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阐述了野生松茸的药用和营养保健价值,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与探索其采集、保护措施。
关键词:鸡西市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的生长环境 采集 保护措施
松茸(TricholomaMatsutake[S.ItoetImai]Sing)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松口蘑是松茸的学名,又名松蕈、大花菌、松菌,是一种珍稀的真菌。松茸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药用和保健价值较高,国内各地分布较为广泛,品种各不相同。而生长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和平林场赤松林下的松茸,因其子实体肥厚,质地细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更加培受广大人们青睐,具有一定的保护、利用经济价值。
1 和平林场自然环境
和平林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鸡西市区西北部,森林覆被率85%。行政区隶属于城子河、滴道两区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30°48′38″——131°01′21″,北纬45°20′15″——45°27′41″,东南与城子矿林场毗邻,西与滴道矿林场相依,北同鸡东县兴农镇接壤。林场地处完达山和老爷岭结合部,受局域岩性和地质构造的控制,山多东南走向,呈鸡爪形绵延排布。海拔高度一般在300—500米之间。
和平林场土壤种类比较单一,只有砂质土、暗棕壤、草甸土、沼泽土四个土类,其中石质土占林业用地的75%,土壤瘠薄,保墒蓄水能力差。林场地处长白山系植物分区,丘陵裙部地带由于人为活动己无原始的迹象,除以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为主的人工林外,多为次生林所代替。主要天然乔木树种有柞树、白桦、黑桦、山杨、椴树、色树、赤杨、赤松等二十多种,灌木有榛子、胡枝子、山梅花、刺五加、杜鹃等几十种。
和平林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季短暂回暖快,夏季酷热多雨,冬季降温快,常伴有旱霜。年平均气温3.6℃,最低气温-37℃,大于10℃活动积温2543.4℃,平均日照时数2748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39天。年平均降雨量54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6%。降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
2 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的生长环境
2.1 森林环境
天然赤松是和平林场珍稀的物种资源,经调查,和平林场现有纯林面积近390hm2,多为复层异龄林,上层林郁闭度在0.3左右,树龄在66-70a,胸径24cm,树高16m。下层林郁闭度在0.5左右,树龄在25-48a,胸径10cm,树高9m。下层伴生乔木为柞树,灌木为兴安杜鹃。它生长于在山腹以上,脊线以下的陡坡,在贫瘠的砂砾质暗棕壤和砂质暗棕壤,甚至在岩石缝间的超逆立地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的寄主植物为赤松,每年秋季,赤松林内会形成适宜的水、肥、光、气、热条件,为松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森林环境。
2.2 土壤条件
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生长发育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经土壤培面调查,土壤类型为砂质暗棕壤,土层厚度为25cm,其中:A0层厚6cm,A1层厚3cm,AB层7cm,B层厚9cm,C层为花岗岩。土壤ph值为6.5,石砾含量为70%,根系盘结度为松,湿度为潮,机械组成为粗砂。
2.3 光照条件
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生长发育对光照条件亦有一定的要求,经光照条件调查,太阳光到达地面的遮光度为70%时最为适宜。
2.4 温湿度条件
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生长发育必须具备足够的温湿度,秋季来临后,于8月上旬—9月下旬,晴雨天气变化较大,降雨量比较集中,且雨量小,降水量占全年的46.7%,森林内温度在18—25℃,空气相对湿度在56%左右,有利于松茸菌丝的分化和子实体的形成,所以是野生松茸采集黄金季节。
3 和平林场野生松茸形态特征
子实体散生或群生,富含松茸醇,具有特别的芳香。松茸幼时菌盖呈球形,展开为扁半球形,直径5-14cm,污白色。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纤毛状鳞片,表面干燥,边缘内卷。菌肉厚而致密,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较密,弯生,不等长。菌盖未开展时,被有盖膜,开展后盖膜残留在菌柄上,成为明显的菌环。菌柄较粗壮,圆柱形,长7-12cm,直径3-3.6cm,菌环以上污白色,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内实,基部稍膨大。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至近球形,6.5-7.5mm×4.5-6.2mm。和平林场野生松茸与赤松的须根发生共生关系,形成菌根,菌根常形成蘑菇圈,生在赤松和柞树混交的林分中,指示植物为兴安杜鹃,林地坡度多为缓坡。
