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手机(文中的手机均指智能手机)功能的提升和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设备了,很多学生“机不离手”。智能手机不但具有电脑的功能,它还有很多传感器,已经成了智能化的个人学习终端。我们可以把它应用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生使用手机的这些新功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现在手机已经逐渐地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它不仅仅是一个通信工具,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媒体播放、智能控制、网络访问、计算服务一体智能设备。由于手机功能的特殊性,很多功能特别适合科学课使用,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尝试把手机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中,改进我们教学内容、实验手段和教学模式,让手机为科学课堂服务。
一、利用网络技术,改变科学教学模式
现在互联网已经延伸到我们校园的各个角落,“班班通”已经把我们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了。我們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了。
1.“互联网 ”课堂让互联网走进课堂,让我们课堂与世界相连。我们可以让学生带手机到科学课堂上来,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上网,让手机成为课堂的教学助手。手机可看微课与微视频。我们科学课的资源中,有很多微课和微视频,老师在课前可以把这些资源放在班级QQ群空间里,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观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去选择,由于是学生自己想学的内容,他们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的学习效率就会更高。
课堂上,老师的知识面和老师的教学准备不可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学的生成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况,老师也无法完全预设,老师预设的内容更无法应对生成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课堂中有了手机网络,也就掌握了知识储备的主动权,师生可以随时查询各种知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用于视频推送。现在我们的科学教学活动,很多都以小组为核心开展探究性活动,特别是在学生参与的各种实验性体验活动中,课堂展示无疑是最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式之一。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展示往往需要各种实验设备的配合,有的实验器材不易搬动、可见度差。此时,我们老师可以把自己的手机变成一个摄像机,把学生的实验场景通过教室里的网络系统,利用手机来控制电脑,实时地展现在教室里的电子白板上。
手机控制电脑的软件很多,但是手机屏幕投到电脑上的软件却很少,如果你的手机上和电脑上安装了“应用宝”,这就好办了。我们打开手机端的“应用宝”,点击最右上角的“管理”中“连接电脑”来进行手机和电脑的连接。连接成功过后,我们选择菜单栏中的“我的手机”,然后选择“工具箱”这个标签。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手机位于电脑屏幕中央,单击电脑屏幕手机上的“播放按钮”,手机屏幕上的内容就可以实时地显现出来了。
二、发掘新功能,拓展新用途
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喜欢玩手机,因为手机可以打游戏。可是他们不知道手机除了可以打游戏外,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功能。
现在的手机上都装有很多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能感知人们运动时的快慢程度,当我们拿着手机在不同方向上运动时,软件通过传感器就可以看到我们的运动情况;陀螺仪原是用在航天器上的高级设备,现在也用在手机上了,它能感知我们人体的各种旋转动作;磁力传感器,它能够感知到物体所发出的磁场强度;光线传感器能感知到环境的亮度;距离传感器能感知物体的距离;GPS传感器能记录你的经度与纬度。这些传感器的加入,让手机功能有了一个飞跃,给智能手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我们可以把这些传感器应用到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让我们的科学课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在测量心率时,可以安装“心率检测”软件,将摄像头贴着食指头,测量时手机会自动打开闪光灯,通过毛细血管反射到摄像头里的运动图像就可以计算出我们当前心跳的速率。我们在认识星座时,可以安装星图软件“StarChart”或“Google星空”等进行教学,手机能够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感知人们当前的经度和纬度,再利磁场传感器感知当前的方位,再利陀螺仪感知我们屏幕所指的方向,这时,手机软件就能根据这些感知到的信息计算出手机屏幕背对着天空方向的星座图,顺着屏幕的方向我们仰望星空就可以看到和手机屏幕显示一样的星座了。在学习声音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安装“分贝仪”“频率分析仪”来观察物体发音的大小和音高,利用“调音器”为各种乐器调音。在教学电和磁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安装“磁力仪”这款软件来检测学生制作的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在教学光的时候,我们可以安装“照度计”来测量环境光亮度的大小。
三、利用碎片化学习,延伸学习时空
碎片化学习,古来有之。北宋欧阳修早就提出了碎片化学习,他说的“学习要随时随地,千方百计,即使在马上、枕上、厕上,也一刻不得放松”,和我们今天提的碎片化学习真是异曲同工。
手机应用中的第三方软件也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了碎片化学习资源。比如,通过“太阳能系统3D”壁纸可以了解太阳系和太阳系行星的运动;通过“植物百科”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植物,了解他们的习性,成长阶段照片,既可以观赏,也可以增加知识;通过“墨迹天气”,了解我们每天的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通过“消化系统研究”可以了解营养和消化系统。这些界面友好,信息丰富的APP深得学生的喜爱,可以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发和自觉的过程。
