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我国现代公民的必要素质,也是公民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基本能力,但是对于我们国家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样一些地区的学生往往家庭条件较差,无法受到良好的现在教育,因此文化底子都比较薄,加之这样一些地区信息阻塞,导致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工作时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口语交际能力这一重要的基本素质技能。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对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进行说明和分析,希望能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育有所帮助与启示。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教育;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法】:G812.47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由于受母语的影响,通常会把本民族语言的组句规律及不正确发音带入口语交际中,例如汉语“经济工作研讨会”,傈僳语则为“会研讨工作经济”;汉语“疯狗”,景颇语则为“狗疯”;汉语“我告诉你”,拉祜族则为“你我啊说给”;汉语“我帮你收拾”,傣族则为“我收拾你”;口语交际中的上声及轻声变调,譬如句子中的“理想”、“小艇”、“来吧”等的变调他们基本体现不出……语法上的差异,导致语句不通、逻辑混乱、颠三倒四、主谓宾分不清楚的语法、语调错误的现象尤为突出。
二、关于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在阅读教学当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以“读”为本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共识,因此在对少数民族小学生进行口语技能培养时,同样可以从读入手,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状况,对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进行安排,具体体现为:
1、通过读和背的形式来加强口语交际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与背诵,使学生对汉语的语音、语调以及停顿等建立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其次通过大量的重复阅读和记忆来加强上述感受和作用。在实施过程当中,读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状况来进行选择和确定,如齐读、分组诵读或者是制定个别参与集体诵读等,在此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指导,就能够较好的加强学生对于汉语口语的印象和掌握程度。
2、采用多种形式来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
多形式的复述课文内容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汉语口语的掌握和理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汉语言的组织能力,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对于少数民族小学生的口语培养来说更是如此。当然,复述课文内容的前提就是学生本身对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记忆,这样才能够对所记忆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逻辑表达出来。复述形式同样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对全文进行复述或者是进行创造性复述等,都能够获得相当理想的口语教学效果。
3、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发散式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本身具备的特点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创作,也就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联想或想象。比如举一反三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学生自行编制故事等,在发散式教学这一过程将涉及到许多汉语言的组织以及口语表达的训练,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但这一种教学模式相对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在进行发散教学时教师的重点应当放在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之上,而不是放在故事本身。
(三)利用汉语言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来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学习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很难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就直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是需要一個长期培养的过程,就现实状况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汉语言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下文结合三个具体例子来进行说明。
1、利用看图说话
小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插图数量较多,而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说,更加容易接受图片形式,因此可以将看图说话作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认识和理解画面的基础上让其思考画面所呈现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种模式在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小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兴趣,能够加深小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同样是非常理想的教学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教学中来的图画通常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一是画面的意图要明确,不能超越小学生的理解范围;二是画面要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关联,这样才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三是画中内容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看到画面之后有话可说。
2、激励学生多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传统和常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少数民族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特别的意义,主要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之上发言具有一定特殊性的,该环境下开口进行表达会给自己及其他学生留下深刻影响,因此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同样适用。但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平衡性,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不积极发言的学生提供一定的表达机会,鼓励其开口说话。
3、结合少数民族自身特色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民族习俗,积极创设生动、逼真、极富感染力的口语交际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真实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达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主题,最大限度地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大胆运用多媒体,积极创设学生踊跃参与的“口语交际”情景,激起学生口语交际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由于受教材所设主题限制,边远山区少数民族低年级学生不一定熟悉,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我们去“旅游”,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给“游客”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边远山区的孩子,能去到镇上赶个集就算是出了趟远门了,哪里有机会去看什么风景名胜?知道的屈指可数的风景名胜也只是“耳闻”,缺乏真实感受,这一口语交际主题就不适合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结合当地民族风俗,重新设置交际环境,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自己民族的特有节日,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佤族的“青苗节”、傣族的“泼水节”等等。
结语:在实际教学环境下提升少数民族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可以说是非常多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这其中更为重要的还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方式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参考文献
