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國人的餐桌,从来都不止是吃饭的地方,它融汇了太多的社交功能和人情事故。一顿饭就改变命运的例子,并不鲜见。尤其是在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魏晋,餐桌作为交际场所,对于没爹可拼却想要实现人生逆袭的陶侃来说,就更为重要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了帮助门第低微却志向远大的陶侃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母湛氏居然剪掉了被女子最珍视的头发,拆了大半个家,也要帮助儿子结交可以帮助他的人。能做出这样牺牲,又有如此之快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國人的餐桌,从来都不止是吃饭的地方,它融汇了太多的社交功能和人情事故。一顿饭就改变命运的例子,并不鲜见。尤其是在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魏晋,餐桌作为交际场所,对于没爹可拼却想要实现人生逆袭的陶侃来说,就更为重要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了帮助门第低微却志向远大的陶侃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母湛氏居然剪掉了被女子最珍视的头发,拆了大半个家,也要帮助儿子结交可以帮助他的人。能做出这样牺牲,又有如此之快应变能力的母亲,实在了不起。而他们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也让人肃然起敬。、
其他文献
在中國传统的餐桌上,最讲究的就是吃饭的“礼数”,吃得精致,吃得高雅,吃得有创意,吃得有风度……那也就难免有吃错了的时候,也自然就有闹笑话的时候啦。 王敦出身东晋最著名的门阀贵族琅琊王氏,想来也是锦衣玉食,只是还是抵不上皇权富贵,闹了一出大笑话。不过这也怪不了王敦,这吃的礼数和讲究太多,谁都难免有没见过世面的时候吧?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制作方法是烧造时入窑两次,先烧釉,釉以铅为熔剂,高温下呈玻璃状,可自由流淌交混,在同一器物上出现黄、绿、白、蓝、赭、黑等多種釉色,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唐三彩技术除器物外,广泛运用到偶人禽兽雕塑的装饰上。绝大多数的唐三彩用于殉葬,极少用于日常生活。与中国古代名瓷器汝瓷、钧瓷的得名不同,“唐三彩”这个名字,并非来自古籍记载,而是今人所取。1928年,洛阳邙山地区
如果将文学素养归为当代历史随笔写作需要的历史浪漫主义,那么,哲学素养和哲学思考则必然是当代历史随笔写作的历史理性主义。 长期以来,历史随笔的写作面临着—种两难处境:一是过度专业化,做了学者该做的事而忽略了随笔本身需要的“以史感会”;再是“感会”过度而淡化或者说忘记了基本的史实。前者枯燥无趣,结果很有可能是浪抛精力;后者则不免错漏百出,蹈空矫情。所以,操持历史随笔需要两种素养的储备,同时,更需要两
no.1 王维:别问了,没故事 推送时间:2019-10-08 阅读人数:950521 史叔推荐:关于诗佛王维,唐以后对他有很多的解读,当然,更多是对他人生故事的附丽:为什么隐居辋川?为什么在妻子去世后不再续娶而孤独终老?那些正史和稗官野史里都没能找到的答案,渐渐风化成了无数的传说。本文更像是代表王维作出的千年回应:他的进与退、得与失,出仕与归隐、济世与修身,都不过是一种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2003年11月22日,郑州‘壮志凌云’(王乐天)身穿汉服走上街头,成为汉服复兴的标志性事件。 2002年2月14日,“华夏血脉”在新浪舰船知识网络版军事历史论坛发表《失落的文明一汉族民族服饰》帖子,这是中国现代汉服复兴运动的第一篇重要文献。 2003年11月22日,郑州”壮志凌云”(王乐天)身穿汉服上街,成为第一个被报道身穿汉服公开走上街头的人。 2004年10月5日,来自北京、天津、上海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的建设城市圈的热潮,本文讨论了城市圈形成的一个模型,运用空间计量以及面板数据的方法对我国已经发展较成熟的珠三角城市圈以及正在建设的武汉城市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圈的可接近性能显著地促进位于城市圈内的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本文还提出了发展边缘城市、实施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圈发展策略。 [关键词]珠三角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 城市圈的可接近性 面板数据 空间计量 [中图
1960年5月,中国登山探险队胜利攀上珠穆朗玛峰之巅,完成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伟大壮举。 1960年2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正式成立,全队共有队员214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工人、农民、解放军、教师以及科技工作者,其中女队员11名,全队平均年龄为24岁。16名气象工作者提前一年多深入珠峰山区,建立了海拔5000米的绒布寺气象台、海拔5120米的珠穆朗玛峰气象台、海拔5500米的气象哨
胡服骑射 自商周以来,古人的传统服装一般分为襦、裤、深衣(即把上衣下裳缝在一起)、下裳配套,形成了“上衣下裳”“深衣”“襦裙”三种主要搭配方式。其中上衣下裳是帝王百官举办仪式或庆典时穿着的礼服;深衣是百官及士人日常穿着;襦裙是妇女的穿着。这些服装的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有用带钩的,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需要说明的是,那时的裤只有两条裤管套在胫部,类似我们今天的开裆裤。裤外面还有裳,
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等近期宫斗题材网络热播剧中,后宫争斗似乎永远是宫廷生活的唯一主题。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后宫,并非仅有勾心斗角的戏码。在此,我们翻开史册,检阅自先秦两汉以来的后宮制度,走进明清皇宫,审视帝后乃至宫女太监们的日常生活,力图勾勒出后宫从形成、发展到废除的完整历史画卷。由此,你也许可以跳出宫廷剧“戏说”的浅表视角,看到一个更加接近历史真相的后宫“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