练活动,对照组则以一般的教学法为主体,在经过4~5个周期循环之后,体育老师会对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动作水平进行综合的评价,然后根据实质的评价结果以对比分析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了解运动表象训练的水平以及质量。
其中后期的成绩评定最为关键,为了体现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真实性,老师必须要明确不同的评定标准,如果学生能够保障抛球准确平稳,姿势正确同时高度适中,在击球的过程之中能够稳定抛球,回避的动作比较协调,那么可以达到9~10分,相比之下如果学生的准备姿势比较正确,高度适中,同时抛球准确平稳,能够全手掌击球,那么可以达到8~8.9分,学生的高度适中,抛球平稳准确并且球能够过往准备姿势正确,那么可以达到7~7.9分如果学生抛球平稳,全手掌击球并且肘关节充分后移,那么可以达到6~6.9分。
四、结果分析
在对排球教学之中的运动表象训练结果和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大部分学者通过实际的实验以及测试来了解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真实情况,尽管最终的差异并不大,但是能够通过这些细微的差距来了解运动表象训练的实质作用。
(一)运动表象训练队提高运动技能的机制
运动表象训练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其中运动表象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视觉表象,然后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要素变化来完成整个框架的构建。其中动觉表象和视觉表象能够实现紧密的结合,从而构成完整的适度综合表现,因此在排球教学的过程之中,大部分学生主要以视觉表现为原则,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主动的了解简单的理论基础知识,从而完成该动作的视觉表象。
其中老师的恰当讲解在学生的自主实践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老师需要注重不同细节要素的深入分析及解读,在完成前期的教学实践之后学生的视觉控制成分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动觉控制将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不同的运动表象训练越来越清晰和稳定。老师需要了解不同动作要领的具体内容,鼓励学生完成反复练习活动,不断完善学生的视觉表象,积极的加入一些力量要素,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动作自动化。
(二)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以高度分化的运动为基础实现的
作为人脑对外界事物以及个人动作的重要主观反应,运动智能是个人在运动以及实践过程之中所留下的心理印象,通过对运动表象的分析可以了解各种动作支配的实质情况以及整个参与者的心理过程。一个正确的运动知觉需要以技术动作为支撑,以不同动作的深刻掌握为主体,因此学术界认为运动直觉属于一种心理因素,这一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后期的运动技术质量和水平。在对运动知觉这一复杂的知觉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不难发现,各种技能活动都需要参与其中,学生在练习上手发球时需要调动个人的各项感官,了解整个动作实施过程的实质情况,分析内部器官活动变化的现实条件,以此来完成整个发球的动作,其中学生的运动技能以及个人的知觉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另外,个人知觉的准确性以及客观性会直接影响后期运动之间的清晰度以及完善,进而间接的影响技术动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必须要注重交替练习,通过这种形式来让学生留下正确的运动表象,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保障整个运动知觉的正确性、完整性,顺利的掌握排球学习的各项技术动作。 从个人的运动技能形成生理机制来看,大部分的运动计划会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其中中枢系统必须要参与整个运动过程之中,在大脑皮层反应机制的影响之下积极的构建稳定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掌握不同的技术与动作表现之前,学生必须要接受老师的示范和引导,了解各类示范动作之中所传达出来的动作信息,结合个人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积极的分析不同潜在信息之间的逻辑联系。其中大脑皮层内部之间的互动和内在逻辑联系尤为关键,只有积极的将综合活动等信息传达给肌肉,才能够产生相关的动作,通过对不同运动表上训练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运动表现主要以具体的肌肉以及关节的运动情况为主体,能够充分发挥调动、调节以及启动和维持肌肉关节活动的作用及优势,老师必须要注重对运动表象的分析及研究,了解反复练习的实质情况,这一点既能够产生不同的运动智能,又能够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水平。
(三)对照组成绩不好的原因
在对最终的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可以发现实质的对照组结果不太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对照组中所涉及的训练实践活动直接以个人的主观想象为依据,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完成不同的示范动作,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交差,同时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比较浅显,所获得的自主实践机会偏少,难以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其中有一部分老师还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制度,在落实排球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直接以简单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体,没有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机会,这一点不仅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还导致大量的教学资源被浪费,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所掌握的动作概念以及运动表象非常的模糊,不利于后期运动知觉的形成,同时也难以掌握各种技术动作的技巧和要求。如果站在更加微观的角度对照组的综合训练情况进行分析,那么不难发现这一小组的运动模式主要以一般性的训练为主体,这种较为简单且直接的训练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保障学生在自主实践和参与的过程之中在头脑之中建立起正确的神经联系,严重影响了动作知觉的形成速度以及质量,同时也间接的延缓了动作技能的形成速度。老师在教学实践之前没有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要素,只关注学生排球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分析,忽略了后期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还没有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对照组织中的训练模式直接以老师为主导,老师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简单理论知识的灌输上,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条件以及情况,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这一点不仅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提升。其中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背景以及学习能力有所区别,因此老师必须要注重不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及解读,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调整后期的教育教学方向,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能够主动的接受老师的引导,大胆的说出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树立良好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自主学习和自我研究,真正的提高个人的时间动手能力以及身体素质,掌握排球学习的技巧和精髓。但是在对目前的排球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发现,大部分老师过于注重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实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课堂教學效率和教学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对此,老师首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要求,及时的跟踪学生在运动表现训练过程之中的真实状态,以此来为后期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指明道路和方向,更好地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结语
在排球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运动表象训练尤为关键,老师需要将简单理论分析与运动表象训练实践活动相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分析学生在运动表象训练过程之中的正确表现情况,根据学生所存在的各类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保障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学习和行为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文华,刘杰.运动表象训练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2):72-72.
