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已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和学生的要求。本文阐述了课堂教学管理权变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以及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论述了课堂教学管理权变的理论对于促进教学管理理论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权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229-02
1 课堂教学管理权变的理论依据
权变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些国家称之为“条件理论”,“情境管理”。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该理论已经成为世界上各种管理学教材的必讲内容,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管理方式有其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不能绝对地以“好”或“坏”一概论之,也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通用的万能模式。权变管理理论不仅看重具体的管理方法,更看重管理所面临的“情境”、“条件”,主张根据管理对象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哪种管理方式更为有效,不能由“管理者”这一因素决定,还要考虑领导者的特点、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工作任务的特点、传统的管理方式、上级的管理风格等多种外部条件(即“情境因素”)。要想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管理者需要分析具体管理方式的特征,综合各种主、客观条件的要求,进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权变管理理论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孔子就主张“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差异、时间的不同选择教育方式。目前,我国各种教育迅猛发展,由于学校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综合素质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难题,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将权变管理理论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2 课堂教学管理权变的主要体现
2.1 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的权变
美国心理学家卡曼提出的领导行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与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结合起来考虑,根据被领导者的不同年龄、责任感、成就感及相关的能力等条件,来决定是采取单向沟通方式直截了当地布置工作,还是采取双向沟通、发展心理关系和培养社会性情感的方式指导工作。从具体情况来看,当学生处于不成熟阶段时,教师应采取高工作、低关系的命令式管理策略,明确规定干什么、怎么干;当学生处于初步成熟阶段时,教师宜采取高工作、高关系的说服式管理策略,交流信息,联络感情,相互支持;当学生发展到比较成熟阶段时,采取高关系、低工作的参与式管理策略最为有效,管理重点应放在鼓励他们参与决策,努力工作方面;而当学生完全成熟时,教师则应以低工作、低关系的授权策略进行管理,相信他们,充分授权,适当监督,努力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果。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课堂教学管理有极大的启发作用,它精辟地指出某种管理策略的效果好坏直接取决于它对学生成熟度的适合程度,颇具说服力地解释了民主型教师、参与式教学使刚组建的班集体变差、差班更乱的问题。该理论要求教师以辨证的观点看待任何一种策略,在致力于培养班集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的学习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同时,要根据学生当前的成熟度恰当地选择管理策略。例如,班集体刚开始组建时,教师必须采取命令式管理策略,严肃课堂纪律,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待班集体正常秩序逐步建立、良好班风逐步形成后,则可逐渐过渡为疏导式或参与式管理策略;而对一个充分成熟的优秀班集体,则可适当放宽,采取自学、自治为主的授权式管理策略。
2.2 课堂教学管理方式的权变
从搞好常规教学的角度来讲,领导方式抉择图从理论上综合分析了影响管理决策的多种因素,为随机选择教学管理方式提供了较为直观的思维框架。领导方式抉择图理论认为,选择领导方式必须考虑下列因素:(1)工作性质;(2)下属的成熟度;(3)传统的领导方式;(4)上级的领导风格;(5)领导者本人的个性特征。将这五种因素综合反映在一张四分图上,便可准确地显示最佳的领导方式。如,某教师新接一个班级,他所面临的情境是:教学任务要求他在管理中采取偏低的工作行为、适中的关系行为;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示高关系、低工作的特征;上级领导的管理趋向偏高的关系行为与工作行为;而教师本人则习惯于采取高工作、低关系的管理行为。(如图1所示)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较适合的管理方式应是偏低的工作行为、稍高的关系行为,即参与式领导。但这与该教师原有的管理方式之间存在着较突出的矛盾。那么对该教师来说,最佳的抉择是改变自己,以适应各种客观要素的要求。