[1]毛勇.对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思考[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多里坤呼达拜尔干.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J].科技信息,2013(9)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教育;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法】:G812.47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由于受母语的影响,通常会把本民族语言的组句规律及不正确发音带入口语交际中,例如汉语“经济工作研讨会”,傈僳语则为“会研讨工作经济”;汉语“疯狗”,景颇语则为“狗疯”;汉语“我告诉你”,拉祜族则为“你我啊说给”;汉语“我帮你收拾”,傣族则为“我收拾你”;口语交际中的上声及轻声变调,譬如句子中的“理想”、“小艇”、“来吧”等的变调他们基本体现不出……语法上的差异,导致语句不通、逻辑混乱、颠三倒四、主谓宾分不清楚的语法、语调错误的现象尤为突出。
二、关于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在阅读教学当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以“读”为本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共识,因此在对少数民族小学生进行口语技能培养时,同样可以从读入手,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状况,对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进行安排,具体体现为:
1、通过读和背的形式来加强口语交际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与背诵,使学生对汉语的语音、语调以及停顿等建立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其次通过大量的重复阅读和记忆来加强上述感受和作用。在实施过程当中,读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状况来进行选择和确定,如齐读、分组诵读或者是制定个别参与集体诵读等,在此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指导,就能够较好的加强学生对于汉语口语的印象和掌握程度。
2、采用多种形式来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
多形式的复述课文内容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汉语口语的掌握和理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汉语言的组织能力,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对于少数民族小学生的口语培养来说更是如此。当然,复述课文内容的前提就是学生本身对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记忆,这样才能够对所记忆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逻辑表达出来。复述形式同样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对全文进行复述或者是进行创造性复述等,都能够获得相当理想的口语教学效果。
3、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发散式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本身具备的特点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创作,也就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联想或想象。比如举一反三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学生自行编制故事等,在发散式教学这一过程将涉及到许多汉语言的组织以及口语表达的训练,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但这一种教学模式相对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在进行发散教学时教师的重点应当放在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之上,而不是放在故事本身。
(三)利用汉语言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来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学习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很难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就直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是需要一個长期培养的过程,就现实状况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汉语言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下文结合三个具体例子来进行说明。
1、利用看图说话
小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插图数量较多,而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说,更加容易接受图片形式,因此可以将看图说话作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认识和理解画面的基础上让其思考画面所呈现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种模式在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小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兴趣,能够加深小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同样是非常理想的教学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教学中来的图画通常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一是画面的意图要明确,不能超越小学生的理解范围;二是画面要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关联,这样才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三是画中内容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看到画面之后有话可说。
2、激励学生多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传统和常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少数民族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特别的意义,主要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之上发言具有一定特殊性的,该环境下开口进行表达会给自己及其他学生留下深刻影响,因此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同样适用。但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平衡性,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不积极发言的学生提供一定的表达机会,鼓励其开口说话。
3、结合少数民族自身特色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民族习俗,积极创设生动、逼真、极富感染力的口语交际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真实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达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主题,最大限度地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大胆运用多媒体,积极创设学生踊跃参与的“口语交际”情景,激起学生口语交际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由于受教材所设主题限制,边远山区少数民族低年级学生不一定熟悉,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我们去“旅游”,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给“游客”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边远山区的孩子,能去到镇上赶个集就算是出了趟远门了,哪里有机会去看什么风景名胜?知道的屈指可数的风景名胜也只是“耳闻”,缺乏真实感受,这一口语交际主题就不适合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结合当地民族风俗,重新设置交际环境,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自己民族的特有节日,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佤族的“青苗节”、傣族的“泼水节”等等。
结语:在实际教学环境下提升少数民族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可以说是非常多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这其中更为重要的还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方式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参考文献
[1]毛勇.对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思考[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多里坤呼达拜尔干.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J].科技信息,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