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里的沧桑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p3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在旧书摊淘书,看到一本书脊破损、纸张发黄的《十日谈》,翻开扉页,竟有三个落款,出自三人之手。最下边的落款,时间也最早:“念正版精装久矣,是日偶获,喜不自胜!1992.6.2于西安市新华书店 吴文东”。
  是拙朴稳重的蓝墨笔迹,文笔典雅蕴藉,看得出这位吴老兄的古文功底不错。我推想他发现此书时定然如获至宝,把书拿在手里摩玩不已,脸上是绽开的笑意。第二个落款是:“1997年10月3日下午,于济南中山公园旧书市闲逛。漫步公园中,狂风大起,游人寥落,心境也如此萧瑟。刘一龙”。
  字是毛笔小行草,潇洒流畅,一看就知临过字帖。这是一位富有诗意的人,当时的情景如在目前,他孤独,他惆怅,在寂寞噬咬他心灵的时候,他遇见了这本书,而且不知出于何故买下了它。第三个落款是竖着签的,蓝色圆珠笔,字迹娟秀,大概是个女子:“杨爱珍买于衡水一中门口二○○三年三月十一日囊中羞涩,不忍错过”,看得出,这位女子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
  我忽然生发出一些感慨:哦,距书的第一位主人吴文东买书已十五年了,吴文东是谁?此刻在哪里?他是否还记得这本书?是否知道此时别人在远方的街头读他的笔迹?忽而想起几句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这诗用在这本旧书的辗转漂泊上,多少贴切——人的字迹,如飞鸿在雪泥上留下的指爪;题字者忘记此书,正是“鸿飞那复计东西”!诗中含着的那种对生命的无法预知、无法把握的悲凉,正切合了这本书的旅行轨迹,切合了在它背后的一位位主人。
  西安——济南——衡水——齐河,这本书漂泊于天南地北之间,风尘仆仆,辗转流徙。它以怎样的方式从西安到了济南?又以怎样的方式到了衡水,又辗转到齐河?知道这些的只有这本书。它漂泊到我手上,至少是第四站。一个个主人的落款,是它游历人间的通关文牒吗?漂泊的命运,书不能自主,也无奈啊。
  我不由追问,他们都挚爱这本书,又为什么使它流落旧书摊,就像当初的密友,他年相忘于江湖?或许是意外,或许还有一种原因:时过境迁,爱已不再。感情的迁移变化,让本来很近的心变得陌生,很浓的情变得冷淡,何况一本书呢?
  人心是一个世界,这里的一切像客观世界一样,有新旧交替,在成长,在淡化,在新生,在苍老,在流迁,在遗忘。人对自己的情感也会陌生,也会无奈,不明白为什么热爱的会冷淡下来,无力挽留自己的情怀,就像无力挽留一个季节。
  我捧着书,情怀有了些许凉意。这些遗落在扉页上的心情偶然被我拾到,交付给谁?
  街上人们熙熙攘攘,来来往往,似有序,似无序,其实也在漂泊,人知道自己漂向哪里吗?看似知道,其实不知道——不知道以后在哪里停泊,更不知道在哪里搁浅。如水的秋风哗哗地翻起书页,我的心被风吹得有些苍老。
  携书回家,坐在窗前,默默摩娑三个题款,似与那三位主人签名的手相握,似有余温缕缕传到指尖。这也算握手,尽管我们一生不相识,但喜欢过、拥有过同一本书。我抚摸过他们的手迹,欣赏过他们的心曲,也是一种缘分啊。合上书,手上那种似有似无的余温令我惘然。
  我在三个落款旁的空白处,郑重地写下名字和日期,心想,我和这本书的缘分是多少年?我不知道。能做的,只是珍惜这匆匆的、相连相属的无尽岁月。
  (编辑 欣然)
其他文献
我国寺庙多悬楹联,而在寺庙楹联中,佛教楹联数量最多,但是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当是那种深含禅理、禅味、禅趣的楹联,它们或寓理于景,或说法于堂,或劝人以善。  蓟县龙泉精舍有联曰:  绿水青山,此中大有佳处;  清风明月,闲者便是主人。  从山水风月的佳与闲衬出世俗人们的碌碌空忙。  山西河曲海潮禅寺联:  半点尘埃飞不到;  一轮明月去还来。  极言其静,却涵盖了自然界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规律。  
“睡眠是大自然的保姆”  睡眠是人类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按照80岁计算,一生也不超过3万个日子,而人的一生却有1/3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如果我们能够尽量勤奋一些,少些睡眠时间,把更多时间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是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吗?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睡眠是大自然的保姆。
