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堂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的差异,即使教师在此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此时,教学机智就显得格外重要。我认为“愚感”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另类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愚感艺术,把握愚机、找准愚点、用好愚法,将这种“教学愚感”恰当地运用于数学课堂,从而让学生真正实现心智的觉醒和智慧的成长。
一、把握愚机
1、“愚”在学生似解未解时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的问题一提出来,有些学生就抢着回答,而这种回答往往都是未经过深思熟虑的,随意得出的,根本就得不到真正的意义。此时,教师就可以“愚”一下。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同学们知道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有学生马上就会说2平方厘米,这时候,教师还“装糊涂”,让学生用实例证明,学生馬上就议论纷纷了,有人用方格去填,有人利用已有经验,观察到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有关,会纷纷发表观点。让学生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教师“揣着明白装糊涂”,促使学生“不糊涂”。如此一来,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挑战欲和求知欲,又激励其主动探索、积极创造,完成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
2.“愚”在学生灵光一闪
新课程下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面对学生的灵光一闪,如果我们能及时把握,同时发挥我们的“愚感”,给他们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相信他们的理解会以灵感为契机,步入全新的境界。
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老师问:“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学生马上发表自己的说法:1、有三条边的图形?2、有三个角的图形?……,学生的说法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时都觉得自己委屈,老师并没有急着肯定,而是让学生进行辩论,最后再画图一一突破。最后,觉得委屈的学生也笑了。
3.“愚”在不愤不悱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在教学中,教师的“愚”先让学生有了迫切思考的欲望,再为学生提供了合作讨论的空间。同时,教师的“愚”还开拓了学生思维的领域。在无声时间里的等待,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待,在这期待中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老师对自己是高度希望的,学生也在老师无声的等待中学会了内在的自我肯定,培养和增强了自信心。
二、找准愚点
1、枯燥抽象处可以愚一下
数学课时常会涉及到各种运算的练习,学生们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对课堂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愚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解决问题:爸爸今年42岁,小明今年14岁,10年后爸爸比小明大多少岁?
师:这题也太简单了吧,今年爸爸比小明大28岁,10年后么,肯定就大38岁啦!(学生听了,捂着嘴巴在偷笑,也纷纷举起手来。)
师(故作不解):你们笑什么啊?
像这样的题目,有些学生会认为年龄差是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大的,或者理解成当时间缩短时变小。而且,此类题目比较抽象,如果只是教师一人在不断地讲解分析,效果肯定不好。利用“愚感”,让自己在学生面前变“愚”了,而学生却因此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该知识点,给那些容易出错误的孩子敲响了警钟。
2、关键难点处可以愚一下
每节课都有它自己的重点和难点。所谓的难点,其实就是学生认知的矛盾焦点。就此提问往往能引起学生思维,产生认知的兴趣。对于这些地方,教师切不可一带而过,该“愚”则“愚”。
比如在《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画高时,老师总是画错,学生来辨析。教师利用“愚感”,以“迟愚”、“糊涂”的姿态,凸显了教学的难点,激励学生主动探究,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三、用好愚法
1.明知故问法
在课堂教学中,当一个问题被提出后,教师只要巡视学生的行动,就大致能洞察到学生的解题思路,也大致清楚学生欠缺的是什么。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点拨,巧妙地将问题引导到新的教学重点上来。
比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老师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知道的9的乘法口诀,等学生说出后,老师故意问:“你怎么知道?”,学生纷纷用画图等例子来证明,老师这才顺水推舟,顺学而教。
2、虚实相生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也需要“留白”。课堂“不仅把学生看成教学的主体,更视为教学资源,是动力之源、能力之源。他们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靠学生的内驱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个体潜能。”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积极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与学双边活动有机地协调进行。
例如,在教学2□000≈2万,方框内可以填哪些数?教师一出示题目时,有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报出答案:1—4。其他同学也随即肯定:“对的!对的!”老师追问:“XX同学的想法你同意吗?你是怎么想的呢?或者有没有和他想法有不同的?”听完老师说的话,有位学生发表了意见:“我认为0也可以!”在这个时候,我并没有立即肯定与否定,而是留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学生通过争论,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老师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思考、激烈争论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像,畅所欲言,从而获得了更多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中,愚感是一种大智,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的群体参与得以实现,让课堂真正走向“生本”。灵活地运用愚感艺术,能有效调控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让师生共享知识、智慧与缤纷精彩。
