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末年初,很多人紧张、焦虑的心情一股脑儿地袭来,感到日子似乎还不如寻常的日子好过。“年终压力”又成关键词,过年过节成了压力,如何度过“年关”成了他们心里的一个结。
年终压力来自哪里
从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年终岁尾,尤其传统节日,上亿人口的大流动、家庭相聚,人口密集,接触频繁,对人们心理有了更多的刺激,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刺激引起人们的心理活动,心理学上统称这些刺激为刺激源,若刺激源的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使人们感到不适,会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
工作
辛勤一年的劳作,到了年末,上班的人通常会背负全年的工作回顾或总结、年度业绩考核、明年工作规划等,加上日常工作,因此会感到许多事情堆在一起,工作自然有了压力。年前、节前也是单位对员工进行评定并给予回报的时刻,自己的年终奖金怎样,评比是否公平、收入如何,未来一年究竟怎样,也令很多人感到纠结和担忧。
生活
为了返乡过节,人们要购买车票或机票,却往往要面对黑压压、排起长龙的队伍,一票难求的情景;回到家,面对红包、礼金、礼品等财务的支出,而如果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囊中羞涩,也会感到焦虑、没有底气……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提升,人们变得不那么简单了,自觉生存发展中受到的刺激太多了,反而感到压力更大了。年终岁尾,元旦、春节的假日生活,相对平常日子,人们也有了更多的心理负荷。
环境
很多大龄未婚男女担心父母对自己婚姻大事过度关注而感到尴尬或惶恐不安,甚至有人出钱“租”男友或女友回家过年;一些已婚青年男女还可能因为到谁家过年闹别扭,以致一些人认为节日上班是回避这些矛盾的最佳借口;如果看起来一切安好,还有家务琐事令你烦心……假期生活虽然给人们提供了愉悦放松、与家人相聚的机会,然而面对亲人时,很多生活的、情感的压力都会在这段时间爆发。
不良认知加重心理负担
人们在工作中都在承受一定的压力,适宜的压力水平也会提升人们的警觉与敏感性,促进工作的开展。同样的刺激压力或事件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因人而异,这是由于人们心理加工不同导致的。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机体对刺激事件的反应或感受与个体对事件的解读密切相关,如何解读事件对自己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建立良好的、健康的认知方式,有助于心理健康与平衡。
极端化的认知偏差
有的人面对失业,很快平静下来,也许认为是一种机会,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寻找工作,而有人则认为自己一切都完了,是自己无能而至,无可救药,呈现一种灾难、糟糕化思维方式而痛苦不堪;有些人表现出因自己个别现实问题不称心就全面否认自己,或采取极端的思考方式,带来很多困扰。
过于追求完美
具有此类认知方式的人凡事追求尽善尽美,对事情的了解必须十分完全,什么都必须做得恰到好处,不容许有半点闪失,一旦有些许的失误,便认为全盘皆输,甚至认为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犹如盲人摸象,就是指缺乏全面搜集信息与了解情况,仅根据某个细节或非核心的部分信息便对自己、他人或某个事件做总体评价、下结论。
自我中心
这种人的特征是思考问题、说话、做事都是从“我”出发,觉得其他人也应该以“我”为中心,考虑到“我”的需要和感受。具有这种认知的人很主观,难于理解别人为什么会有跟自己不同的想法。
固执思维
过于集中某一事件或人生某一时段,心理行为难以同年龄或随时间变化,不协调。
负性思维
具有这种认知方式的人,缺乏客观、对人对事缺乏全面地思考和分析,脑海里充斥着各种负性暗示,对自己感到消极、悲观。比如“我无能”、“我无用”、“无望”,“没有人会真心喜欢我”等。同时他们会否认任何与这些负性思维相矛盾的证据或者观点,他们会觉得“那不是真的”。
年终压力如何应对
适度宣泄压力
合理、适度宣泄压力,不积累负性体验,可采取通过诉说、幽默、运动、培养兴趣等方式来排解苦恼与困惑。
保持平和心态
人生在世不满意之事十有八九,遇到压力尤其较大刺激,人们流露的各种心理反应或行为都是自然或正常的,并且这些心理现象随时间会发展、改善的,重要的是这段时间要平稳、安全,学会把控自己。
不应回避
强身健体,提升抗压性,以保证遇到刺激或生活事件时,身心处于稳态过程,不至于大起大落,波动太大。审慎使用回避、合理化、推卸、自嘲等,ON防御机制,这些机制缓冲压力强度,对人们心理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不宜长期使用。应重点提升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或使用求助其他资源的能力或水平。
学会求助
人们要相信自己具有适应性,更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用发展、辩证、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积极处理那些能够处理的问题,学会舍弃。求助或利用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心理创伤、压力大时,要勇于求助心理专业人员帮助。
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关系
充分应用各种排解压力的方式。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不把工作带到家中,工作按轻重缓急安排,完成一事了结一事,不拖拉。收起那些无用的资料或清理使你心烦的环境,保持办公室干净。休闲旅游、亲近自然、娱乐消遣等都是心理调剂的重要方式。尊重别人,赢得别人尊重,减少人际关系的冲突,更会给你带来支持的感受,而缓解压力。