4 野生松茸的药用和营养保健价值
松茸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用菌类,被誉为“蘑菇之王”。据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记载,名为松蕈,属于食用芝类,主治溲浊不禁。据现代医药化学分析,松茸子实体内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PP等元素,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还具有药用价值,能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及治疗糖尿病等独特功效,可用其治疗手足麻木、腰腿疼痛等病症。为此,松茸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5 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的采集、保护措施
松茸是无人工栽培成功经验的食用菌类之一,广泛出口于欧州、日本等地,每年产季,都有商贩到和平林场收购野生松茸,价格150~300元/kg,高时超千元。因价格昂贵,外来人员纷纷入山进行掠夺性的采集活动,使松茸生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年产量锐减。和平林场2006年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制度后,为了积极保护松茸物种资源,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拟定了赤松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加强了松茸的采集、保护管理措施,将具体任务交由各管护经营责任人来完成,使他们在取得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松茸生长环境和年产量也迅速得到了恢复。
6 和平林場野生松茸保护措施建议
6.1 松茸是一种菌根菌,它与植物共生,靠与共生植物的根系形成的菌根来获得营养物质。松茸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既要求在采集松茸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赤松、柞树等共生植物根系的破坏,保障松茸的正常生长环境,同时,要多次采收,适当留取童茸,清理林地卫生。
6.2 松茸依靠自身散发数量庞大的孢子来维持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人工采集未“开花”的松茸子实体,将使松茸孢子散发受到限制。由于松茸从孢子散发到菌丝萌发及长成子实体需要5-8年时间,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变化不容易为公众所认识,所以在松茸的采集管理中,需要有增加松茸孢子散发的措施。
关键词:鸡西市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的生长环境 采集 保护措施
松茸(TricholomaMatsutake[S.ItoetImai]Sing)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松口蘑是松茸的学名,又名松蕈、大花菌、松菌,是一种珍稀的真菌。松茸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药用和保健价值较高,国内各地分布较为广泛,品种各不相同。而生长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和平林场赤松林下的松茸,因其子实体肥厚,质地细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更加培受广大人们青睐,具有一定的保护、利用经济价值。
1 和平林场自然环境
和平林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鸡西市区西北部,森林覆被率85%。行政区隶属于城子河、滴道两区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30°48′38″——131°01′21″,北纬45°20′15″——45°27′41″,东南与城子矿林场毗邻,西与滴道矿林场相依,北同鸡东县兴农镇接壤。林场地处完达山和老爷岭结合部,受局域岩性和地质构造的控制,山多东南走向,呈鸡爪形绵延排布。海拔高度一般在300—500米之间。
和平林场土壤种类比较单一,只有砂质土、暗棕壤、草甸土、沼泽土四个土类,其中石质土占林业用地的75%,土壤瘠薄,保墒蓄水能力差。林场地处长白山系植物分区,丘陵裙部地带由于人为活动己无原始的迹象,除以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为主的人工林外,多为次生林所代替。主要天然乔木树种有柞树、白桦、黑桦、山杨、椴树、色树、赤杨、赤松等二十多种,灌木有榛子、胡枝子、山梅花、刺五加、杜鹃等几十种。
和平林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季短暂回暖快,夏季酷热多雨,冬季降温快,常伴有旱霜。年平均气温3.6℃,最低气温-37℃,大于10℃活动积温2543.4℃,平均日照时数2748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39天。年平均降雨量54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6%。降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
2 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的生长环境