2.3 課堂教学管理风格的权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个性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课堂管理风格。有的教师博学多才、英明善断、诙谐和悦,以“才”治班,倍受学生的欢迎;有的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以“德”治班,深得学生的敬重;有的教师善解人意,理解、尊重、爱护学生,以“情”治班,博得了大家的爱戴;也有的教师风纪严整,一丝不苟,注重以法纪规范班级,亦深为学生所敬畏。不同的教学管理风格,体现了教师的管理艺术特色,有利于学生对教师的主动适应与积极配合,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但是,美好的事物一味单调重复也会令人生厌,成熟的管理方式若一成不变地体现于每一堂课中,久之便会削弱教师的吸引力,影响教学效果。因而教师须经常提醒自己,有意识地打破单调的管理模式,偶尔出“格”,会给学生带来清新感,活跃课堂气氛,为教学管理注入活力,增添情趣。如,一贯不苟言笑的教师偶尔以幽默的方式处理问题,或一向和悦宽厚的教师突然严厉起来,都能激起学生心灵的颤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 课堂教学管理权变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管理权变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积极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促进学生智力的深化与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去寻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点,在主导的显性活动与主体的隐性活动、主导的隐性活动与主体的显性活动或二者同样的显性活动中寻找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组合,促使教学过程在师生高质量的交互活动中波浪式前进,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管理的权变,须遵循三个原则,即方向性原则、条件性原则、最优化原则。
方向性原则,课堂教学管理权变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围绕这一目标策划课堂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条件性原则,即权变思想指导下选择的教学管理方案应适合各种情景因素的要求,这种方案应是条件允许的、容易操作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最优化原则要求教师面对多种管理方案,应善于分析每个方案的优缺点,结合实际选择最适合的一个。
课堂教学管理权变的理论,对于促进教学管理理论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吸取了传统教学理论的精华,结合现在的教学条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在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内涵,深化思想,发展理论。课堂教学管理权变理论将课堂教育管理看作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使人们学会用辩证地看待课堂教学,用多元的、交叉的、动态的观点去重新认识分析教学过程,研究课堂教学管理的深层结构与内在规律,加强教学管理艺术的提高,重视教育机智的运用,这些都能从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桂林.走向权变管理的大学教学改革[J].江苏高教,2009,5.
[2] 邹文娜,胡晶晶.权变管理理论初探[J].科技与经济,2006,19.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权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229-02
1 课堂教学管理权变的理论依据
权变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些国家称之为“条件理论”,“情境管理”。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该理论已经成为世界上各种管理学教材的必讲内容,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管理方式有其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不能绝对地以“好”或“坏”一概论之,也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通用的万能模式。权变管理理论不仅看重具体的管理方法,更看重管理所面临的“情境”、“条件”,主张根据管理对象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哪种管理方式更为有效,不能由“管理者”这一因素决定,还要考虑领导者的特点、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工作任务的特点、传统的管理方式、上级的管理风格等多种外部条件(即“情境因素”)。要想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管理者需要分析具体管理方式的特征,综合各种主、客观条件的要求,进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权变管理理论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孔子就主张“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差异、时间的不同选择教育方式。目前,我国各种教育迅猛发展,由于学校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综合素质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难题,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将权变管理理论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2 课堂教学管理权变的主要体现
2.1 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的权变