[2]徐晓虹.意念与空间表象训练在高职院校排球选项技术教学中运用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9):35-36.
[3]林斌.排球发球技术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方法的探讨[J].运动,2011(7):121-121.
关键词:运动表象训练;排球教学;作用研究
一、引言
作为体育教学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球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落实素质教育意义重大,老师在开展排球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更好地体现排球教学的实践作用及优势。运动表象训练在排球教学的过程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老师需要了解运动表象训练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的新内容、新标准和新要求,调整后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营造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習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不同的排球训练实践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该教学活动的推动作用。
二、运动表象训练
运动表象训练主要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在头脑中所呈现出来的动作形象,通过对运动表象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某一个空间、时间以及力量的具体特征和属性。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许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结合个人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按照头脑之中所呈现的动作形象完成相关的训练活动。如果学生头脑之中的认知不够清晰和明确,那么实质的运动表现则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同时学生也无法掌握正确的动作和行为,因此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运动表上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强调,运动表象对提高整个运动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促进运动技术的形成以及掌握意义重大。老师必须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现实条件,深入分析和解读和运动表象训练的应用要求及策略,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挖掘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在排球训练的过程之中运动表象训练尤为关键,老师除了需要注重简单理论知识的传授之外,还需要保证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排球知识的过程之中积极的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不同的排球训练活动,提高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水平。学术性和理论现在对运动表象训练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站在不同的角度以时间调查为主体,大部分的学者采取面对面的访谈来了解排球训练活动开展的实质条件,其中分组调查的研究方法最为普遍,学者之间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分别传授排球相关的动作技术。
在完成前期的基础研究环节之后,老师会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了解最终的实验结论,其中两个小组分别被称之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织中所涉及的教学安排,教学时长、教学项目、教学评价标准以及成立器材是相同的。实验组采取交替练习的形式完成不同的排球训练活动,对照组则以一般的教学法为主体,在经过4~5个周期循环之后,体育老师会对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动作水平进行综合的评价,然后根据实质的评价结果以对比分析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了解运动表象训练的水平以及质量。
其中后期的成绩评定最为关键,为了体现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真实性,老师必须要明确不同的评定标准,如果学生能够保障抛球准确平稳,姿势正确同时高度适中,在击球的过程之中能够稳定抛球,回避的动作比较协调,那么可以达到9~10分,相比之下如果学生的准备姿势比较正确,高度适中,同时抛球准确平稳,能够全手掌击球,那么可以达到8~8.9分,学生的高度适中,抛球平稳准确并且球能够过往准备姿势正确,那么可以达到7~7.9分如果学生抛球平稳,全手掌击球并且肘关节充分后移,那么可以达到6~6.9分。
四、结果分析
在对排球教学之中的运动表象训练结果和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大部分学者通过实际的实验以及测试来了解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真实情况,尽管最终的差异并不大,但是能够通过这些细微的差距来了解运动表象训练的实质作用。
(一)运动表象训练队提高运动技能的机制
运动表象训练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其中运动表象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视觉表象,然后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要素变化来完成整个框架的构建。其中动觉表象和视觉表象能够实现紧密的结合,从而构成完整的适度综合表现,因此在排球教学的过程之中,大部分学生主要以视觉表现为原则,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主动的了解简单的理论基础知识,从而完成该动作的视觉表象。
其中老师的恰当讲解在学生的自主实践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老师需要注重不同细节要素的深入分析及解读,在完成前期的教学实践之后学生的视觉控制成分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动觉控制将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不同的运动表象训练越来越清晰和稳定。老师需要了解不同动作要领的具体内容,鼓励学生完成反复练习活动,不断完善学生的视觉表象,积极的加入一些力量要素,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动作自动化。
(二)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以高度分化的运动为基础实现的