2.1 森林环境
天然赤松是和平林场珍稀的物种资源,经调查,和平林场现有纯林面积近390hm2,多为复层异龄林,上层林郁闭度在0.3左右,树龄在66-70a,胸径24cm,树高16m。下层林郁闭度在0.5左右,树龄在25-48a,胸径10cm,树高9m。下层伴生乔木为柞树,灌木为兴安杜鹃。它生长于在山腹以上,脊线以下的陡坡,在贫瘠的砂砾质暗棕壤和砂质暗棕壤,甚至在岩石缝间的超逆立地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的寄主植物为赤松,每年秋季,赤松林内会形成适宜的水、肥、光、气、热条件,为松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森林环境。
2.2 土壤条件
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生长发育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经土壤培面调查,土壤类型为砂质暗棕壤,土层厚度为25cm,其中:A0层厚6cm,A1层厚3cm,AB层7cm,B层厚9cm,C层为花岗岩。土壤ph值为6.5,石砾含量为70%,根系盘结度为松,湿度为潮,机械组成为粗砂。
2.3 光照条件
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生长发育对光照条件亦有一定的要求,经光照条件调查,太阳光到达地面的遮光度为70%时最为适宜。
2.4 温湿度条件
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生长发育必须具备足够的温湿度,秋季来临后,于8月上旬—9月下旬,晴雨天气变化较大,降雨量比较集中,且雨量小,降水量占全年的46.7%,森林内温度在18—25℃,空气相对湿度在56%左右,有利于松茸菌丝的分化和子实体的形成,所以是野生松茸采集黄金季节。
3 和平林场野生松茸形态特征
子实体散生或群生,富含松茸醇,具有特别的芳香。松茸幼时菌盖呈球形,展开为扁半球形,直径5-14cm,污白色。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纤毛状鳞片,表面干燥,边缘内卷。菌肉厚而致密,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较密,弯生,不等长。菌盖未开展时,被有盖膜,开展后盖膜残留在菌柄上,成为明显的菌环。菌柄较粗壮,圆柱形,长7-12cm,直径3-3.6cm,菌环以上污白色,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内实,基部稍膨大。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至近球形,6.5-7.5mm×4.5-6.2mm。和平林场野生松茸与赤松的须根发生共生关系,形成菌根,菌根常形成蘑菇圈,生在赤松和柞树混交的林分中,指示植物为兴安杜鹃,林地坡度多为缓坡。
4 野生松茸的药用和营养保健价值
松茸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用菌类,被誉为“蘑菇之王”。据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记载,名为松蕈,属于食用芝类,主治溲浊不禁。据现代医药化学分析,松茸子实体内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PP等元素,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还具有药用价值,能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及治疗糖尿病等独特功效,可用其治疗手足麻木、腰腿疼痛等病症。为此,松茸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5 和平林场野生松茸的采集、保护措施
松茸是无人工栽培成功经验的食用菌类之一,广泛出口于欧州、日本等地,每年产季,都有商贩到和平林场收购野生松茸,价格150~300元/kg,高时超千元。因价格昂贵,外来人员纷纷入山进行掠夺性的采集活动,使松茸生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年产量锐减。和平林场2006年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制度后,为了积极保护松茸物种资源,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拟定了赤松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加强了松茸的采集、保护管理措施,将具体任务交由各管护经营责任人来完成,使他们在取得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松茸生长环境和年产量也迅速得到了恢复。
6 和平林場野生松茸保护措施建议
6.1 松茸是一种菌根菌,它与植物共生,靠与共生植物的根系形成的菌根来获得营养物质。松茸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既要求在采集松茸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赤松、柞树等共生植物根系的破坏,保障松茸的正常生长环境,同时,要多次采收,适当留取童茸,清理林地卫生。
6.2 松茸依靠自身散发数量庞大的孢子来维持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人工采集未“开花”的松茸子实体,将使松茸孢子散发受到限制。由于松茸从孢子散发到菌丝萌发及长成子实体需要5-8年时间,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变化不容易为公众所认识,所以在松茸的采集管理中,需要有增加松茸孢子散发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