我们把手机应用到小学科学课中,是一种尝试,取得了好的效果。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在课堂中实现“人手一机”情景就会到来。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重庆】
现在手机已经逐渐地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它不仅仅是一个通信工具,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媒体播放、智能控制、网络访问、计算服务一体智能设备。由于手机功能的特殊性,很多功能特别适合科学课使用,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尝试把手机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中,改进我们教学内容、实验手段和教学模式,让手机为科学课堂服务。
一、利用网络技术,改变科学教学模式
现在互联网已经延伸到我们校园的各个角落,“班班通”已经把我们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了。我們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了。
1.“互联网 ”课堂让互联网走进课堂,让我们课堂与世界相连。我们可以让学生带手机到科学课堂上来,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上网,让手机成为课堂的教学助手。手机可看微课与微视频。我们科学课的资源中,有很多微课和微视频,老师在课前可以把这些资源放在班级QQ群空间里,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观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去选择,由于是学生自己想学的内容,他们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的学习效率就会更高。
课堂上,老师的知识面和老师的教学准备不可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学的生成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况,老师也无法完全预设,老师预设的内容更无法应对生成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课堂中有了手机网络,也就掌握了知识储备的主动权,师生可以随时查询各种知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用于视频推送。现在我们的科学教学活动,很多都以小组为核心开展探究性活动,特别是在学生参与的各种实验性体验活动中,课堂展示无疑是最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式之一。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展示往往需要各种实验设备的配合,有的实验器材不易搬动、可见度差。此时,我们老师可以把自己的手机变成一个摄像机,把学生的实验场景通过教室里的网络系统,利用手机来控制电脑,实时地展现在教室里的电子白板上。
手机控制电脑的软件很多,但是手机屏幕投到电脑上的软件却很少,如果你的手机上和电脑上安装了“应用宝”,这就好办了。我们打开手机端的“应用宝”,点击最右上角的“管理”中“连接电脑”来进行手机和电脑的连接。连接成功过后,我们选择菜单栏中的“我的手机”,然后选择“工具箱”这个标签。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手机位于电脑屏幕中央,单击电脑屏幕手机上的“播放按钮”,手机屏幕上的内容就可以实时地显现出来了。
二、发掘新功能,拓展新用途
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喜欢玩手机,因为手机可以打游戏。可是他们不知道手机除了可以打游戏外,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功能。
现在的手机上都装有很多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能感知人们运动时的快慢程度,当我们拿着手机在不同方向上运动时,软件通过传感器就可以看到我们的运动情况;陀螺仪原是用在航天器上的高级设备,现在也用在手机上了,它能感知我们人体的各种旋转动作;磁力传感器,它能够感知到物体所发出的磁场强度;光线传感器能感知到环境的亮度;距离传感器能感知物体的距离;GPS传感器能记录你的经度与纬度。这些传感器的加入,让手机功能有了一个飞跃,给智能手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我们可以把这些传感器应用到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让我们的科学课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在测量心率时,可以安装“心率检测”软件,将摄像头贴着食指头,测量时手机会自动打开闪光灯,通过毛细血管反射到摄像头里的运动图像就可以计算出我们当前心跳的速率。我们在认识星座时,可以安装星图软件“StarChart”或“Google星空”等进行教学,手机能够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感知人们当前的经度和纬度,再利磁场传感器感知当前的方位,再利陀螺仪感知我们屏幕所指的方向,这时,手机软件就能根据这些感知到的信息计算出手机屏幕背对着天空方向的星座图,顺着屏幕的方向我们仰望星空就可以看到和手机屏幕显示一样的星座了。在学习声音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安装“分贝仪”“频率分析仪”来观察物体发音的大小和音高,利用“调音器”为各种乐器调音。在教学电和磁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安装“磁力仪”这款软件来检测学生制作的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在教学光的时候,我们可以安装“照度计”来测量环境光亮度的大小。
三、利用碎片化学习,延伸学习时空
碎片化学习,古来有之。北宋欧阳修早就提出了碎片化学习,他说的“学习要随时随地,千方百计,即使在马上、枕上、厕上,也一刻不得放松”,和我们今天提的碎片化学习真是异曲同工。
手机应用中的第三方软件也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了碎片化学习资源。比如,通过“太阳能系统3D”壁纸可以了解太阳系和太阳系行星的运动;通过“植物百科”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植物,了解他们的习性,成长阶段照片,既可以观赏,也可以增加知识;通过“墨迹天气”,了解我们每天的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通过“消化系统研究”可以了解营养和消化系统。这些界面友好,信息丰富的APP深得学生的喜爱,可以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发和自觉的过程。
我们把手机应用到小学科学课中,是一种尝试,取得了好的效果。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在课堂中实现“人手一机”情景就会到来。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