作为人脑对外界事物以及个人动作的重要主观反应,运动智能是个人在运动以及实践过程之中所留下的心理印象,通过对运动表象的分析可以了解各种动作支配的实质情况以及整个参与者的心理过程。一个正确的运动知觉需要以技术动作为支撑,以不同动作的深刻掌握为主体,因此学术界认为运动直觉属于一种心理因素,这一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后期的运动技术质量和水平。在对运动知觉这一复杂的知觉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不难发现,各种技能活动都需要参与其中,学生在练习上手发球时需要调动个人的各项感官,了解整个动作实施过程的实质情况,分析内部器官活动变化的现实条件,以此来完成整个发球的动作,其中学生的运动技能以及个人的知觉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另外,个人知觉的准确性以及客观性会直接影响后期运动之间的清晰度以及完善,进而间接的影响技术动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必须要注重交替练习,通过这种形式来让学生留下正确的运动表象,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保障整个运动知觉的正确性、完整性,顺利的掌握排球学习的各项技术动作。 从个人的运动技能形成生理机制来看,大部分的运动计划会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其中中枢系统必须要参与整个运动过程之中,在大脑皮层反应机制的影响之下积极的构建稳定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掌握不同的技术与动作表现之前,学生必须要接受老师的示范和引导,了解各类示范动作之中所传达出来的动作信息,结合个人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积极的分析不同潜在信息之间的逻辑联系。其中大脑皮层内部之间的互动和内在逻辑联系尤为关键,只有积极的将综合活动等信息传达给肌肉,才能够产生相关的动作,通过对不同运动表上训练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运动表现主要以具体的肌肉以及关节的运动情况为主体,能够充分发挥调动、调节以及启动和维持肌肉关节活动的作用及优势,老师必须要注重对运动表象的分析及研究,了解反复练习的实质情况,这一点既能够产生不同的运动智能,又能够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水平。
(三)对照组成绩不好的原因
在对最终的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可以发现实质的对照组结果不太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对照组中所涉及的训练实践活动直接以个人的主观想象为依据,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完成不同的示范动作,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交差,同时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比较浅显,所获得的自主实践机会偏少,难以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其中有一部分老师还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制度,在落实排球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直接以简单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体,没有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机会,这一点不仅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还导致大量的教学资源被浪费,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所掌握的动作概念以及运动表象非常的模糊,不利于后期运动知觉的形成,同时也难以掌握各种技术动作的技巧和要求。如果站在更加微观的角度对照组的综合训练情况进行分析,那么不难发现这一小组的运动模式主要以一般性的训练为主体,这种较为简单且直接的训练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保障学生在自主实践和参与的过程之中在头脑之中建立起正确的神经联系,严重影响了动作知觉的形成速度以及质量,同时也间接的延缓了动作技能的形成速度。老师在教学实践之前没有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要素,只关注学生排球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分析,忽略了后期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还没有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对照组织中的训练模式直接以老师为主导,老师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简单理论知识的灌输上,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条件以及情况,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这一点不仅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提升。其中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背景以及学习能力有所区别,因此老师必须要注重不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及解读,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调整后期的教育教学方向,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能够主动的接受老师的引导,大胆的说出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树立良好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自主学习和自我研究,真正的提高个人的时间动手能力以及身体素质,掌握排球学习的技巧和精髓。但是在对目前的排球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发现,大部分老师过于注重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实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课堂教學效率和教学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对此,老师首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要求,及时的跟踪学生在运动表现训练过程之中的真实状态,以此来为后期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指明道路和方向,更好地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结语
在排球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运动表象训练尤为关键,老师需要将简单理论分析与运动表象训练实践活动相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分析学生在运动表象训练过程之中的正确表现情况,根据学生所存在的各类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保障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学习和行为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文华,刘杰.运动表象训练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2):72-72.
[2]徐晓虹.意念与空间表象训练在高职院校排球选项技术教学中运用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9):35-36.
[3]林斌.排球发球技术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方法的探讨[J].运动,2011(7):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