美国心理学家卡曼提出的领导行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与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结合起来考虑,根据被领导者的不同年龄、责任感、成就感及相关的能力等条件,来决定是采取单向沟通方式直截了当地布置工作,还是采取双向沟通、发展心理关系和培养社会性情感的方式指导工作。从具体情况来看,当学生处于不成熟阶段时,教师应采取高工作、低关系的命令式管理策略,明确规定干什么、怎么干;当学生处于初步成熟阶段时,教师宜采取高工作、高关系的说服式管理策略,交流信息,联络感情,相互支持;当学生发展到比较成熟阶段时,采取高关系、低工作的参与式管理策略最为有效,管理重点应放在鼓励他们参与决策,努力工作方面;而当学生完全成熟时,教师则应以低工作、低关系的授权策略进行管理,相信他们,充分授权,适当监督,努力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果。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课堂教学管理有极大的启发作用,它精辟地指出某种管理策略的效果好坏直接取决于它对学生成熟度的适合程度,颇具说服力地解释了民主型教师、参与式教学使刚组建的班集体变差、差班更乱的问题。该理论要求教师以辨证的观点看待任何一种策略,在致力于培养班集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的学习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同时,要根据学生当前的成熟度恰当地选择管理策略。例如,班集体刚开始组建时,教师必须采取命令式管理策略,严肃课堂纪律,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待班集体正常秩序逐步建立、良好班风逐步形成后,则可逐渐过渡为疏导式或参与式管理策略;而对一个充分成熟的优秀班集体,则可适当放宽,采取自学、自治为主的授权式管理策略。
2.2 课堂教学管理方式的权变
从搞好常规教学的角度来讲,领导方式抉择图从理论上综合分析了影响管理决策的多种因素,为随机选择教学管理方式提供了较为直观的思维框架。领导方式抉择图理论认为,选择领导方式必须考虑下列因素:(1)工作性质;(2)下属的成熟度;(3)传统的领导方式;(4)上级的领导风格;(5)领导者本人的个性特征。将这五种因素综合反映在一张四分图上,便可准确地显示最佳的领导方式。如,某教师新接一个班级,他所面临的情境是:教学任务要求他在管理中采取偏低的工作行为、适中的关系行为;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示高关系、低工作的特征;上级领导的管理趋向偏高的关系行为与工作行为;而教师本人则习惯于采取高工作、低关系的管理行为。(如图1所示)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较适合的管理方式应是偏低的工作行为、稍高的关系行为,即参与式领导。但这与该教师原有的管理方式之间存在着较突出的矛盾。那么对该教师来说,最佳的抉择是改变自己,以适应各种客观要素的要求。
2.3 課堂教学管理风格的权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个性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课堂管理风格。有的教师博学多才、英明善断、诙谐和悦,以“才”治班,倍受学生的欢迎;有的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以“德”治班,深得学生的敬重;有的教师善解人意,理解、尊重、爱护学生,以“情”治班,博得了大家的爱戴;也有的教师风纪严整,一丝不苟,注重以法纪规范班级,亦深为学生所敬畏。不同的教学管理风格,体现了教师的管理艺术特色,有利于学生对教师的主动适应与积极配合,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但是,美好的事物一味单调重复也会令人生厌,成熟的管理方式若一成不变地体现于每一堂课中,久之便会削弱教师的吸引力,影响教学效果。因而教师须经常提醒自己,有意识地打破单调的管理模式,偶尔出“格”,会给学生带来清新感,活跃课堂气氛,为教学管理注入活力,增添情趣。如,一贯不苟言笑的教师偶尔以幽默的方式处理问题,或一向和悦宽厚的教师突然严厉起来,都能激起学生心灵的颤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 课堂教学管理权变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管理权变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积极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促进学生智力的深化与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去寻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点,在主导的显性活动与主体的隐性活动、主导的隐性活动与主体的显性活动或二者同样的显性活动中寻找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组合,促使教学过程在师生高质量的交互活动中波浪式前进,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管理的权变,须遵循三个原则,即方向性原则、条件性原则、最优化原则。
方向性原则,课堂教学管理权变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围绕这一目标策划课堂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条件性原则,即权变思想指导下选择的教学管理方案应适合各种情景因素的要求,这种方案应是条件允许的、容易操作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最优化原则要求教师面对多种管理方案,应善于分析每个方案的优缺点,结合实际选择最适合的一个。
课堂教学管理权变的理论,对于促进教学管理理论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吸取了传统教学理论的精华,结合现在的教学条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在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内涵,深化思想,发展理论。课堂教学管理权变理论将课堂教育管理看作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使人们学会用辩证地看待课堂教学,用多元的、交叉的、动态的观点去重新认识分析教学过程,研究课堂教学管理的深层结构与内在规律,加强教学管理艺术的提高,重视教育机智的运用,这些都能从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桂林.走向权变管理的大学教学改革[J].江苏高教,2009,5.
[2] 邹文娜,胡晶晶.权变管理理论初探[J].科技与经济,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