“文学是照进单调贫乏生活中的一束光,是对平淡生活的救赎。”作家蒋勋如是说。我们需要救赎的,不仅仅是苦难和痛苦的生活,平淡的生活也需要救赎。  人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但很多人所谓的平淡生活,不过是一成不变的刻板生活。这样的生活,僵化枯燥,死水一样,人在这样的生活中麻木着,一天天重复着毫无新意和价值的日子,生命几乎成了静态的。这种生活,带来的不是宁静的心态,而是更容易生出的怨气和戾气。我们身边有的
不要抱怨这社会“为什么99%的人辛勤工作,只有1%的人享福?”也不要埋怨这世道“浮躁”,只看看自己、问问自己:自己伏下身子了没有。倘若没伏下身子,做什么工作都浮在“面”上,深入不下去,那么即使再满腹牢骚,再声嘶力竭也解决不了半点实际问题。因为“金子”都让别人“弯腰”拾起了。   曾在八一青年队和国青男篮征战多年的史勇,很多人肯定不会太陌生,不过他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火锅连锁公司的董事长,并且做
佛家有句术语叫“八风不动”。所谓的“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共八件事。如果遇到八风中的任何一风情绪都不为所动,就是八风不动。不论得到还是失去,欢喜还是忧伤,赞誉还是诋毁,都能做到气定神闲、不为所动,这样的人该有多么圣明、睿智,几近不食人间烟火。也难怪会有那么多的凡夫俗子会对此心向往之。   说到此,不得不说起苏东坡的一件小事来。苏东坡一日兴起,做了一首赞佛的小诗:稽首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大梦初醒荒唐了一生。南山南,北秋悲……”这首被“中国好声音”歌手张磊一夜唱红而风靡大江南北的《南山南》,竟是1989年出生的“民谣小鲜肉”马頔创作的。马頔总嫌自己的歌不够“大调”,“矫情”的成分过多,认为自己有点“小众”。  或许是“小众”的马頔更容易被人记起。成名后,成千上万的
“人是一点灵魂载负着一具肉体”,“来自命运的东西并不脱离本性”。这句话摘自《沉思录》一书,书中如这样朴实却直抵人心的句子非常多。  由《沉思录》中这样的句子想到了蚊子。  一直以来,人们皆以为当暴雨来临时,蚊子和蜻蜓、蝴蝶一样,躲藏在雨淋不着的地方。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学院的一位叫乔治·库克的工程师对这一说法表示质疑,日前,他借助于高速摄影机,对暴雨中的蚊子进行了观察。果然,暴雨来临时,蚊子并不是藏起
从审美的角度来讲,我更喜欢苍凉与悲壮,大凡男人,基本如此。无论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还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令有泪不轻弹的男儿,难掩几分哽咽。“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虽然是女子的苍凉,却也是壮美的。男人读之,谁不为之动容?  非常感谢唐诗宋词给我带来那么多的苍凉与悲壮之美,让我这个俗世中被俗事缠绕的俗人,多了几分美的感受和心灵的感应。人生有了这样的美的陶冶
抽着烟,披着军大衣  在寒夜在小屋里踱步  我恍如一个将军  在运筹一场战事  望眼我的士兵  ——那一首首诗  一个个聚集的汉字  如何将它们整合  如何使它们鲜活灵动  富有激情和斗志  成為一支胜利之师  我在斟酌,在设想构思  攻克广阔的心灵阵地啊  离不开情感的真挚  思想的深远  也离不开耐心、细致  在反反复复之后  我的士兵们  进入了状态和位置  ——战役就要开始  于是,我仿佛
阳光洒下斑驳的树影,浓密的枝叶间,蝉安安稳稳栖息着,开始了生命的歌唱。  蝉在歌唱什么呢?寂静的夏日午后,暑热蒸腾,一切都安静了。时光悠长的影子缓缓游移,人们都睡了,鸟也歇了,风也远了。只有蝉,还在鸣唱。你听,“知了——知了”,无数蝉声汇集,大合唱一般。夏天,便有了声响。  蝉鸣,是夏的背景。如果没有蝉鸣,夏天还叫什么夏天呢!蝉就是在为夏天鸣唱呢。  蝉与夏天是约好了的。夏天到,蝉声唱。听说一只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