年终压力来自哪里
从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年终岁尾,尤其传统节日,上亿人口的大流动、家庭相聚,人口密集,接触频繁,对人们心理有了更多的刺激,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刺激引起人们的心理活动,心理学上统称这些刺激为刺激源,若刺激源的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使人们感到不适,会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
工作
辛勤一年的劳作,到了年末,上班的人通常会背负全年的工作回顾或总结、年度业绩考核、明年工作规划等,加上日常工作,因此会感到许多事情堆在一起,工作自然有了压力。年前、节前也是单位对员工进行评定并给予回报的时刻,自己的年终奖金怎样,评比是否公平、收入如何,未来一年究竟怎样,也令很多人感到纠结和担忧。
生活
为了返乡过节,人们要购买车票或机票,却往往要面对黑压压、排起长龙的队伍,一票难求的情景;回到家,面对红包、礼金、礼品等财务的支出,而如果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囊中羞涩,也会感到焦虑、没有底气……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提升,人们变得不那么简单了,自觉生存发展中受到的刺激太多了,反而感到压力更大了。年终岁尾,元旦、春节的假日生活,相对平常日子,人们也有了更多的心理负荷。
环境
很多大龄未婚男女担心父母对自己婚姻大事过度关注而感到尴尬或惶恐不安,甚至有人出钱“租”男友或女友回家过年;一些已婚青年男女还可能因为到谁家过年闹别扭,以致一些人认为节日上班是回避这些矛盾的最佳借口;如果看起来一切安好,还有家务琐事令你烦心……假期生活虽然给人们提供了愉悦放松、与家人相聚的机会,然而面对亲人时,很多生活的、情感的压力都会在这段时间爆发。
不良认知加重心理负担
人们在工作中都在承受一定的压力,适宜的压力水平也会提升人们的警觉与敏感性,促进工作的开展。同样的刺激压力或事件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因人而异,这是由于人们心理加工不同导致的。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机体对刺激事件的反应或感受与个体对事件的解读密切相关,如何解读事件对自己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建立良好的、健康的认知方式,有助于心理健康与平衡。
极端化的认知偏差
有的人面对失业,很快平静下来,也许认为是一种机会,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寻找工作,而有人则认为自己一切都完了,是自己无能而至,无可救药,呈现一种灾难、糟糕化思维方式而痛苦不堪;有些人表现出因自己个别现实问题不称心就全面否认自己,或采取极端的思考方式,带来很多困扰。
过于追求完美
具有此类认知方式的人凡事追求尽善尽美,对事情的了解必须十分完全,什么都必须做得恰到好处,不容许有半点闪失,一旦有些许的失误,便认为全盘皆输,甚至认为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犹如盲人摸象,就是指缺乏全面搜集信息与了解情况,仅根据某个细节或非核心的部分信息便对自己、他人或某个事件做总体评价、下结论。
自我中心
这种人的特征是思考问题、说话、做事都是从“我”出发,觉得其他人也应该以“我”为中心,考虑到“我”的需要和感受。具有这种认知的人很主观,难于理解别人为什么会有跟自己不同的想法。
固执思维
过于集中某一事件或人生某一时段,心理行为难以同年龄或随时间变化,不协调。
负性思维
具有这种认知方式的人,缺乏客观、对人对事缺乏全面地思考和分析,脑海里充斥着各种负性暗示,对自己感到消极、悲观。比如“我无能”、“我无用”、“无望”,“没有人会真心喜欢我”等。同时他们会否认任何与这些负性思维相矛盾的证据或者观点,他们会觉得“那不是真的”。
年终压力如何应对
适度宣泄压力
合理、适度宣泄压力,不积累负性体验,可采取通过诉说、幽默、运动、培养兴趣等方式来排解苦恼与困惑。
保持平和心态
人生在世不满意之事十有八九,遇到压力尤其较大刺激,人们流露的各种心理反应或行为都是自然或正常的,并且这些心理现象随时间会发展、改善的,重要的是这段时间要平稳、安全,学会把控自己。
不应回避
强身健体,提升抗压性,以保证遇到刺激或生活事件时,身心处于稳态过程,不至于大起大落,波动太大。审慎使用回避、合理化、推卸、自嘲等,ON防御机制,这些机制缓冲压力强度,对人们心理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不宜长期使用。应重点提升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或使用求助其他资源的能力或水平。
学会求助
人们要相信自己具有适应性,更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用发展、辩证、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积极处理那些能够处理的问题,学会舍弃。求助或利用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心理创伤、压力大时,要勇于求助心理专业人员帮助。
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关系
充分应用各种排解压力的方式。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不把工作带到家中,工作按轻重缓急安排,完成一事了结一事,不拖拉。收起那些无用的资料或清理使你心烦的环境,保持办公室干净。休闲旅游、亲近自然、娱乐消遣等都是心理调剂的重要方式。尊重别人,赢得别人尊重,减少人际关系的冲突,更会给你带来支持的感受,而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