一、把握愚机
1、“愚”在学生似解未解时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的问题一提出来,有些学生就抢着回答,而这种回答往往都是未经过深思熟虑的,随意得出的,根本就得不到真正的意义。此时,教师就可以“愚”一下。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同学们知道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有学生马上就会说2平方厘米,这时候,教师还“装糊涂”,让学生用实例证明,学生馬上就议论纷纷了,有人用方格去填,有人利用已有经验,观察到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有关,会纷纷发表观点。让学生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教师“揣着明白装糊涂”,促使学生“不糊涂”。如此一来,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挑战欲和求知欲,又激励其主动探索、积极创造,完成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
2.“愚”在学生灵光一闪
新课程下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面对学生的灵光一闪,如果我们能及时把握,同时发挥我们的“愚感”,给他们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相信他们的理解会以灵感为契机,步入全新的境界。
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老师问:“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学生马上发表自己的说法:1、有三条边的图形?2、有三个角的图形?……,学生的说法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时都觉得自己委屈,老师并没有急着肯定,而是让学生进行辩论,最后再画图一一突破。最后,觉得委屈的学生也笑了。
3.“愚”在不愤不悱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在教学中,教师的“愚”先让学生有了迫切思考的欲望,再为学生提供了合作讨论的空间。同时,教师的“愚”还开拓了学生思维的领域。在无声时间里的等待,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待,在这期待中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老师对自己是高度希望的,学生也在老师无声的等待中学会了内在的自我肯定,培养和增强了自信心。
二、找准愚点
1、枯燥抽象处可以愚一下
数学课时常会涉及到各种运算的练习,学生们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对课堂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愚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解决问题:爸爸今年42岁,小明今年14岁,10年后爸爸比小明大多少岁?
师:这题也太简单了吧,今年爸爸比小明大28岁,10年后么,肯定就大38岁啦!(学生听了,捂着嘴巴在偷笑,也纷纷举起手来。)
师(故作不解):你们笑什么啊?
像这样的题目,有些学生会认为年龄差是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大的,或者理解成当时间缩短时变小。而且,此类题目比较抽象,如果只是教师一人在不断地讲解分析,效果肯定不好。利用“愚感”,让自己在学生面前变“愚”了,而学生却因此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该知识点,给那些容易出错误的孩子敲响了警钟。
2、关键难点处可以愚一下
每节课都有它自己的重点和难点。所谓的难点,其实就是学生认知的矛盾焦点。就此提问往往能引起学生思维,产生认知的兴趣。对于这些地方,教师切不可一带而过,该“愚”则“愚”。
比如在《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画高时,老师总是画错,学生来辨析。教师利用“愚感”,以“迟愚”、“糊涂”的姿态,凸显了教学的难点,激励学生主动探究,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三、用好愚法
1.明知故问法
在课堂教学中,当一个问题被提出后,教师只要巡视学生的行动,就大致能洞察到学生的解题思路,也大致清楚学生欠缺的是什么。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点拨,巧妙地将问题引导到新的教学重点上来。
比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老师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知道的9的乘法口诀,等学生说出后,老师故意问:“你怎么知道?”,学生纷纷用画图等例子来证明,老师这才顺水推舟,顺学而教。
2、虚实相生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也需要“留白”。课堂“不仅把学生看成教学的主体,更视为教学资源,是动力之源、能力之源。他们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靠学生的内驱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个体潜能。”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积极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与学双边活动有机地协调进行。
例如,在教学2□000≈2万,方框内可以填哪些数?教师一出示题目时,有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报出答案:1—4。其他同学也随即肯定:“对的!对的!”老师追问:“XX同学的想法你同意吗?你是怎么想的呢?或者有没有和他想法有不同的?”听完老师说的话,有位学生发表了意见:“我认为0也可以!”在这个时候,我并没有立即肯定与否定,而是留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学生通过争论,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老师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思考、激烈争论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像,畅所欲言,从而获得了更多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中,愚感是一种大智,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的群体参与得以实现,让课堂真正走向“生本”。灵活地运用愚感艺术,能有效调控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让师生共享知识、智慧与缤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