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株胆囊误诊误治1例

来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icious_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病历报告rn 患者男,40岁,4年前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诊行胆囊切除术。术后一年再次发生腹痛并伴黄疸,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取石。2个月后腹痛、黄疸再次出现,复查B超后诊断为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拟行肝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中探查肝脏表面光滑,未扪及肝内结石,分离肝门部粘连,显露胆总管,见其直径约1.2 cm,其内扪及直径约0.5cm的结石1枚,横断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取出几何形状的胆固醇结石1枚,沿胆总管向肝门部解剖,在肝门右侧肝脏脏面,有一约1.5cm×2.0cm×4.0cm大小的残株胆囊,内充满直径0.2~0.5cm的结石。此时考虑胆总管结石为残株胆囊结石排入胆总管所致,由于这时胆总管已横断,切除残株胆囊后,行肝胆管空肠端侧侧ROUX Y吻合,T形管支撑,3个月后造影检查无结石及胆管狭窄,拔管。随访2年无不适症状。rn2 讨论rn 残株胆囊系由于胆囊管残留过长所致,残株胆囊及其并发症危害性众所周知,特别是近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有增多之趋势,比较多见的是残株胆囊炎、残株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甚至残株胆囊癌。残株胆囊常常是因并发症再次手术时才发现,及时确切地处理后,一般不必进行第3次手术,以免延误治疗。rn 本例第1次手术由于是急诊,解剖关系欠清楚,在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部未暴露清楚情况下切除胆囊,实为颈部断离,造成胆囊残株,并残余结石。这是后2次发病的根本原因,而且在诊断上起了误导的作用。第2次手术时,仅满足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取出结石后,未仔细解剖肝门部,也未对结石的性质和成因作分析,致残株胆囊仍然存在,导致再次继发胆总管结石的形成。第3次手术时,未对既往病史作进一步的分析,也未作必要的检查,先横断胆总管,当诊断明确时,过失已无法挽回,被迫行了胆肠吻合术。rn 该患者3次误治的共同特点是在未探查、解剖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手术。3次手术是分别由3位医生完成的,后2次均对前次的病史、病例资料未作详尽的研究分析,主观臆断,教训深刻,令人发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抑制素B(INH-B)在睾丸扭转(Testicular Torsion, TT)患者术后生精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设TT组和正常对照组.TT组为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间因TT在我院
目的研究B超发现有膀胱小梁形成BPH患者临床及尿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其作为BPH外科干预指征的意义.方法比较B超显示有膀胱小梁形成BPH患者与无膀胱小梁形成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1995— 1999年 ,我院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治疗 2 3例小儿狼疮性肾炎 (L N)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TURP术后发现的前列腺偶发癌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心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2年7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0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资料,平均年龄(65±1
1998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外科共行I类切口手术270例,兹将我们预防性抗生素临床用药情况做一总结,并分析其用药状况。rn1 临床资料rn 270例中,男163例、女107例,年龄:1~80岁,平均3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丝线结扎术治疗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症(PV)患者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两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丝线结扎术对275例PV患者进行治疗.其中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0年9月-2013年6月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经规范的内科治疗失败后,行血管成形术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
1993年 6月— 2 0 0 0年 3月 ,我院采用静滴丙种球蛋白并口服氨甲喋呤 (MTX)治疗全身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 6例 ,初步取得良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