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学生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计算机语言教学的方式,希望和其他计算机语言教师共同学习。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 教学 方式
一、计算机语言教学概述
1.概述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交流思想的工具。计算机语言顾名思义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的语言,是人类与计算机间进行交流,专为计算机设计的语言。它是以人类日常交流的语言为蓝本,变换成计算机可以读懂的信息符号。这些信息符号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编码,指导计算机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处理、保存和利用等。计算机语言总的来说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高级语言是目前绝大多数编程者的选择,和汇编语言相比,它不但将许多相关的机器指令合成为单条指令,并且去掉了与具体操作有关,但与完成工作无关的细节(例如,使用堆栈、寄存器等),从而大大简化了程序中的指令。
2.计算机语言教学
计算机语言教学是让学生掌握人为计算机设计的语言特征,学会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首先,是让学生明确学习计算机语言的意义,其次,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机语言最终目的就是学会编写程序。
二、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低
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一般来说,学生兴趣比较低。学生往往认为要学习语言应该自己专心地学,所以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自己去学习,而自学能力不强或者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上课不听、下课不看。并且学生对于整个语言学习不够重视,在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考程序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去考的,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2.计算机语言课教学深度与广度不协调
计算机语言有几十种,并且在不断的更新,而教学的总学时却是不变的,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接受有关知识,为以后的就业工作创造条件,我们开设了多种语言课程,而每门课的总学时不过60学时左右,因此,绝大多数讲授的只是语言最基本的语句和一些简单的算法设计,其结果是学生语言知道不少,但没有一门是精通的。
3.学生程度参差不齐
在计算机语言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计算机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比如,在授课的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早已听懂,而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进度较快。这样使得基础好的学生不能深人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基础不扎实。
4.程序设计能力差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最怕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中笔试的程序填空、机试的编程题,实际上难度并不大。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可看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不强,几种常见算法如穷举、字符串操作等不够熟练,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思维。导致在完成程序填空时,阅读理解程序能力弱,编程时设计的程序结构不清晰,臃肿,可读性差,程序的执行效率低。
5.程序调试能力差
许多学生虽有个人电脑,但多数学生只是比较熟悉Windows操作环境,不熟悉DOS操作环境,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另外,学生录入程序的速度太慢,录入正确率低等。
三、计算机语言教学方式探讨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兴趣
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来说,由于许多学生在以前并未接触过,所以,他们会认为计算机语言是很深奥、很难学的,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缺乏信心。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了消除程序语言对学生的神秘性,教师可在课堂上当场编写一些小程序,并当场演示。教师也可讲解目前计算机程序人才的重要性和他们的待遇,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以问题为核心,以数据类型的发展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步骤,教学内容组织是否恰当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对教材仔细分析,充分理解课程的特点,采用最合适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计算机语言虽然比较简单,但要记忆的知识还是较多的,且存在着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的问题。课堂上若罗列知识点,学生是可以勉强记住的,但要学会使用就较为困难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说明外,大部分知识都应从问题引入,这样一是比较自然,这些知识都因实际问题的需要而设计,其存在是合理的,有利于记忆;二是也解决了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与如何使用的问题。
当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语句与控制结构讲完后,学生对语言是入门了,但要解决实际问题是不够的,这时应从问题的需要出发引人新的数据组织方式——构造类型,从基本类型——数组——记录——记录数组——动态数据结构——文件。每一个新的类型都是已有的类型克服其缺点,继承其优点而得到的,这符合人类思维发展规律,也符合计算机语言本身发展的规律,同时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3.教学过程中精讲、多练
计算机语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动手多写程序,通过写和思考才能有所进步。对于不同语言编写的程序而言,其实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实际上内容的本质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只需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语言本身的讲解上,而剩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应当放到学生程序内容的考虑以及上机的调试上,应当给学生以更多的实践的机会。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的认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理解,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二是应用,如何在自己的程序中加以应用,而应用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教师的职责是教给学生机器可以理解的语句和结构,但关键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因此,要培养学生如何写出能与计算机进行沟通的程序,让计算机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通过对各种不同问题的尝试解决,不但有利于对计算机语言的熟练掌握,而且对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特点也会有更深的体会。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同一个问题来讲,如果程序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那么这个程序就是正确的,但是这个程序好不好,又有其他的因素制约,比如,程序的可读性,程序的结构等。因此,一个程序的好坏,衡量的标准有很多,而且不是绝对的,不同的程序,适应的场合、对象也就不同。
通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及视角,所以应鼓励每一个同学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考虑讲出来,不要局限于某种标准答案之中。应将不同的想法列出来,一一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的优、缺点,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可以让学生看到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并且能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的优点、缺点。
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信息时代的接班人,应该得到好的计算机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中抓好每个环节,使学生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常艳,任明海.对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的探讨.辽宁警专学报.
[2]张泽虹.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孙俊逸.计算机语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 教学 方式
一、计算机语言教学概述
1.概述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交流思想的工具。计算机语言顾名思义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的语言,是人类与计算机间进行交流,专为计算机设计的语言。它是以人类日常交流的语言为蓝本,变换成计算机可以读懂的信息符号。这些信息符号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编码,指导计算机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处理、保存和利用等。计算机语言总的来说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高级语言是目前绝大多数编程者的选择,和汇编语言相比,它不但将许多相关的机器指令合成为单条指令,并且去掉了与具体操作有关,但与完成工作无关的细节(例如,使用堆栈、寄存器等),从而大大简化了程序中的指令。
2.计算机语言教学
计算机语言教学是让学生掌握人为计算机设计的语言特征,学会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首先,是让学生明确学习计算机语言的意义,其次,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机语言最终目的就是学会编写程序。
二、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低
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一般来说,学生兴趣比较低。学生往往认为要学习语言应该自己专心地学,所以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自己去学习,而自学能力不强或者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上课不听、下课不看。并且学生对于整个语言学习不够重视,在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考程序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去考的,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2.计算机语言课教学深度与广度不协调
计算机语言有几十种,并且在不断的更新,而教学的总学时却是不变的,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接受有关知识,为以后的就业工作创造条件,我们开设了多种语言课程,而每门课的总学时不过60学时左右,因此,绝大多数讲授的只是语言最基本的语句和一些简单的算法设计,其结果是学生语言知道不少,但没有一门是精通的。
3.学生程度参差不齐
在计算机语言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计算机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比如,在授课的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早已听懂,而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进度较快。这样使得基础好的学生不能深人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基础不扎实。
4.程序设计能力差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最怕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中笔试的程序填空、机试的编程题,实际上难度并不大。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可看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不强,几种常见算法如穷举、字符串操作等不够熟练,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思维。导致在完成程序填空时,阅读理解程序能力弱,编程时设计的程序结构不清晰,臃肿,可读性差,程序的执行效率低。
5.程序调试能力差
许多学生虽有个人电脑,但多数学生只是比较熟悉Windows操作环境,不熟悉DOS操作环境,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另外,学生录入程序的速度太慢,录入正确率低等。
三、计算机语言教学方式探讨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兴趣
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来说,由于许多学生在以前并未接触过,所以,他们会认为计算机语言是很深奥、很难学的,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缺乏信心。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了消除程序语言对学生的神秘性,教师可在课堂上当场编写一些小程序,并当场演示。教师也可讲解目前计算机程序人才的重要性和他们的待遇,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以问题为核心,以数据类型的发展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步骤,教学内容组织是否恰当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对教材仔细分析,充分理解课程的特点,采用最合适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计算机语言虽然比较简单,但要记忆的知识还是较多的,且存在着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的问题。课堂上若罗列知识点,学生是可以勉强记住的,但要学会使用就较为困难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说明外,大部分知识都应从问题引入,这样一是比较自然,这些知识都因实际问题的需要而设计,其存在是合理的,有利于记忆;二是也解决了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与如何使用的问题。
当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语句与控制结构讲完后,学生对语言是入门了,但要解决实际问题是不够的,这时应从问题的需要出发引人新的数据组织方式——构造类型,从基本类型——数组——记录——记录数组——动态数据结构——文件。每一个新的类型都是已有的类型克服其缺点,继承其优点而得到的,这符合人类思维发展规律,也符合计算机语言本身发展的规律,同时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3.教学过程中精讲、多练
计算机语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动手多写程序,通过写和思考才能有所进步。对于不同语言编写的程序而言,其实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实际上内容的本质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只需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语言本身的讲解上,而剩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应当放到学生程序内容的考虑以及上机的调试上,应当给学生以更多的实践的机会。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的认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理解,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二是应用,如何在自己的程序中加以应用,而应用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教师的职责是教给学生机器可以理解的语句和结构,但关键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因此,要培养学生如何写出能与计算机进行沟通的程序,让计算机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通过对各种不同问题的尝试解决,不但有利于对计算机语言的熟练掌握,而且对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特点也会有更深的体会。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同一个问题来讲,如果程序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那么这个程序就是正确的,但是这个程序好不好,又有其他的因素制约,比如,程序的可读性,程序的结构等。因此,一个程序的好坏,衡量的标准有很多,而且不是绝对的,不同的程序,适应的场合、对象也就不同。
通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及视角,所以应鼓励每一个同学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考虑讲出来,不要局限于某种标准答案之中。应将不同的想法列出来,一一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的优、缺点,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可以让学生看到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并且能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的优点、缺点。
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信息时代的接班人,应该得到好的计算机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中抓好每个环节,使学生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常艳,任明海.对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的探讨.辽宁警专学报.
[2]张泽虹.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孙俊逸.计算机语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